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历史上的奇人怪事 安丘古代名人2汉末三国名士
我在前面介绍安丘最有名气的古代名人、三国最著名隐士管宁时,曾提到过“邴原”这个名字。
当时华歆、邴原、管宁相友善,时人号为“一龙”,以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
这是汉末时的一个著名的三人名士组合。
现在百度“邴原”,有两个邴原,一个是春秋时期齐国人物,另一个邴原是东汉末年名士、大臣。
这两人是有关系的。
春秋邴原是当时的大夫,曾与还是公子的齐懿公姜商人争夺田邑之界,结果齐国国相管仲判邴原胜诉,被齐懿公记恨。
30多年后,齐懿公杀死侄子即位,邴原早已死去,懿公年年不忘邴原夺地之仇,尽夺邴氏之田,掘邴原坟而断其尸足出气。
邴原之子邴歜,牢记杀父之仇,伺机而动,先迷惑齐懿公,让齐懿公把邴歜安排为自己的车夫。
另外,大臣庸职有妻貌美,懿公便把他的妻子纳入宫中自行淫乐,而用庸职司其骖乘(国君出行时随从于两侧和后方的马车谓之骖)之职。
一个杀父之仇,一个夺妻之恨,齐懿公这种颟顸的行为无异于在身边埋了两颗定时******。
齐懿公四年,公元前609年春天,出行至申池,在泡温泉之时,两个车夫互相戏谑,庸职称呼邴歜道:“断足子!”,邴歜回敬道:“夺妻者!”结果此二人同时羞愧难当,对齐懿公的仇恨在压抑许久之后瞬间爆发。之后,两人在归途中于马车上杀死齐懿公,从容出逃,到齐国享受余生去了。
齐懿公死后,国人怨他生前骄恣无道,荒淫好色,便废掉他的儿子,迎接当初在诸公子争斗中失败,逃往卫国的公子元回国即位,这就是被活活饿死的齐桓公的儿子中第五个成为国君的齐惠公。
可以说,邴鸀改变了历史。他的后代以邴原的封地为姓,是邴姓的起源之一。
邴鸀的封地邴,又名祊,在今山东费县东,是春秋时祭祀泰山的一个城邑。
由此可见,东汉邴原也是今天我要介绍的安丘老乡,极有可能是第一个邴原的后人。
邴原,字根矩,生卒不详,公元213去世。汉末名儒。三国时期,魏据中原,实行州郡县三级管辖制),邴原为青州北海国(郡)朱虚县郚城亭人,今安丘市凌河镇红沙沟一带人。
贫不丧志,邴原泣学
明李贽撰《初潭集》记载:
邴原十一岁时父亲去世,家中失去了顶梁柱,生活非常贫穷。他非常渴望读书学习,无奈上不起学。
隔壁有个私塾,邴原有一次经过私塾旁,听过里面书声琅琅,就忍不住哭了起来。
老师问他说:“小孩子有什么悲伤的?”邴原说:“孤儿容易伤心,穷人容易感怀。那些来上学的人,肯定都是有父兄的人,我羡慕他们父母双全,能有条件学习。我没有这个条件,心里悲伤,因此流泪。”
邴原这番话,让老师起了恻隐之心,就对他说,你要真的想学,我不收你钱。
邴原进入学堂后,发奋学习,仅用一个冬天的时间便背下整本《孝经》与《论语》,最后终成国士。
其在幼年丧父、生活极度贫困的情况下仍如饥似渴求学,感动了书塾里的教师,最终在历史上成就了一则学与教的佳话——“邴原泣学”。
少年邴原,聪慧异常,其道德品质也很优秀,与管宁齐名,两人都以注重品德修养而著称于乡里,门徒甚众。州府下令征召他出任功曹主簿、计佐等职,两人都不愿去做官。
远游求学戒酒苦学
邴原长大之后,欲远游求学,行前特意去拜访比他年长而且学有所成的孙嵩(安丘人,先后任青州刺史、豫州刺史)。
孙嵩推荐说:“郑玄先生学览古今,博闻强识,钩深致远,乃学人之楷模。君不去拜他为师,反要蹑屣千里远游求学?”
