为何现在会有这么多的流浪狗:这些无处安放的流浪狗
“放慢脚步,驻足聆听,
流浪动物在说想家。”
从一个国家对待动物的态度,可以看出这个国家的道德高度。
——圣雄甘地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有4000万只流浪狗,并且每年都在以1.5倍的速度增加。
它们流落街头,一双双落魄无神的眼眸,颠沛流离失所的生活,垃圾堆里的食物残渣,来自人类的威胁伤害,永远不知道下一餐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明天会不会来。
但是,和之截然相反的是,在德国,流浪狗的数目为零。成为全球流浪狗政策的典范。
德国的饲主几乎都有帮宠物节育与施打疫苗的概念,让爱犬不至于大量繁殖并且防止狂犬病的扩张,重要的是他们把狗当成人一样看待,完善的政策也是帮助防止出现流浪狗的一大助手。
“德国法律规定,弃犬者,需缴二十万罚款,严重虐待犬只者可判至两年之坐监徒刑。德国法律赋与警察监督、纠察、取缔虐待动物行为之权责。”伤害狗就跟伤害人是一样的,而且连居住环境它们都有严格的限定。
可以发现,民众意识,法律维护,经济支持完美构成了德国的宠物狗机制。
但在当下的中国,单靠“爱心”是改不了流浪狗的命运的。
可是话又说回来
成为流浪狗,是它们的错吗?
人类就没有错吗?
谁又为其后果买单?
我觉得,肇事者,自然是那些不负责任的狗主人了。
它们是无辜的,然而肇事者们却不知自身罪过,随意抛弃不想养的小猫小狗,也许是搬家,也许是怀孕,也许是动物过敏,也许没有也许,扔了就是扔了,不会有一点可惜,就算不得不放弃,就不能替它找个归宿吗?可以看出,这些人的共同点只有一个:不负责任。
当初养的时候,干什么去了?既然养了它,那就得由始至终。如果无法为后果负责,那一开始就不要承担养育的责任。
视生命如草芥,是多么可怕的事啊。
说到这里,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来自日本的剧情纪录片:《为你取名的那一天》
在日本有一条法律,猫狗等宠物,必须要有主人,否则都必须送进各县市收容所,接受安乐死。
许多平凡却又真诚的爱心人士,尽自己力去挽救能够挽救的生命。他们成立公益组织收留流浪猫狗,尽力联系收养家庭,为狗狗们组织相亲会,救援流浪狗。
而不是像一些所谓的”爱狗人士",动动嘴上功夫,就自诩为正义人士,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却什么实质的都不做。而影片中出现的赤裸裸的宠物问题,多少人会真正会去思考呢?
川村元气的一本小说《如果世上不再有猫》里面有一句话:不是我们在饲养猫,而是猫在陪伴着我们。
人与宠物之间,相处到最后,早已经分不清谁施予了谁,谁温暖了谁,谁更需要谁。
就像小王子和狐狸那样,我们在有限的生命中,驯养了狗狗,也被狗狗陪伴,等到不得不分离的时候,我们还留有回忆,留有那片“麦田的颜色”。
说了那么多没有逻辑的话,其实我是想告诉大家:
生命是宝贵的,所有生命都值得被善待,狗狗作为人类的好朋友。理应被关爱对待,驯养与陪伴应该是一辈子的事情,当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责任的重要性,才能从源头控制流浪狗不断上升的庞大数量。
如果你养狗,请你善待它并承诺照顾他一辈子,如果遇到流浪狗,请你保持善意,不爱但是请不要伤害,如果可以,如果条件允许,也希望你能给它一个家。希望你能理性而又温情,希望你能善良。
只有大家都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去维护狗狗作为人类朋友的权益,才能真正引起整个国家对宠物的重视,能够完善动保法,抛弃、虐待、残杀、食用,都受到法律的惩处,让他们能在这个星球上有尊严的生活。
最后,就用纪录片里的一句话来结束吧:
为你取名字的那一天,我们产生了羁绊,我对你负责,也是对生命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