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前十天育雏方法:养鸡育雏预防与管理
养殖朋友你们好,在养殖过程中,是不是经常遇见养鸡不赚钱,就算有好的价钱,但在卖鸡的时候,利润总是不尽人意!在养鸡时,总会出现很多的小插曲,让你的鸡各种原因引发一些疾病!其实,在养鸡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育雏期的饲养管理,用药的预防,疫苗的防控。那么,今天胖新就来详细说一下养鸡育雏期的预防和管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养殖朋友看后能够把鸡养好,多出利润!
养殖过程中,所说的育雏,胖新认为是30天之前,都称之为育雏期,很多品种的鸡在30天以后才会绒毛脱净,长出新羽,这时才会自我的调整好体温。但也有部分鸡群,会因为品种,或是鸡病,饲料营养等影响绒毛脱掉的时间,老毛的生长!那么我们在养殖时应该注意的预防和管理的细节应该怎样做呢,胖新会以下边的几点分别说明!!
1养殖人员---态度
2鸡苗
3饲料
4适宜环境和管理
5免疫
6药物辅助
7消毒
8设施
在说之前,胖新先说一个养鸡成功的公式:
(鸡苗 饲料 环境 疫苗和药物辅助)×管理= 养鸡成功
下面就按照这个公式来一一的讲解一下细节,怎样才能养鸡成功,养鸡赚钱!
一.养殖人员的态度
我们在步入养殖这个行业,首先就要有一个心里准备,准备走进一个孤单寂寞,每天重复做一种工作,而且还要细心,专心的去做,每一分,每一秒都要认真的对待选择的这个行业!例如:我们在没有投入这个行业时,每天会到处去走走,逛逛,喝点小酒,打个麻将,玩会扑克等一些娱乐,那么在养鸡过程中,就要戒掉这些爱好,一心的投入养鸡这个行业里!还有句老话,家趁万贯,带毛的不算,也就是说,养殖有风险,心里一定要有准备,养鸡不都是赚钱的,赚钱不用太开心,赔钱也不要太失落,只要养上鸡,先把鸡养好再说,至于以后会怎样,谁也不知道,这里就不多说了!
二. 鸡苗的选择
1. 养殖过程中,鸡苗的质量占有很大的比重,好的鸡苗,健康的鸡苗更能养出好的鸡,健康的鸡!那么我们该怎样选择鸡苗呢?
我们都知道,一分价钱一分货,没有免费的午餐,便宜之中有亏,有大亏!
今日购买仔雏孬一分,来日要以多十倍的药费,加倍的生产 效益减低来偿还。
那么我们怎么来辨别鸡雏的好坏呢?
鸡雏挑选规则:
无论是自己孵化的或购买来的鸡雏,为了保证所养鸡群的均匀和健康,都要进行个体选择。
健壮雏鸡的特征:眼大而有神,腿干结实,绒毛干燥松软,活动能力强,腹部收缩良好、泄殖腔周围干净,喙、眼、腿、爪等不畸形,把鸡雏握在手中感觉柔软有弹性,温暖和挣扎有力。
劣质鸡雏的特征:毛短、肚大、肚脐有黑痂,这是肚脐收缩不良的表现,这类雏鸡不好养。
由于鸡雏品种不同,具体体重就不一一说明了!