邴原回答说:“先生之说教,诚可谓苦药良针,然而您未识在下之微趣也。夫人各有志,所规不同。故乃有登山而采玉者,有入海而采珠者。岂可谓登山者不知海之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
孙嵩听后,一时无言,而后诚心实意地说:“兖、豫两州之士,我有很多相识的朋友,然而未有您这样的志高者。我别无相送,就给你写一封引荐信,您远游交友带着它也许能用到吧!”
这本是孙嵩的一番好意,而邴原却想,求师拜学,志高者心自通,又何必借用别人的赞美之词,于是将信件藏在家中箱底,离家远行。
邴原原本酒量很好,但自从出行求学后,八九年间滴酒不沾。期间,他只身背负书箱,坚持以惊人毅力艰难步行,曾先后到陈留郡(今开封市陈留镇)拜韩子助为师,到颍川(大禹故乡,河南省禹州市)拜陈仲弓(陈寔)为师,到汝南(今驻马店汝南县)结交范孟博(范滂),到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与卢子干(卢植)为友。
他游学四方,足迹踏遍中原大地,遍访名士,刻苦学习,讲述礼乐,吟咏诗书,学识和品格闻名一时。
在修学结束归乡之前,师友们都以为邴原不善饮酒,便以米饭、肉菜为邴原饯行。谁知邴原却说道:“我本来很能喝酒,只因怕荒废了学业,所以才戒了酒。如今要与大家离别,诸位为我饯行,哪有不与大家举杯痛饮的道理。”
于是,邴原与众师友开怀畅饮,喝了一整天都没有喝醉。可见,邴原有着超常的酒量,但为了不影响学业,克制自己不沾滴酒。
邴原学成回乡后,像他的初任老师一样,行善积德,广收门徒。为尽心教书育人,坚持滴酒不沾。在他的耐心教诲下,门徒中有几十人学问非常精深,成为当时有名的学者,邴原也因此享誉天下。
后来这个故事演变出来的一句成语,叫做“今宵一醉”,后人以此比喻戒酒者为了朋友破例一饮,一醉方休。例如宋代辛弃疾在《沁园春城中诸公载酒人山》中就有“还堪笑,借今宵一醉,为故人来”一语。
铁面无私敢斥恩师
后来黄巾之乱爆发,邴原将家眷安置在了北海城(今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东南部)内,自己避进郁洲(今青岛即墨东南海上的田横岛)。
当时,正逢董卓总揽朝政,想要废掉汉少帝刘辩,孔子的二十世孙、被称为“建安七子”之一的文学家孔融与董卓争辩,言辞激辩,常有匡正之言。董卓怀恨在心,将孔融打发到黄巾军最为猖獗的北海国(治今山东昌乐西)为相。
孔融到北海后召集士民,聚兵讲武,下发檄文,又亲写书札,与各州郡通声气,共同谋划。因讨伐黄巾军张饶战败,而转保朱虚县,因此结识了朱虚名人邴原,二人一见如故。
孔融和被黄巾所蛊惑的官吏百姓四万多人集结起来,再设置城邑,设立学校,表显儒术,在民间招贤纳才,荐举贤良郑玄、彭璆、邴原等名士。
其中,举荐邴原为有道,称其道德高尚,乃人中豪杰。
有道是汉代察举制度中的特举科目。有道,即指有道德、才艺的人可由此科被举荐为官。汉代的察举制度中有常设的科目,比如茂才、孝廉、光禄四行等,也有特设科目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明法、至孝、敦厚等等。
邴原应聘之后,进入孔融的官府。有一天,孔融因怒要杀死一位他平时颇为宠爱的下属。此人叩头流血,哀求饶命。在场同僚也纷纷求情,唯独邴原一言不发。
事后孔融向邴原问话,邴原说:“明府您对那人一向不薄,府中官吏受您恩惠的,未有一人在他之前。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您现在又想要处死他。请恕邴原愚钝,我想请教府君,不知您因何爱之因何恶之?”
