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猫咪>正文

熊猫为什么在国际上这么受欢迎?全世界熊猫控的日常他们对熊猫做了什么

人气:203 ℃/2024-09-05 20:45:21

(原标题:全世界熊猫控的日常:他们对熊猫做了什么?)

"越野性的动物我越喜欢。熊猫外表比较萌,但你别忘了,它根本上是野兽。"曾经是大熊猫守护使的陈寅蓉告诉我。

2012年,陈寅蓉参加了成都全球大熊猫守护使招募活动,经过层层选拔比赛,参加考核和野外定向培训,最终她和两位其他国家的参赛选手一起脱颖而出,成为那一年唯一来自国内的"熊猫守护使"。另两位守护使,分别来自法国和美国。

大熊猫守护使陈寅蓉,图片来自微博

守护使的工作为期一年,其中半年是在成都熊猫基地学习圈养大熊猫有关知识,观察熊猫生活习性,甚至打扫兽舍、给熊猫做玩具。

"当熊猫还是幼崽的时候,你打扫它的园舍或者给它摘小苹果,如果它想要抱你大腿,你必须穿长筒橡胶靴,因为那时候它已经有爪子了。记得,一定要长裤、防护服、长筒靴,这样对熊猫也好,对你自己也好。

"有个熊猫保育的前辈,曾经照顾一只野外回来受过伤的熊猫,那只熊猫很容易受惊。有一次受惊后就挠他,瞬间皮肉全都绽开,只能立刻去打狂犬疫苗。"

陈寅蓉说,她想要让大家真正认识熊猫、了解熊猫。她发现很多人非常喜欢熊猫,却还是会问一些非常基本的问题,例如"熊猫是什么科"、"熊猫是素食动物还是肉食动物"之类的,她希望大家爱熊猫就不要误解它们。

熊猫守护使要做什么?

陈寅蓉说,她没见过一个地方不喜欢熊猫的,每个国家的热情都超过想象。孩子们可以在动物园里静静等待一个下午之久,等到大熊猫幼崽睡醒,孩子们全都被萌化了。简直就像小兰无怨无悔地等着新一。

熊猫守护使们在基地结束了半年的培训后,他们就去往各国,考察熊猫生活情况,以及不同国家如何养育培训熊猫,同时也成为宣传保护熊猫的大使。

手绘的有关熊猫的短片,图片来自微博

在不同国家的考察宣传方式不同,有时候是新闻发布会,有时候是知识讲座,她记得在香港是办了一场答记者问,而爱丁堡则是一场保育讲座,美加两国亦然。到新加坡之前,对方提出要办一个熊猫课堂,陈寅蓉就在课堂上讲授了熊猫饮食方面的知识,而另两位守护使则教了熊猫的行为、繁育情况方面的知识。

总之,会结合当地的需要,通过不同的活动,既了解到当地的熊猫保育情况,也传授对方也许缺少的知识。大部分情况下,他们会去到动物园看熊猫的生活环境。待在每个地方的时间,在三天左右。

有些国家在处理方式、教育方式、宣传方式上做得很好。比如日本的动物园设计了很棒的亲子活动、体验活动,这是在其他国家很少看到的。日本的动物园会组织游客体验熊猫一天的保育活动,每次开放四五个名额,需要提前很多去预约并做好预习。保育活动是很规范的,常常有大人带着孩子来体验,每个人都会穿好保护服。

"熊猫是猛兽,它们只是被圈养而已。"陈寅蓉再次对我强调。

和孩子讲授熊猫有关的知识,图片来自微博

我突然想起前些日子媒体争相报道的高氏贵博,他是一名网页设计师,因为"痴爱"熊猫,从2011年8月起,风雨无阻地每天到东京的上野动物园拍摄熊猫,并更新在自己名为"每日大熊猫"的博客上。在很多中国的视频网站上,我们都可以看到他手持夸张的"大炮筒",一动不动地拍摄。由于有玻璃隔开,为了防止自己的影子出现在镜头中,高氏贵博还随身带着一条黑色的围巾,用它罩住自己的头和相机机身。