同一商品鸡场最好饲养同一批种鸡所产种蛋孵化出来的鸡苗。鸡苗好比种地的种子,劣质或假种子放到再肥沃的地里也不会高产
2.进雏前的准备
同一鸡场和饲养小区的肉鸡最好是同一日龄,采用全进全出制。如果同一鸡场内有不同日龄的鸡群,会造成免疫和冲洗消毒困难,从而导致病原微生物在鸡场内循环存在,易于疾病的发生。
在雏鸡到达前7-10天,鸡舍、周围环境和所有设备都要彻底的冲洗和消毒。
进鸡前所有的设备必须提前安装好,并试运行保证设备运转良好。在育雏阶段,鸡舍内的设备(如料线、水线、加热设备和通风设备)应保证雏鸡在不脱水的情况下维持正常的体温,并较容易的找到饲料和饮水(使雏鸡在不超过1.5-2米的范围内就能很容易的找到饲料和饮水)。育雏期的供热、喂料和饮水不足,将导致肉鸡生长较差及均匀度较低。
在雏鸡到达前12-24小时,(不同季节,升温需要时间长短不一样,)要提前给鸡舍加热,并保持温度和湿度稳定。应定期监控鸡舍的温度和湿度,保证整个育雏区域内温度和湿度均匀。
鸡舍水暖对侧温差在5度的例子(尤其水暖风机的安装高度等是温度不匀的主要原因,要先多次排气)
鸡舍的通风设备调整好能够为雏鸡提供最佳质量的新鲜空气,并排出舍内的废气和多余的热量。应尽量避免出现贼风或因通风而导致舍内温度忽高忽低。如果不能从鸡舍中排出废气,易导致心脏和肺部的疾病。
为雏鸡提供充足的饮水,水要保持在正确的温度范围内20-24度。雏鸡到达后休息半小时后立即饮水和供料。饮水头三天最好1000只鸡加5个小饮水器(三天后撤出),配合乳头饮水,三分之一以上面积育雏不用,如单用小饮水器1000只用15个左右,以保证所有雏鸡都喝上水,缓解脱水!
3.接雏前开食的准备
在养鸡过程中,雏鸡刚到鸡舍时,有几种喂料方式,小料桶,开食盘,铺纸,饲料袋子等!小料桶70只小鸡一个为宜,以后随着鸡雏的长大而增加或更换料桶的大小!铺纸和饲料袋子开食比较实用的方法,这时可以让一些比较弱的鸡雏更好的采食,但弊端是铺纸和饲料袋子因为鸡雏的粪便会变脏,有条件建议更换,两日更换一次即可!
应为雏鸡提供无尘的、颗粒料,这些饲料应放在开食盘中,喂料设备和饮水设备不应直接放在热源下面。开食时尽量用开食盘100只1个。或用袋子铺在网面占25%面积
4.进鸡前增加和保持湿度
冬春秋季增加湿度应在预热时开始,具体湿度会在后边说起!
5.雏鸡入舍时的工作
雏鸡到达前,要最后一次检查喂料和饮水系统及其在鸡舍内的分布。
雏鸡到达后,应迅速完成卸鸡和放鸡工作。雏鸡在鸡盒内存放时间越长,脱水的可能性越大。雏鸡脱水,会造成早期死亡率高、7日龄的增重差和影响最终体重。雏鸡盒应尽量避免堆放在育雏区域内,并及时打开运输箱盖,否则极易造成温度迅速升高而使鸡受热应激。
雏鸡短时间内应迅速的、轻轻的和均匀的放到育雏区域内料盘周围或铺有饲料袋或纸上,雏鸡能很方便的饮到水,鸡苗盒在卸完鸡后应立即移出鸡舍。
雏鸡入舍后1—2小时就能适应新的环境。这个时候要经常检查,以保证所有雏鸡都能很容易的采食和饮水。必要时调整鸡舍的设备和温度。
开饮和开食时一定要增加采食和饮水的位置,鸡群集中区采食和饮水位置要够,水线(高度和水压),2-3日龄后,由水线 饮水器完全过渡到完全用水线,也可开始就用水线(但饮水位置一定要够12只/乳头)。如用普拉松饮水器,直径40厘米6个/1000只 6个/1000只雏鸡饮水器辅助,以后10个/1000只,(15天后底部高度和鸡背一致)采食情况8小时和24小时后可根据嗉囊来判断。采食无或少--健康雏变弱雏。要保证在增加育雏面积时,雏鸡能很容易的找到饲料和饮水。
