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入门徒手健身十大经典动作:徒手健身系列各动作要点总结

人气:469 ℃/2024-10-06 14:59:44

1.俯卧撑

俯卧撑是最好的上身练习动作,它既可以增强我们的身体力量、打造出结实的肌肉形成强有力的肌腱,又可以让上身的推力肌肉与腹部、下背部及下身协调工作。世上其他的练习动作起不到所有这些作用。卧推被吹捧为顶级的上身练习动作,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卧推不仅人为地将上身孤立,还会(即便是进行短期练习)损伤肩袖,对肘关节和腕关节也有不利影响。俯卧撑不但会保护这些关节,还能发展出能用的力量在现实世界中(而不仅仅在健身房中)真正有用的力量。这就是为什么俯卧撑在全世界的军校和军事训练营都是肌肉训练的首选——自从历史上第一位战士开始力量训练时,它就一直如此。

可是,卧推成了大众的宠儿,俯卧撑却沦为多次数的耐力练习,这是我们的耻辱。其实,如果你知道如何循序渐进地练习俯卧撑你就能拥有令人惊讶的上身力量—足以与任何一位健美者或举重运动员媲美,甚至还会胜出。你的双肩会感谢你的!本章节将告诉你与俯卧撑相关的全部知识,足够让你成为这一技艺的终极大师。

俯卧撑的益处

不同形式的俯卧撑锻炼肌肉的程度不同,但俯卧撑的所有变式都能增强力量、打造肌肉。俯卧撑尤其锻炼胸大肌、三角肌前束和胸小肌,从而最大限度地发展你躯干上的推力肌肉。此外,俯卧撑还能够锻炼肱三头肌(上臂的主要肌肉)的三个头。

俯卧撑不但能够通过最理想的动作幅度来锻炼以上这些重要肌肉,甚至可以使其他部位的肌肉也得到很好的静力锻炼——在动作中,有些肌肉不得不静止地收缩以保持身体稳定。得到静力锻炼的肌肉包括背阔肌、胸腔中所有的深层肌肉、脊椎肌肉、腹肌、腰部与髋部的肌肉、臀肌、股四头肌、胫骨前肌,甚至连你的双脚与脚趾也会受益。

以正确的方式循序渐进地练习俯卧撑还可以锻炼关节与肌腱,增强身体的整体力量,改善健康状况。支撑手指、腕部、前臂及肘部的那些微小却至关重要的深层肌肉与组织,也会在练习俯卧撑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强。另外,腕管综合征、网球肘、高尔夫球肘以及普通疼痛出现的概率也会大大减少。有些俯卧撑的变式需要借助不稳定的支撑物,这可以使极易受伤、会给许多力量训练者带来无尽伤痛的肩袖变得“刀枪不入”。俯卧撑训练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清除关节内累积的废物、消除关节粘连、使瘢痕组织得以修复。重量训练者若在日程中加入循序渐进的俯卧撑训练,将使一些重要关节更不易受伤(相对于那些单单练习举重的人)。

完美技巧=完美结果

我可能读过几百页关于“正确”的俯卧撑技巧的东西,从武术书到老的军事手册那些资料中的描述往往各不相同。其实,每个人眼中的“完美”技巧都会略有不同。这完全可以归因为身体类型的不同—四肢的长短、不同部位力量的相对大小、身体中的脂肪比例等方面的差别。另外,伤病史也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与其写一些教科书式的完美俯卧撑条例,不如与大家分享几条一般原则:

·避免诡异的角度和手部姿势。找到适合自己的锻炼姿势。

·躯干、髋部、双腿始终要成一条直线。只有那些腰部力量太弱无法锁定躯干的人,才会出现做俯卧撑时撅屁股的情况。

·双腿始终要并拢。如果双腿分开,做动作时就无需保持躯干稳定,练习就变容易了。·在动作最高点时,双臂要伸直,但不要让部完全锁定,而要使其微弯,以免关节不舒服。(有时这被描述为让手臂保持“柔软”。)

要平缓地呼吸。根据我的经验:上推时应呼气,下降时应吸气。但如果你感觉吸费力,就不要遵循这一原则,而要多呼吸几次。

速度

许多家伙都建议做俯卧撑时速度要快,甚至是越快越好。有些人甚至喜欢做“弹震式”俯卧撑,其实这只不过是给老式“击掌”俯卧撑起的花哨的现代名字用爆发力把身体推起,推起的高度要足以在空中击掌一次、两次,甚至三次。

快速地做俯卧撑的确有一定的好处。快速动作通过一种叫作“牵张反射”的机制刺激并锻炼神经系统。许多俯卧撑比赛都有时间限制,选手做得越快,就越有可能胜出。此外,你还可以了解自己能让肌肉多么快速地动起来。所以,如果你做俯卧撑的水平已经超过入门级别、你的关节和肌肉已经具备一定的条件,那你的确应该偶尔做一些速度更快的俯卧撑。不过,不管你的水平多高,你都要分期逐渐增加速度,好让身体适应。 每隔几周变换花样做几组快速练习,对运动能力有好处。尽管如此,最主要的俯卧撑练习还是应该做得慢一些,经2秒降到最低点坚持1秒,再用2秒回到最高点,之后立即降低身体。

为什么应该以这样的速度做俯卧撑呢?原因有二:第一,平缓的动作能够练就更高水平的纯粹力量。当你做爆发式运动时,这一动作的某些部分不可避免地要依赖惯性,惯性发挥作用就意味着你的肌肉没有发挥作用。这样,当你快速练习某个动作时,你其实是在作弊。我们总会看到有人做俯卧撑时会从最低点“弹”起来,因为他们的肌肉缺乏能移动身体的纯粹力量。

第二,与爆发式运动相比,人类的关节更适应常规运动。如果你进行的是常规运动,那你受到慢性或急性损伤的可能性就很小。只有当你的关节已经适应了一般的、速度平缓的动作之后,快速动作对你而言才是安全的。如果你喜欢,那么爆发式动作可以作为你训练时的补充,但它不应该成为主要训练方式。只做爆发式动作的人早晚会关节疼痛、咔咔作响。

篮球、棒球,亲亲宝贝

我下面描述的一些俯卧撑动作需要借助一些外物这是为了增强练习效果。借助外物控制动作幅度虽然不是必须的,但是非常有用尤其是当你独自锻炼时。这也是在监狱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健身技巧。

你只需要篮球和棒球,这些“器械”几乎在任何一家商店都可以买到。过去的人常常用很重的健身球,而不用篮球其实,篮球不仅价格便宜,面且效果也不错。如果你不想用篮球或棒球,那你

可以用一个与其大小相当的物体代替。砖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将三块砖垒起来就相当于一个篮球的高度,一块平放在地上的砖则几乎和棒球一样高。不管使用什么物体,要确保其足够安全,不会伤到你。切记,不要选用任何易碎或边缘呈锯齿状的物体。

当你使用物体控制俯卧撑的动作幅度时,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不要与此物体发生碰撞。你应该轻缓地下降,直到轻轻地接触篮球、棒球或是你选用的其他物体。那么,你究竟应该以多大的力接触这些物体呢?监狱里将其形容为“亲亲宝贝”。例如,你的胸上部要在动作进行到最低点时接触棒球,你接触棒球的力度就是你亲孩子额头时的力度一不能太大,也不要太小。

在动作进行到最低点后暂停片刻,可以消除任何惯性,并增强肌肉力量与控制力。这就是为什么我提倡在动作进行到最低点时保持1秒的原因。另外,“亲亲宝贝”这一技巧也可以应用到重量训练中,如卧推或肩部推举。如果你不能在动作进行到最低点时让横杆轻轻地“亲吻”你的身体,而是不得不弹回来或突然停止,这就说明杠铃的重量过重了。怎样就算过重了呢?简言之,如果你不能在某一动作幅度内完全控制这一重量,那它就过重了。手掌、拳头、手腕还是手指?

我建议健身者在做大多数俯卧撑变式时,都将手掌平放在地板上。许多健身者都因能够以独特的手部姿势做俯卧撑而得意——他们使用头、手指、大拇指,甚至是腕部的背面作支撑。我要求我所有的学生一生都练习俯卧撑采用对他们的关节而言最舒服的手部姿势。对大多数人来说,最舒服的姿势就是手掌平放在地板上这个经典姿势。当然,腕部有伤的人例外,对他们而言,腕部锁定以拳头着地做俯卧撑最容易

指尖俯卧撑能够锻炼双手、前臂的力量,对你的健身计划而言是很有用的补充,尤其是当你正在进行大量抓握训练时。做指尖俯卧撑得循序渐进,从第一式—墙壁俯卧撑做起,然后逐步用指尖代替手掌,等完全适应之后再开始下一式,就这样一点点地进步。对大多数人来说,每周或每两周练习几组经典的指尖俯卧撑(双手完全张开),就足以让自己的双手比普通人更强壮、更结实。这样对你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即使这样还不能满足你的胃口,也不要轻易尝试用更少的手指做这个动作。最保险的方法是,使用十根手指练俯卧撑系列,直到你能做单臂指尖俯卧撑为止一很少有人能达到这个高级阶段。相信我,当你能以五根手指为支撑做指尖俯卧撑时,你的手指将如钢条一般坚硬。

以掌背或腕关节为支点做俯卧撑绝对是种折磨,而且会影响肌肉发力——在肌肉还未使出全力之前,你的腕部已经无力支撑身体了如果你不是一流的空手道高手,完全不需要为了攻击而强化这些部位——我甚至根本都不会尝试一下。

俯卧撑系列

太多数俯卧撑锻炼体系包含的变式都很少。通常情况下,专业的健身人士给健身者的唯一建议就是增加动作的次数或者随着练习变得越来越容易时把双脚架在某些物体之上—越来越高。这是错误的,大错特错!一旦健身者已经适应了某个动作,这样做只能增加耐力。

在所有力量训练中,升级都是最重要的。就肌肉的大小与爆发力来说,如果你所做的动作一成不变,那你的收获也一成不变—不管你反复练习了多少次都没有意义本书介绍的体系包括十个不同的俯卧撑动作,我将其称为十式,每一式都比前一式的难度更大。对大多数人来说,六艺的前三式都相对容易,伤病正在恢复的训练者可以将其当作有治疗效果的系列练习。同时前三式也能帮助初学者或超重者轻松上手,并逐步提高他们的体能。剩下的几式则越来越难,直到最难的变式—最终式。我建议健身者一步步练习——从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按照我所给出的练习次数一式一式地逐渐升级。

你可以对每个动作进行细微的调整,使其更加适合自己。具体操作方法可以在“稳扎稳打”部分找到。进行微调之后 ,一个动作就相当于变成了几个动作。因此俯卧撑系列不仅包括十式,还包括上百种不同的变式。在以图文对照的形式对十式进行详细讲解之后,我还在本章的最后列出了两页升级表。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可以阅读本章的最后一部分—变式这部分包括十几种俯卧撑的其他变式或替代动作的描述

2.深蹲

大多数人提到力量时,想起的只是上半身——宽阔的肩部、隆起的胸肌、粗壮的手臂都被视为强壮的基本标志,好像没人会真的想到双腿。如果你让某个人(甚至是小孩子)展示一下他的肌肉,对方通常都会挽起袖子,让你看他的肱二头肌。没人会脱下裤子,让你看他的大腿。

这一现象在普通健身爱好者的健身计划中也有所反映。你可以到健身房中参观一下看看那些在力量训练区的家伙都在干什么。你会看到很多人在锻炼肩部、躯干和手臂,甚至有些人正在排队等着做卧推、做斜托弯举或是拉力器下压,好让自己的三头肌“鼓起来。全世界90%的健身房力量训练,很可能都是在锻炼上半身,我估计其中几有95%锻炼的是手臂。在健身房中,你只能看到寥寥几人在努力地锻炼腿部。

在圣昆汀监狱服刑时,我认识了一位狱友,他入狱前曾是金吉姆健身房的常客金吉姆健身房是世界上最火爆的健身房之一,位于利福尼亚州威尼斯海滩(也被称为“肌肉海滩”),其会员中实打实的健美者和精英级的力量训练者的数目很可能比世界上其他健身房中的都多。他曾经告诉我:这家健身房中也有深蹲架,虽然他多年来都是那里的常客,但他从来没有看见有人排队使用该器械。其实,健身房中的深蹲架大部分时间都只是一个摆设。如果连世上最著名的金吉姆健身房都真的是这样,那其他地方的健身房又能好到哪儿去呢?