孔融回答道:“那人生于寒微之家,我成就其兄弟,拔擢而用之;可他今天辜负了我的恩施!你应该知道,‘善则进之,恶则诛之,此乃‘君道’。往昔应仲远(应劭,字仲远)做泰山太守时,曾举一孝廉,旬月之间就将其杀死。所以,我认为对掌握职权的统治者来说,厚薄无常是很正常的!”
邴原又说:“仲远举孝廉,又杀之,其义焉在?孝廉者,国家俊秀也。若举是对的,杀就是错的;杀是对的,举就是错的。您怎么能去效仿他呢?”孔融无言以对。
孔融乃海内名士,邴原获得他推崇之后,名望也越来越高。
重义不贪,广授学子
后来,邴原看到黄巾军在北海国气势非常猖獗,一时半会太平不了,只好与好友管宁前往辽东避乱,一同去的还有还有一位北海郡老乡刘政。
刘政和邴原都因为有勇有谋,具有英雄气概,在辽东很出名。
辽东郡太守公孙度忌惮厌恶刘政,想杀死他,刘政得信而脱逃,然其一家老少尽数被抓了起来。公孙度通告各县:“敢有窝藏刘政的人,与刘政同罪。”刘政窘迫危急,无处藏身,只好前去投奔邴原。
《三国志·邴原传》注引《魏氏春秋》是这样记载的:“政投原曰:穷鸟入怀。原曰:‘安知斯怀之可入邪?”
刘政投奔邴原的时候说“我就像一只走投无路的鸟来投靠你”。邴原的回应也挺有意思“你怎么知道我这里会接纳你呢?”
估计刘政投奔邴原也是因为同郡友人的情谊,以及看重邴原在辽东郡的影响力。
邴原把他藏了一个多月。正好当时避居辽东的东莱人(今龙口)、后来被誉为东吴最强战神的三国名将太史慈正要返回中原,邴原便托付他将刘政一起带走。
待刘政离开辽东后,邴原找到公孙度说:“将军前些日子要杀刘政,是你认为他可能有威胁。”公孙度点头称是。如今刘政已离开辽东,你的威胁不是就消除了吗?”公孙度点头称是。
邴原又说:“您之所以害怕刘政,是因为他有谋略。现在刘政不在辽东,他再有谋略也只能在其他地方排上用场,您何必还扣留他的家人呢?不如赦免他们,不要再结下仇恨。”公孙度听从邴原的劝说,释放了刘政的家眷。邴原又资助他们回到故乡。
这个刘政如此被公孙度嫉妒,又被邴原如此鼎力相助,想必也不是个简单人物。
关于这个刘政的记载也很少。百度刘政,或者翻开《三国志·邴原传》里,光东汉时期就能找到三位与他同名的“刘政”,一位是东海靖王刘政,一位是河间惠王刘政,一位右北平太守刘政。这个刘政肯定不是前二位,至于是不是右北平太守刘政,也不可考证。
虽然我们只知道刘政是青州北海人,跟邴原管宁都是老乡。但是这个刘政却因为被邴原相救和“穷鸟入怀”这个成语而留名史册了。
这就是认识名人的好处。
邴原在辽东郡,一年内前往归附居住的人就有几百家,每日里来听他讲学的士人,络绎不绝,是当时著名的学者与名士,与管宁、华歆等称"辽东三杰"。
邴原在辽东呆了十余年。辽东本来老虎很多,邴原去后,唯独他所居住的村落里没有老虎。
有一天邴原在路边捡到一串铜钱,他没有据为私有,而是将钱币系到路旁树枝上,好让失主发现它。
然而过了些日子,怪事来了,此钱既不见取走,反而系钱者越来越多,邴原打听后才知道,原来此树已经被人们视为“神树”,认为系钱,那是敬祭神灵,将钱拿走,则是对神灵的亵渎。
邴原大为愤慨,“恶其由己而成淫祀”,遂向人们讲清了树上第一串钱的由来。乡人大悟,纷纷将树上的钱收起。、
可以看出邴原是一个不贪财的人。
拒辞阴亲不慕权贵
曹操占领北方后,时局稍定,邴原辗转从辽东回到中原,被时任司空(相当于工部尚书,相当与现在的国土部,建设部部长)一职的曹操聘为司空椽,署东阁祭酒。
