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猫绘本内容分析,黑猫克莱蒙,绘本精读
绘本《黑猫克莱蒙》精读
《黑猫克莱蒙》讲的是漂亮的黑猫克莱蒙因为同伴的称赞渐渐变得虚荣。为了让自己更完美,他迎合所有人的意见,却差点失去了真正的自己。
这个故事鼓励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谨慎交友。
这个故事的文字作者是瑞士儿童故事大师马克斯·薄立歌。插画作者是瑞士插画师于格·奥布里斯特。
我们先看封面。
封面的底色是蓝色的,就连树干、树叶、房子也被画成蓝色。显然,这是在夜里。
在一片蓝色的背景中,一只黑猫缓缓踱了过来。他看起来悠然自得、自由自在。透过封面,我们是否可以感受到黑猫平时的生活状态?
是的,他每天的生活看起来都是这么惬意,自由,可能还有一点儿懒洋洋的。
翻开衬页……
衬页上只有黑猫的屁股,和大面积的留白。
这可能也是他自由生活的一种表现:不想搭理你,就不搭理你。
黑猫的头和前一半身子出现了。看起来还是那么悠然自得。
相比起衬页、扉页上的大面积留白,第一个跨页的色彩令人惊艳:
看起来这是一个农场。农场里除了黑猫克莱蒙,都还有谁呢?有母鸡、母牛、绵羊、小猪、山羊和小兔子。
这一页至少有两处值得注意的地方。一是黑猫的体型。他是整个页面上最庞大的动物,看上去比母牛还要大。
为什么作者把他画成这么大呢?我们刚才提到,黑猫的生活状态是惬意、自由的。这种状态也源自他内心的自信。而图中把他画成这么大,很可能就是为了突出他内心的自信。这种自信让他成了整个画面的焦点。
另一处值得注意的细节是远处的小兔子。
小兔子和其他动物有一点不同:他被关在笼子里,而且看起来好像不开心。这也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对于克莱蒙自由、惬意的生活,文中有一番充满画面感的描述:
想象一下,克莱蒙在太阳底下打着呼噜,会是什么样子呢?
不过俗话说得好,生在福中的人往往是不知福的。克莱蒙也不例外。为什么这么说?后面我们就知道了。
这一页的构图非常特别:母鸡、母牛、小猪、山羊和绵羊围成半圈,中间空出的地方好像一个舞台。他们在说什么?
原来,他们在表达对克莱蒙的仰慕之情:母鸡喜欢黑猫的眼睛,母牛喜欢黑猫的爪子,绵羊喜欢黑猫的爪尖儿,山羊喜欢黑猫的声音,小猪喜欢黑猫的皮毛。
有意思的是,俨然明星一般被他们崇拜的克莱蒙,好像什么都没听见似的,慢悠悠地走开了。就像在环衬上一样,留下一个大屁股。
他的背影和屁股配上这句“他在院子里可受欢迎了”特别有幽默感。不得不说,能不在意别人的评价真是一种天赋。
这一页里,还有一只动物没有出现,就是被关在笼子里的小兔子。
小兔子其实也很羡慕克莱蒙,原因和其他动物完全不同。
文字是这样说的:
如这本书的导读所说,在这么多动物中,“只有笼中的小兔子抓住了幸福的实质——自由。没有了自由,漂亮的眼睛、爪子、声音、皮毛就会在牢笼中黯淡无光。可惜克莱蒙对此并不自知。”
小兔子怎能知道自由才是幸福的实质呢?因为他没有自由,他被关在笼子里。只有失去自由的人,才能体会到自由的可贵。
而克莱蒙压根儿听不见小兔子的感叹。他自古溜达去了,留给小兔子的,仍然是一个大大的屁股。
但无论是小兔子还是克莱蒙,可能都没有意识到,自由不仅是外在的,它也在你的心里。如果为了取悦他人而放弃自我,即使没有牢笼,你也是不自由的。
而当克莱蒙渐渐喜欢上伙伴们的赞美,他也就一步步放弃了宝贵的自由。这个过程是潜移默化的。
这是全书最有意思的一页,也是全书第二次出现“舞台”的构图。不同的是,这次围绕黑猫的是动物们的阴影。这有什么寓意呢?
有可能,克莱蒙以为自己站在舞台中央,成了众人瞩目的明星。而事实上,这些赞美所构筑的满足感、价值感就像影子一样,是虚幻的。
另一种可能性是,这些同伴和他们的称赞给克莱蒙带来了无形的压力,他开始生活在群体的压力之下。
而克莱蒙却为这种虚幻的满足感,放弃了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一天三次,他神气十足地在大家面前踱着步子,故意让大家欣赏他的皮毛、声音、眼睛、爪子……
别人的赞美对他来说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成了无形的牢笼,左右了他的生活。和克莱蒙一样,很多成人和孩子都会不知不觉走进这样的误区——为了取悦他人而放弃自我。
当别人的看法成为他生活的中心,问题也就来了。他的伙伴们为了“保护”克莱蒙漂亮的外表,让他变得更“完美”,给他出了一堆主意:母鸡建议他戴副眼镜保护眼睛,母牛提议他穿上鞋保护爪子,小猪劝他穿件衬衣保护皮毛,山羊怂恿他戴顶帽子护住耳朵,绵羊还撺掇他把爪子尖儿染成红的。
从书上可以看到,在这一跨页,母鸡被画地比黑猫大许多。这显然又用了夸张的手法——克莱蒙已经不是原来那只自信满满的黑猫,别人对他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应有的范围。
伙伴们的意见让克莱蒙有点懵,但他还是决定不能让他的崇拜者失望。
结果……
他成了一个四不像。而那些给他出馊主意的伙伴们,却一个个笑得前仰后合!他们的笑声惊动了女主人。女主人出来一看,也笑得乐不可支。她跟克莱蒙开玩笑说:“哎,克莱蒙,你过来!我要把你关进笼子里,让大家好好参观参观!”
