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蛛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动物界全系列狼蛛总科
狼蛛总科—狼蛛科(上):外形
真核生物域
动物界
真后生动物亚界
蜕皮动物总门
节肢动物门
螯肢亚门
蛛形纲(蜘蛛纲)
蜘蛛目
新蛛亚目
狼蛛总科
狼蛛科
狼蛛科(学名:Lycosidae)是蜘蛛目的一科。狼蛛为三爪类游猎型蜘蛛,多数不结网,少数结简单漏斗型小网,有些属尚有“亚社会性(Subsocial)”生活。名称来源于希腊字“Lykos”,意为狼,故名。
因行动敏捷、性凶猛、经常从后追上猎物,而通称狼蛛。能跳、有毒性、善跑但不能在玻璃等光滑竖立面上爬。其行走攀登能力及视力都次于蝇虎科(跳蛛)。本科生卵后,将卵袋携带在丝囊(纺器)下,卵孵化后小蜘蛛都爬到母蛛腹部上,几天后才开始独立生活。
狼蛛眼睛排成三列,其第二列单眼显著。
1.外形
体色灰褐色,出没于草间、田埂、溪边、沟旁、山林、草原。善走能跳,行动敏捷,食性杂,捕食量大,性凶猛。8眼皆为昼眼,排列成4—2—2三列,第一列4眼小,或前曲或后曲或平直,后中眼与后侧眼相距甚远,分别为第二、第三眼列。螯肢后齿堤2~3齿,步足粗壮,3爪有毛丛,肢体较长,能将躯体撑起,便于在凹凸不平的底物上疾走。
狼蛛的另一明显特征是母蛛将卵囊用蛛丝缠系在纺器下方,整个孵化期都携带着。初孵若蛛簇拥于母蛛腹部背面,若干时日后才散开,营独立生活。卵囊形状不一,球形或扁圆形,由上下两瓣组成。两瓣之间在相当于“赤道”部位有一缝合线。第一次蜕皮后的若蛛,在囊内蠢蠢欲动,母蛛将缝合线撕裂开,让若蛛逸出。
2.特征
8眼黑色,排成三列(4—2—2)。前列眼较小,中、后两列眼较大,后列两眼的间距大于中列。步足粗壮,多刺,末端为 3爪。因善跑、能跳、行动敏捷、性凶猛而得名。全球1500余种。体中、小型长 3~25毫米。多数徘徊游猎,少数结网。在地面、田埂、沟边、农田和植株上活动。静息时隐藏在石下或土缝中,有的种类穴居。通常日间出来觅食,在温暖地区也夜出觅食。捕食量大,是农田中重要的害虫天敌。
狼蛛科卵袋球形或扁球形,由两片半球形丝膜合成,两片边缘用丝缝合。卵袋携带在母蛛末端的纺器上。如把卵袋移下,母蛛找到后再挂在纺器上。如果除去,它提前产第2个卵袋,也有的把树皮、纸片或螺壳挂在纺器上作为替代。幼蛛孵出后,爬上母蛛腹部的背面,约3~7天后,才离开母体营独立生活。
水狼蛛多见于水田或河边,
豹蛛属的拟环豹蛛为中国水田中的优势种,食虫量大,在消灭害虫中起重要作用。
分布于新疆的穴居狼蛛毒性大,对人畜有危害。
3.居住习性
狼蛛也非常警惕,且隐藏在沙砾上,不易被发现。
多数在地下打洞,衬以丝管。有的用废物隐蔽洞口;还有在洞上方筑一像塔的结构。少数种类织网。水狼蛛常见於水边,头胸部背面有V形斑,腹部有人字形斑或成对的黄点。豹蛛(Pardosa属)的步足较长,足上有长刺。穴狼蛛(Geolycosa属)大部分时间在洞内,前足发达能够掘土。狼蛛属(Lycosa)是一个大属,包括本科大多数最大的种类,如欧洲南部的塔兰托毒蛛。狼蛛通过头前面用来抓取食物的两个前肢和用来走路的头两对腿摩擦而发出嘶嘶声,听起来像是撕裂绸缎的声音。这种类似狗叫的低吠声,这样可以起到吓阻敌人作用,这或许是狼蛛在其进化过程中最成功地方。这种恐吓声音是由一组腿上的绒毛倒钩与另一组腿上的绒毛粘缠在一起,然后又相互撕开造成的。因为大陆漂移的缘故,栖息新大陆的狼蛛在相对孤立的环境中独自进化了1亿多年,某一些种类渐渐进化出了这种具有防卫功能的绒毛。全世界约有850种狼蛛,其中500种产自美洲大陆,而在这500种狼蛛里有460种长有刺毛。
狼蛛的绒毛并不是万能,其对某些动物几乎不起任何作用。食鸟巨蛛的天敌是一种大如麻雀超级大黄蜂。黄蜂常常将卵产到狼蛛体内。黄蜂先用蛰针刺扎狼蛛神经系统,将狼蛛******,然后再将卵产到狼蛛腹部,幼虫孵化后,就靠吃狼蛛肉生长。
没有刺毛的狼蛛以它们的毒牙作为自卫武器,而且性情凶猛。旧大陆上的狼蛛大都具有这种特点。尽管它们的毒液对人不是致命,但对某一些哺乳动物却是致命的,有人曾看到一只澳大利亚狼蛛咬死一条狗。不过狼蛛的攻击对象主要是各种昆虫。在非常饥饿的时候它们也吃同类。
4.行为特征
