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长类动物一览表,动物界全系列,蛛形纲无鞭目
蛛形纲—无鞭目
真核生物域
动物界
真后生动物亚界
蜕皮动物总门
节肢动物门
螯肢亚门
蛛形纲(蜘蛛纲)
无鞭目
无鞭目(学名:Amblypygi)亦称鞭蛛,是一种节肢动物,属于蛛形纲,整体外型类似蝎子但又像蜘蛛之间的无脊椎动物。此外鞭蛛亦被称为无鞭蝎,因为它与鞭蝎有着相同的特征,惟属于一个完全不同的类群,而被命名为鞭蛛是因为它们的尾部没有像部分蛛形纲家族一样拥有毒性的鞭毛,对人体完全无害。到2003年止已发现共有5科17属约155种鞭蛛。身体呈扁平状,有一对特化的触肢,类似感觉的器官,前方的螯夹有助于防御、捕捉猎物。
1.外部形态
身体区分成头胸部与腹部两个部分。
头胸部有一对螯肢和一对由脚特化成的触肢;而腹部有三对足。
腹部末端无螯钩或细鞭。
无鞭目螯肢2节,其形状和功能很像蜘蛛的螯肢,但内部无毒腺。触肢分基节、转节、腿节、胫节、基跗节、跗节和后跗节7节,腿节及以下数节的内缘有尖锐突起,用以捕食。第1对足细长。胫节和跗节分成许多小节,有感觉功能,通常一根伸向前方,另一根伸向体的某一侧进行探索。后3对步足各由7节组成,末端有2爪,有的有爪垫。第1对长足探定昆虫的位置后,触肢迅速捕获猎物,使之不能动弹。螯肢撕裂猎物,像蜘蛛那样吸食液汁。书肺2对,位于第2、3腹节的腹侧。
这类蛛形纲动物又被称做无尾鞭蝎,有短粗的躯体,外形扁平,有一个宽阔的头胸部。圆形腹部的第一节为柄状。鞭蛛有8只眼对中眼和三对侧眼。大须肢或者细长,或者粗短,其上多刺,顶端尖锐,分六节用于捕捉和抓握猎物,而两节的尖牙状螫肢用于把猎物撕成碎块。第一对足分很多节,很长,用作感觉器官。鞭蛛是夜行性的,不叮也不咬,捕食昆虫和其它节肢动物。卵在雌性腹部下面的囊内孵化为若虫,然后攀到母体的背上。
2.习性
无鞭目的体型平均约23.6英寸(7.6~60厘米),它们的身体呈扁型状,具有扎实的背甲与分段式的腹部,头部具有两对眼睛平均在头部与螯肢的后方,第一个则是位于头部中央前方,另外一对较为后方,则是分开并对称在触肢的前方。鞭蛛的视力非常的差,所以必须要使用特化成触肢的脚(乍看下类似触鞭)在前方探测作为传达的器官,则和节肢动物的部分成员不同只能演化成可以捕捉猎物的武器,就像螳螂一样,而这对触肢不能用来行走,但是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它可以伸长比自己身体还要长一倍以上的距离(约25厘米)来探测前方,随着地势的不同,后方的脚就能因触肢的传达来引导著方向。
当鞭蛛找到适宜的对象后会展开交配的程序,雄性会将精囊放置在适宜的位置后并用螯肢将雌性引到至精囊上方后让雌性张开生殖口后插入即完成。一般怀孕的雌鞭蛛可以产出6~80粒卵,卵产出后系于雌鞭蛛的腹面,并有膜质包围保护,孵化后出来的幼体会与蝎子、蜘蛛一样置于背部让雌鞭蛛加以保护幼体。之后雌鞭蛛会带着幼体到达一个适宜的地方继续生活,并且等待第一次蜕皮后自行离开母体。鞭蛛也是一个伺机的掠食者一样会等待任何适合大小的猎物上门,并捕食它们,几乎捕食的对象大部分都是昆虫、其他节肢动物等等。
昼伏夜出,白天隐蔽在木头、树皮、石块和叶下,有的在洞穴中。一般喜潮湿的环境。交偶时,雄体颤动触角状足,并向雌体摇动身体。产出精荚,用触肢和第1足引导雌体到精荚上取精液。产卵6~60粒。将产卵时,生殖腺分泌纸状膜,把卵携带在雌腹的下面,直到孵出并蜕第1次皮。幼体爬上母腹直到蜕第2次皮,然后从腹部后端爬离母体。