陈寅蓉在上野动物园也碰到了他。那一天,她跟自己的日本朋友一起去玩,日本朋友也参加了熊猫守护使的选拔,可惜名落孙山。他们看到高氏贵博,便攀谈起来,这位酷爱熊猫的小哥十分羡慕陈寅蓉。陈寅蓉自己也说:"熊猫守护使是我从事到现在最有趣的工作。"

除了日本,澳大利亚也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澳大利亚的动物园会给熊猫玩吹肥皂泡的游戏,工作人员说熊猫很喜欢看。他们还会做熊猫拉花的卡布奇诺,我想,相比于中国咖啡馆里大热的龙猫或猫咪,拍不了彩色相片的熊猫真是太适合作为拉花图案了。

在加拿大,很多当地的小朋友会跟爸爸妈妈参加那种席地而坐的讲座,回家后还会把课堂上学会的东西跟爸爸妈妈再讲一遍。总之,这些动物园用心把细节做得很有趣,大人小孩都会感觉自己离熊猫很近很近。关于熊猫的活动,更主要的是体验要好,而不只是教游客一些知识。

陈寅蓉说:"我们的很多大人,对保育熊猫的观念不太好,比如一到动物园就敲玻璃,说熊猫怎么还不睡醒。可是熊猫一天也只有三四个小时的活动时间而已。"

法国男生Jér?me和他的熊猫网站

跟陈寅蓉一起担任熊猫守护使的,有来自法国的男生Jér?me POUILLE。他十分痴迷熊猫,由于首次参赛落选,这已经是他第二次参赛了。他搭建了一个法语的熊猫博客(http://www.panda.fr/),持续更新着熊猫相关的内容,一直到"守护使"任务结束四年后的今天也没有停止。从2002年开始,已有百万游客浏览这个网站。打开网站可以发现,最新一篇文章是关于九寨沟地震的,发布时间是2017年8月12日。

法国男生Jér?me的熊猫博客

而我试着去搜索"熊猫守护使招募"的活动官方网站(http://www.pandahome.com/),却发现已经打不开了。

Jér?me每年都会做一些周边然后义卖,把钱捐给熊猫基金会。Jér?me的网站主菜单也有"商店"一栏,售卖的是他自己主编的一本熊猫资料册,和另一本熊猫图集。

资料册包括52页内容和一个"不在中国去哪看熊猫"的介绍。这本书售价15欧,如果想让他把书寄到中国,运费是12欧。

"我设计这本资料册,是为了向孩子和成人们介绍大熊猫的生活情况、生物属性、习性和它们受到的威胁,还有中国为保护它们所做出的努力,以及动物园在保护珍稀物种这件事上的作用。"网页上写着Jér?me的出书动机。

而图集的名字叫《Giant Pandas Around The World》,有12年出版的法文版和15年出版的英文版两个版本。介绍里说,本书涵盖了在中国大陆、日本、泰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澳门、台湾、加拿大、美国、墨西哥、西班牙、法国、苏格兰、奥地利和马来西亚拍摄的熊猫。

因《功夫熊猫》而爱上熊猫的印度男生VJ

来自印度、从大学开始就生活在澳洲的VJ也是一枚熊猫粉,他的热爱来自于一部中国电影——《功夫熊猫》。

本来,VJ是对中国电影没什么兴趣的。《功夫熊猫》第一部在澳洲刚上映的时候,朋友拉他去看,并且为他买好了票,然而他本心是拒绝的。一来,他觉得这是拍给小孩子看的电影;二来,他看3D电影一贯会头晕。但禁不住朋友劝说还是去看了。

很神奇,这部3D电影居然没有让他头晕,而且还牢牢抓住了他的心。后来每一部《功夫熊猫》上映后,他都会去电影院观看,并且越看越迷。回家后上网,他又找出《功夫熊猫》的片源,翻来覆去看了好多遍。

他最喜欢的部分还是一开头,熊猫突然就要去学功夫,所有人都质疑他、不相信他能学会,可是熊猫就是做到了。VJ说,他就是喜欢这样"我一定可以"的人。之前他想买车,他的朋友都说,不可能,你怎么买得起这么贵的车呢。他就不信,拼命工作挣钱,非要买那辆车,最后果然如愿以偿。

VJ今年来了中国,他有一个在澳洲的医疗方面的创业项目,教授告诉他可以来中国参加一个会议。当然,来看熊猫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其实澳洲也是有熊猫可以看的,但是VJ觉得来中国——熊猫的家乡不一样啊!

