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只有芸知道》影评:只有芸知道动人的爱情
注:本文有所剧透
1997年,冯小刚以《甲方乙方》开创国产贺岁电影的先河,之后冯小刚与贺岁档便结下不解之缘,冯小刚的绝大多数作品都于贺岁档公映。继2017年贺岁档的《芳华》,时隔两年,冯小刚携新片《只有芸知道》重回贺岁档。《只有芸知道》由张翎编剧,黄轩、杨采钰、徐帆等人联合主演。
《只有芸知道》海报
与《芳华》一样,《只有芸知道》是一部“回头看”的电影。它与冯小刚之前的那些充满京味幽默和平民色彩的冯氏喜剧不同,《芳华》与《只有芸知道》是年过花甲的冯小刚对青春的回溯。就像冯小刚说的,“过了60岁之后我的心肠越来越软,想拍一些纯粹的、美好的故事,这是我内心的需要,我相信也是观众的需要。”因此,在文工团度过青春的冯小刚,在《芳华》里讲述了那个时代的文工团青春,《只有芸知道》则改编自冯小刚文工团挚友一段真实的爱情经历。
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虽然爱情一直是冯小刚电影中的重要元素,但与之前嬉皮笑脸欢快地抖机灵不同,《只有芸知道》更近乎一部纯爱电影,它是彻彻底底的返璞归真,以平静而诗意的手法,讲述了漂泊半生的男人隋东风(黄轩 饰),中年猝失妻子罗芸(杨采钰 饰),随后他决定替亡妻完成遗愿的动人故事。
黄轩饰演隋东风,这是中年阶段的隋东风
杨采钰饰演罗芸,隋东风的爱人
电影以隋东风的第一人称缓缓展开叙事。电影的第一个篇章,隋东风已永失我爱,他一度生活在幻觉中,觉得妻子罗芸并没有离开自己。随后,他带着罗芸的骨灰出发,按照罗芸的遗愿,将她的骨灰分别埋葬在不同的地方。一路前行,一路回忆展开。
因为回忆是非线性的,所以《如果芸知道》的叙事也是非线性的。将故事发生次序打乱,有助于将这个爱情故事讲述得更为摇曳多姿,更具层次感。
电影的第二个主要章节,讲述了已成夫妻的隋东风与罗芸,来到新西兰南部的一个叫克莱德的小镇,他们在当地买了一栋乡下别墅,盘下一家中餐厅。在这个风景优美但地广人稀的清冷小镇上,他们一待就是15年。
隋东风与罗芸在新西兰小镇克莱德。旁边是他们领养的一只叫“布鲁”的流浪狗
大多数时候,日子波澜不惊,他们在餐馆与家之间两条一线。但这其间也有笑有泪。他们与餐厅服务员、当地姑娘梅琳达(莉迪亚·佩克汉 饰)结下深厚的友谊;罗芸怀孕了又不幸失去宝宝;他们领养了一只叫布鲁的狗,布鲁带给他们太多快乐,但布鲁罹患直肠癌走的时候,也叫他们流下太多泪水……
隋东风沉稳、成熟、幽默、有担当,他一直是罗芸的精神依靠。罗芸问隋东风,他理想的日子是什么样的,隋东风说,“有你的日子就是我想过的日子”。与隋东风的沉稳不同,一直喜爱鲸鱼的罗芸,渴望自由,向往无拘无束。她羡慕梅琳达的生活,每当梅琳达赚够钱,就辞掉工作,全世界环游旅行,体验各种各样的不同人生。
但因为深爱彼此,这从来也没有成为罗芸与隋东风之间的矛盾。在小镇上待了10多年,一成不变的日子让人觉得无聊,但隋东风想趁着年轻赚更多钱,让罗芸可以过上想过的日子。而罗芸也愿意跟着隋东风,他如果还不想离开,她也愿意停留。
因此,隋东风与罗芸在小镇上生活15年,未曾见他们吵过一次架,也没有我们在影视中常见的老夫老妻的中年危机。他们就像隋东风一开始吟诵的木心的诗,“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电影也只是以诗化散文式的镜头语言,不疾不徐娓娓道来。
电影前半程一个最大的悬念,就是罗芸深藏的一个隋东风所不知道的秘密,这也是电影片名《只有芸知道》的由来。在罗芸去世后,由梅琳达告诉隋东风。观众也许会期待这个秘密是“惊人”的,或成为一个大爆点,事实上它相当“寡淡”,甚至也称不上秘密。此次笔者不剧透了。之后中餐厅失火,隋东风卖掉小镇的房子,与罗芸搬到新西兰最大的城市奥克兰。