力量的源泉

其实,这种态度完全错误。真正的力量源于髋部和腿部,而不是上身和手臂。只要我们不是飘在半空中或双腿离地坐着,那我们上肢做的所有动作都依赖于腿部传递的力量。上身力量在许多体育运动中都很重要,但如果没有强劲有力的下身做基础,上身力量全无用处。

真正的力量训练者比“周末勇士”或“海滩身材训练者更明白这个道理。强壮的肱二头肌与轮廓清晰的胸大肌,也许看上去很棒,但是它们对极限力量贡献甚微。以举重比赛中的挺举为例,尽管举重者是用胳膊举起杠铃的,可是完成这个动作的力量主要来自腿部,也就是说真正发力的绝不是胳膊一杠铃对手臂来说太重了。下次再有举重赛事转播时,仔细看看你就知道了。实际情况是,举重运动员首先借助爆发力把杠铃提到肩膀高度,然后降低身体,靠腿部发力把杠铃再举起一点。然后弯曲双腿,降低身体到杠铃的下方,这实际上是双臂锁定的标准深蹲姿势从该姿势开始,他们必须靠双腿发力起身完成动作。在挺举过程中,上身和手臂的作用并没有腿部重要。举重运动员的大腿都很有力,他们会花费大量时间练习深蹲,因为他们明白腿部力量的价值。

人们知道的所用重量最大的练习很可能是硬拉。做硬拉需要训练者把很重的杠铃拉离地面,提到髋部的位置。现在,硬拉的世界纪录是由著名举重运动员安迪·博尔顿(Andy Bolton)创造的,他能拉起455千克将近半吨重的杠铃!尽管这个动作几乎要牵动全身的每一块肌肉,但是其主要的发力部位还是大腿和髋部,尤其是臀大肌、腘绳肌(大腿后侧)、股四头肌(大腿前侧)。即使是在卧推这样的纯上身练习中,双腿也扮演着主要角色。失去双腿的举重运动员可能拥有壮硕的上身,但他们在卧推中举起的重量远远比不上健全的举重运动员,这完全是因为他们的腿部无法发力。鉴于这些例子,我们很容易明白,真正的力量其实来自下半身,而不是上半身

以上例子都与力量型的运动项目有关,但过分强调上身力量的情况也出现在多数其他运动中。对很多运动员来说,只有当他们腿部受伤时下身力量的重要性才会体现出来。若膝盖受到损伤或腘绳肌撕裂,健身者就会明白无误地理解下身是何等重要了。你可以在自己有腿伤时试着做一些上身动作,如摔跤、拳击推、拉等,你会发现自己几乎不可能完成这些动作,更不用说下身动作了,如跑步、跳跃、踢腿等。毋庸置疑,大多数体育运动都以下身为基础,也就是说这些运动极大地依赖腿部力量,上身相对而言并不是那么重要。

田径运动中有句老话:腿有多老,人就有多老上了年纪的运动员最先失去的就是腿部的爆发力。其实,下身力量的流失可以延缓甚至可以逆转,但是无论做多少的上身训练也起不到这样的作用。你需要学习如何锻炼双腿。本章将介绍你需要了解的所有相关内容。

现代方法拖后腿

腿部练习动作有很多种,其中许多都只能锻炼腿部的某一块肌肉,如腿屈伸和柔式深蹲锻炼股四头肌,腿弯举锻炼股二头肌,俯卧挺身锻炼臀大肌。此外,还有很多需要利用腿部训练器和拉力器练习的动作,但是它们也只能锻炼某些特定的腿部肌肉

过多的现代训练技巧非但对现代训练者没有益处反而会起到负面作用。这正是因为在这些较新的腿部练习动作中,有很多都只是为了锻炼某块腿部肌肉而设计的。它们对那些只想锻炼下半身某一特定部位的资深健美者来说有用,可对块头一般、实用力量不强的普通健身者来说意义并不大。原因在于我们的腿部肌肉已经进化得适于作为一个整体发挥作用,而不是单打独斗。其实,当今这些种类繁多的腿部练习动作甚至会减弱腿部的实用力量,降低其运动能力,因为腿部肌肉协同发力的自然反应能力反倒会因这些练习而退化。

练出真正强健有力、行动敏捷的双腿的最佳方式就是用最少的、能锻炼尽可能多的腿部肌肉的练习动作来锻炼。最理想的情况是只练习一个动作,只要你能找到那个可以动态锻炼下身所有肌肉的动作。

其实这样的动作的确存在,而且自古以来就被运动员们所熟知。它对世界各地的运动文化影响颇深,我们将其称为深蹲或深度屈膝。在印度,整个运动文化都是建立在自身体重深蹲(即印度深蹲)的基础上的。深蹲锻炼的肌肉

有些人不相信一个简单的动作就可以锻炼整个下半身,但深蹲在这一点上当之无愧。

这个动作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深蹲是指通过弯曲下身的三个重要关节(即髋部、膝盖、脚踝)而放低身体。有些人在描述深蹲时,通常集中于弯曲膝盖这一点上,因此深蹲有时也被称为屈膝或深度屈膝。但实际上,要不倚靠任何外物深蹲,需要弯曲三处关节。如果你只屈膝,而没有同时弯曲脚踝和髋部,那你就会向后摔倒。如果这三个“轴”没有同时转动,你根本就无法深蹲。下半身的这些主要关节是要协同工作的这是进化所致。

髋部弯曲的动作主要涉及强劲有力的臀大肌、臀小肌以及臀中肌。除此之外,还有约12块更小的肌肉也在发挥作用,如阔筋膜张肌和梨状肌。“链条的强度取决于最弱的一环”,用这句话来形容髋部肌群十分贴切。髋部的一些肌肉的确比较小,但它们能够决定你的髋部是否健康有力。深蹲时,上身需略微前倾,所以脊椎肌肉和腰部肌肉在深蹲时也能得到锻炼,尤其是后者。大幅深蹲还会使内脏受到的压力变大,所以腹横肌和腹肌—包裹内脏的肌肉—也会变得更加有力。

屈膝的动作可以极大地锻炼大腿前侧的股四头肌。从其名字就可看出,股四头肌由四大块肌肉组成,即股外侧肌(大腿外侧的肌肉)、股中间肌(贯穿大腿中心的深层肌肉)、股直肌(大腿正面的肌肉)和股内侧肌(邻近膝盖的一块泪珠状肌肉)。这四块肌肉在膝关节伸展时会起到不同的作用。哪块肌肉得到重点锻炼取决于你的动作幅度:静止锁定将使股内侧肌得到更多锻炼,幅度较小的动作会使股外侧肌得到更多锻炼,而完整的深蹲动作将使这四块肌肉都得到高强度锻炼。深蹲是打造股四头肌的最佳动作,这在健美界无人不知。

深蹲也能锻炼半腱肌、半膜肌和股二头肌,它们是大腿后侧的肌肉群,通常以“䐃绳肌”这个名称为人所知。深蹲能锻炼大腿后侧的肌肉,如今知道这一点的人并不多,所以大多数健身者都会通过腿弯举训练器械来锻炼腘绳肌。为了增强力量,腿弯举会将腘绳肌置于最糟糕的生物力学姿势,所以该动作在增强力量、打造肌肉方面起不了多少作用。过去的大力士和健身专家都了解深蹲能锻炼整条大腿,包括绳肌和股四头肌,因此他们中的大多数只通过深蹲锻炼腿部,结果他们的整个身体变得越来越强。如果你不相信深蹲可以锻炼腘绳肌,那你可以亲自检验一下。深蹲时,用你的手紧紧抓住大腿后部,这时你就会感受到大腿后部的肌肉正强劲有力地收缩。从理论上讲,股四头肌和腘绳肌不应该同时收缩,因为二者是一对拮抗肌,分布在腿部的前后两侧。但事实是二者的确是同时收缩的,而且还是强有力地收缩,人体运动学家将此现象称为伦巴德悖论 (Lombard's Paradox).

股骨(大腿骨)是人体内最长、最强壮的骨头,胫骨和腓骨在膝关节处与其相接。当你放低身体深蹲时,股骨的下部会向前移动,这就会导致胫骨和腓骨也相应地向前移动。而这又迫使踝关节自动屈曲,拉伸小腿和跟腱,并使胫骨前肌收缩。当你起身时,踝关节又不得不重新回到初始位置。这一看似简单的动作,却能够锻炼你小腿上的每一块肌肉,不仅包括扁平的比目鱼肌和菱形的腓肠肌,还有脚踝上更小的肌肉与肌腱。甚至连双脚上的肌肉也不得不跟着运动,以保持深蹲过程中身体的平衡和稳定。许多健美者甚至不用专门去锻炼小腿——深蹲就能使其变得足够强。

上述所有这些肌肉(还有更多)都能通过深蹲得到高强度的锻炼。但是,比这更重要的是,深蹲还能使这些肌肉协调地发展,符合这些肌肉在自然情况下协同工作的方式。你可以看看下面这些人体最基本的动作:

·跑步 ·起立

跳跃 ·跺脚

·支撑 ·用力推(如推一辆车)

·坐下 ·用力拉(如拔河比赛)

你会发现,这些动作同深蹲一样,都需要腿部和髋部弯曲。正是因为所有的肌肉都能协同作战,下身(其实全身也一样)才能拥有如此强大的力量。

扔掉杠铃

很抱歉,上面的内容读起来有点儿像解剖学的教材。但我的目的是向你提供尽可能多的证据,以证明深蹲确实是最伟大的下半身练习动作,它确实能锻炼下半身的每一块肌肉。不管你同意不同意我的话,我希望你都能更多地认识到深蹲是最出色的练习动作之一 我还没有说明的是,为什么用自身体重深蹲优于使用杠铃的深蹲。这两个动作难道不是相同的吗?从表面看使用杠铃的深蹲甚至可能更好,因为健身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进步情况循序渐进地增加杠铃的重量。

不过,如果你已经阅读了前面的内容,那你也应该能预测出我的观点了。我认为用自身体重的深蹲足以让使用杠铃的深蹲无地自容

使用杠铃练习深蹲以及在模拟杠铃深蹲的器械上练习,存在几个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腿部有人体内最大、最强的肌肉。这意味着,想要锻炼双腿,就需要很重很重的杠铃片。我们知道,人的下半身肌肉要支撑全身的重量,所以下半身肌肉已经能够承受非常大的重量了,所以锻炼时你必须加大负重。这样的话,你使用的杠铃片就必须越来越重,否则就不能进步。负重230千克以上做深蹲,在大师级的深蹲训练者中并不罕见,普通人不使用药物也可以做到。当你做负重深蹲时,重重的杠铃会压在你的背部(有些家伙会把杠铃置于上胸部,但这样做动作很难受,而且上半身也很容易受伤,更关键的是采用这种方式必须减轻负重),其实相当于垂直向脊椎施加了极大的压力,这会使椎骨和椎间盘受到挤压,从而引发腰痛、肌肉扭伤、坐骨神经痛、椎间盘膨出或突出等一系列疾病。另外,把杠铃置于接近脊椎顶端的位置,也会在深蹲过程中促使上半身过度前倾,这样不但会使下背肌肉扭伤,还会引起膝盖内弯,增加膝关节的受力。所有这些问题在个子较高的健身者身上会更严重,因为从生物力学角度来看,长腿骨会把举重者置于非常不利的境地。个头越高,你所遇到的问题就会越多。真正高水平的负重深蹲者个子都不高,这并不是巧合。

用自身体重深蹲不依赖于额外的负重,所以不会有大重量压在背部或肩部,也就不会强迫身体做出任何不自然的动作,来引发各种脊椎或关节问题。在本书中,我将带领你循序渐进地掌握一系列难度逐步递增的自身体重训练动作。这一系列动作以终极腿部练习—单腿深蹲——收尾。

