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爬进脸盆里 老鼠进了米缸
龙泉,一座身居莽莽群山、火车飞机尚不能抵达的浙西南小城,却骄傲地拥有两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那百炼成钢、神秘莫测的花纹宝剑,那安静素雅、青如梅子的“雪拉同”,使我忘却了六七小时的旅程之劳。来到这里,无疑是老鼠进了米缸。
龙泉的宝剑与青瓷,都有着美丽动人的传说。
据传2600多年前,欧冶子为了给越王勾践铸就天下第一剑,遍访名山大川,终于在瓯越之地的秦溪山,用“七星井”的水,“亮石坑”的石,经千万次淬火、锻打和磨砺,铸成了寒气逼人、斩铁如泥、象征忠诚与高洁的“龙渊”宝剑,欧冶子铸剑之地因此而得名龙渊,后来由于唐代开国皇帝名曰李渊,为避讳,龙渊改名龙泉并沿用至今,龙泉的宝剑铸造技艺也从欧冶子以来传承至今。
自唐、五代以来,龙泉除了宝剑,还拥有了制瓷技艺,而真正把这一技艺推向历史顶峰的,据说与章氏兄弟有关。相传南宋初年,龙泉有精于制瓷的兄弟章生一、章生二,哥哥生一所制之瓷,铁足、胎质坚实、薄如蛋壳,釉层丰富饱满、釉色浓淡不一,淡者似如米白、米黄,浓者似豆绿,釉有开片,号称百圾碎、鱼子纹,产品均被朝廷垄断,专供御用,此为哥窑,与宋五大名窑中的哥窑同名;弟弟生二,则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创造了梅子青、粉青,白胎厚釉,似“夹心饼干”,釉面光泽柔和、滋润如玉,其精品也皆呈进宫廷专供御用,为此弟窑,与我们今天说的“龙泉窑”同宗同系。两个故事,虽是千百年的口口相传,但也正是龙泉文化底蕴厚重之明证,也是令我心动和神往之原因。
如今的龙泉,映入眼帘的,处处是宝剑与青瓷,店铺一家挨一家,铸剑与制瓷名家的大型宣传灯箱一个接着一个,以青瓷和宝剑为主体的大型城市雕塑错落分布……。三天半的龙泉行,除去中途时间,实际只有一天半,所幸的是有龙泉张晓华先生精心安排和陪同,否则我这只老鼠在米缸里只能瞎转悠却难尝大米的滋味了。由于本人偏爱高古瓷,所以行程的三个半天都以探寻青瓷为主,半天寻访制瓷名家和收藏家,半天考察古窑址,半天参观龙泉青瓷博物馆,当然也没错过阿金的宝剑,还有那能撬动一方经济的安仁仙宫湖美味大鱼头。
二
当今之龙泉青瓷,无论是制瓷规模还是工艺水准,大都有直追古人之势,但也许是好古之人必厚古的原因,参观完当代龙泉制瓷以后,不免确有厚古薄今之嫌了。
人类文明随着科技进步而不断向前推进,任何一件象征人类文明的艺术品,在其制造过程中,总会深深地烙上不可超越也不可穿越的时代印记,在艺术品创作中,人们会自然而然、自觉不自觉地总会运用特定时代的最新科技。
今天的制瓷业,从瓷石瓷土的加工、到拉坯成型、再到施釉烧制,无一不被打上今天这个时代的烙印。电动机械使瓷石瓷土加工更加精细,瓷胎也更加坚实;批量化生产采用制模灌浆方式,即使手工拉坯也采用转速又快又匀又稳的拉坯机,使器物成型更加稳定便捷;彻底告别了过去先拜窑神、后添柴观火、须几天几夜并且成品率极低的柴窑制时代,制瓷人家里都有一个温度更好掌握、成品率很高、更加清洁环保的气窑金属大柜子。
在今天看来,古人祭拜窑神是那么不可理喻甚至是荒唐可笑的,但我说正是这看似荒唐之举,却生动地再现了古人极富人性、极尽心血与智慧、满怀敬畏和虔诚的制瓷态度,在今天看来,古人使用的制瓷工具是那么落后甚至原始,但我说,正是这落后的工具迫使他们不计成本地付出,迫使他们磨砺出精湛的制瓷技艺,迫使他们对艺术有了更加深切的感悟,也由此赋予了器物以灵魂,使器物变活并且富有生命力,从而造就出真正的绝世珍品。在今天看来,古人在制瓷中所经历的那些痛苦和磨难,今天的制瓷人永远不会再有了,也许正是这份省却,使器物多了些精细与规整,缺少了艺术的想象与创造,使器物精细之中透着工业信息时代之匆忙与浮躁、规整之中少了富有灵魂的俊秀与飘逸。有人说文物鉴赏首先要望气,我理解,这种气,就是不可穿越、也不可超越的时代之气。
规模化生产必须以规模化的团队作为支撑,而如今的家庭作坊式生产,在我看来却是今天制瓷发展的又一瓶颈。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中这样记道:“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
手工手工,实是凭手上技艺吃饭的工作。过去的“过手七十二”,讲的是无数人为了同一件艺术品密切分工协作的生产方式,一个人每天都在用心地重复同一项工作,长此以往,他便是这方面的创作和技艺大家,试想,一件瓷器,须无数这样的大家通力合作方可成器,那么,出来的作品不是极品又是什么呢?但现在的家庭式作坊却不是这样,我们今天所讲的工艺美术师,指的就是精于制瓷的某个方面、最多也是某几个方面的人,当然,这些大师都会带领一个以徒弟和亲属为主的团队,但这个团队毕竟规模小,团队成员必须身兼多职,也不是从精英中选出来的精英组成的团队,一件器物,工序可能仍是七十二道,但是绝不可能是过了七十二个人之手,倘若你走近一件器物,很容易就从器型、釉色和刻画等方面找到浮躁之处,其实这便是留在器物身上的时代烙印。
