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最早原始时代是熊还是猫,化石证实大熊猫吃竹子已有600万年历史
新华社昆明7月2日电(记者岳冉冉)中美科学家通过研究早期大熊猫的“第六指”化石发现,大熊猫偏爱吃竹子的历史至少已有600万年。该成果于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科学报告》上。
云南昭通水塘坝大熊猫祖先的生态复原图。(Mauricio Antón绘,昭通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提供)
与其他哺乳动物前肢有五根手指不同,大熊猫还有“第六指”,那就是在其手掌前端的一个增大的手腕部骨骼——“桡侧籽骨”。它就像一根多出来的“拇指”,让大熊猫的手掌得以形成对握、抓住竹子。
通过对云南昭通盆地水塘坝大熊猫祖先——“始熊猫”化石进行研究,古生物学家发现:距今600万至700万年前的始熊猫已具有“第六指”,而一直到现代,大熊猫的“第六指”并没有进一步增大。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吉学平介绍,大熊猫是熊科中的特殊成员,已演变成一种专注的植食性动物。它们用牙齿撕裂竹竿时,紧紧抓住竹竿是“第六指”最主要的功能。
大熊猫抓握和咀嚼竹子。(Sharon Fisher摄,王晓鸣供图)
研究成果显示:大熊猫的“第六指”不像人类拇指能独立运动,它通过固定关节,与第一掌骨和舟月骨形成复合体,再与其他掌骨联动。虽然是被动抓握,但已足够为大熊猫提供吃竹子所需的抓握力。
“大熊猫并没有演化出一个更长的桡侧籽骨,而是始终保留着小而扁的简陋结构,就像专门为抓握竹子设计,以防止竹子从手中滑落。”吉学平说。
大熊猫(B, D, E)、原始熊类(A)和人类(C)手部的对比(王晓鸣 供图)
专家表示,增大的桡侧籽骨是大熊猫对吃竹子的适应性进化。而“第六指”之所以没有进一步伸长,是为兼顾抓握竹竿和承担体重的功能,避免过大的桡侧籽骨对行走造成干扰。“因此‘第六指’进化得不长不短,正合适。”吉学平说。
大熊猫(A, C)和云南昭通大熊猫化石(B, D)“第六指”的解剖结构。(王晓鸣 供图)
该研究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美国洛杉矶自然历史博物馆等共同完成。
推荐
宠物
- 1养狗为什么最好养哈士奇?盘点四种难养的狗狗哈士奇勇夺第一300
- 2鳜鱼的营养成分详细数据 食材知识鳜鱼又称桂鱼307
- 3猫咪的哪些可爱瞬间让你受不了?盘点那些可爱感爆棚的猫咪跟主人撒娇的瞬间268
- 4太爱干净是一种洁癖病:这些爱干净的,好习惯竟是坏毛病149
- 5梦幻西游合宠三技能:梦幻西游,从玩家分享合宠配方366
- 6狗牙有几种形状:农村常见之十三狗牙瓣290
- 7萨尔瓦多总统新消息 萨尔瓦多80后总统在联大玩自拍107
- 8延******狗寿命的方法 想要延长爱犬的寿命这四件日常护理事项184
- 9户外运动系列产品有哪些?AHR乐享第三期无户外不运动236
- 10狗狗后腿残疾主人为其装助力车:狗狗帮残疾主人推车每一下都小心翼翼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