单腿深蹲的益处非常多,第一个明显的益处是能够增强力量。如果一位体重90千克的男人做单腿深蹲,那就相当于他是肩扛90千克的杠铃在做双腿深蹲。杠铃深蹲只会发展髋部后部的肌肉,但你在做单腿深蹲时,不弯曲的那条腿要抬高(见图40),这样一来髋部前部和侧部的肌肉也会得到锻炼。这确保了肌肉的共同发展,还能避免那些使杠铃深蹲者颇感困扰的髋部问题。此外,增强平衡能力是单腿深蹲的另一个主要益处。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人会选择单腿站立,所以很少有人认识到这个动作需要有多强的平衡能力。气喘吁吁地单腿蹲下、站起,是强度很大且不可思议的协调性锻炼。单腿深蹲也比双腿杠铃深蹲更能增强身体的实用力量,因为很多动作都是只用单腿支撑身体的你可以想想踢腿、单腿跳、攀爬等动作自身体重深蹲比使用额外负重的深蹲更自然,这也意味着,你的身体能在两个训练期之间更快地恢复。没想到吧,但事实确实如此。单腿深蹲甚至可以强化训练者的身心连接和精神集中力,因为在做这个动作时,你的双腿在完成迥然不同的任务。毫无疑问单腿深蹲完胜杠铃深蹲。

关于深蹲的思考

到目前为止,已有多部著作在讲述如何进行深蹲。我坚信,在你的整个健身生涯中都需要练习深蹲,因为这是为数不多真正无价的动作之一。因此,训练者必须定期了解自己的深蹲能力和身体状况(你想一生都很强壮,对吧)。最终,你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技巧。我在每一式的“解析”部分都列出了一些技巧指南,不过我没有列出此动作的具体技巧。我只是告诉你一些原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有些时候指南针比一些具体的指路标更有用对健身者而言,我的建议便是指南针。你开始阅读、试验、练习吧!对下面的观点,你是否同意无关紧要,你只需要以它们为起点,开始深蹲!

不同幅度的深蹲会锻炼不同肌肉。标准深蹲能够锻炼下半身的所有肌肉,所以你必须掌握。在我列出的十式中,有几式只是半幅动作,但那些不过是通往标准深蹲的台阶。半幅动作必须一直与全幅动作结合起来练习。

·深蹲的整个动作幅度是什么样的?动作进行到最低点时,大腿后侧会紧贴小腿,你的身体将无法继续降低。这时,需要大腿和膝盖共同发力才能将身体推起,直到双腿完全伸直。动作幅度再小哪怕一点都算不上“全幅”。

·有些人认为,直接深蹲到最低点对膝盖不好,事实并非如此。只有在你的膝盖预先有问题时,深蹲才不利于它们。而大多数时候,深蹲甚至有助于缓解膝盖问题。如果膝关节处的肌腱还不适应较低的姿势,就可能扭伤。但是,如果你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小心练习,你的膝盖就能变得很结实,足以练习标准深蹲。不必担心!

与之类似,许多健美者不喜欢在深蹲的最高点时将双腿完全伸直。他们认为这会给大腿肌肉休息的机会,使其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在将双腿完全伸直的过程中,肌肉的确会有一瞬间不承受压力,这是事实。但是,如果短暂的放松可以在下次转换成更大的力量,就没有什么不好。切记,做深蹲时一定要完全伸直双腿。

·在动作的反向过程中,不要直接就那样蹲下了而要用肌肉力量有控制地下蹲。下蹲过程中身体要前倾,但不要过分前倾。因为这样将过分锻炼髋部,而忽略了大腿。前倾是必要的,但不要养成向前弓背的习惯。

·在深蹲到最低点时,你实际是“坐着”。请按照“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而不是按照“蹲”的标准要求自己,有时这会帮助训练者降得更低,因为这有助于矫正髋部的姿势避免屁股向后撅。

·最低点的姿势是深蹲中最难控制的部分一几乎所有练习都是如此,不过深蹲尤甚。尽管难度很高——做单腿深蹲时尤其难,但你在深蹲中绝不能快速下蹲,然后直接“反弹”(靠惯性)站起,这会严重损伤膝关节处的软骨。你应该通过前几式的练习慢慢增强肌腱的力量

·我建议在动作最低点坚持1秒钟,六艺都要这样这是避免做出危险的反弹动作的极佳方式。

·在动作最低点坚持一会儿是个好习惯,但这并不是万灵药,在这种情况下你仍然可能作弊。有些人在起身的时候会出现摇晃前倾的趋势,这可以为起身提供惯性,使最初几厘米的移动变得更容易,可这样做会让膝盖承受多余的压力。你应该保持上半身不动,只靠腿部发力将自己推起。如果你做不到,那说明这个动作对你而言太难。你应该回到更容易的动作,坚持锻炼。

·有些人发现,深蹲时不得不抬起脚跟,所以他们干脆就在脚跟下放上木板或砖块,这是个坏习惯。需要抬起脚跟与平衡能力或身体结构无关。之所以会这样,只是因为你的脚踝缺乏灵活性,跟腱不够柔韧。如果你的韧带和肌腱很僵硬,在深蹲时脚踝不能充分弯曲,那你的双脚脚跟就会不自觉地抬起。一定不要使用木板之类的东西,你应该经常拉伸小腿,直到自己可以在不借助任何辅助的情况下做深蹲。

·上面提到深蹲能锻炼许多肌肉,包括人体内最大的肌肉,这是此动作的最大优点。不过它也有缺点,那就是练习该动作需要付出很多辛苦这就是深蹲逐渐不流行、并出现了许许多多替代练习的原因之一。咬紧牙关,撑过难关,数月之后你的身心都将适应那种痛苦,而这种练习也会变得越来越可以忍受。见鬼,你甚至会爱上深蹲。

·练习深蹲时我喜欢向前伸出双臂,这有助于动作下降到最低点时保持身体平衡,因为这样能够分担身体的一部分重量,从而避免身体向后倾倒,对个子较高的人来说尤其如此。有些用自身体重练习深蹲的人喜欢把双手放在髋部、肩部上或者是交叉在胸前,对特定的练习来说,你觉得怎么舒服就怎么来

·许多家伙都害怕深蹲,因为他们认为深蹲将加重膝盖旧伤。其实事实恰恰相反。做全幅的深蹲时,增加的血液流动可以移除累积的废物恢复旧伤组织,缓解疼痛膝盖及其周围的肌肉与肌腱将变得更强、更柔韧,再受伤的可能性也大大减小了。

·最常见的膝盖伤是前交叉韧带撕裂。前交叉韧带是贯穿整个膝关节并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的韧带。当你的双脚平踩在地上,而膝盖猛烈扭动时,前交叉韧带经常会完全或部分撕裂。前交叉韧带损伤,在橄榄球、足球摔跤和武术等项目中很常见,其实此病在所有带有肢体接触的对抗性运动中都很常见膝关节构造复杂,有时在前交叉韧带撕裂时,半月板(纤维软骨)也会撕裂。如果韧带没有经手术重建(甚至是已经重建),受伤的膝盖会非常不稳定,有时会出现脱臼。深蹲并不会使前交叉韧带损伤进一步恶化,相反还对恢复伤病有益。只要双脚姿势正确,在深蹲过程中膝盖会很有利,不会不稳定和脱白。深蹲能够锻炼股四头肌,而股四头肌可以替代前交叉韧带,在其他活动中稳定膝盖。如果你受伤之后做深蹲或是在深蹲过程中锁定膝关节时确实感到疼痛,那么这通常是由于软骨碎片所致。如果真是这样,继续练习就没有助益了,你必须通过手术移除碎片。这是微创手术,当天就能出院。如果你遇到了这种情况就别继续受罪了,去医院吧!关于第七式偏重深蹲

这是鲜为人知的“秘密”练习,可以极大地锻炼平衡、柔韧性和关节力量。但很多人发现自己已经可以做上几次最终式单腿深蹲了,却做不了这个第七式的动作。于是他们误以为偏重深蹲比单腿深蹲的难度还大,这是一种错觉由于在动作最低点时,抬起的那条腿可以辅助起身,这个练习对力量的要求势必更小一些。

那些可以做单腿深蹲但不能做偏重深蹲的训练者,一定要回头努力练习,直到掌握这个动作。这样在做单腿深蹲时,你的姿势一定会更完美,在动作的最低点,你会更稳更扎实,也根本不需要靠“反弹”来起身。

认为偏重深蹲“不可能”的人,一般只需要微微调整一下。比如,对那些双腿相对较短的训练者,篮球可能有点高了,这样使身体重心过于后移,就有摔倒的危险—这时就应该找个小点儿的球。但其实,只要按照该动作“稳扎稳打”部分坚持练习,绝大多数人都能最终征服篮球。

3.引体向上

不管你对自重训练的看法如何,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引体向上很酷。谁看到《洛奇2》里史泰龙在攀缘架上咬紧牙关练习偏重引体向上时不会热血沸腾呢?也许我个人更喜欢《终结者2》里的一幕——干练的琳达·汉密尔顿(《2(LindaHamilton)《)在立起的铁床上做了一个引体向上。我还记得,我刚进监狱不久时,看见一个头发花白的黑人因徒在囚室门上做单臂引体向上,我发誓也要学会这个看似不可思议的动作。

人类一直喜欢把引体向上当作强壮的特征,这不是什么新鲜事。其实,引体向上是现存最古老的肌肉练习动作。我们很容易就能找到前人练习引体向上的证据。有几位古典作家曾描述过这个动作,它在战士、运动员以及想获得上好体力的平民中很流行。尽管如此,我们也无法确定引体向上的起源,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引体向上可能比我们人类出现的时间还要早。进化论科学家认为,在我们进化成人类之前,我们的祖先可能是生活在树上的,就像黑猩猩和类人猿一样,对他们来说,抓着树杈把自己拉起来是很自然的事,就像今天的人走路一样。

奇怪的是,尽管人类有良好的生理结构遗传,但是普通健身者似乎很少关注自己的背部肌肉。走进任何一间健身房你都能看到,一些家伙(甚至是中级运动员,他们不应该这么无知)不停地通过卧推以及其他胸部练习增强躯千力量,而对于背部他们只做几组简单的划船和背阔肌下拉了事。原因可能是通过镜子我们不容易看到自己背部的肌肉,所以容易忽略。但我认为我们的文化也在其中起了一定的作用。男人从小就被灌输男子气概和“推力”有很大关系——我们推动别的物体,以显示对它的控制;打架的时候,我们会推攘出拳以自卫;遇到困难时要扛得住、撑得起;我们甚至会在心理“推开”别人,以保持个人空间。只有女人才会把别人拉向自己,跟对方黏在一起。男人都应该更加独立—强壮就意味着把东西推开!