东阁就是宰相招待人才、款待宾客的地方,祭酒是古代官职名,意为首席,主管。
邴原署东阁祭酒,意思就是当了首席博士或众多人才的头头。而郭嘉是历史上最有名的“祭酒”,是“军师祭酒”,参谋长或幕僚长的意思。
掾是曹掾的简称,是公府内管理各曹事务的官吏。三公(太尉、司徒、司空)都有各自的府掾。司空椽是汉代司空的辅助官员,相当于助理或秘书。
公府掾的地位不太高,属于三公个人聘用的府吏,但如果府主权倾朝野,那府掾的地位也会举足轻重。
比如曹操担任司空,但实掌宰相权力,揽朝政于己手,那么司空掾的权力和地位也就水涨船高。
所以,实际上邴原是在替曹操分管国家事务。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最疼爱的幼子曹冲突然病逝,年仅十三岁。
这个曹冲很聪明,还很仁义,心地很善良,当时被誉为神童,留有“曹冲称象”的典故。曹操虽有25个儿子,但最喜欢这个曹冲,经常在群臣面前夸曹冲,有意将大位传给他。
曹操伤心欲绝,想到儿子好可怜,连个媳妇都没有就去了,在阴间也孤孤单单的,怎么着也得给他找个媳妇啊。悲痛之余,听闻邴原之女也不幸夭折。于是曹操找到邴原,希望将两家的孩子合葬在一起,配成一场冥婚,在阴间也好做个伴。
没想到,邴原坚决地拒绝了曹操的请求,他说:“合葬,是不符合儒家礼仪的。邴原之所以追随明公,明公之所以接纳邴原,无非是因为我们都是讲究礼仪、遵守规矩而不轻易更改的人。如果我这次听从了明公的命令,那我不过是平凡庸俗之辈,明公觉得我说的对吗?”
曹操是明智之人,不但不怪罪,反而更加钦佩邴原的为人。但曹操并未放弃,又继续为曹冲找了甄氏亡女配阴婚。
跟曹操“联姻”,虽只是冥婚,也将成为曹操名义上的“亲家”,况且曹冲乃是曹操爱子,若是应允必定是有百利而无一害。这种事对有些人来说是求之不得的。
面对唾手可得的富贵,邴原不但拒绝,还拒绝得如此高大上。可见,邴原不仅做事很有原则,不逢迎权贵,还是一个十分睿智不迷信的人。
后来曹操打败袁绍后,于公元207年亲征乌丸(也称乌桓),经白狼山之战,大破塌顿于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县柳城街道袁台子村)。得胜而归时,途中东临碣石(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内),写下流千古诗篇《观沧海》。当时曹操喝着酒对手下说:“这次我得胜归来,守备邺城(汉末冀州治所,今河北临漳县,魏国实际政治中心)的官员,都会来迎接我,最迟明天早上差不多人就到齐了,但只有邴原一个人,断不会来迎接我。”
曹操话音刚落,就得到禀告,邴原来了!惊得曹操趿拉着鞋就跑出来了,对邴原说:大才之人真是高深莫测,我刚才还说,你不会来迎接我,结果你却是第一个来迎接我的人,是我小看你的胸襟了。
曹操这话表面是夸邴原有才,胸襟开阔,但也说明了连曹操都看不透邴原。
曹操亲征乌丸,基本统一了中国北方,百姓也能过上安稳日子。
邴原也是感念曹操平定北方,功莫大焉,所以才会亲自跑去迎接曹操。
这说明邴原是一个有格局观的人,不是个清高到不识时务的迂腐之人。
身居要位 备受器重