6.饮水
雏鸡的第一次饮水称之为开水。一般情况下从第一个鸡出壳到绒毛的烘干《出雏箱》需要18-- 24小时左右,这样雏鸡入舍后2—3小时开水。正常情况下,开饮后就不能再断水。第一周,水温在20-25°C为宜。水温过低,雏鸡饮后扎椎。水温过高,雏鸡不爱饮水。水温达到30°C时饮水量减少30%..水温达到35°C时,饮水量减少60%。水温达到40°C时,饮水停止。而且水温过高,抑制肠道绒毛的发育,为后来肠道病打下基础。
目的,学会喝水,防脱水,排胎粪,利于体力的恢复缓解应激.有助于胃肠蠕动,卵黄吸收,以后每天测量并记录饮水总量,是早期发现鸡只肠道问题的最实用有效的方法,因为肠道问题通常导致鸡只饮水量增加。
开饮水中可加入葡萄糖和维C。以消除因长途运输而引起的疲劳,恢复体力。但葡萄糖只需用6小时即可,时间过长,会影响卵黄吸收。
由于雏鸡在出雏到鸡舍时经历装箱,调苗,注射,运输等等一系列的应激,所以在头三天的饮水中最好加入电解质(如补液盐),并加入一定量的多维。
注意事项
水线的高度,鸡和乳头的角度,以中等鸡为准
水线的压力,
乳头是否滴水或漏水
小饮水器的配备数量
前三天用喷雾器向集水杯打水,可提高育雏成活率或托乳头将集水杯打满。
特别是前3天,最重要是第1天
一定不要忽视水线堵塞问题,这个问题几乎普遍存在。因此要每天几次关注水线,及时疏通!
这样的水线高度合适吗?
最初两天将乳头调节到小鸡眼部高度
第三天提升水线,使雏鸡以45度角饮水。
第四天起,逐渐升高水线,
到第十天时鸡只应以70--80度角由饮水器下方饮水
7.饲喂
我们的目标是将出雏过程缩短至30小时以内,开食和开饮可同时进行,开食可刺激肠道的蠕动,促进卵黄的吸收。最新研究证明:早开食有助于免疫器官的发育和肠道的发育以及增加肠道的吸收,因此提倡早开食
目的学会采食。掌握采食位置是否达标,摸嗉囊,消化功能不健全,前期少添勤喂,同时可降低料损。料槽二分之一,浪费百分之五,三分之一,浪费百分之二,三分之二,百分之十二
评定指标
进舍后3小时趾爪的温热度
小雏鸡的嗉囊饱满度,是评估早期育雏管理的最好指标。入舍后8小时,80%嗉囊饱满,24小时,至少95%的雏鸡拥有大约10毫米大小的稍软的嗉囊。如果素囊是空的、只有水或者只有饲料,那么说明早期育雏管理存在严重问题。
8小时和24小时嗉囊饱满度
嗉囊空空, 缺乏食欲. 什么原因呢?
饲料的浪费
卡鸡(网眼和防栖网)
第一周主要培养鸡的食欲,吃的越多越好,开发胃肠功能,提升免疫功能,利于以后生长抗病。以后至30天期间一定要适当限食。不要怕鸡饿着,白天黑夜拼命让鸡吃,或每天进舍哄鸡起来吃料,前期超量的采食并不是好事
为了让鸡头7天多采食,头7天可采用强一点光照强度。
第1周定时驱赶鸡群,2-3小时/1次为宜。同时可有效避免捂黄
方法用空矿泉水瓶敲击墙壁,沿墙将小鸡向内驱赶,注意不留死角.注意不要別头和夹腿
关键期:第1周---体重越大越好,特别是前3天---卵黄吸收
7.淘汰
残弱鸡只
头15天一定要淘汰不合格鸡,想法提高鸡的均匀度,发现精神状态不好,不食,糊肛的小鸡和体重太小鸡挑出淘汰,能淘汰的一定要淘汰,我们饲养的一群而不是那几只病鸡,有问题的早晚要淘汰,弱雏吃了料和药最后还要发病而且还传染大群,晚淘不如早淘!