引体向上的益处

以上想法也许是文化人类学敏锐的洞见,也许是我在囚室中花了太多时间去思考俯卧撑和引体向上的结果罢了。也许两者都有,谁知道呢?不管你对我的理论是否买账,你都不能否认大多数运动员都完全低估了上身的拉力肌肉群。提到躯干肌肉群的时候,我们最先想到的可能是鼓鼓的胸肌,或是又宽又厚的肩部。这些推力肌肉群的确很重要,但其无法与背部的拉力肌肉群相比。人体覆盖面积最大的肌肉群是背阔肌,它们从腋窝向下,遍布后背,就像一对张开的翅膀。做引体向上时,虽然其他大部分背部肌肉群也在工作,比如肩胛骨周围的斜方肌,三角肌后束以及圆肌和菱形肌,但背阔肌的确是干活最多的。背阔肌不仅大,而且它们对训练的“响应”也很惊人,好像背阔肌的细胞在基因上就被设计成一遇到刺激就会变大,变强一。看看现代健美者展示肌肉的造型,令人印象最深的不是其手臂和腿部,而是那像翅膀一样的背阔肌。对那些健身发烧友来说,也许其胸部肌肉已经很难再长丝毫,但是背阔肌不一样,只要训练适当它几平一夜之间就能够变得更大—这些肌肉仿佛上古时期我们的先人使用的神器,一直在沉睡但忠实地等待着我们的召唤,从而爆发生长。

说来令人泄气,当训练者投入大量时间锻炼其背部时,他们做的很多动作其实都是不合适的。他们会抓着重物俯身做杠铃和哑铃划船,其实这些动作会给脊柱下部的椎骨以很大的压力。此外,这些动作还会不可避免地导致肌肉僵硬或拉伤。也许这就是为什么现在使用器械练习背部成了健身者的头号选择。常见的锻炼背部的器械包括坐式划船器、下拉器、还有更加难懂和复杂的组合器械健身器械为什么这样流行?就因为简单只要稍微给点儿重量,健身者的背部就会活跃起来。很不幸,正因为简单,所以不会有多大的效果,除非你使用了大量类固醇——那些嗑药的家伙甚至做点儿搽脂抹粉的动作也能让块头像气球一样膨胀起来—不是强壮,是膨胀。

把健身房里的那些练习都抛到九霄云外吧!你根本不需要它们。想要练就强有力的背部肌肉,最好、最安全的练习就是朴实无华的引体向上。引体向上是背部练习之王,原因我在前面已提过—人类身体已经在进化中适应了垂直拉起自身重量的动作。虽然在现代社会人们不经常做这个动作,但我们的基因并未改变。掌握了引体向上,你的背阔肌将疯狂地增长。此外,肩胛骨周围的肌肉会呈现蛇盘曲的形状,斜方肌会变得比铁板还厚还硬。总的来说,躯干上的每一块拉力肌肉在引体向上中都会发挥作用,并会快速地变得更大、更强。

毫无疑问,引体向上会比其他躯干练习更快地让你的肌肉变大,但这仅仅是引体向上的一个不错的副作用,其真正的益处在于实用力量。我有一个朋友以前是海军陆战队的教官,他跟我说过,每一批新兵中总有几个是练健身的,他们看起来又大又壮,所以这些人总认为自己很强大。这些家伙很多都能做一整天的俯卧撑,但如果你让他们把自己的身体拉起来,或者在突击课程里翻越一堵墙,又或者是爬绳子,这些家伙就会陷人挣扎之中,完全不是那些小个头的对手。这纯粹是因为现代的健身者常常依赖重物锻炼背部,而忽略了自身体重的作用,结果就缺失了让身体敏捷的关键能力

在货真价实的力量之中,抓握力举足轻重。引体向上也能鞭策抓握力的发展尽管没进行专门的抓握练习,但在引体向上中抓住横杆、上下移动身体就能够练就足够强壮的手指和手掌。与此同时,健身者的前臂屈肌也会变得更有力信不信由你,引体向上甚至会让你的腹肌和髋部(在日常生活中,它们一般不是用来使双腿离地保持悬空状态的)得到很好的静力锻炼。初学者在尝试引体向上时,第二天往往会感觉腹部比背阔肌更酸疼。

巨大的肱二头肌

就连健美运动员也承认引体向上对背部健美大有裨益,但很少有人知道引体向上也是练习肱二头肌的最佳动作。大多数现代健身者还坚持通过弯举练习来锻炼肱二头肌但实际上不管你用多大的重量,弯举都只是一种孤立动作,因为它只通过一个肘关节来锻炼肱二头肌;而引体向上是一种复合动作,通过两个关节(肘关节和肩关节)来锻炼肱二头肌。这正是二头肌自然的运动方式,所以按这样的方式训练,手臂上这块小小的肌肉就会变得非常强大。想想看,让一个90千克的人做引体向上,那就相当于他的肱二头肌要以完整的运动幅度弯举90千克。你知道有几人能弯举90千克的杠铃呢?如果这个人继而又掌握了单臂引体向上,那他就是用一只手臂的肱二头肌拉起了90千克的重物,这就相当于在健身房里弯举90千克的哑铃。难怪体操运动员都有甜瓜般巨大的肱二头肌。你如果真想拥有强大的肱二头肌并释放其全部的潜力,那就忘掉弯举,做引体向上吧!

最安全的上背部练习

实际上人类生来就适合做引体向上,这就意味着引体向上是最安全的背部练习动作,因为这个动作是顺应而非违背自然的运动生理学完成的。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健身房里那些危险的背部练习比其他动作更容易导致受伤。其中大多数时候都是下背部受伤,但我从未听说过引体向上和下背部受伤之间有任何关系。原因很简单,做引体向上时我们的双腿是悬空的,这样就不会给脊柱增加额外的压力下背部和上背部被脊柱两侧的竖脊肌牢牢地包裹着,保持着最自然的状态。

协调、正确的引体向上会保护你的肩膀不致受伤。由于在日常训练中过度重视推举动作,大多数举重运动员的三角肌前束都非常强壮,这就导致他们的上肢带肌力量不平衡,从而出现肌肉僵硬、易受伤,以及动作不自然。对健美者来说,这是很常见的事情。引体向上是练习三角肌后束的最佳动作,在日常训练中加入引体向上可以消除这种不平衡,使肩部功能变得流畅和谐,避免肩部再受伤。如果动作正确,引体向上会使关节健康,几乎不会导致伤病,其他形式的背部训练可不敢这样声称!

理想的动作幅度

锻炼力量的理想动作幅度是:手臂几乎伸直(微微弯曲),把身体上拉至下巴超过横杆。如果继续拉,直到胸部接触横杆,甚至是胸骨接触横杆,那么背阔肌已经无法发力,主要依靠的是肩胛骨之间较弱的肌肉,这样会限制力量发挥,使上肢处于容易受伤的位置。因此,做引体向上以下巴超过横杆为最佳。

在起始姿势中,肘部要微微弯曲,这有两个好处第一,避免肘部过度伸展,减少肘部承受的压力第二,可以帮助你稳住上身来做强力的动作。别理那些健美达人给你的指点,记住,做引体向上时,在动作的最低点身体绝不要完全放松、彻底伸展,因为这样会把压力从肌肉转到连接关节的韧带上,这样很不好。在最低点时不仅部要弯曲大约10°左右,为了稳住上身,肩部也要保持“收紧”的状态。

“收紧”双肩

你要认识到,双肩收紧在任何悬垂练习中都对保护肩部有重要意义。

肩关节是球窝关节,这种关节的运动极其灵活,但其代价就是极易受伤。双手抓握横杆、身体悬于空中时,如果肩部放松,球窝关节就会被完全拉伸,只靠弹性不足的韧带维系稳定。这样不仅会使韧带受力过大,引起发炎,而且有时也会导致肩部完全或部分脱臼。这种情况虽然不常见,但的确会发生。如果有伤在先,情况会更危险。做动作时如果肩部保持收紧,密集的肌肉群就会把关节和韧带保护起来,脱白也就无从发生了。悬垂式的练习(尤其是引体向上和举腿)是极好的、应该享受终生的练习,所以你从一开始就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收紧双肩不是大幅度动作,从外面几乎看不出来,只不过是训练者将肩关节向下拉了两三厘米(参见上页图片)一只需收紧背阔肌就行。练习时,整个上身要保持稳定,用不了多久你就会习惯这样了。

抓握姿势

关于引体向上,另一个争论点是抓握姿势。有正握(指根关节朝向自己)反握(指尖朝向自己)、侧握(拇指朝向自己)……哪种姿势更好呢?

这要视情况而定。要考虑的最重要因素是运动生理学家所谓的“内旋现象”。在引体向上这个动作中,内旋现象是指当我们把身体拉起时,我们的双手会不自觉地向内旋转。这是一个非常小的自然动作,一般不会影响标准的引体向上的效果。但在整个引体向上系列中,随着动作难度的不断提高,其影响会变得越来越明显。

做引体向上的要诀是,早期练习时可以使用最容易的抓握方式。本书中的练习示范通常是正握,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最有力的抓握姿势,但反握和侧握也都可以。可是当练习进入标准引体向上之后的阶段,内旋现象的影响会越来越大,这时如果你再使用固定姿势进行练习可能会感觉不舒服。如果真是这样,那你可以试试新的抓握姿势。随着练习难度增大,侧握通常会让人感觉更有力、更自然;肱二头肌强大的家伙感受不到内旋现象对其做动作有多大影响,他们更喜欢反握;而有些人则觉得所有练习都是正握更舒服:怎么舒服怎么来。

做高难度的引体向上时,吊环是最好的选择—就是男子体操项目中使用的吊环。因为吊环连在活动的绳索上,这样在运动过程中手就能够随意抓握、旋转。而固定的横杆则会把手固定住,从而限制其运动幅度。如果你在做引体向上时感到腕部、肘部、肩部等不适,那可以试着使用吊环,帮助手臂找到最自然的、最佳的抓握姿势,这样就可减少这些问题。

“蹬腿”

应该借助肌肉力量完成引体向上,而不是惯性。但是肌肉缺乏力量的人在做引体向上时会不自觉地向上抬膝盖,以获得惯性来完成动作。这种作弊技巧有专门的名称—蹬腿。

蹬腿会给关节带来不必要的压力,造成一种很有力量的错觉,动作也容易走形因此,初学者在做引体向上时千万不要蹬腿,应该坚持标准的姿势经2秒钟拉起身体,暂停1秒钟,再经2秒钟放低身体,再暂停1秒钟。记住,千万不要用惯性。如果非得更容易的动作。 借助惯性你才能做几次引体向上,那你应该返回去做那些无需作弊就可以完成多次的、更容易的动作等你做引体向上的能力变强了,比如,到了无需作弊就可以做第五式的水平,这时就可以通过蹬腿来增加动作次数了。先做严格规范的动作,尽量多做,至少要三四次,然后再借助蹬腿产生的力多做一次、二次,甚至三次。这样可以让你突破正常的界限,发展更强的肌肉耐力。但不要用过头,也别把蹬腿当作肌肉力量的替代品。只在每组练习的最后才—而绝不是一开始就使用蹬腿。

记住,当你想升级到下一式时,只有不蹬腿所做的次数才算数。

悬垂场所

19世纪之前,很多牢房基本上就是一个笼子,美国的监狱尤其如此,所以牢房顶部都有横杆。19世纪的囚徒不出牢房就可以做引体向上,但是这些横杆使因徒的自杀率大幅增加,因而逐渐被淘汰。如今,囚徒大多只能到院子里焊接的引体向上架或双杠上去做引体向上。当然,你也需要找个合适的地方做引体向上。人体的适应能力极强,你只需稍微留意就会发现,几乎任何地方都能做引体向上一房屋的椽子、树枝、暖气管,甚至屋檐和阳台都可以(参见第135页)。如果你想足不出户地做引体向上,我建议买个引体向上杆(价格不贵,很多地方都有售,并将其固定在门框之间。做引体向上选择高一点儿的物体(比如固定在屋顶的管子会比较好,这样你的脚就可以自然下垂。这些也是尽情做举腿动作的好地方。

说了这么多,但最好的做引体向上的器械还是上面说过的平行吊环。你可以买吊环,但如果能找到适合自己抓握的坚固的圆环,那你也可以自己做吊环只需在每个圆环上系一根结实的绳子,并找个坚固地方将其挂起来。

体重与引体向上

与大多数其他练习(比如俯卧撑)不同,引体向上需要训练者移动全身。这意味着你身体上的每一克体重都必须被拉起来,经过整个动作过程。因此训练者越重,就越难在引体向上系列中进步。纯粹肌肉的重量不是你掌握引体向上十式的障碍,但如果你身上有多余的几十斤无用的脂肪,那第五式或第六式的前景都很渺茫,除非你天生神力或是动作不标准。如果真是这样,你也不要太担心。遵循引体向上系列的十式,能做到哪一式就做到哪儿,然后坚持练习不要放弃竭尽所能做这项练习其他五艺也是如此——同时控制饮食以减掉额外的体重。有志者事竟成!