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调邴原为丞相征事(丞相府僚属),常伴自己左右。曹操出征时,经常留下邴原与张范,与曹丕一同居守。
曹操教育曹丕说:“有什么事情要多向这二人讨教。后来,曹丕见了邴原和张范都鞠躬行礼。
当时的东曹掾崔琰,曾在自己推让官职的奏记里描叙邴原:“秉德纯懿,志行忠方,清静足以厉俗,贞固足以干事,所谓龙翰凤翼,国之重宝。举而用之,不仁者远。”
意思是:“征事邴原,议郎张范,皆是纯净有德,志向高尚,行为忠直方正之士;他们清廉自洁能够脱俗,操守固执足以担当重任;所谓龙翰凤翼,国家的重宝就是指像他们那样的人,把他们举荐出来,委以重任,那么,奸诈小人、不仁不义者都会远远地离开,不会再影响国家的治理了。”
后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逐渐把控朝政,做了魏王,成为汉朝的实际统治者。
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他将自己的儿子曹丕封为五官中郎将,设置官署,为副丞相,实际上充当曹操继承人的角色。
后来邴原代巨野人凉茂出任曹丕的五官府长史一职,成为府内大总管。
曹操要求曹丕以师傅之礼待邴原。在《转邴原为五官府长史令》中,曹操写道:“子弱不才,惧其难正,贪欲相屈,以匡励之。虽云利贤,能不恧恧!”
意思是:“我儿子懦弱无才,恐怕难走正道,我想委屈你去匡扶勉励他。我这样说出于我对你的信任和倚重,但不能不令我惭愧。”
文中遣词用语谦虚而诚恳,寄托着曹操对邴原的无限信赖。
曹丕有次宴请宾客,酒酣耳热之时,曹丕出了道难题:“如果君主和父亲都有疾病,救命的药丸只有一颗,是当救君上呢?还是当救父亲呢?”众说纷纭,自然有许多人愿意在太子面前表露忠心,偏偏邴原一言不发。曹丕问邴原这个药丸究竟该给谁?邴原回答道:“父亲!”这当然不是太子希望得到的答案,好在曹丕亦有雅量,也没有责难他。
邴原作为未来世子曹丕的府内总管,闭门自守,从不参与政治斗争。除公事以外,邴原鲜少与外界交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学问上。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南征孙权,邴原随军出征,不幸病逝于途中。
邴原去世后四年,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击败了其弟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同年,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
邴原投入曹操麾下为其效力后,始终兢兢业业,一直恪守本分,从不结党营私。事实上,也正是因为他的守规矩有原则有底线,曹操及曹丕一直都对他非常器重。可惜他死的太早,否则不是没有成为魏国太傅的可能。
后世评价,名高德大
邴原是汉末众多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之一。
论学问,他与同期经学大师郑玄齐驱;论德操,他与割席断义的管宁齐名。
邴原与郑玄是同时的经学大师,但属不同学派。