电影才进入第三个章节的讲述,即隋东风与罗芸的相知相识。那会儿他俩正年轻,刚来奥克兰,隋东风送外卖,罗芸在海鲜餐厅打工,他们共同租住在华人林太(徐帆 饰)的住所里。因为两人的工作作息刚好相反,住了好长时间才第一回碰面,一见如故。原来在北京生活时,他们就经常在公交车偶遇,没想到在异国他乡还能碰面。两个人很快对彼此有了好感。
徐帆饰演生活在新西兰的华人林太
年轻时候的隋东风与罗芸,这是他俩在新西兰第一次见面
罗芸也喜欢隋东风,但面对隋东风的求婚,她迟迟不肯答应,她怕连累隋东风。这是罗芸深藏的另外一个隋东风不知道的秘密,此处不表。罗芸说自己会给别人带去坏运气,隋东风则说他是一个运气极好的人,罗芸正好需要他。这才有了之后的两人到赌场,以一个赌局定婚约,如果赢了,罗芸就嫁给隋东风。赌局只有极小概率获胜,但隋东风赢了,不仅赢了爱情,甚至还赢得了10万——这是他们日后到克莱德买房开中餐厅的第一桶金。
这一章节本来应该是两人爱情的开篇,但冯小刚把它放在最后讲,电影的基调一下子轻松、明快起来,电影的整体叙事也灵动不少。
两个人在林太家中简单举办了只有三个人的婚宴,在宴席上,隋东风对罗芸说,“我会尽我的所能让你过上好日子,我喝白开水,你就喝酒,我吃饭的时候,你吃肉,我吃肉的时候,你吃燕窝。总之咱们家最好的东西,一定在你肚子里。”已经丧偶的林太突然哭出声来,她想起了自己的先生,“半路上留下的那个人,苦啊。”
隋东风与罗芸结婚
而这也不幸成了隋东风与罗芸的爱情结局,隋东风是那个半路上留下的人。但隋东风也记得罗芸给她的嘱咐,“我没活过的年数你替我好好活着”。他一一完成罗芸的遗愿,如今生活在奥克兰,与一只叫布鲁的狗。
《只有芸知道》时长132分钟,这对于一部爱情片来说,篇幅似乎有些过长了。但电影并没有给观众太冗长的感觉,首先得益于电影打乱了爱情发生次序,当下——婚后15年——婚前相识——生离死别,现实与回忆交叉,笑点与泪点、幽默与煽情有较好的衔接与中和。这让一个20余年的爱情故事有曲折有波澜,同时有静水流深的深沉。
当然,更主要的原因是,它真实。在当下这样一个快餐化恋爱的时代,这种“一生只爱一个人”的相濡以沫的爱情,在年轻人群体中变得稀缺少见了。倘若不是电影片头与片尾强调的“真实事件改编”,并且有主人公的相关照片信息佐证,也许年轻观众都要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了。偶像剧里那种一波三折、狗血不断、山无棱天地合式的激烈爱情,很难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对应;更多相濡以沫的爱情,就是隋东风与罗芸这般平淡情深,就像《项脊轩志》里写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不够动人的电影
《只有芸知道》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但这是否意味着它就是一部动人的电影?
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动人的爱情可以是高度私人化的,“动人”形容的是爱情本身的纯粹纯洁;但一部动人的商业电影则是大众化的,这里的“动人”指涉的是它必须能够触发观众情绪,引起观众共鸣。也即,并不是每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都值得被搬上大银幕。毕竟爱情电影已经高度成熟,并且数不胜数,一个爱情故事如果缺乏普适性与独特性,它很难脱颖而出。
那么,《只有芸知道》是一部动人的电影吗?