慢慢来

引体向上系列比六艺中的大部分动作更具挑战性,这主要是因为要依靠上肢移动全身。所以想要在引体向上系列中进步,所用的时间必定比俯卧撑系列(只需移动身体的部分重量)和深蹲系列(使用的是强劲有力的下肢肌肉)的更长。

做引体向上系列时进步慢是很正常的。即使你非常努力地训练,想要前进一步有时也要用上好几个月,这不是什么坏事。记住,这只是因为这些动作所需的力量非常人所以进度才看起来比较慢,但这也意味着每一点微小进步都会转变成巨大的能力提升你的注意力应该集中在这上面,不要光想着时间

不要急于从一个动作过渡到下一个动作,这条建议适用于所有的自身体重练习。切记,升级到某一系列中难度更高的动作,只是表明你的力量增加了而已。而这些增加的力量,只是通过日积月累地重复难度较低的动作才实际获得的。加急升级并不能使你更快地获得力量

如果你的身体还没有准备好,那你绝不能从一个动作贸然升级到另一个动作,那最终会导致失败和失望。最成功的体操运动员都深明此理。他们会学着爱上自己正在做的任何练习他们研究它,沉迷于它,掌握其中的微妙变化他们会在这个动作上真的投入时间和精力,就像这是他们的终极练习一样。他们有耐心,给身体足够时间打造真正的力量,时候一到他们自然就能做更难的动作。从长远来看,如果你能培养这种态度,你就会做得更快走得更远。

引体向上系列

很多人都特别恐惧引体向上,认为这是一个极难的动作,身体超重的人尤其如此如果你也是这群人之一,不必担心。如果以正确的技巧开始训练,那么在前几式里你的身体会很快适应并有所收益——就好像你的肌肉“记得这些动作,很快就明白了它们本来就应该是做这个的一样。

人们之所以会恐惧引体向上,大多是由于误解,对引体向上的性质理解不全面。大家谈到引体向上,通常只想到一个动作,即标准的双手引体向上。初学者几乎不可能完成该动作,除非他的身体异常强壮或是身材瘦削、体重很轻。正是这些误解才使很多训练者避开引体向上,转而靠器械锻炼背部力量,这可是大错特错。其实引体向上也分多种,不只有人们熟知的标准引体向上。在引体向上系列中有比标准引体向上更难的作,但也有比它容易得多的动作。

本书体系中包含了十种引体向上动作。在这十式中,经典的标准引体向上是第五式不要一下就跳到标准引体向上,你应该慢慢练习,牢牢掌握之前的四式后再升级一一每一式都能够逐渐增加你的力量。这样的话,当你升级到标准引体向上时,你就不会感到那么困难了一很多人甚至觉得很容易。不过,掌标准引体向上之后,你的力量之旅技一单臂引体向上。 还没有结束,后面还有五式。而终点则是在所有时代中都最令人钦佩且垂的力量绝绝技—单臂引体向上。

4.举腿

近20年中,在健身领域没有哪块肌肉比腹直肌(六块腹肌)更受关注。你可以去报刊亭看看那些健身杂志,哪本杂志上没有吹嘘如何练就线条分明的腹肌的文章?打开电视则是没完没了的器械广告,它们会信誓旦旦地向你保证,每天只需4分钟就可以轻松练出六块腹肌,或其他什么鬼话。

请允许我现在就表明自己的态度:这些垃圾令我作呕。我对这种让人产生不自然的轮廓分明的纤纤腹肌的训练和饮食方法毫无兴趣我明白,关于六块腹肌的废话早已促使健身器械、书籍、杂志和光盘等卖了几百万美元。但我蔑视这些东西,因为它们代表了今日体育运动中错误的方方面面。人们重视外表却不重实质,他们被时尚媒体所蛊惑,认为男性的体格就应该像那些模特一样,苗条而柔弱就像营养不良的少年,而不是粗犷坚实、健硕有力像个男子汉。浪费原本大有用途的训练动作,做一些病态无用的垃圾练习,这些练习除了能够让你的腹肌稍稍绷紧以外,别无他用一不能增加力量,也无益于健康。

都是虚荣在作祟!

魔鬼六块是什么?

我认为现代版的六块腹肌就是:松软的腹肌、纤细的腰部 最好没有毛,还要晒

成褐色。你知道这在我听来像什么吗?巴西未成年男妓的肚子。你要是想变成那样的货色,随你!我可不想!

腰部不只是用来看的,还应该有很多很多用途。给你介绍一下我心目中男人的腹部应该是什么样的:不是漂亮的一小堆肌肉,而是绝顶的魔鬼六块。

魔鬼六块包括:

·强大得不可思议的身体中段,腰部附近的所有肌肉(腹外斜肌、腹横肌、腰肌、肋间肌、前锯肌)都受过高度训练,着实能提升整个身体的实力。

·超级实用和灵活的腰部和髋部不仅能增强脊柱的力量,也会给跳跃、踢腿、攀爬或其他任何体操与体育活动提供不可思议的爆发力。

厚实而坚硬的腹部,可以抵挡他人的攻击—攻击者甚至会因此而受伤!

·精瘦的肌肉系统能够完美地支撑内脏,甚至连呼吸与消化等重要的身体功能也会变得更有效和健康。

·厚实的、令人畏惧的腹部,看上去像一块块砖头,而非那些肌肉模特的“可爱腹肌”。

这些就是我认识的那些囚徒在一开始训练时就想要的。如果你只对看着像是属于年轻男孩或游泳选手的六小块方形腹肌感兴趣,那你可以略过本章,去看商业广告和健美杂志吧!若你想练就魔鬼六块,那就继续读吧!

卷腹与其他现代病

如果你真渴望拥有我上面描述的腹部,那你首先得把自己已知的那些现代腹部训练方法忘得一干二净。也许听上去很奇怪,但是我必须告诉你,现在所有健身房与健美杂志上吹捧的所谓终极腹肌练习(卷腹及其所有变式,如反向卷腹、扭转卷腹、上斜卷腹等)根本就不是用来增强腹肌的。

在类固醇被使用之前,举重运动员都是通过自身体重训练发展出魔鬼六块的一他们拥有厚实、强壮、充满男子气概的腹部。老派大力士比现代健美人士拥有更加完美的腹肌,同时他们的整个腰部也都很强壮,而且有很强的行动能力。这一现象其实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那时所有运动员都会做很多强有力的扭转练习,如投标枪、掷铁饼这些能锻炼腹外斜肌的动作。你会发现,古典雕塑中的模特可不是腰细如蜂,他们都有健壮、结实的身材。打个比方,他们更像结实的斗牛獒,而不是哆嗦的灵缇犬。

卷腹在健美进入类固醇时代后才开始流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类固醇不仅能够促进使用者手臂、胸部、背部与腿部肌肉的生长,同时也会使其腹部与内部器官不断膨胀。不用药物的运动员绝对不会通过训练发展出块头过大的腹肌,但是很多在七八十年代使用过类固醇的运动员却练出了大块头腹肌,结果就有了丑陋、肌肉发达的所谓的“激素大肚囊”。这些家伙绝对不想让自己的腹肌变得更加厚实强大,因此他们不再以有效练习直接训练腹部,这时卷腹便应时而生。卷腹这种病态的孤立练习只能起到拉紧、稍微雕琢腹肌正面的作用,以便练习者能够在比赛场上摆出好看的造型。卷腹完全无助于增加任何真格的运动能力、肌肉或力量,但是现代健美者可不在乎这些,他们只想不顾一切地缩小人为鼓胀的肚子而已。

由于现代健美人士已经被视为健康的化身,所以那些徒劳无用的腹部训练方法也就传播开来了。你在附近的任何健身房里都看不到真正的魔鬼六块也就不足为奇了。

需要多种练习才能恰当训练腹部是现代人的另一个误解。你可能听说过,抬起上身能够锻炼“上部”腹肌,抬起腿或髋部则能够锻炼“下部腹肌。任何解剖学家都会说这是扯淡。腹部肌肉的一端与胸骨相连,另一端与骨盆相连,这些肌肉都是均匀收缩的,不可能收缩一端而不收缩另一端,怎么运动都不可能。就像拉橡皮筋一样,如果你试图通过拉一端使之比另一端伸展得更长,就根本没法做到,因为橡皮筋会随着你的拉动均匀伸展,就像肌肉会均匀收缩一样。

现在的训练理念着迷于六块腹肌,这是另一个错误。对真正的运动能力与核心力量而言,重要的是“中段”或腰部,而不仅仅是腹直肌。腰部有数十块主要的肌肉,腹直肌只是其中的一组而已。训练中段时,你绝不要忘记它只是身体中间的一部分。我们不能将它与上身和下身割裂开来,它存在的意义是帮助整个身体协同工作。要练就全方位强有力的腰部,最好的方式并不是靠孤立练习—卷腹或器械练习,而是将身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运用。击拳、投掷、推压、踢腿等,所有这些活动合并起来才能刺激腰部肌肉,并促使其和谐、平衡地发展。

老派腹肌练习:仰卧起坐与举腿

中段肌肉的作用是(几乎每时每刻)稳定我们的身体。若它们失效,我们就会瘫倒在地。在任何费力的动作中,这些肌肉都会非常卖力。如果你真的看重自己的腰部发展,那就需要练习一种有针对性的动作。踏踏实实地掌握这种动作,坚持下来你就会变得越来越强,最终你的腰部能够具有可怕的力量,这是通往魔鬼六块的唯一路径20世纪70年代之前,身体中段终极练习的桂冠有两个“竞争者”一仰卧起坐与举腿。其实,仰卧起坐与举腿锻炼中段的方式类似,但方向相反:仰卧起坐是腹肌收缩提起躯干,举腿是腹肌收缩提起下肢。记住,真的完全不需要两项都练。我之前说过,腹肌没有所谓“上”“下” 上”“下”之分,只有收缩或者不收缩。哪个经典练习更好呢?

这两项“老掉牙”的练习都极为高效,但在监狱里举腿更流行。这主要有三个原因:

1.举腿所需的器械更少。要知道,对囚徒而言这可是一个大问题。你想要不断地提高自己做仰卧起坐的能力,需要一个可调节的仰卧起坐板,或是一把罗马椅,或是能起固定作用的重物,最好三者都有。而要练习悬垂举腿,只需要一个可以抓握的物体,高过头顶的横杆、树杈等都可以—只要用心,任何人都能找到类似的东西。

2.举腿比仰卧起坐更具实用性。相比于抬起躯干,抬起腿的动作更加自然,在实际运动中也更有用—踢腿、跳跃、跑步、攀爬都必须抬腿。

3.举腿比仰卧起坐训练的肌肉更多。在身体悬垂的情况下,强迫腹肌发力,会导致更多的肌肉参与到运动中来—比仰卧起坐中的要多。悬垂能锻炼训练者的背阔肌、提高训练者的抓握能力和肩部力量,还会强迫胸腔周围的、连接肋骨和身体中段的前锯肌卖力工作。为保持双腿伸直,股四头肌的深层肌肉在举腿过程中也要发力。

鉴于以上原因,本书把举腿作为六艺之一,它是人类所知的最伟大的腹肌练习动作。如果你想让自己的腰部获得最大的运动能力、柔韧性及结实的肌肉,练习举腿就够了。

举腿系列

大多数训练者都熟悉悬垂直举腿。该动作相当简单,你只需抓住一根高过头顶的横杆,让双脚自然下垂并离地,然后慢慢举起双腿,直到双腿与地面平行,暂停1秒钟,然后缓慢地降低双腿,就可以了。简单吧!