举个例子:如果弱鸡不及时淘汰,那么鸡群里的弱鸡得病了,我们用药治疗,就得大群用药,成本不只是那几只弱雏的费用,如果发善心,不舍得扔掉弱鸡,那么你可以把弱鸡挑出单独饲养,但挑出的弱鸡得病不建议给药,直接挑出扔掉!
淘汰脐带炎鸡
对于这样的雏鸡,淘汰是唯一有效的选择。其中的原因,雏鸡卵黄不是通过消化道吸收的,而是直接通过血液循环吸收,卵黄液在卵黄囊内液化,直接进入血液微循环系统。
如果投喂消化道不吸收的药物,那么对卵黄中细菌毫无作用;如果投喂消化道吸收的药物,药物可以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卵黄囊内,但是有一点,卵黄的吸收时间一般在5-7天
才能吸收完全,如果卵黄中有细菌存在,卵黄作为良好的培养基,细菌会在里面快速繁殖,根本需要不了3天时间,就已卵黄破裂,导致卵黄性腹膜炎了。所以,期望通过添加药物控制雏鸡胚胎时期所在卵黄中携带的细菌是效果不大的。
8.头一周的重点
促进卵黄吸收良好:卵黄吸收的多少决定遗传抗体
温度过低或过高
湿度低
葡萄糖饮水时间过长
饮水不足
第1周的体重:一定要做好肠道的保健和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的发育工作,保证开饮和开食时每只鸡都能采到水和料
9.适宜环境的控制
良好的饲养管理可以避免70-80%疾病的发生,同时也是取得好的效益的最主要保证。好比种子,再好的种子栽在盐碱地里它也不会高产、
温度
雏鸡出壳后体温是39-40度。7-10天接近正常,前3周雏鸡的自身调节体温机能较差,对外界温度变化十分敏感,和头几个月的婴儿一样。这样就需要依靠舍内的环境温度来维持.体温调节功能不健全,出壳时温度低,掌握看鸡施温,不同的育雏方式温度不一样,网上育雏,平养育雏,火炕上育雏,温度要点不一样,温度计悬挂的位置不一。关键是温度相对恒定,温度关系着鸡的健康状况和饲料利用率。不能全部看温感器。温感器的要求:悬挂高度、不同鸡舍的位置,可配合几个温度表。锅炉供暖要求各地方温度一致,温差不要超过1度,尤其水暖风机对过温度一般偏高,有时供暖和停供温差在5度,要注意遮挡。要求温度相对恒定.
温度太高,雏鸡易脱水,羽毛生长不良,饮水过多,采食量减少,拉稀便,生长缓慢。长期这样,体质下降,抗病能力低下。温度过低,卵黄吸收不好,抗体水平低,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同时增加饲料消耗量。初春,深秋和冬季昼夜温差大,要注意控制好恒温。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第一周体重。雏鸡进舍后《7天》体重应达到入舍时的4.5-5倍。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就会影响鸡终生的生长发育。育雏的第一周如果温度超过38度并持续3小时以上,将会影响雏鸡终生的生长发育,因此要注意湿度。
必须保持温度相对恒定。这是提高效益的关键
随着日龄增加,最好逐渐增加温差,让其逐渐适应温差,提高鸡对高低温的适应能力。保持昼夜温差小鸡不超过1.5,中鸡1.5-2度,大鸡不超过3-4度,且越小越好
特别注意短时间内出现较大的温差变化。
舍内空气温度:
物体表面的温度
体感温度:风速,温度,湿度
惯性温度:锅炉供温
鸡舍内温度的掌握,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可做参考,主要以鸡群的实际分布状况为依据。
温度计应计量准确,垂直悬挂与舍内,末端与鸡背相平。鸡舍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和二分之一处各有一个
在鸡舍温度比较适宜的 环境条件下,易于刺激雏鸡的食欲和运动。
育雏时尤其头7天,鸡群温度适宜的指标:鸡群中有5%-10%左右的鸡张口呼吸,在舍内如星状分布,但如果湿度低,温度达37度仍挤堆,好似冷,不宜再强调温度适宜指标,应以加湿!
