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城隍庙在哪个位置德州?德州记忆,城隍庙市场

人气:328 ℃/2025-03-05 13:16:42

1990年8月,原德州市(县级)工商局投资450万元拆毁了原“德州市展览馆”,建成了一座古色古香的、金碧辉煌的、全封闭式的工业品批发市场,名曰:城隍庙市场。

城隍庙市场建成后,几经管、放、再管、再放的周折,经过诸多的指责、闲言碎语和褒贬的考验,虽然人们都说它是出售假货的基地,可它最终还是形成了德州城周围几个县的小商品批发基地,为德城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它为何叫城隍庙市场?不知当时开发者的用意故不敢妄言。但可以确切地说:城隍庙市场所在的地域,绝对不是“德州城隍庙”的旧址。城隍庙市场北门的路北才是原德州城隍庙的旧址。现在银座商场所占据的区域才是原德州城隍庙的领地。现银座商场的正门是原德州城隍庙的戏台和城隍爷的大殿。故德州的城隍庙市场,只能说它是建在德州城隍庙附近的一个市场。

要说城隍庙市场,完全不是原德州城隍庙的旧址,貌似有点片面,因为在它的北门处是原城隍庙庙门外影壁墙的故居,牵强的说它也占着点城隍庙的地盘。

城隍庙外的影壁墙全部由古青砖所建,它憨厚高大坐南面北,迎着城隍庙庙门的那一面,其中心部位是用白灰抹的面,四周裸露着整齐平整、勾着白灰条的青砖墙体。整个影壁墙四周的青砖略高出中心的平面,其中心部位均用白灰抹面,呈现出青边白底洁净素雅的版面。中心白灰抹面的部位,画着几乎布满整个影壁墙的黑白分明的阴阳鱼图案。

影壁墙的顶部由筒式青瓦盖顶,中心起脊四周出檐,四角是中式小翘檐,有几个砖雕神兽在上面高傲、悠闲的坐着,貌似在藐视过往的行人,为生活而奔波劳碌的场面,故显得它们那么古朴、威严、傲慢。

这座影壁墙的底座比主墙体略厚,显得那么敦实牢固。整个地基部分高约一米多,四周均采用三步缩进的工艺,在一米多高的地基中心位置,为了美观显现出一个长方形的小平面。其顶部又貌似向下三步缩进的矩形腰檐。下部的那三步缩进的砖台,被人们用脚蹬得全成了弧状。

在影壁墙南面的不远处有一座土地庙,该土地庙虽然不太大,据说它管辖的地盘却很大。因南门城一带虽然庙宇很多,可土地庙却只有这么一座,故这里隔三差五的就有穿着孝衣拖着哭丧棒来此报庙的人群,故这里的香火几乎不断、哭声也不断。该小土地庙看似红火,可不知属于那路神仙管理,因长期没有人对其维修,故还没等到德州城解放该小土地庙就倒塌了。

实际,这里原是“预备仓”的领地。在城隍庙影壁墙的东边有一条南北向的小街道名曰:“预备仓街”。街西是清雍正年间建的一片仓廒,仓廒报废后因无人管理而逐步倒塌,人们便来此地拣拾砖瓦等私用,最后连土也挖走了,这里便成了一片空闲的湿地。夏天雨水一多这里就成了一片“汪洋”。

由此再向南走,就是南城墙脚下的南门西街了,解放后改称为新兴街。南门西街的城墙下也有建筑物,如牌坊、小型商店、居民户等。可比不上南门东街那么繁华威风,如那里除了督粮道台衙门、澄碧园、仓熬,商店外几乎很少有平民百姓的住户。可南门西街除了“预备仓”、一座“姑姑庵”和几家大户人家的住宅外,就多为黎民百姓的住所。

南门西街的命运也不如南门东街好,1950年这里的城墙就最先被扒了,扒这道城墙的时间比扒南城门楼子时间还早。而南门东街的西头,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还存在呢。

城墙被扒了后,南门西街就暴露了出来,这里便成了个小型的广场,打把式卖艺的、说书的、唱戏的、拉洋片的、唱小戏的、摆地摊的等应有俱全,貌似成了一个杂货市场。这里最受孩子欢迎的是西部,即现城隍庙市场的西南角处,演皮影的那家青砖小房子,“封神榜、西游记”是他们拿手的好戏。每天小孩子们进出不断,只要买票随时可进去观看,1955年前后,它是这里最红火的一个地方。

1958年,是德州城的历史上,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一年。当时的市政府做出了德州的第一个城市发展规划(城市规划的沙盘,在展览馆里展出过),当时那超前的规划、宏伟的设计、远见的卓识很是振奋人心的。直到现在市区里的主要道路,还显露着当时规划的影子,如迎宾路、东方红路、解放路等均是那时的规划,那时开拓修建的。

其中有著名的十大建筑,如:市委、市政府的办公楼,人民电影院、市委宾馆、展览馆等。其中的展览馆就建在现在城隍庙市场的位置上。

建展览馆时,因此处原有座“姑姑庵”,庙里有三棵古槐树干直径均约六十厘米左右,老百姓都称其为唐槐。为此设计展览馆的审计师,就在楼的中间留了一个小院落。故枝繁叶茂的这三棵古槐没有遭到砍伐,一直幸福地生活在这个小院落里。

在1959年建成的展览馆里,展出了德州城的诸多文物和古老的历史资料,还有当时政府的政绩和解放前后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的变化等资料。

1962年前后,展览馆被撤销了。此楼却变成了德州百货公司第一零售门市部(简称百货一零)。

1966年前后,百货公司在南门口十字路的西北角,建起了新的百货一零门市部,住在展览馆里的“百货一零”就迁到了新址。市文化馆一直就在这里办公。这时在德州展览馆对面的海子沿上,也建了个偌大的影壁墙,它比原“城隍庙”的影壁墙要大出将近一倍,可它俩的距离大约有近百米。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这里被命名为“抗大”,海子边上的那个影壁墙上,改写上了“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的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楼房门前的小广场上,就成了个群众组织辩论、集会、批斗走资派的场所,且接连不断。这里在 “文革”期间的热闹场面,不亚于现在的市场。后来,各单位不断地在这里举办小型的展览会等。“文革”结束后,虽说,市文化馆等相关的单位在里面办公,实际多处房屋闲置着,多数时间无人顾及。

可它那酷似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建筑风格,一直是德州城的标志性建筑,也一度让德州人为之而骄傲。至今肯定有不少的家庭,还存有以它为背景的照片。这个展览馆直到改革开放初期它还在。后来,据传说它成了危房而被扒了。

被扒后就建成了现在的城隍庙市场。在修市场时,好多热爱德州城的市民、百姓和关注德州城历史的人士,都担心那三棵古树能否得到保护。“城隍庙市场”修好后,他们的担心成了泡影,那三棵古槐树果然不见了。可惜、可惜、可惜呀!

今天,因防火、人身安全等原因,城隍庙市场被关闭了。真的像城隍庙大殿门口的对联:“你真算计非凡,进一位、退一位,讵料满盘都是错。我却迷信不得,有几件,记几件,将来结账总无差。”一样。

今天,州城人正在期待着它的后代建筑,希望它的后代将是一个更加繁华的场所。希望它的后代,再出现一个德州城的标志性建筑。(马惠彬)

搜索更多有关“城隍庙在哪个位置德州?德州记忆,城隍庙市场”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5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