但简单并不意味着容易。其实,这个经典的腰部练习非常难。它要求钢铁般的腹肌、强有力的髋部、强健的脊柱以及柔韧性很强的绳肌与下背部。

事实上,没有几个人在做悬垂直举腿时能做到动作平缓、双腿完全伸直,就连武术家、摔跤手这样非常灵敏的运动员都未必能做到。但不用担心,没人指望你一夜之间就能掌握它。如所有六艺一样,你需要逐渐掌握一系列难度递增的动作,以培养所需的各项能力。你将从难度很小的第一式坐姿屈膝开始练习,该动作是为轻度锻炼腹部肌肉并强化髋部而量身打造的。此后,你将在地面上练习之后的四式。等你掌握以上动作之后,再开始进行悬垂练习。接下来的四式悬垂练习将使你拥有强健的中段比99%健身者的都强,接下来你就可以满怀信心地挑战悬垂直举腿了。

你完全无需练习卷腹,无论是用瑞士球、腹肌练习器械、拉力带,还是用其他病态的现代垃圾。

腰部的训练理念

很难给举腿系列制定严格的指标,因为其中的有些练习相互之间差异极大,至少看起来差异很大。但我可以说说一般的腰部训练理念,以帮助大家发展出自己的中段训练哲学。

比如:

·呼吸会收紧腹部肌肉和肋间肌。还记得上一次笑得肚子疼时腹肌的感觉吗?为了最大化这种效果,在放下双腿时吸气,在动作进行到最高点呼气完毕。若有必要,可以在两次动作之间喘几口气。

·腹横肌是腰部深处的肌肉层,其作用就像紧身胸衣一样,能够把内脏固定在特定位置。腹横肌如果很弱,在压力之下就可能被撕裂使一些内脏向外凸出,形成疝气。在腹肌练习中,应该通过紧紧收缩腹部来锻炼腹横肌在日常生活中始终通过收腹保持好姿势也会有锻炼效果。

·有些人认为举腿会使原本就有的背部问题雪上加霜。其实,如果你循序渐进地练习就不会如此。举腿时感到背部疼痛可能是因为力量不均衡你的腹肌比下背部更为消除这种不平衡,训练计划中要包括锻炼脊椎肌肉的练习——深蹲与桥都很有效

·做腹部练习之前,要确定胃里的食物已经消化得差不多了。吃饭与练习腹肌的时间间隔至少为两小时,否则会出现腹胀,从而影响动作。

·如果你发现直腿举腿很难,这可能是由于你的腘绳肌过紧所致。训练前先拉伸绳肌,情况会好一些。

·做大量仰卧起坐会使腹肌轮廓分明,纯属无稽之谈。肌肉的清晰度取决于身体的精瘦度。而脂肪的减少在全身范围内是按比例分配的不可能通过大量做某种动作而使某一部位的脂肪减少,所以别浪费时间了。

如果你想拥有清晰的腹肌,就忘掉高次数训练。循序渐进地练习举腿会使你的腹部肌肉厚实而强壮,同时还要控制饮食以减少脂肪,这样你的肌肉轮廓就会凸显出来。

·现代的大多数腹部训练计划都包括许许多多的孤立练习,比如侧卷腹、拉力器转体等,以便能够“全方位”地锻炼腹肌。这些迷你的练习根本无济于事,也丝毫不会影响到你的腹部。腰部肌肉的发展来自那些能够锻炼全身的循序渐进的练习。如果想要拥有发达的中段,就把这些小儿科抛在脑后,把精力用在六艺上吧!

·有些健美人士相信,借助一根杆子做大量转体动作会使腰部变细,这简直是神话。过度训练(比如一周跑4次马拉松)会在全身范围内导致肌肉的消耗,但特定练习不会使特定部位缩小或“损耗”,不管多少次都无效。大量的转体练习只会使脊柱不适。

在举腿练习的最低点,如果用一点儿惯性摆动身体,动作就会变得容易不少但千万不要这样做。如果你的举腿动作没法干净利落那就回到上一式,直到你足够强壮再以正确的动作练习下一式。

关于悬垂直举腿的难度

经常有人间我:“为什么相对于其他的最终式,悬垂直举腿没有那么难?

悬直举腿是狱中的腰部练习之王。尽管如此,确实有比之更难的动作,你在现代体操中就能看到很多 但囚徒健身并不是现代体操。狱中的多数训练者更喜欢保存能量,来锻炼肩部、背部、手臂,而不会在腹部上投人太多心力。这是监狱健身文化的实际情况,并在我的体系中有所反映。

最终式并非训练的终点,而只是你的力量之旅中的一站而已。如果你能轻而易举做30个完美的悬垂直举腿,那是可以找些更难的腰部动作 但其实在这时,你对自己的腹肌很可能已经心满意足了。

实际上,很多强大得不可思议的人,根本不专门锻炼身体中段—腰部本来就是与身体其他部分协同工作的,所有的全身练习(俯卧撑、深蹲等)都会锻炼到这儿。

而如果你确实要锻炼腹部,几组完美的悬垂直举腿就足够了,无需更多。好,理论说得够多了,该是动真格的时候了。

5.桥

如果非要说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力量练习是什么,那就是桥。其他的练习都无法望其项背。

深蹲打造强有力的双腿,俯卧撑发展胸肌,引体向上练就厚实的背阔肌和肱二头肌,还有太多太多的练习能铸就令人钦佩的大块肌肉,只要你知道如何正确做它们。数以百计肤浅花哨的健身书都在教人们如何练出可以卖弄的大块头,但桥这一能把脊椎练得如钢鞭般强健而又灵活的技艺,却几乎不为人知。你在健身房里看不到一排排练习桥的家伙,健身作家也不会在这种老古董动作上浪费笔墨,他们更愿意专注于手臂、腹肌和躯干的训练。其实,只有寥寥几人知道如何正确练习桥这使其简直就成了一种秘技。

何以如此?这多半与现代“重看不重用”的风气有关。今天的人都已经被健美哲学洗脑了,没人会转过身来展示自己的脊椎肌肉。当训练者聚在一起谈论肌肉时,他们通常会先问你的手臂有多粗,而不是问你的脊椎肌肉有多强壮。

真可耻,脊椎肌肉对力量和运动来说,远比肱二头肌重要。事实上,脊椎肌肉是身体上最重要的随意肌,没有之一。

训练脊柱

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不是肌肉,也不是心脏和肺部,而是脑部。脑部控制着所有的器官,就像它实际控制着人体中的所有结构与活动一样。在很大程度上,我们的心理认同都与脑部功能息息相关,甚至可以说我们除了脑就什么都不是了。脑部死亡,你也就没了。

人体第二重要的器官是脊髓,因为脊髓联系着脑部与其他身体部分。脊髓是异常复杂的纤细神经管道,从低位脑干向下在后背延伸。如果脊髓受损,不管脑部多强大、多健康,都无法与其他身体部分联系了,因此将变得毫无用处。大家都记得超人克里斯托夫·里夫(Christopher Reeve)瘫痪的悲剧吧?20纪90年代中期,他不慎从马上跌落,由于有头盔保护,他的脑部没有受伤,但由于脊髓严重受损,他再无法控制他的身体脊髓极其脆弱,如果不加保护很容易受伤。它即使受一点点伤,也会对身体功能酿成灾难性的后果。不过还好,由于对我们的健康和生存至关重要,所以脊髓通过进化过程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它包在柔韧且呈铰链式连接的、厚厚的装甲里,这种装甲由坚韧的软骨连接着诸多密实的单个骨头组成,这些单个骨头就是脊椎骨,这些软骨就是椎间盘。整个脊椎又进一步由韧带与控制脊椎运动的深层复杂肌肉组成的网络保护。共有30多对基本的脊椎肌肉,由于篇幅所限,此处并不详细罗列,也不具体描述它们各自的功能。感兴趣的训练者可以拜读亨利·格雷(Henry Gray)))的《格雷解剖学》(Gray's Anatomy)。所有这些肌肉都不是各自为战,而是被塑造成了两根厚实的、强有力的、蛇一样的管子,附在脊柱两侧,这些肌肉群叫做竖脊肌。

这两根肌肉柱是防止脊柱受伤的第一道防线,就像厚实的紧身衣,能够保护脊柱免受来自外界的危险,比如尖物或钝物的伤害。这些肌肉也能够控制脊柱的运动,确保脊椎骨遵循一定的运动幅度,从而保护脊髓,并规定脊柱的所有活动。若没有竖脊肌,人根本不能走路、站立、转体、移动躯干,甚至无法扭头。

竖脊肌对人体至关重要。但是竖脊肌与其保护对象脊髓相比显得微不足道。神经冲动通过脊髓从上向下传递,所以受伤部位越靠上,后果越严重。

·脊柱下部(腰椎)受伤,双腿将失去知觉,伤者将大小便失禁和性无能。

·脊柱中部(胸椎)受伤,伤者无法控制躯干的肌肉。

·脊柱上部三分之一(颈椎)受伤,会使手臂、肩部和颈部瘫痪。如果伤势严重,那么为肺部提供动力的膈肌也会瘫痪。

除以上这些症状以外,脊柱受伤还有可能引发其他可怕的副作用,包括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症、神经性头痛,以及基本生理功能(如血压、体温和心率)的失控。更糟糕的是,脊髓神经组织复杂得不可思议,一旦受损其自我修复能力微乎其微克里斯托夫·里夫从马背上跌落摔碎了第一颈椎和第二颈椎,结果其脖子以下的身体功能全都不复存在。经过数月的治疗,他才能在脱离呼吸器的情况下进行短暂的呼吸。脊髓的安全依赖脊柱的整体性,而脊柱的整体性又主要依赖于支撑脊肉的健康。保护脊髓并使之保持健康的最好方式就是维持强壮的竖脊肌。

可能除呼吸、健康饮食和规律睡眠之外,投入时间训练以保护脊柱是你能做的对健康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样。

脊柱与运动

如果你家里有一个杠铃,你最好卖掉它,然后买一个健身垫来锻炼脊椎。我知道这个建议与当今的健身文化似乎格格不入,甚至有点儿可笑,但我并没有开玩笑。

脊柱就像汽车上的万向接头一样,运动所形成的每一点压力都需要由它传递小到转头,大到足球场上铲球那样的强劲动作。如果你的脊柱非常脆弱,那这些动作都可能让你受罪—从折磨人的椎间盘突出,到压缩性骨折,甚至脖子也可能折断。动作越激烈,脊柱面临的风险就越大。而脊椎肌肉越强壮,脊椎就能愉快地承受越大的压力。

除了避免运动受伤之外,对运动本身来说,脊椎肌肉也发挥着基础且正面的作用。脊椎肌肉极其强壮,我们所做的大部分动作从投掷、转体、俯身到举重,脊椎肌肉其实都会参与其中。没有强健的脊椎肌肉,力量根本就无从谈起。不使用脊椎肌肉,四肢也就无法使用——无论是弯举、深蹲、推或拉。这些肌肉比其他所有的随意肌都更常用。无论在哪种运动中,更强的脊椎肌肉都意味着更好的运动表现。

如此重要的肌肉却不是所有训练者锻炼的首要目标,真是讽刺!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大多数训练者根本不想直接锻炼脊椎肌肉此外,还有很多人是不知道该如何开始锻炼。下背部疼痛是世上所有健美者的首要烦恼,这毫不奇怪,因为他们如此无知。

桥的益处

有一种解决办法,终极的解决之道,那就是桥。桥是一种简单的技巧,只要用四肢把身体向上推离地面、后背弯成弓形即可,但是经常练习它可以消除大多数因滥用身体而引发的背部问题。不幸的是,现在的我们比前人更需要这剂良药。在脊柱方面,人类天生就存在缺陷——直立行走是人类迄今为止最糟糕的“发明”,依靠四肢行走的动物,罕有脊柱问题——而现代文明更深化了这种与生俱来的缺陷。今天,普通人的生活中都存在对脊柱弃之不用或用之不当的问题。人们一整天弯腰坐在电脑屏幕前做重复的工作这种糟糕的姿势让脊椎骨处于不健康的状态,回到家后他们又会瘫倒在沙发里看电视。结果就是现代的文明人遭受越来越多的背部问题甚至在三十多岁时,有些人的椎间盘就开始退化了。

桥(即便每周只练一次)能预防所有这些问题。因为该动作不但能使脊椎骨恢复正确位置,还能增强背部深层肌肉的力量,这些肌肉对正确的身体姿势至关重要。长期练习桥,你的骨头甚至会变得更强壮。椎间盘由软骨组成,但凡是软骨其中都很少有血流——它们只能从关节内的液体(滑液)中获得营养。由于滑液并不与血液循环相连,所以只有当关节来回运动时,关节内才会有新鲜的滑液桥会移除废物,给椎间盘带来营养丰富的滑液,从而使其康复并阻止其退化,确保其处于最佳的健康状态。强壮的脊椎肌肉可以减少椎间盘突出的概率,甚至有助于治疗椎间盘突出。