3.分布
主要分布于亚热带、热带地区,有些物种则是生活在地下,也有的则是昼伏夜出。
4.下属科
黑鞭蝎科(Paracharontidae)
沙鞭蝎科(Charinidae)
鞭蛛科(Charontidae)
沼鞭蛛科(Phrynichidae)
美鞭蛛科(Phrynidae)
5.鞭蛛科
鞭蛛是介乎于蜘蛛和蝎子之间的一个品种,融合了双方的一些特点。无毒。如蜕皮次数就和蝎子一样为6次7龄,但6龄即可繁殖;而分为头胸部及腹部两个部分又和蜘蛛是一样的。但不同的是,鞭蛛头部生有分节的须肢,可用以捕捉猎物;第一对足修长无比,其上有感觉器官,已不能用以行走,有类似于昆虫触角的功能。是非常有趣的一类节肢动物。
(1)形态特征
体平扁,长4~4.5毫米,前体宽大于长,由一背甲覆盖。眼8个:中眼2,两组侧眼各3。后体12节,第1节形成腹柄,体后端无鞭。约60种,中国尚无记载。无鞭目螯肢2节,其形状和功能很像蜘蛛的螯肢,但内部无毒腺。触肢分基节、转节、腿节、胫节、基跗无鞭蝎目(Amblypygi)的一种节、跗节和后跗节7节,腿节及以下数节的内缘有尖锐突起,用以捕食。第1对足细长。胫节和跗节分成许多小节,有感觉功能,通常一根伸向前方,另一根伸向体的某一侧进行探索。后3对步足各由7节组成,末端有2爪,有的有爪垫。
(2)生活习性
鞭蛛是夜行性的,白天隐蔽在木头、树皮、石块和叶下,有的在洞穴中。一般喜潮湿的环境。不叮也不咬,捕食昆虫和其它节肢动物。卵在雌性腹部下面的囊内孵化为若虫,然后攀到母体的背上。
交偶时,雄体颤动触角状足,并向雌体摇动身体。产出精荚,用触肢和第1足引导雌体到精荚上取精液。产卵6~60粒。将产卵时,生殖腺分泌纸状膜,把卵携带在雌腹的下面,直到孵出并蜕第1次皮。幼体爬上母腹直到蜕第2次皮,然后从腹部后端爬离母体。
第1对长足探定昆虫的位置后,触肢迅速捕获猎物,使之不能动弹。螯肢撕裂猎物,像蜘蛛那样吸食液汁。书肺2对,位于第2、3腹节的腹侧。
鞭蛛的体型稍扁平,具有独特的侧行特征,通过在宽松的树皮下或石头下滑行来躲避险情。交尾期间,雄鞭蛛会盯着对方将精囊放进生殖孔中。雌性产卵20~40枚,卵产在粘在腹部的卵囊中。孵化后的幼蛛一开始都聚集在母亲的腹部。
(3)食性
以其他节肢动物为食。
(4)地理分布
生活在美洲、亚洲和非洲的炎热地区。白天隐藏在树皮或石下,常进入住宅。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舞蝎(Tarantula marginemaculata),长11公釐(0.4吋),为较典型的一种。分布于爱琴海到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西印度群岛、亚洲、美国南部到南美洲地区的岛屿上。出没于森林、裂缝、垃圾堆、石头下、宽松的树皮里。有些住在岩洞中。
6.美鞭蛛科
蟾鞭蛛(Phrynids)属美鞭蛛科,本科有52种,这类鞭蛛的体色一般为不同深浅的褐色,并有更暗淡的斑纹。第四对足的胫节分为3或4节。在一些种,雄性的须肢长度比雌性的长而且成比例。·
这个科的所有成员,雄性把精包产在地面,由雌性的生殖器拾起。雌性携带自己的卵并在子囊内孵化。小若虫而后爬上其母体的背面而被携带,直到它们能照料自己。发生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见于潮湿的地方:在林区的树皮下、落叶内;在石块和岩石间洞穴内。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