克莱蒙把女主人的玩笑话当了真。他拔腿就跑,逃进旁边的森林,身上的衣物丢了一地。事实上,正是女主人的玩笑话点醒了克莱蒙:为讨他人的欢心而活,就好像被关进牢笼里一般,失去了自由。
细心的你会发现,这一跨页第三次出现了“舞台”的构图,只是围绕克莱蒙的不再是同伴们艳羡的目光,克莱蒙也不再是耀眼的明星,而成了一个洋相百出的小丑。在画面上,他只留下尾巴和被遮住的屁股,却不再是原先悠然踱步的模样,而是落荒而逃,和第一个“舞台”形成了奇妙的对应。
这其中的寓意值得我们深思。孩子得到别人的夸赞,本来是让孩子和家长都高兴的事。可是这种夸赞可能也会成为束缚孩子发展的“舞台”。一旦家长或孩子喜欢上别人的称赞,而且为了获得更多称赞有意无意地取悦别人,这个“舞台”就会对孩子造成伤害,让他失去真我。更糟糕的是,这种伤害不会在短时间内体现出来,相反,短时间内孩子会为了取悦别人而展现出光鲜的一面;而坚持真我的好处在短期内也是看不到的,可能孩子还是原本平凡的样子。
也许要过很长时间我们才会发现,取悦他人的代价,是丧失让自己幸福的能力。幸好克莱蒙的遭遇让他及时清醒。七天之后,克莱蒙又回到院子里。这七天里发生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克莱蒙又变回原先那只漂亮的黑猫,每天干着自己喜欢的事:在草地上跑,在老鼠洞口蹲守,在森林里转悠,爬树,追小鸟,在太阳底下伸懒腰。
我想,可能他被女主人吓着了,也可能是他想通了,“获得称赞”和“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就像鱼和熊掌一样不可兼得。为了获得称赞而放弃自己喜欢的生活,不值得。
最后这个跨页也很有意思。在书的最后,克莱蒙回到了伙伴们中间。从图画上可以看到他自顾自地舔着爪子,其他动物都被刻意隐去一半的身躯。
这大概是在暗示,其他人的看法对克莱蒙而言已经不重要了,他要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其他动物也都不笑话他了,只有绵羊例外。
因为克莱蒙当初受绵羊撺掇,涂在爪尖儿上的指甲油,看来是洗不掉了。当然这也没什么妨碍。故事的最后说:
这个结尾和前文呼应,再次强调了“自由”的主题。可以说,这也是一个有关“自由”的绘本。让孩子从小认识“自由”到底有多重要?这种认识可能不会让孩子在短时间内取得表面光鲜的进步,却深深影响着孩子一生的幸福。
有的人从小没有学会这一课,如今在工作、生活中常常受制于别人的评价,明知心很累又无法摆脱。这样的人对“自由”教育的重要性肯定深有体会。值得注意的是,我这里说的“自由”不是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别人的感受,我怎么高兴怎么来,或者不思进取。
孩子当然需要学会和别人相处,为他人着想,要学会在一个集体中遵守规则,更要学会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断提升自我。而这本书说的“自由”,是一个价值的问题。如果孩子以为他们要受到别人的称赞才有价值、才会被爱,那他们就失去了自由,也不会有勇气去选择自己真正想要的。确信自己被爱,确信自己的价值和别人的评价无关,他才有勇气作出选择,也有正确的心态去听取别人的意见、让自己变得更好。
此外,这个故事对孩子的交友也有警示意义,因为很多时候,孩子会为了被朋友认同而做一些违背本心的事情。上一辈跟我们说“不交损友”。其实孩子交的朋友往往都是普通人,有长处也有弱点,就像克莱蒙的同伴一样,虽然没有恶意,却造成了负面的影响。重要的还是孩子自己有主心骨,要分辨同伴的提议是不是自己想要的,而不是为了获得认同而一味地听从。在书的最后……
克莱蒙又一次悠然自得地走了,留下了他的大屁股。和开头一样,他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自由、惬意的生活
推荐
宠物
- 1观赏鱼会给人带来健康危害吗?观赏鱼可能有毒别乱摸263
- 2黑龙江农民被黑熊袭击后赔偿:封面深镜丨13年前四川夫妇被黑熊袭击致残474
- 3黄卫生纸和白的卫生纸哪个好?真的比白色卫生纸好吗315
- 4苏格兰人如何穿苏格兰裙?苏格兰,除了有格子裙还有很多你不知道的冷知识386
- 5赛鸽种鸽几年以上配对最好,在自由状态下种鸽配对380
- 6宫崎骏龙猫手绘插图,宫崎骏先生御用背景插画师304
- 7一起分享一组小精灵:可爱的小精灵,一组枝头小鸟128
- 8刚抱回家的狗狗一直在抖怎么办?家里的狗狗不停地颤抖223
- 9闪耀暖暖推荐搭配需要消耗什么吗?闪耀暖暖,提出建议狗叠会优化吗171
- 10锂电池放了半年充不进电怎么办?带电池的数码产品放久了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