除上述益处以外,桥也会使你所做的所有运动更加强劲有力。桥是锻炼脊椎肌肉的终极练习动作。如果一个人有两条非常酷的“蟒蛇”纵贯其脊柱两侧,就可以知道他掌握了桥。作为锻炼竖脊肌的基本动作,桥其实也能够锻炼人体的其他肌肉。做这个动作时,四肢要把身体推离地面,而上肢带肌与上背部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很好的锻炼。此外,整个身体正面(男性的经常很僵硬)也会得到最大的伸展。我们的膝盖、股四头肌、髋部屈肌、腹肌和胸部也会极大地受益。这种独特的运动方式还可以消除我们肩部沉积的钙,并使我们的身体极度柔软、灵活。还有,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亲身实践者都相信,定期练习桥可以扩大胸腔,增加肺活量

桥会使你的脊柱变得对那些大力度的、爆发式的或意想不到的动作刀枪不入,让你能做出难度更大、力度更大、速度更快的动作强壮的脊椎肌肉会释放腰部、躯干以及四肢的潜在力量,那是脆弱的背部无法企及的力量。在身体的活动过程中脊柱一直在工作 ,所以强壮的脊椎肌肉会带来更大的耐力——在运动和生活中都是这样。

我还可以不断地继续列举桥的诸多益处,不过这样就行了。你已经明白了最关键的东西:桥会让你远离背部疼痛,使你更健康、更强壮、更迅速更灵敏,更有精力。你 应该练桥。

李小龙的背部

许多力量训练者用杠铃锻炼脊椎肌肉,比如硬拉和“早上好”(直立体前屈)之类的动作。这些动作都能够锻炼竖脊肌,但问题是它们只在一个固定点上给脊椎施加负重,这意味着深层肌肉所受到的锻炼是不均衡的。在桥动作中,强劲的脊椎肌肉是在脊柱向后弯成弓形时得到锻炼的,此时关节处于闭合状态,这种姿势非常安全,尤其是没有额外的负重。可是,杠铃练习却是迫使脊柱向前弯,这会迫使脊椎骨打开,从而使椎间盘面临裂开或突出的危险。做杠铃动作时,由于额外负重的力臂较长,脊柱凸出张开,因此背部极易受伤。1970年,强大的李小龙在用杠铃练习“早上好”时背部严重受伤,医生断定他不能再练功夫了,但他凭借体操重新恢复到了完全强健的状态。

桥文化

桥练习在西方还不普及,这或许是因为西方文化重看不重用吧!因为在很多地方,桥备受尊崇,并被作为最伟大的练习之一广为人知在东方,桥被当作训练“王道”少林功夫中有各式各样的桥,道教养生术(比如“导引”)中也有桥的身影。但也许没有哪个国家会像印度那样,花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去理解桥(在那儿被称为轮式, chakrasan)在瑜伽中有大量的桥,从基本的到高难度的(练习者的双脚是放在头上的)。印度比西方早几千年就认识到了脊柱的重要性,阿育吠陀医学(古印度的医学哲学)甚至认为其拥有超自然的神秘力量。

或许我有点儿苛责西方文化对待桥的态度其实,某些体育项目一能力重于外表的项目的运动员依然在练习桥。体操运动员练习桥,因为他们需要强壮柔韧的背部来做空翻动作;很多资深力量型举重运动员也会练习桥,而且极其信赖它摔跤运动员也早早就认识到背部强壮的重要性,因此桥便成了他们的基本训练科目,在任何级别都是。如果你在美国高中里看到有人在练桥,那一定是在摔跤课上。真是可怜!要是教学生从小就练习桥,那这一代人的下背部疼痛和其他脊柱病便可以减少99%

完美桥的四项标准

许多训练者—甚至是瑜伽练习者(他们本不该这么无知)认为只要能把背部撑离地面,便是能做桥了。事实并非如此。在这项重要的练习中,训练者应该努力使动作接近完美,而完美的桥有四项标准(除第4项标准外,其他标准适用于第六式标准桥及其之后的动作):

1.脊柱应该形成凹面,背部必须形成优美的弧形。说来简单,但如果脊柱的深层肌肉很弱,那么训练者就倾向于使用四肢撑起身体,这样背部会显得很直挺。

2.髋部应该远离地面。孱弱的桥最明显标志就是髋部只能勉强离地;完美的桥,髋部与臀部应该比头部和肩胛骨要高。这点很难判断,除非你从侧面给自己拍一张照片

3.双臂与双腿应该伸直。做桥时,双臂伸直相对容易,但要双腿与其同时伸直,则需要训练者具有非常好的柔韧性。

4.呼吸应该又深又平缓。桥使胸腔伸展,使膈受到压力,如果胸部僵硬,那训练者的呼吸会急促不平。自然的呼吸是掌握桥的标志。切记,练习时绝不要屏住呼吸。

完美的桥必须达到这四项标准,能够达到其中的三项,可视为不错的桥;只能达到其中的两项,只能够算初级的桥只能达到其中的一项或一项也达不到,那你做的根本就不是桥,至少对本书的训练者应如此要求。

不管你有多么强壮、柔韧性有多么好,没有人第一次尝试就能练出达到以上四项标准的完美桥。这得花上数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别担心,就算不完美,也比做不了强。信心十足地去尝试吧!要知道,每训练一次你都会做得更好,你的身体会更受益。坚持努力,总有一天你的桥会满足以上四项标准的。

掌握桥

不要因为桥是如此重要的动作,就贸然开始练习在你的身体还未习惯的情况下,做桥是很危险的。极少训练者有足够的脊椎力量以至于一开始就能做出桥。更糟糕的是,一般人身体的柔韧性完全是不平衡的:大多数人都习惯于前倾,甚至那些沙发懒虫也得向前弯曲脊椎,来系鞋带或拿遥控器,但平常人向后弯身的情况有多少呢?有也是屈指可数。长此以往的结果就是极不平衡的柔韧性,而这是很危险的。如果仅仅是一时兴起就开始练习桥,那么缺乏力量的肌肉和不平衡的柔韧性会让你的肌肉拉伤,甚至更严重。

你需要计划。如果你刚刚接触桥(或只是大概练练),我建议多花点儿时间去锻炼基本力量。大量的深蹲和举腿会增强你的背部与髋部肌肉,并让腰部更加灵活。等到你掌握了窄距深蹲和悬垂屈膝你就可以着手应付桥系列了。

桥系列的前三式表现了治疗的过程。这三式可以缓解旧伤,增加向后的柔韧性,并使紧绷的髋部屈肌得到放松,也可以唤醒你不习惯使用的脊柱深层肌肉。随着不断发展,你可能感觉到这些肌肉在燃烧并伴有疼痛感。这是好事!燃烧感意味着你的肌肉已经开始储存葡萄糖(它们在被使用的时候就会有燃烧感)。如果你通过举腿和深蹲系列培养了一定的力量基础,那么练习桥系列的前三式应该问题不大。即使这样也不要急于求成要培养而不要破坏训练的势头。你不妨在桥系列中多花些时间,毕竟我们的脊柱极为珍贵,值得善待。

接下来的三式将逐渐带你走进标准桥。在此阶段,力量与柔韧性会同时发展。一旦你攻克了标准桥(第六式),就多花点儿时间(至少几个月)在上面。要注意桥的质量,所有练习技巧都有好坏之分,桥尤其如此。好的桥,部高拾、四肢伸直,背部会形成优美的弧形(展示着上好的柔韧性),看似不费吹灰之力。质量差的桥松松垮垮,四肢弯曲,身体勉强微微离地,脊柱犹如木板一般僵硬,看起来极其费力(实际上也是)。

如果你认真练习了前面几式的动作,你的身体很快就能适应标准桥。我的一些学生常说,他们能真切地感到,每训练一次,自己的桥都明显变得更优美。这种适应过程会非常快,甚至对年纪较大的人来说也是如此,这是因为大多数人的深层脊椎肌肉还是“处女地”,很少做高强度的收缩,所以它们学得很快。

如果能做到标准的桥,那你可以好好犒劳一下自己。你的背部会比以往任何时候感觉都好,你的脊柱会比其他99%训练者的更强壮、更柔韧“像一根钢鞭”,我以前的一位学生如此描述。他是武术家,深知那种脊柱的价值。但这还不是终点,你还能变得更好。到目前为止,你已经能够躺在地板上做标准桥了。其余四式将教你做桥的高级手法,直到最终能做铁板桥。铁板桥的动作是从直立姿势弯身成桥,再平缓地进行反向动作,并最终回到直立姿势。铁板桥是桥系列的最终式。能把这个美妙的动作完美地做上10次的人绝对是凤毛麟角。铁板桥不仅可以给你的脊柱与腰部以不可思议的爆发力与柔韧性,也会让你的全身力量受益。还有它看起来实在太酷了!

下面是桥系列十式的详细解说,读读看吧。但要记住,如果你做不到深蹲和举腿系列的第六式,最好不要尝试这个系列。

6.倒立撑

很难想出有什么身体部位,能比肩膀更关乎纯粹的男子汉气概。人类天生就明白肩膀与力量的联系,所以在希腊神话中阿特拉斯( Atlas)以双肩掮天。在几乎所有的手臂动作中,肩部的主要肌肉——三角肌都起着传递躯干肌肉力量的作用。因此,如果肩膀弱,整个上半身也就弱。宽大的肩部就是“劲有力”的象征,其他任何身体部位都没有能与之相提并论的视觉效果。

听起来很不错,但现代肩部训练方法有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根深蒂固

疼痛的肩膀

肩部疼痛与力量训练似乎天生就是一对,就像火腿和鸡蛋、爱情和婚姻一样。真是悲剧。不管你喜欢什么样的训练方式—健美、力量举重、奥林匹克举重、器械训练等,肩部疼痛在其中都可谓俯拾即是,事实上二者已经成了同义词。如果你已经进行了超过六个月的重量训练或器械训练,那你应该已经体验到令人不得安宁的肩部疼痛了虽然可能还不算严重。如果还没体验到,那你可真是一个幸运儿,但如果继续训练,你会体验到的。

这些伤痛绝大多数都发生在肩袖上。你可能听过“肩袖”这个术语,如今在任何关于运动伤病的讨论中,这个流行词都可谓铺天盖地。对健身人士和运动员来说,肩袖和前交叉韧带一直是麻烦不断的部位。很不幸,尽管这个词被广泛使用,但许多训练者还是不知道肩袖是什么以及有什么用。首先,肩袖不是一块肌肉,而是一个肌肉群,其作用是将肱骨(即上臂骨)稳定在肩关节窝中详细来说,肩袖包括四块肌肉(冈上肌、小圆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它们控制上肢向前、向后旋转。(而三角肌是肩膀处的大肌肉,负责手臂的主要运动,通常与背阔肌侧面、大圆肌和斜方肌背部、胸肌胸部协 、,,同工作,可以使手臂向下、向后、向前以及向上运动。)

这种旋转运动十分重要,原因有两点:首先,因为臂在运动中一直在旋转即便看起来完全直来直去的动作,也需要肱骨或前或后旋转才能完成动作,比如前推或后拉。动作越大,旋转越大。大幅度运动更会引起肱骨在肩关节窝内剧烈扭转手臂靠球窝关节连接在锁骨上,若肱骨不能旋转,那上臂几乎就是瘫痪的。其次是安全问题。球窝关节的结构十分巧妙,这给了它极大的灵活性,但代价是脆弱。肩部其实很弱,旋转时极易受伤。肱骨剧烈扭转时,肩袖尤其容易受伤。大重量的杠铃练习(尤其是推举)会强迫肩袖承受很大的压力,其周围较大的肌肉,比如三角肌、胸大肌、背阔肌等都很大很强,且它们的运动方式相对都很直接,所以可以承担反复的大负荷工作,但是相对较小且更复杂的肩袖,则不适合这种不自然的重量练习。