这个郑玄是东汉末年著名儒家学者、经学大师,高密人,是个天才。历史记载,当时黄巾军起义,郑玄在回高密的路上曾遇到大批黄巾军,他们却“见玄皆拜,相约不敢入县境”,对郑玄十分尊重,所以高密一县,竟未受黄巾抄掠。可见当时的人对有经学大师有多尊重。后来在唐贞观年间,郑玄被列于二十二“先师”之列,配享孔庙。
据《三国志·邴原传》注引《邴原别传》记载,邴原“讲述《礼》、《乐》,吟咏《诗》、《书》,门徒数百,潜心修道学问精深的数十。时郑玄以博学洽闻,注解典籍,故儒雅之士集焉;原亦以高远清白,颐志澹泊,口无择言,身无择行,故英伟之士向焉;是时海内清议云:'青州有邴、郑之学'。”可见,邴原之经学地位可与郑玄相比肩。
邴原不像老乡管宁,多次拒绝曹魏三帝四代的多次邀请,一生归隐乡野,最后成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隐士,出世人物的代表,备受后人敬仰,也是三人中名气最大的人。
邴原选择出来做官,又不像华歆那么会做官,邴原是一个有才华但还没怎么来得及施展的英年早逝的人。他应该是中国许许多多有才华并且默默在自己岗位上奉献的中国传统官吏的代表人物,也很符合儒家文化需求的一位官员。
后世之人,因为远离那个时代,所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只能从历史记载和同时代人物的评价中判断。当时不少名人、名士清流对邴原评价都很高。
曹操:邴原名高德大,清规邈世,魁然而峙。
孙崧:兖、豫之士,吾多所识,未有若君者;当以书相分。
荀彧:此一世异人,士之精藻。
《三国志》陈寿:袁涣、邴原、张范躬履清蹈,进退以道,盖是贡禹、两龚之匹。
邴原一生名高德大,在历史上留下了很多流传至今的美谈佳话,后世名人在诗词中也多有提及。
南宋著名教育家、理学家陈普《咏史上·邴原》:
无数潜龙不肯藏,炎精展转遂无光。
间关鲸海缘何事,更问辽东作范滂。
【邴原曾到辽东避难,并且在辽东还教授了数百人,范滂就没有这份际遇咯】
《咏史五首·其三·邴原》 唐 王翰
刚愎从来蹈祸机,管生聪悟更知微。
若非太守能容物,亦叹秋风鹦鹉飞。
【邴原曾收留被辽东太守公孙度通缉的刘政,还替刘政向公孙度求情。公孙度能听取一些建议,也是邴原提建议的时机好,并且用词妥当。】
《和袭美索友人酒》 唐 郑璧
乘兴闲来小谢家,便裁诗句乞榴花。
邴原虽不无端醉,也爱临风从鹿车。
《送归高士之淮上》 清 顾炎武
送君孤棹上长淮,千里谈经意不乖。
卜宅巳安王考兆,携书还就故人斋。
檐前映雪吟偏苦,窗下听鸡舞亦佳。
此日邴原能断酒,不烦良友数萦怀。
【虽然喜好饮酒,但邴原怕荒废学业,因此果断戒酒】
《思归引》 明 黎民表
吁嗟叔夜无深识,邴原辞俸过六百。
【原篇较长,只截取两句,邴原向来以德行著称,在路上捡到钱也只是挂在树枝上,造就了一批拾金不昧的效仿者】
《过观察金公故居有感》明 胡应麟
六载冰壶异政传,琴堂晴色弄朱弦。
邴原乍肯怀千石,刘宠犹憎受一钱。
桃李春风繁越峤,松楸寒日吊吴田。
门庭寂寞登龙后,恸绝当时问太玄。
【这里提到的“刘宠”就是那位著名的“一钱太守”,邴原是曾拒绝过曹操任命的议曹掾】
《文铁庵奉假归彝陵》 明 倪元璐
出门遂有衡山云,到此邴原宜一醺。
杜宇鹧鸪讼不已,桃人土偶道俄分。
自耽赤壁閒为赋,但累紫薇忙属文。
不晓青州倪若水,送人何返羡班君。