VJ来了上海,又去了北京,在北京动物园里终于看到了熊猫。真实的熊猫跟他日常在 iPanda 熊猫直播网站上看到的不太一样,皮毛中白色的部分并没有那么白,有点脏脏的,但是他还是觉得非常可爱。VJ去看时,熊猫一直在吃竹子吃得停不下来,他也看得几乎停不下来。

在熊猫频道上的熊猫视频

"那考拉呢?考拉是澳大利亚的国宝,也是大家都觉得很萌的小动物,你喜欢考拉吗?"我想试探VJ是不是纯粹对萌物没有抵抗力的人,因为他对熊猫的爱似乎没有原因。我曾在B站上看到带外国人看熊猫的节目,了解到了各种各样喜欢熊猫的理由,除了软软胖胖、让人看了想抱抱之外,还有这样的说法:"熊猫是黑白相间的,同时又来自亚洲,因此它是世界上最能代表种族和谐的动物。"

但是VJ对于熊猫的爱似乎全然无缘无故,他是这样回答我关于考拉的问题的:他在澳洲的动物园里见过考拉,考拉动作迟缓,从头到尾只是在树上吃树叶,没有什么意思,他不喜欢。

动作慢、一直吃,VJ刚刚也是这样描述熊猫的啊!为什么这些到了熊猫这里就变成优点了呢?

跟VJ在微信上聊天的时候,他屡屡发熊猫的微信表情包给我,看着那些哭泣的熊猫、偷笑的熊猫,让我有些尴尬于没有相似的表情包可以回复他。我心里有种念头,好像因为我是中国人,就更应该收藏熊猫的表情包似的。

抱熊猫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抱熊猫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是美国问答网站Quora上的一个问题。打开这个网页,会发现旁边有"相关问题":拥抱会伤害到熊猫吗?去哪里抱熊猫最好?甚至还有这样一个问题:抱熊猫是否能带来永恒的幸福?

而有一个名叫Michael McGraw-Herdeg的软件系统工程师写了篇千字长文,伴随将近20张照片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自己自2006年8月始每天都要看数小时熊猫直播,2014年他在成都实现了抱熊猫的梦想。

在文中他详细地介绍了如何抱到大熊猫:在2008年之前,卧龙自然保护区本是最理想的地方,然而它被地震严重地损害了,熊猫也被重新安置到了碧峰峡熊猫基地。在碧峰峡,抱一只熊猫的价格是1300人民币左右(以向基金会捐款的形式),而在他选择的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距成都市中心仅半小时车程),这个价格提升到了2000元(不包括58元的门票)。

他说熊猫抱起来就像是一个会动的、软糯的毛球,一门心思在吃工作人员用于让它分心的竹子,蘸了蜂蜜的竹子。为了保护熊猫,他们会穿上鞋套,戴上塑料手套,还要穿如上图所示的蓝色外套。工作人员帮他们把熊猫固定在膝间,便退居一旁为他们拍照。

团里有一个五岁的美国小姑娘,体型几乎正好跟熊猫一样大,把熊猫抱在膝间显然是不可能的了,于是便坐在熊猫的旁边,侧抱着它。Michael回忆说,那个场景实在是太可爱了。