只需一次杠铃训练,肩袖就会发炎。几乎所有的重量训练者的肩部都将面对不同程度的拉伤、损伤。起初往往很轻肩袖和相连的肌腱只是会变得敏感、发炎。这时,那些受到“块头增大”鼓舞的训练者往往会继续练习,从而使问题加重。由于肩袖跟不上周围大肌肉的发展速度,随着后者越来越大、越来越强,这种力学上的不平衡会使它不得不承受更大的压力。卧推和肩推的重量会越来越重,对肩部的慢性损伤则不断增加。不在健身房的时候,训练者不得不尽量少使用肩膀,因为那儿动起来会疼,会噼啪作响。日常活动的减少最终会导致肩部的柔韧性变差、深层血流减少,而这又会使问题进一步加重。最终结果是无休止的病痛,比如肌腱炎、肩部撞击症、滑囊炎和冻结肩。几乎所有高水平的举重者都活在肩痛中。资深的健身房鼠辈也许看起来块头不小,甚至也确实强壮,但我敢打赌他们肩部的健康状况都很糟糕。在关节镜下,你通常会看到他们肩膀的内部就像被狂轰滥炸过一般。大多数持续锻炼10年以上的资深举重运动员,都经受着某种肩部关节炎症。运气差的最终会有一块或更多肩袖肌肉彻底撕裂,不得不接受手术治疗。不管他们是否继续进行常医疗,还是坚持各种物理疗法,疼痛都已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

自然的肩部动作与做作的肩部动作

许多力量训练者都认为,只有一种方式可以用来应对肩部疼痛,那就是学会与之共处。这太可悲了。在此我得告诉你,事实并非只能如此。信也好,不信也好,的确有一种方法既可以培养大块头、强劲有力以及有实用能力的三角肌,又不会伤害肩膀。但是为了理解这种方法,你必须先明白那些人错在何处

确实有些地方出了错。疼痛并不是训练的生兄弟。事实上我深信下面这种观念如果训练不能逐渐缓解身体的疼痛,那肯定是你做错了什么

为什么重量训练会引起这么多的肩部疼痛呢?有人可能不假思索地认为肯定与重量太大有关,实际上,这与训练中所用的重量无关。人类身体的力量可以达到非常夸张的水平,而根本不带有关节问题。其实,人类的身体在本性上就是想要变强的。问题在于所采用的练习动作,那些对人体来说不自然的动作。如果用自然的、本真的动作取而代之,那么疼痛也将随之而去。人体就像一台设计精细的机器,使用不当就会出毛病。如果使用合理,让身体做它本该做的事,就不会出问题。

让我们花点儿时间分析对肩部危害最大的两大“罪犯”:肩部推举(军体推举、颈后推举、挺举等)和仰卧推举(包括模仿这些动作的器械运动,它们同样糟糕)。做这些动作时,所谓的“正确”姿势都需要肘部外撇,从而刺激大肌肉群。尤其是在练习肩部推举时,肘部应该处于身体两侧,据说这样可以刺激三角肌中束。这就是人们发明颈后推举的原因—将杠铃置于脖子后,的确能够强迫肘部外撇。做推举动作时,要肘部保持不外撤其实非常困难,在使用宽握姿势时更是如此(这也正是宽握姿势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卧推也好不到哪儿去,将重量压在胸部之上必然会迫使肘部离开身体。在健美界,肘部远离身体,几乎与锁骨成一条直线被视为举重动作的“完美”姿势,这样据说能够给胸部更多刺激。在所有推举动作中,“全动作幅度”通常是被认为是好的,这意味着横杆接触身体,然后再被推离,直到双臂伸直(或几乎伸直)

从人体生物力学角度看,这些动作及其各种变式完全不自然,尤其是被视为“好姿势”的两个标准更是如此

1.肘部外撤到身体两侧。

2.在动作最低点时,杠铃横杆接触身体。

如何证明呢?想要理解什么是人体的自然动作,最好先看看人们的本能动作。让我们找个与肩部推举类似的日常动作(比如看看父亲举起自己的孩子),你会注意到,在本能的上举动作中,肘部并不会外撇,而是保持冲前。其实,不管你让谁把某个东西举过头顶,只要空间允,他的时部总是会保持向前。肘部向两侧撇是完全不自然的。再来看看另一点—让杠铃接触身体之后再将其推起,我们可以想想与卧推类似的本能动作。无论是推动抛锚的汽车,还是把攻击你的人推开,你都不会让所推的东西先接触你的胸部。开始做“推”这个动作时,我们的肘部只会半弯曲。身体会很自然地选择这样的方式,因为这样会更有力、更稳定。

如果能够按照人类的本能去举重,健身房里就几乎不会有慢性伤痛了。但是俗话说聪明反被聪明误,人们往往会强迫自己做一些不自然的动作,而我们在进化中没有适应这些动作。然后我们会纳闷,训练为什么会与疼痛相伴!

上面关于自然的推举动作与做作的推举动作(肩部推举与卧推)的对比,与之前关于肩袖的描述密切相关。我说过,夸张的动作会引起肱骨在肩关节窝中急剧扭转,这时负重的肩袖尤其容易受伤。肩部推举和卧推都属于夸张的动作(肘部一直保持在身体外侧,又让杠铃下降到胸部、颈部或肩部),也就是说都会导致肱骨急剧扭转。肱骨与肩袖相连,而肩袖又承载着大重量杠铃的全部冲击力。如果你去除推举过程中的这两个因素,你就几乎去除了所有的肩部问题。

上图展示了杠铃推举中肘部的姿势。注意肘部如何被迫外撇。对肩袖来说,这是极易受伤的危险姿势。

解决之道

如果你曾经在肩袖正发炎、受伤时尝试过推举杠铃,那你应该已经(很痛苦地)注意到,所有疼痛或大部分疼痛都发生在动作的低处,即卧推中杠铃接近胸部时、肩部推举中杠铃接近肩部时。在健身房里,有些人肩部一出问题马上就会将动作幅度减少一半(只做动作的上半部分)以缓解疼痛。

许多人也注意到,不用杠铃而改用哑铃(即使重量仍然很大)时,肩部疼痛会有所改善。这其中有两方面不同:首先,由于肘部不必再向外撇以适应不能弯曲的横杆,所以肘部可以自由地向前运动。这样会立刻缓解疼痛。只推举一个哑铃(无论单手还是双手)会更舒服,因为这样肘部会更倾向于自然向前。其次,与使用杠铃相比,使用哑铃时实际减小了动作幅度(尽管某些“专家”有不同说法)。我们可以降低杠铃,直至横杆接触身体。但同样在动作的最低点,我们只能让哑铃的铁片边缘接触身体,这样动作幅度便会减少几厘米。通常情况下,这就足以减轻某些由推举杠铃而引起的疼痛。

你若沉迷于举重,可以尝试以上述方法减轻自己的疼痛。但如果你真的很看重双肩的话,那么我建议你把这些东西全部抛弃,改用有史以来最自然的肩部练习—倒立撑。

强大的倒立撑

在倒立撑中,我们的身体会本能地摆出对肩部最有益的姿势。肘部始终保持在躯干内侧,与胸肌相对,把双肘撇到外侧则会感觉非常奇怪,而且几乎无法保持平衡,因为身体在这样的姿势中会前倾。肘部自然向前的姿势,可参见下页的倒立图片。你可以将其与杠铃推举中经典的肘部外撇姿势比较一下此外,大的动作幅度会使肱骨扭转,并刺激肩袖,但练习倒立撑时不会这样。倒立撑就如同反过来的肩部推举,但是在头部接触地板后身体就不能再下降了。即便是那些资深的倒立撑练习者(可以降低到用下巴接触地面),也不能将身体降低到对肩袖不利的位置此外,倒立撑中手掌平放的姿势比杠铃抓握的姿势更安全,平放的手掌可以均匀分布压力,从而以健康和谐的方式强化前臂(对俯卧撑也是如此)。推举时抓握杠铃,会引起前臂和肘部出现类似网球肘的问题。只要方式正确,倒立撑相当安全。

即便只能安全健康地训练肩部,倒立撑也是一个重要的技巧,何况其益处远不止于此。先从力量说起,练习倒立撑相当于在肩部推举中推起自己的体重。若使用杠铃,你也许得花上几年时间才能达到这个力量水平(还伴随着很多伤痛)事实上许多训练者根本就达不到这个水平,但是一般人都能在数月之内学会做倒立撑。也就是说,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能让肩部练出不可思议的力量。

倒立撑也可以让你掌握高级的平衡技巧和全身协调技巧,这都是通过重量训练无法换取的。倒立时保持身体稳定,会使前庭系统(内耳中的平衡器官)适应这种活动,并变得更有效率。在日常活动中,不管是否在倒立,这都会给你带来更好的平衡感与运动知觉。

倒立时,血液供给也是反向的,静脉与动脉要反向克服重力,并变得更有弹性、更强、更健康。消化器官也是如此。倒立时,头部充满新鲜血液,这可以滋养大脑,等完成练习后,你会感觉精神振奋,更加清醒。

力量、肌肉、灵敏以及健康,都汇聚在一项练习中,你还要什么呢?

完美的姿势=完美的力量

倒立撑是困难的动作,你势必要养成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最佳的练习方式就是遵从十式,稳步前进,“榨干”每个动作的“营养,如平衡能力、肌肉控制能力、协调能力等。下面是一些技巧要点,有助于你在训练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技巧。

·倒立撑可以靠墙做,也可以“自由”做(无任何凭靠),后者要求训练者在平衡训练上投入的精力和在力量训练上投入的一样多。本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肌肉与力量,所以这套系统将集中于有墙壁依靠的练习。如果你对自由倒立撑感兴趣,那么先掌握前几式靠墙的动作,这将带给你绰绰有余的力量,使你能够应付自由倒立撑

·前几式动作能够循序渐进地训练你的身体和大脑,使之适应倒立,在此过程中你还将学会如何蹬起靠墙和安全落地。切勿贸然尝试更有吸引力的高难度动作,一定要先掌握最基础的。

·蹬起时双手不要离墙太近—约15~25厘米有时更远)会更稳定。双手与肩同宽重量训练者也许倾向于更宽一些,但那样会不太稳定,并使动作缺乏效率。

·练习倒立撑时,不要像做推举那样强迫两肘分开。肘部会自然向内,或者正对着胸前,或者略微斜向外。哪种都可以,舒服即可。

·身体不要完全伸直,要略微向前弯曲。双脚比头部更靠后(见图112),这是身体倒立时最自然的平衡方式。背部既不要过度弯曲,也不要完全伸展,保持一定的弧度。

·刚开始练习时,你可能想把背部抵在墙上,以分担体重,这可不是好习惯。你最终要达到的是只有双脚脚跟接触墙壁的水平。其实只需遵循上面的技巧要点—双手与墙壁有一定距离,身体弯成一定的弧度——双脚脚跟自然而然就会成为身体与墙壁的唯一接触点。你无需强迫自己摆任何怪异的姿势。

·慢慢地,双脚给墙壁的压力会非常小—一仅仅用于保持平衡。如果慢慢尝试用越来越小的压力,那么在你想做自由倒立撑时也不会太困难。

·有人发现,依靠墙壁练习倒立撑时,脚跟与墙壁之间的摩擦会增加倒立撑的难度。你可以穿一双厚袜子,并选择在平滑墙壁上练习,这样就可以减少摩擦。我见过一些训练者会在砖墙上粘上胶带,从而帮助脚跟上下滑动。你可能需要这样做,也可能不用,看你自己。

倒立撑系列

练习倒立撑这样的自身体重技巧是真正的挑战但成功所带来的满足感是从练习杠铃那里得不到的,更不要说学会掌控自己的身体后极度的兴奋感了。能上翻靠墙做倒立撑是很酷的事,必定会让旁观者一见难忘。但你不要期望两手一翻就能做上几次,要知道倒立撑是非常高阶的、非常难的动作(尤其是如果你的肩部之前受过伤)。在此我建议初学者先掌握窄距俯卧撑,即俯卧撑系列的第六式(参见第五章),然后再尝试倒立撑系列的第一式,这样你的双手、前臂和上肢带肌才能适应支撑整个身体的要求。掌握偏重俯卧撑(俯卧撑系列的第七式)能够强化肩袖,并有助于恢复之前已有的肩部问题,然后你才能尝试在倒立姿势中支撑自己的全部体重。

倒立撑系列的第一式让你习惯倒立,第二式将教你把力量转换成平衡能力,之后的各式将在倒立中锻炼你的肌肉与力量。你的肌肉将接受越来越严峻的考验,直至达到最终式——单臂倒立撑。

搜索更多有关“入门徒手健身十大经典动作:徒手健身系列各动作要点总结”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