【源于邴原较强的自制能力,也是为了强调景色优美】
《赠杭方伯兼柬东卿提学》 明 郑善夫
邴原犹薄宦,疏广已遗荣。无复周王猎,谁钦钓渭名。
余亦武夷去,探玄学久生。逢君五湖畔,北眺有馀情。
【邴原曾担任五官将长史,不过在任上逝世了,未尝没有作为魏国太傅的可能性】
《闻吾廷介避乱客死藁道隅》 明 郑善夫
久着东山屐,频歌濮水词。邴原明进退,杜甫昩生涯。
【只是截取四句,把邴原、杜甫放在一起比较已经是一种肯定了】
《将之京师祗谒先陇述感一百韵》 明 黎民表
九荐咸虚左,群公举让先。
邴原甘劾免,郑谷绝夤缘。
【依然是截取,这就是被崔琰夸赞“龙翰凤翼,国之重宝”的邴原呀】
《寿吕缦翁四首·其三》 清 林朝崧
笠屐飘然入画图,可人风貌本清癯。
邴原北海称龙腹,庞统南州号凤雏。
晚岁手还勤执卷,平生口不解呼卢。
时危且喜先畴在,种秫栽粳课仆夫。
【一龙抑凤、一南抑北,凤雏庞统号称南州士人冠冕,龙腹邴原在辽东的影响力亦不遑多让】
《岁暮杂感·其一》 清 陈元鼎
干戈丛里幸生存,辛苦全家涕泪痕。
风雪压天催急景,江湖满地剩惊魂。
自遭离乱怜王粲,早遁遐荒愧邴原。
见说黄巾犹咫尺,扁舟何处武陵源。
【邴原在辽东这种偏远地区依然过得很好,依然有机会重返中原,并且辽东人对他念念不忘】
《送人之淮南》 宋 黎廷瑞
淮南稍觉故人稀,几度拿舟愿辄违。
王粲去乡应有恨,邴原避地岂无依。
稻迷绛国鸿初下,酒满江城蟹正肥。
想见临风重回首,芝山日日白云飞。
【管宁、邴原、王烈等人都跑到了辽东,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
《沈公见寄次韵奉答》 明 庄昶
婆娑独对皇天影,谈笑都来俗子喧。
芥子须弥还我闼,千红万紫亦春园。
心无牛口干秦穆,迹继龙头愧邴原。
江上神龟尾方曳,放情泥淖不须掀。
【对于华歆、邴原、管宁三人的排位先后,后人一直有些争议】
《次韵胡次鱼送欧阳景苏镇州教授》 宋 王庭圭
往昔逢君最妙年,朱霞天半已轩轩。
论文岂是无张说,取友何期得邴原。
谈笑坐轻千叠嶂,吹嘘谁送九重阍。
不应海峤能留滞,早晚公车采至言。
【邴原:朋友也是相互选择的结果】
英年早逝 归葬故土
公元213年,在曹操征讨东吴的途中,邴原不幸因病而亡。
邴原生卒不详,估计邴原与管宁、华歆差不多年龄。
他死时,管宁55岁,华歆56岁,估计邴原应该也在50多岁。
邴原死后,归葬故土安丘。
据考证,邴原墓位于安丘城西南约30公里的红沙沟镇李家赤埠村东约200米处。
据东汉应劭《地理风俗记》记载:“柴阜西南,有魏独行君子管宁墓,墓前有碑。又东北径柴阜山北,山之东有邴原冢,碑志存焉。”
管宁和邴原两人墓地还挺近。
明万历《安丘县志》记载:“邴原墓在柴埠山。”
柴埠山,即今红沙沟镇李家赤埠村东赤埠岭。1975年冬整地时曾挖出石门,当即封存。1982年文物普查时,该墓已无封土。
今安丘市红沙沟镇李家赤埠村东赤埠岭邴原墓地
华歆、邴原、管宁这三个被人合称为“一龙”。其中邴原、管宁两个经学大师都是安丘人,还有牟姓最出名的两个名人牟融、牟长两位经学大师也是安丘人。管宁虽然没做官,但曹魏政权一再邀请。郑玄是高密人。由此可见东汉时代,潍坊这块土地上儒学极其发达,人才辈出,文化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