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迷宫怎么走是正确的?漫谈圆明,圆明园里的迷宫
梁平/摄
春花漫漫、夏荷悠悠、秋叶瑟瑟、冬雪皑皑,关于圆明园的四季正在开启新的轮回,事实上它已存在了上百年之久。水鸟遨游于湖面,人们在大水法前驻足,回想着过往的岁月。手里举着文创雪糕,身上穿着传统的服饰,感受着文化的传承。这里有特意从外面赶来的游客,也有附近闲情逸致的居民,有慵懒的猫咪晒着太阳,有好动的小松鼠在林间跳跃,一同体会着美好的日常生活。每当我来到圆明园,我最喜欢的还是那些建筑,它们有着自己的声音、气息和故事,就这样安静地观看着每一个曾停留、路过、与之合影留念的人们。
刘冬昆/摄
对我来说,那个位于圆明园东侧西洋楼景区里的万花阵,则有着特别的意义。我猜想我们曾经都或多或少都着迷于有关迷宫的故事,也或许在益智书籍和电脑里体验过迷宫游戏。但当二维的平面空间,成为三维的物理空间时,穿行于迷宫的不再是文字、画笔、棋子和鼠标,而是身体时,感受则是截然不同的。我觉得是沉浸式的,你仔细感受下,是可以嗅到泥土和青草的味道,是可以触碰到地面的温度,是可以听到鸟鸣和人声,是可以真切的看到下一个入口和出口,也会体会到一时迷路的苦恼和疲惫。
胡利明/摄
我记得,第一次踏入圆明园的万花阵,还是上小学的时候,如今已经过去了近二十年。再次来到万花阵,有种说出来的兴奋感和怀念感,我迫不及待地想与于它拍照,把这眼前的建筑与自己的脑海里样子相对照,并快步走入其中。同时,随着脚步的不断向前,记忆便也涌上了心头,将过往在迷宫里的故事一幕幕串联起来,犹如拼图,将碎片逐一安放。
陈冲/摄
万花阵是一座仿欧式的建筑,在我们的眼里,它是个有着巨大魅力的迷宫。在不上学的日子里,总是相邀三五好友一起前往,就算是前一个晚上还会滔滔不绝地讲上次去迷宫的趣事。来到圆明园内,第一时间就赶紧来到迷宫,我们前后追逐嬉戏,小脸红扑扑的,相互比赛着谁能最快到达中心的凉亭。有时候想要调皮一下,就悄悄地蹲下藏在墙后,打算和父母躲猫猫,事后就被教育不许消失在家长的视线里。回到家后,原本想要写下迷宫的通关攻略,向其他人炫耀一番,却累得呼呼大睡,忘于脑后了。也许在大人眼里,这个万花阵虽然精美,但是着实有些枯燥了,他们想不明白,怎么能停不下来在迷宫里玩,最重要的是还耗费体力和嗓子。但是作为小朋友,那真是满头大汗、乐此不疲、流连忘返呀!
zhshr1000/摄
我一直都觉得万花阵是圆明园遗址公园里特别的存在。这份特殊就在于,即使从被毁到重建,建筑的样貌发生了改观,但是建筑的功能始终发挥着作用,并且为后来的游人们创造出新的意涵,对孩子们来说,这里是一个乐园,见证着彼此的友谊和成长,对老人们来说,这里是一种新奇的体验。相较于圆明园内厚重的历史感与沧桑感,正如大水法的庄重与肃穆,人们能从万花阵里感受到或者想象出这座皇家园林中昔日的景象,它是妙趣横生的,充满着生活的气息,同时也是是精妙有致的,代表着工匠的智慧与巧思。
全忠新/摄
其实,人们对于场所的记忆通常有两种模式,一方面是固定的,因为这些建筑本身始终就是矗立在某一个地理位置之上,如果你想要去参观游览,就坐任何一种交通工具,预约购买好门票,就可以让记忆再现。但是,另一方面也是流动的,因为当你年岁渐长或有不同的同行者时,交叠的记忆总会有新的体悟。细细想来,这曲曲折折的迷宫小道,倒像是我们当下的一些困境,我们期待着早日到达那个中间的凉亭,也在感受着路上的风景,在耳边依稀可听见的风声、笑声、蝉鸣和鸟叫。所以,有的时候,不要害怕短暂的迷路。
在圆明园里,曾经高高的迷宫,那是关于儿时的记忆。当再次置身于此时,我感觉围墙变矮了,迷宫也变小了。事实上,是我长大了。然而,没有被改变的是对历史的铭记,是对纯粹快乐的向往,展现着我们的敬畏与热爱。
圆明园官微征稿活动自举办至今,陆续收到了很多朋友的优秀稿件。感谢朋友们对圆明园的关爱,我们将会用心对待每一篇稿件,把更多更好的文章分享给大家。
投稿邮箱地址:
ymyxck_gw@163.com(标题请注明:圆明园官微投稿。并标注作者联系方式,请所有投稿者“保证稿件均为原创,且为微信公众号首发”,谢绝一稿多投,稿件如被选用我们将会以邮件形式告知。)
[作者]
温 怡 芳
[编辑]
付 怀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