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救助上万只流浪猫狗狗 22年救助上万只流浪猫狗
5月2日晚,“成都爱之家救助中心”微信公号推送了一条消息,透露出创办人陈运莲因年届七旬,想要为“爱之家”5000多只流浪狗找一个可靠、善良的接班人的想法。相关的新闻报道随即在网络上引发关注,一条微博下的评论数就达到了上千。
放弃自己的生意,一心救助流浪猫狗22年,陈运莲在成都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爱心人士。“真正善良珍爱生命的,要有责任感和担当,要懂得管理,不能因为金钱忘了初心。”这是陈运莲为“接班人”开出的条件,重要的是,她希望接班人“要做到愿意为流浪动物付出一切”。
实际上近几年,陈运莲一直在为“爱之家”基地寻找接班人,但因为门槛太高,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
接班人需满足六个条件
“愿意为流浪动物付出一切”
从1997年救助第一只流浪狗开始,22年的时间,陈运莲说,自己经手了上万条生命。从几条,几十条,到现在的5000多条流浪猫狗,陈运莲和她创办的“爱之家”很早前就处于艰难维持的状态,不仅花光了陈运莲此前做生意的积蓄,还得靠着爱心人士的筹款支撑。此前的媒体采访中,已经70岁的她表示,希望能为“爱之家”找到一个可靠的接班人。
基地的流浪猫狗
5月3日下午,红星新闻记者联系到陈运莲,她证实了寻找接班人的信息:这几年一直都在找,也有很少的人联系过,但又不符合条件。
陈运莲对未来的接班人开出了六个条件:一、要有优良品德、高素质的人。二、真正善良珍爱生命的人。三、必须要有超强的责任感,要有担当。四、要有管理才能。五、不被(为)金钱忘了初心,否则大家的捐赠就会成为个人发财的途径,动物就成了被利用的工具。六、一旦选择了当接班人,既要做到愿意为流浪动物们付出一切。
陈运莲说,维持“爱之家”的运转,经济上肯定需要社会上众多善良人士的支持和帮助,否则像自己这样的救助和付出,个人是无法承受的。
“爱之家”每周煮2000多斤大米
工人为救助流浪狗被咬伤
3日下午,红星新闻记者来到位于双流区永安镇的“爱之家”基地,刚刚靠近“爱之家”,就能听到基地里的犬吠声。一位工人告诉红星新闻记者,陈运莲很忙,没有在基地,但每个周六是一定会来的。
“爱之家”基地
值班的工人刘阿姨带着记者走进基地,从门口到基地的几条通道,到处都是懒散的狗狗,尽管陌生人进入,它们也没有很凶地吼叫,有几条狗甚至安装了简易“轮椅”,拖着轮子趴在地上或是飞快奔跑。刘阿姨说,放出来的都是很温顺的狗,多是老弱病残,来基地的爱心人士和志愿者多会随手带些食物喂它们,也算给它们“开小灶”。
一位来自眉山的陈师傅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现在基地共有11个工人,要照顾5000多只狗、300多只猫,每周光是大米都要煮2600多斤,集中煮两次800斤集体喂,每周有5天还要额外煮200斤,给老弱病残的猫狗,每周喂的肉也要七八百斤……喂食、清扫狗舍猫舍、打预防针、做绝育手术、给伤病的猫狗治疗,活可以说是很重了。
刘阿姨的右腿上有一个明显的伤痕,她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这是10多天前,救助的一条差点被人打死的狗因为极度恐惧,在打预防针时抗拒,挣脱后将自己咬了三口。“这不算啥,你看陈阿姨(陈运莲)手上,为了救助狗,都被咬穿了的。”刘阿姨说,就在3日上午,基地接到电话,说附近有两只狗受伤了,基地的工人把狗接回来,还被打算买狗吃的人骂了一通。“最多的时候,一天救了6只。”刘阿姨说,其实基地里大部分的猫狗都很温顺,尤其是对工人,知道救助了它们,打针也很听话。除非是有陌生人进入,不然打扫卫生时它们连叫唤都很少。
基地里,有几个爱心人士和志愿者在帮忙喂猫狗。一位爱心人士刚捐赠了一些鸡架,也想领养一只狗。但刘阿姨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没有经过前期考察,他还不能领走狗。“家里是不是适合养狗,会不会再次弃养,不然他带走了下次又丢了,人家也是生命。”
“爱之家”基地
创始人直言基地困境:
已经爆满,经济压力太大
陈运莲直言,目前基地最大的压力,肯定是经济压力,因为基地已经爆满,救助的猫狗越来越多,特别是狗,能利用起来的地方都已利用上了。同时,要喂养这些狗,每个月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每次购买狗粮猫粮,一买都是10吨、20吨,为了省钱,都是基地的人自己搬运。其他的,就要根据爱心人士的捐赠,例如大米、猫粮狗粮,还有一些其他的物质所需。“我已经70岁了,老了,无论精力和体力都不如从前了。”陈运莲说,这也是自己寻找接班人的原因。
基地缺少工人,也是一个不小的难题。陈运莲说,现在的10多个工人,都干着双份的活,每次去人才市场,围上来的人很多,但一听是养狗,都连连摇头,“他们都说我是疯了。”
尽管压力很大,陈运莲说,自己在微博微信发布的消息都是正能量的,不希望通过叫穷叫苦来筹款,大概与自己的个性有关。“基地的猫狗那么多,喂养的状态,至少说明了我们是保证了它们的吃和福利的。”陈运莲说,4日,基地又有20多只猫狗需要做绝育手术。
基地压力大,猫狗数量也庞大,如果通过领养能否减轻压力?
值班的刘阿姨说,实际上,每个月领养的少,救助的多。“我们也一直在做领养,但领养必须符合条件。”陈运莲说,如果随意领养,对不起自己的心血和付出,猫狗也遭殃,生命只有一次。
红星新闻记者 于遵素 摄影记者 陶轲
编辑 汪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