育雏温度低,前期死亡偏高;后期温度过高,生长缓慢
只把温度做为一个数据来看,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必须根据鸡群状况给予适宜的温度。
春末,夏季,秋初温差过大,后中期锅炉供暖时尽量降温慢点,即舍内采取高一点温度,以人为缩小晚上和白天的温差,或采取逐渐增加温差的方法让鸡适应低温和温度的稍大波动。另外换羽期。
水暖和风暖供暖的锅炉,要关注鼓风机的反转,水暖风机是否能正常运转
湿度的控制
在孵化后期,出雏器内的相对湿度较高(约70%),为了减少雏鸡出雏后的应激,育雏前三天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5-70%左右。
每天都要检查鸡舍的相对湿度,如果育雏第一周的相对湿度低于50%,雏鸡就会出现脱水。周末体重达不到入舍时重量的4倍,卵黄吸收不良,会导致均匀度差及生产性能低下。
随着雏鸡的生长,对湿度的需要逐渐减少。
湿度对育雏的影响
由于冬季气候的特定性,室内干燥在所难免,但是育雏过程中湿度必须要达到一定的标准方可适应雏鸡的生长发育。
湿度过低是干燥季节育雏过程中最致命的一点,但是很多养殖户都没有去适当做以调整。
湿度过低,导致室内空气干燥,尘埃的分子居多,鸡在吸气过程中,吸入大量尘埃为后期气囊炎的发生埋下隐患,呼气过程中,带走部分水分,也为后期气囊炎干酪样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湿度对卵黄吸收的影响
雏鸡出壳后七天内卵黄会为雏鸡提供部分抗原和营养物质。
卵黄中的营养物质被雏鸡自体吸收时,也需要大量的水分,方可有效地分解吸收卵黄内营养物质,若湿度过低会直接导致卵黄吸收不良,机体抵抗力下降,同时还会出现卵黄内部分蛋白未被完全吸收,而有一部分会通过肾脏代谢,雏鸡的肾功能又尚未发育健全,会直接导致雏鸡肾脏负担加重,这也是雏鸡就出现轻微肾肿的直接原因
重点
一周之内脱水的鸡永远长不成一个合格的肉鸡,加湿一定要从进雏前开始,因为湿度对育雏的头三天非常重要。卵黄吸收不良,会导致均匀度差及生产性能低下。
干瘪(bie)脱水的迹象
温度和湿度的关系
所有的动物都会通过呼吸道或皮肤蒸发水分、散发体内热量。在高湿的情况下,蒸发量减少,导致动物的体表温度增加,过高的相对湿度增加体表温度。相反,相对湿度低就会降低体感温度。
在不同的相对湿度下达到标准温度所对应的干球温度
由此表可见,温度必须联系湿度,一定要让两者平衡
热量压=1.8*摄氏度 32 舍内相对湿度。不超过155.达到160,超标,达到165.死亡。达到170以上。死亡增多。小鸡耐受高点
10.光照的控制
一般情况下,肉鸡在整个饲养期都要使用连续光照。它可以使肉鸡获得最大的日增重。这个系统包括较长时间的光照期,及较短时间的黑暗期(一般2--3小时),黑暗期主要作用是在停电时雏鸡易于适应。其实和人一样,最好也可让鸡得到充分休息。为使鸡得到充分休息,完全黑暗可使鸡群非常安静,这时睡眠质量非常高,可采用每天晚上控灯2-4小时!