非常凑巧地,我也认识了一位去四川抱过大熊猫的美国人,他叫David,目前是复旦的医学生。虽然他的妈妈是中国人,但是他从小就生活在美国芝加哥。

他说他最早关于熊猫的记忆是奶奶给他讲的"熊猫如何长出黑色皮毛"的儿童故事。而在同一个时段,他的妈妈带他去了华盛顿动物园,那里有几只熊猫。那是在九十年代。

到了2013年,他携妻子与父母同去了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那是他们旅程中的重要一站。他听说只要给出每人2000元的"捐款",就可以得到跟熊猫宝宝合照的机会而非常激动,"一定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跟Micheal描述得一样,David的"拍照拍档"也吃着用蜂蜜浸润的竹子。只是他遇到的熊猫并不像网上的照片那样小,体型还是蛮大的,根本不可能环抱。于是他们只是坐在熊猫旁边拍了照,并给熊猫投喂了竹子。

"那只熊猫闻起来像蜂蜜一样,它的毛很密,实在是太可爱了。"David这样描述跟熊猫合照的感受。

"那你如何看待熊猫的文化意义呢?"

"在我的印象里,熊猫一直都是国际濒危动物的象征。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会为世界野生动物基金筹款,它的标志就是一只熊猫,象征着所有濒危物种。它自然同时也是中国的吉祥物,就像考拉和袋鼠之于澳洲。"

他说他并不认识真正能被称为"大熊猫控"的朋友,但是相信所有人看到熊猫宝宝可爱的视频,都会失去抵抗力吧。

根据这些外国朋友的指示,我也打开iPanda,试着观看了一段时间的熊猫直播。这是一个由中国网络电视台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联合推出的视频网站,每天24小时中英双语直播熊猫的生活,并发布熊猫相关的图片、小视频等。iPanda的官方微博有多达367万关注者,而它的facebook主页更是收获了967万个赞。

我看了两分钟,就关掉了网页。作为一个并没有"熊猫情结"的人,在操作这篇选题的时候我一直很痛苦——我好像始终无法理解这些外国人对熊猫的狂热喜爱。与"小的是可爱的"理论相悖,成年大熊猫体型庞大,身上往往脏兮兮的,刚出生时简直长得像小老鼠,甚至,它们连自然繁殖的能力都不太具备了。

我看了两分钟iPanda直播,熊猫几乎一直保持这个姿势没有动过

而说起它的"濒危动物"身份,现在似乎也有些名不副实。根据新华网2016年的消息,大熊猫已正式从"濒危物种"(EN)变为"易危物种"(VN),总数量超过了2000头。相比于被判定为"极危,甚至已经灭绝"的白鳍豚,这个数字自然是乐观许多。

一个小朋友曾经问我,有人吃熊掌,为什么没有坏人吃熊猫的肉?初听时我觉得这个问题很荒唐。但是当我在搜索引擎里敲出比熊猫更为危险的"极危物种(CR)"中华鲟时,我愣住了——相关联想前两名居然是:中华鲟的做法和中华鲟多少钱一斤。

和这些可怜的兄弟们比起来,熊猫显然是个幸运儿。我想,这大大得益于它所拥有的卡通形象:不管是《功夫熊猫》里的阿宝,还是《咱们裸熊(we bare bears)》里的胖达,都为"真正的熊猫"圈进许多粉丝。就连一些奢侈品牌也会植入熊猫元素,如Queelin的熊猫挂坠和Loewe动物系列的包包,LV有一年也和村上隆合作推出有熊猫图案的产品。

而在这些形象背后,当然是那些为了保护熊猫不懈努力的人。在ipanda上,他们不辞辛劳地拍摄视频,精心剪辑并配上有趣的解说,就像娱乐节目对待大明星那样。是这些工作人员让大家一点点爱上熊猫,继而了解熊猫,也许很多人已经做出了行动来保护熊猫。

已经离开了熊猫守护使职位的陈寅蓉,目前在新西兰徒步,登山,考察农场和咖啡店,学习植物种植知识。我想她是爱着整个大自然,那里面有熊猫,也有各种各样其他的动物和植物。

陈寅蓉去北极的时候特意戴上了熊猫图案的帽子

我又想起陈寅蓉对我说的,真的喜欢熊猫,就不要只是觉得他们很可爱,而应该学习相关知识、为他们做些什么。

搜索更多有关“熊猫为什么在国际上这么受欢迎?全世界熊猫控的日常他们对熊猫做了什么”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