对此,笔者是持怀疑态度的。原因在于,这个爱情故事仿佛是发生在真空中的,人们很难将它与此时此地的现实爱情发生联系。换句话说,它缺乏普适性。
《只有芸知道》的隋东风与罗芸的爱情故事,发生在新西兰,一个类似于世外桃源的地方。这里顺便一提,电影将新西兰拍得如同仙境,每一幕都是电影桌面,这是最好的新西兰旅游宣传片。隋东风与罗芸的爱情,没有俗世中的一切纷纷扰扰,没有逼婚、没有人情社会的复杂、没有生计烦恼,他们的生活其实就只有“活着”与“爱情”两部分。
可以说,这是一个高度理想化、且去社会化的爱情。甚至观众都看不出电影每一个章节的具体发生时间,只能通过他们结婚15年等信息推测,原来他们相识时可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事。电影结尾放出了真人照片等信息,真实的故事中,两个主人公大概是在1990年代出国的。但他们为什么出国,怎么出国等信息,电影也付之阙如。
《只有芸知道》缺乏普适性,并不是说现实生活中没有这种相濡以沫的爱情——我们身边仍在一起的父母,也大多是相互扶持走完一生;而是说它太晶莹剔透了,没有任何一点现实的杂质或尘世的纷扰,也没有什么普适性的困境,这着实不易让观众找到情感投射,给人的共情面非常狭窄。
就比如同样是相濡以沫的爱情,《四个春天》里那对平凡而真实的中国父母,会比《只有芸知道》里的“黄轩”和“杨采钰”,更让观众有代入感。因为《四个春天》中那对满脸风霜痕迹的中国父母,就是我们身边的父母;而《只有芸知道》里帅气的“黄轩”与美丽的“杨采钰”,一点都没有被生活欺负与困扰的样子,他们只是电影中的理想人物。
那为什么说《只有芸知道》也缺乏独特性?
应该看到,电影是一种商业产品,它有商业属性,它得独特才能吸引受众;哪怕是从艺术角度看,经典的电影也必须推陈出新。因此,当一部电影讲述一个爱情故事,独特性就意味着,它讲述的故事必须与众不同,或者是它讲故事的方法具有开拓性。
不妨以两部电影来做参照。一部是冯小刚执导的首部电影长片《永失我爱》。很凑巧,《永失我爱》也是讲述一个纯爱故事。个体司机苏凯,偶然机会邂逅了空姐林格格,并对其一见钟情。在苏凯的热烈追求下,苏凯与林格格相爱。正当两人买地建造新居准备结婚时,苏凯被诊断患有一种名为“肌无力性疾病”的绝症,命不久矣。为了不拖累爱人,苏凯隐瞒自己的病情,并将林格格赶了出去。直到苏凯临终前,林格格才知道真相。
现在看来,这个拍摄于1994年的爱情乌托邦简直是韩剧“绝症”的拍法,有点俗套了。但在1994年的背景下,它的京味调侃已有雏形,关键是徐帆饰演的林格格的大胆热烈,以及电影中不避讳的爱情场面,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就是一种“独特”。
另外一个参照是张艺谋2010年执导的纯爱电影《山楂树之恋》。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1970年代中期的纯爱故事。这个纯爱故事的“独特”是,一方面它是较为罕见地讲述那个激烈时代的爱情故事,另一方面,它也以这个纯爱故事折射出那个激烈时代的扭曲与对人性的压抑,比如老三的母亲不堪批斗,跳楼自杀;静秋的父亲接受改造,母亲小心翼翼地活着,一家人挣扎在温饱线上……
如此我们再来看《只有芸知道》。因为是异国他乡模糊时间背景的爱情,所以它是去历史,也是去日常的,既没有《永失我爱》的戏剧性与先锋性,也没有《山楂树之恋》的社会性反思。它讲述的,就只是一个可以独立时空存在的纯爱故事本身,一个完美的男人遇上一个完美的女人,不完美的只有疾病。它过于遥远,没有爆点,没有太多的日常生活细节累积,没有升华,也缺乏戏剧性和感染力。假设它不是冯小刚执导的,也不是真实事件改编,在扎堆的纯爱电影里,《只有芸知道》泯然众片。
概言之,《只有芸知道》背后真实的爱情故事,是感人的,但作为一部电影,《只有芸知道》太平了。《芳华》是带刺的,《只有芸知道》只有温吞。对于有过相同经历或者有一定人生阅历的观众,相濡以沫的爱情或能引发他们的共鸣,但就爱情电影角度看,《只有芸知道》还是缺点吸引力。
[此文系转载,来源于彭拜新闻 ,版权归属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