育雏第一周要为雏鸡提供较长时间的光照期,且光照强度要高,这有利于刺激雏鸡的食欲。为了刺激雏鸡的食欲,让鸡头7天多采食,鸡舍的头7天可采用强一点光照强度。
尤其进雏后前3天要用较高亮度的光照。因为初生雏鸡视力弱,用亮光使雏鸡尽快熟悉环境,寻找食物。在1周以后需换成小功率的灯泡。因为光照过强,易发生猝死。但晚上光照强度不宜和白天差距过大
光照时间和强度减少过快,将降低雏鸡的采食量或影响7日龄的体重。
光照强度在鸡舍内要分布均匀。
11.密度
密度过大将降低生长速度、成活率、垫料质量和胴体质量。
密度决定于:目标体重、屠宰日龄、气侯和季节、通风系统
饲养面积对活重,死亡率
和料肉比的影响
结果:饲养面积小,活重小,死亡高,料肉比高;饲养面大,活重大,死亡少,料肉比少。
生命在于运动,鸡也不例外,20多天前鸡的活动量大,30天后活动量小,因此30天前尽量密度小点,让鸡多运动,提高抵抗力
夏季20天后要避免过高密度饲。
12.通风
第一.二周以前保温为主,第三周始增加通风量和时间,第四.五周以后以通风为主;当通风与保温相矛盾时,以通风为主,温度取下限保温
小日龄鸡的适宜温度波动范围小
30日龄以后可以接受较大的温度波动。
鸡舍通风的基本要求
密闭性检查
鸡舍负压管理
通风口的管理;
纵向风速很低时,要检查有无漏风地方,风扇的皮带是否松,水帘是否脏或堵塞,风机数量等是否合适
风机通风小窗最小开启距离:2.5-3.0cm。在寒冷的冬季,如果小鸡开口不到2.5厘米但须开2.5厘米以上不能保证温度,可以间隔一个关闭一个
小鸡体表风速不要高于0.1---0.15米每秒。包括纵向通风,且更低些最好,但夏季可高点
侧窗风速不低于3米每秒,育雏负压应在20-30Pa
侧风机安装应不超过18-20米,侧窗上檐在鸡舍边檐下30-40厘米安装
根据舍内温度和风机个数来确定小窗开启数量,当两个以上风机常转时考虑小窗全部使用,低于两个风机时,考虑关闭一半小窗;
鸡舍温度高于27度,外界高于29度,通过湿帘蒸发和风速达到降温目的,鸡舍低于27度,而且环境中湿度较高(高于80%)必须停止蒸发冷却系统
夏季停电时,鸡群由于无风速,鸡开始活跃吃食饮水,造成舍内温度立即上升,增加死亡,因此停电时一定要关注鸡群
温度、湿度和风速与体感温度的对应值
→ 在外界低温时,在鸡活动区域的风速不能超出要求!
肉鸡 7日龄 < 32℃室外温度 → 最大风速 0.10m/sec
14日龄 < 29℃室外温度 → 最大风速 0.20m/sec
21日龄 < 26℃室外温度 → 最大风速 0.30m/sec
28日龄 < 22℃室外温度 → 最大风速 0.40m/sec
35日龄 < 20℃室外温度 → 最大风速 0.50m/sec
从 42日龄 < 18℃室外温度 → 最大风速 0.60m/sec
进风口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进气口的开口打开(30。--60。) ,以便得到足够风速。理论上是,角度小,风难到达屋顶,但角度大,冬季难保温
当进气口风速达到3m/s以上,到达鸡舍中间的风速达0.3-0.4m/s时,
冷风不会往下直吹到鸡身上。
过渡和最小通风鸡舍横截面气流模式图
问题:1、我们要哪种情况?怎样达到?
2、鸡舍负压、风机开启台数与进风口风速的关系?
3、进风口面积不足与过大会有多大影响?