科学家们还对狼蛛的行为特点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发现狼蛛的行为特点并不像原先人们认为的那样原始和简单,而是非常复杂多样。科学家们曾在东非发现一种狼蛛会跳非常复杂舞蹈,这种舞蹈是种求婚舞。跳舞时,雄蛛先扭动自己腿并朝地下跺脚,之后雌蛛也跟着扭动起来,舞蹈常常持续3分钟-10分钟,直到最后交配为止。狼蛛具有超凡辨识能力。科学家曾在巴西热带雨林中做过个试验;他们将当地的一种狼蛛从它洞中捉出来,将其放到几十米远一个地方,这只狼蛛竟沿着一条最短路径又回到自己的巢穴。科学家们猜测这种狼蛛或许生有一种不同寻常气味辨识器官,能在几十米外闻到自己洞穴中特有气味。有些饲养狼蛛的人报告指出,他们的狼蛛能对鱼缸里不同颜色砂石进行分类,把颜色相近的砂石排列在一起。
5.社会识别
狼蛛还具有社会识别的能力。美国研究人员发现,雌狼蛛在面对向其求偶雄狼蛛时,如果对方是陌生者,它不仅会拒绝对方,而且常常会把对方吃掉;如果对方看上去似曾相识,其往往会善待对方,甚至会接受对方求爱。上述观点来源于美国纽约康奈尔大学节肢动物学家艾宁·赫拜特进行一项实验。实验中,赫拜特将雄狼蛛分两组,在一组狼蛛前腿涂棕色指甲油,在另一组涂黑色指甲油。然后,她将这两组狼蛛分别放入两组年幼雌狼蛛群中喂养。当雌狼蛛发育成熟后,再把两组雌性狼蛛分别放入不同的盒子中。接着,赫拜特弄来一些从没有同两组腑狼蛛混养其他雄狼蛛,在它们前腿上分别涂上棕色与黑色指甲油。然后将它们逐一放入装有雌狼蛛盒中。结果发现,尽管雌狼蛛从没有见过这些新来雄狼蛛,但如果雄狼蛛前腿颜色是它们所熟悉的,那么将受到欢迎;反之就会送命。此外,如果雌狼蛛遇见其腿上带某种颜色的故友的次数越多,那么它就越有可能吃掉其他颜色雄狼蛛。除此之外,狼蛛似乎具有智慧。科学家们做过个试验,他们把一只狼蛛装在一个瓶子内,再把其从瓶中拿出,旋上瓶盖,这样狼蛛就无法回到自己巢穴里,然后科学家们就训练它旋瓶盖。经过几天培训后这只狼蛛竟然旋开了瓶盖。狼蛛丰富多彩的行为特征让科学家们对这种节肢动物有了新认识。“对这种动物的研究才刚开始,可以说对它们知之不多。在它们的世界里或许还有许多不知道的秘密。”马歇尔说。
6.自我防卫
马歇尔专门研究过狼蛛绒毛的防御功能,他发现它们的绒毛似乎是专用来防卫某种动物的。比如,墨西哥金毛狼蛛的绒毛是专用来对付蚱蜢鼠的鼻腔的,能使这种动物的鼻腔产生过敏反应,严重时甚至可以使蚱蜢鼠窒息而死。例如:有些狼蛛是从它们的嘴上脱毛,有些蜘蛛是从它们的腹部脱毛。最奇特的一种狼蛛是将绒毛脱落到它们的卵上以保护它们的子女免遭食肉动物和寄生虫的攻击。马歇尔发现食鸟巨蛛用它们的绒毛制成一种光滑而又柔软的垫子,脱毛时它就趴在这个垫子上。或许,狼蛛绒毛的最初用途是用来制造一种具有吓阻作用的噪声。在所有蜘蛛中食鸟巨蛛发出的声音最大、最响。它们发出的嘶嘶声远在3米之外还清晰可闻,专用来吓阻掠食动物。马歇尔发现狼蛛发出的嘶嘶声是通过头前面用来抓取食物的两个前肢和用来走路的头两对腿摩擦而发出的。声音听起来像是撕裂绸缎的声音,这是由于一组腿上的绒毛倒钩与另一组腿上的绒毛粘缠在一起,然后又相互撕开造成的。为了便于观察,马歇尔在狼蛛脱毛后的外甲壳上涂上一层金色,然后拿到显微镜下,这样就能看清绒毛钩和绒丝的结构了。为了确定狼蛛腿上的毛是否真有发声作用,他用******剂将狼蛛******后用刮胡刀刮它腿上的毛,然后再弄醒它,激怒它,听听它还有没有嘶嘶声。如果还有,就再多刮掉一些绒毛,直到嘶嘶声彻底消失。如果出现这种结果,就说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试验的目的不只在于发现绒毛的生理作用。通过试验科学家们还发现了狼蛛是如何进化的,以及它们是如何迅速适应生态变化的。在进化过程中狼蛛面临的最大挑战或许就是突然出现的以蜘蛛为食的穴居哺乳动物,如臭鼬和负鼠等动物。为了抵御哺乳动物的攻击,某些狼蛛在其进化过程中渐渐长出了刺毛,并能发出类似狗叫的低吠声,这样可以起到吓阻敌人的作用,这或许是狼蛛在其进化过程中最成功的地方。并非所有的狼蛛都长有刺毛,由于大陆漂移的缘故,栖息于新大陆的狼蛛在相对孤立的环境中独自进化了1亿多年,某些种类渐渐进化出了这种具有防卫功能的绒毛。全世界大约有850种狼蛛,其中500种产自美洲大陆,而在这500种狼蛛中有460种长有刺毛。
狼蛛的绒毛并不是万能的,它对某些动物几乎不起任何作用。食鸟巨蛛的天敌是一种大如麻雀的超级大黄蜂。黄蜂常常将卵产到狼蛛的体内。黄蜂先用蛰针刺扎狼蛛的神经系统,将狼蛛******,然后再将卵产到狼蛛的腹部,幼虫孵化后,就靠吃狼蛛的肉生长。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