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泛滥袭击村民:四川蓬安这个小山村村民24小时轮流守护保庄稼
封面新闻记者 苏定伟 实习生 李黎 杨方雷
夜色四合,繁星点点,群山露出天际,半山腰的玉米地里响起两声鞭炮,一阵猛敲盆子的声音急促传来。
眼前的一幕发生在四川蓬安县的一个小村庄,鲁家沟。距县城十多公里,狮子山、轿顶山,群山耸立,山脚就是一条沟,村民以鲁姓为主。村民为什么在玉米地里放鞭炮、敲盆子?7月16日晚,封面新闻记者进入鲁家沟,零距离感受村民24小时值守、保护庄稼的故事。
村民夜坐玉米地里值守
植被越来越好
猪獾野猪越来越多
三星桥,位于蓬安到营山的老路上,车过桥后,一直往山里走,便是鲁家沟。虽然现已合并为三星桥社区,但当地人还是喜欢叫老地名鲁家沟。
小车七弯八绕,路的尽头就是鲁家沟。从沟底到半山腰,散落着的民房已经冒起炊烟。这里林木繁茂,村民还在生火做饭。58岁的鲁代强曾经当过20多年的生产小组长,后来外出务工,年龄大了,前年从广东回到老家。“一个女儿嫁在邻村,一个女儿在成都打工。”鲁代强不仅要种庄稼,还得照看3个外孙,外孙都在5公里外的学校读书,鲁代强每天骑电三轮接送他们上学放学。
“退耕还林后,现在植被好得很,村里很多路上都长满杂草。”鲁代强自己开荒,种了十七八亩地,“植被越来越好,森林一步步往山下蔓延,野猪越来越多,庄稼越来越不好种。”鲁代强说,种出来的庄稼好多都被猪獾野猪糟蹋了,“道路不好,爬坡上坎,有些地方走路都要手脚并用,收成好了,粮食又不容易搬回家!”
穿过丛林就是山上的玉米地
猪獾糟蹋
两亩地只剩下两根玉米杆
从沟底往山上走,依次分布着水田旱地,最上面的几块地,余丽华在耕种。一行人跟着余丽华到了她最上面的玉米地,很多地方手脚并用,这里是村民种庄稼的最高处,地边就是茂密的森林。
“我这两亩玉米地,现在只剩两根玉米杆子立在那里了。”今年还没看到野猪,全是二三十斤重的拱猪儿,糟蹋玉米。余丽华口中的拱猪儿就是猪獾,体型粗壮,吻鼻部裸露突出似猪拱嘴,四肢粗短,头大颈粗,耳小眼小,尾短,动作敏捷,破坏力强。“看见人,一溜烟就跑了,藏在草丛里,树林里,人哪找得到哦!”
这几块地离余丽华半山腰的家至少1000米,一路小跑上来,也要十多分钟,就是发现有野猪、猪獾糟蹋庄稼,追撵也来不及!
两亩地只剩两株玉米杆
7户人家种庄稼
庄稼是他们的命根子
掰着指头,鲁代强说,现在鲁家沟种庄稼的只有7户村民了。“年青人外出务工了,老人在家越来越种不动了。”
“家里没其他收入,庄稼就是命根子!”丈夫有病,余丽华要供3个孩子读高中,上大学。家里养了14头猪,两头牛两只羊,30多只鸡,20多只鹅。割猪草、割牛草,种这么多庄稼,去年都挖两万多斤红苕,“每天转得像个陀螺。”
把这些家禽喂大,换成钱,供3个孩子读书,供一家人开支。没钱买饲料,全靠庄稼收成来喂鸡喂鸭,养猪养牛。“要是粮食收不回来,一家人的生活就塌了!”
鲁代强说,“一家一户小规模,哪有钱赚,就是保牲口,保家禽!”
去年6月28日上午,余丽华背上背篼,来到山梁上的玉米地里,眼前的一幕让她恐惧。两头两三百斤的野猪正在啃苞谷,灰黄灰黄的,边啃边发出嗞嗞的声音。
“救命啊,有野猪!”背篼都没要,余丽华转身就往山下跑,边跑边喊救命。“我还不到80斤,哪敢去招惹它们!”听到呼救声,几位胆大的村民冲向山梁,野猪已不见踪影。看到大片的苞谷被毁,夫妻俩悲从中来,辛辛苦苦种下的庄稼就成这样子了!
余丽华回忆,从前年开始,村里就有野猪出没,红苕出来拱红苕,苞谷出来啃苞谷。有一次,她还和一头野猪对望了几秒钟,最后野猪跑了!丈夫身体不好,家里的庄稼只有余丽华一个人伺候,她现在不敢一个人上山了,万一那些又大又肥的野猪出来了,该怎么办?
稻草人守护
村民守候
24小时用土办法防猪獾野猪
村民们牵了一条主线,黄绿相间两条电线缠在一起,从鲁代强家里一直牵到屋后山上的玉米地里。主线700多米,玉米地里还有300多米长的分线。在地边的树枝上垂下电线,点亮灯泡。灯泡上方撑起一把雨伞,伞下一把椅子,就算是一个值守点。
几户村民共有50多亩玉米地,设置了3个值守点,路口或地边安放了7个稻草人。其中一个值守点上,灯泡挂在一棵李子树枝上,一台电扇不停地转动,上面绑了一根20公分的铁棍,树枝上再吊下一个不锈钢盒,电扇转动,铁棍敲击钢盆,用响声来惊吓猪獾。
自制噪音机
晚8时许,村民陆续回家,乡村炊烟袅袅。余丽华的女儿正在生火做晚饭,灶里火苗窜动,亮堂堂的。放下背兜,余丽华又在厨房里忙这忙那。荷包蛋、香肠腊肉、空心菜,见有客人来访,晚餐比较丰盛。
今晚又该余丽华值守了,9点过,吃完晚饭,她就出门了,蚊香、打火机、鞭炮、拐杖和盆子,牵着拉布拉多犬“多多”,照着手电,向后山进发。看热闹的村民一路跟上,有说有笑。
看见余丽华来了,鲁代强打着哈欠,摸出两枚鞭炮,点燃,丢在玉米地里,冒出一团青烟,四周静寂,黑夜里鞭炮声分外刺耳。“不知道它们在哪儿,也不知道起不起作用,但有什么办法呢?”摸着和自己差不多高的玉米杆,鲁代强喃喃自语,“挂须就在陪你们,还要陪你们20多天哦,陪你们到老!”
余丽华将手上的东西放在值守点,不停地敲打盆子。一旁的“多多”喘着粗气,摇头摇尾,随时准备出击。“‘多多’撵过几次猪獾,可惜没下嘴撕咬。”这是一条专门用来追撵猪獾的拉布拉多犬,在余丽华眼里,防守猪獾,它比人还管用,跑得快,吓得住。
在椅子上坐十多分钟,余丽华就会照上手电筒,敲着盆子,沿玉米地走一圈,一直到第二天凌晨4时,才有人上来换班。
一人一狗在守夜
“我们一天都不敢懈怠,甚至一刻钟都不敢缺人。”
鲁代强介绍,前几天晚上下大雨,村民们都撤下山,回到家里躲雨。没想到第二天,猪獾就糟蹋了一亩多玉米,放倒玉米杆,啃光带浆的嫩玉米棒子。看到人来了,四五头猪獾贼眉鼠眼,一溜烟就消失了。
那以后,村民更不敢大意,最酷热的正午,最寂静的深夜,都有人在玉米地里24小时值守。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