最大通风模式(纵向通风)
气温≥ 29℃,鸡舍温度≥ 27℃时使用
◆ 打开湿帘进风口并启动水泵加水
◆ 关闭所有进风口
◆ 启动所有纵向大风机
◆ 风速最大 (≥1.2m/s)
过渡通风模式
气温15~ 26℃,鸡舍温度=17~ 26℃ ℃时使用
◆ 打开上1/4面积进风口,停止水帘加水
◆ 打开所有进风口(倒流板与墙壁夹角为45~ 60度)
◆ 启动一半数量的纵向大风机
◆ 风速最大 0.4~ 0.9 m/s
外界温度和舍内温度相差6度以内,可采用过渡通风
最小通风模式
气温≤14℃,鸡舍温度≥ 16~ 18℃ ℃时使用
◆ 打开所有进风口(倒流板与墙壁夹角为45~ 60度)
◆ 白天10~15点启动2个侧向大风机 ,其他时间启动一个侧向风机
◆ 风速最大≤ 0.3m/s
13.消毒
鸡舍消毒:前提:完全把鸡舍清洗干净比任何消毒更重要
重点
完全把鸡舍清洗干净比任何消毒更重要
空舍时间是指完全 把鸡舍清洗干净彻底消毒后到进鸡这一段时间
13.免疫
免疫的前提是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能健全的发挥作用
目前禽病的现状
1.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还是不断有该病的发生
2.发病难治疗:用药效果不明显,鸡病越来越多,鸡群好像不堪一击,用药成本越来越高
3.混感严重,一有病就混感
其中主要一个原因是免疫抑制病在作怪
免疫抑制是指机体免疫反应受到一定抑制,具体指抑制了免疫细胞的增值和功能
鸡群发病的原因:
1.环境带来的应激
2.大量或长期使用抗生素
3.病菌的作用等
以上原因造成对免疫应答反应减弱,机体抵抗力下降,机体功能紊乱,要想解决免疫抑制的问题,让鸡群在生产中少得病,就必须注意鸡免疫
系统的完善,由于目前免疫抑制因素大量存在,就要从开始注意提升免疫器官的发育,为后期疫苗反应和疾病抵御提供坚实基础
有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前3周的免疫抑制会对鸡群造成不可逆的免疫器官损伤,从而导致整个生长周期免疫能力下降。3周后的免疫抑制可通过调节机体得到恢复
由上可以看到前置保健的重要性
防病误区
忽视机体免疫力的提高:忽视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的修补
1.抗生素:并非清除体内细菌唯一手段,对细菌毒素无能为力,但细菌引发的体液免疫却显独特功效,抗菌药物对胞外菌有作用,而免疫细胞对胞内和胞外菌都有作用
2.病毒:疫苗接种并非消灭体内病毒唯一手段。疫苗诱导机体产生抗体水平,离不开免疫细胞的高度发挥,而且疫苗只能防一种病,并非病毒病的防控都有疫苗,而免疫系统匀可有效清除进入体内各种病毒
对鸡病一知半解,诊断不确切 ,不分疾病的主次,盲目用药-------如不分原发和继发,眉毛胡子一把抓-------------中
治疗不及时,贻误最佳时机:
重价格:养鸡成本是个综合性概念,不仅仅是药费 .事实上,无效的或效果差的药物才是最贵的。疗效好的药物,虽然贵些,但比无效或效差的药其实更划算。
治疗时忽视管理和内脏的调理-------如治疗呼吸道疾病配合通风和肝脾肺的调理
防病基础
重开口,抓免疫,重环境,防呼吸,微生物要牢记,抗生素是大敌
遵循鸡生长发育规律,抓住重点,提升。修复。平衡。调理。在鸡发育完善前把鸡送到正常生长轨道上去
肉鸡防好新城疫是首位,是关键,新城疫最好注射油苗,但最好要强化免疫.
肉鸡流感基本不存在强化免疫,因血清型
太多,不一定符合流行血清型。因此防好新城疫是关键,
法氏囊免疫不宜在12天前,如免疫对法氏囊造成永久损伤,影响别的疫苗的免疫应答,使肉鸡后期易患新城疫。12-14天基本发育成熟,15-16天完全发育成熟(和品种有关),此时防疫损伤较小
治疗必须结合适宜环境等辅助措施:如治疗呼吸道配合加强通风,疏散密度;增加光照强度增强鸡采食饮水措施-------实验证明鸡只恢复快;中间过道两侧发病程度不一样,采食饮水有差距,最好分别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