三古窑址是我龙泉行的最大目的和最大收获。龙泉数百座古窑址都是分布在离龙泉城区几十公里的群山之中,邻近必有方便取水和瓷器运输的溪河湖畔。那里的山树木丛生,那里的水清澈见底,只有到了那里,你才可能理解当初“越窑熄、龙泉兴”的真正原因。
我参观考察的是国家发掘不久后的溪口两座龙窑,从城区驱车前往,人车越来越稀少,道路越来越弯窄,空气越来越清新,从这里出来的自然也是“绿色瓷器”了。当车停下来、脚踩在散落和埋积的窑具上时,对我来说,顿有老鼠进了米缸的欣喜之感。负责窑址看护是村长,他在两座窑址之间搭了一个非常简易的工棚,工棚外面,几只大公鸡悠然地跺着方步、哼着小曲,我甚至都羡慕那些大公鸡了,我若能象它们一样天天都在千年匣钵上踏来踏去的,也能为“砖家”了!斗转星移、物是人非,试想,千百年以来依然是这块不大的土地,也许依然是阳光明媚,依然有大公鸡哼唱着小曲,而在你眼前流动的,却是窑工们往返奔忙的身影,他们无数次重复着装窑卸窑、祭拜窑神、点火加柴,当然还有碎石炼泥、拉坯吹釉、刻花印花等看似简单而今天却无法再穿越的劳动。
在那个时代,皇权是至高无尚的。可以肯定,窑工们虽然日夜操劳,但内心一定是幸福和快乐的,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用汗水和智慧换来的精美瓷器,将成为皇帝和显贵们的心爱之物。但最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那些珍贵的文化遗存,如今件件都是人们膜拜和追逐的珍宝重器。人生是匆忙和短暂的,每个人都是这个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匆匆过客。而他们却给我们留下那么多珍贵的文化遗存,时至今日,倘若我们的劳动能够造就绝世珍品,将来能够被后人膜拜和珍惜,你的一生,哪怕再短暂,也是值得的。而千年前的那些朴素甚至衣不蔽体的窑工们,他们的人生却因瓷而到达极致之境,那些我们连姓名都不知道的祖先们,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仰和怀念吗?
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发现,“汝官哥钧定”这宋代五大名窑先后揭开神秘的面纱。然,北宋官窑和哥窑由于窑址没有发现而充满迷雾。由于宋金长年交战,导致了历史和地域的南北割断,杭州发现的南宋官窑只是“袭故京旧制”的时代产物。那么,北宋官窑必定在离汴京不远的中原地区,而哥窑又在哪里?
考古和是市场都是最好的老师。考古可以考证历史,而许多考古没有覆盖到的,市场往往可以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根据我长期的市场发现,可以肯定,哥窑也有一个历史传承。北宋时,中国的制瓷中心在北方的河南;南宋时,由于政治中心南移,制瓷中心也移到了南方,龙泉最为鼎盛。所以,哥窑也有北南之分,北宋哥窑器型相对硕大,南宋哥窑则如江南人家一样,讲究细巧秀气。
我不是专业的考古工作者,但从溪口大窑窑址回来后。可以肯定地说,这就是我们苦苦寻觅的南宋哥窑窑址。
关于哥窑的产地,确切的历史文献主要在明代,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浙江通志》记载:“到琉田窑造青瓷,粹美冠绝当世,是曰哥窑。”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有章氏造窑,出款贵重,古董行所谓哥窑器者即此。”明陆深《春雨堂笔记》记载:“哥窑浅白短浅,号百圾碎,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兄弟,皆处州人,主龙泉之琉田窑。生二所陶青瓷,纯粹如美玉,为世所贵,即官窑之类,生一所陶者色淡,故名哥窑”。
这些文献记载,虽然出现在大宋王朝灭亡近三百年之后,但我认为仍然是可信的,任何事物都有一个长期的演化发展和衰落过程,龙泉青瓷兴于宋(鼎盛期是南宋)、衰于明,至清代和民国,窑火也未熄灭。我们今天之所以不知哥窑与龙泉有关,是因为明代以后龙泉制瓷的衰落,历史上有了大阻断,而对明代的子民来讲,这个阻断不存在或者阻断的时间不长。
在那个运输极为不便的年代,哥窑作为皇室之御用品,其生产地一定离京城杭州不远,龙泉具备这样的地理条件,并且江河纵横,水路运输极为便利。
当然,这些都是对文献的考证,事实才是真正的明证,由于国家组织的有序发掘,遗址几乎找不到比较成型的瓷片,但从散落的零星碎片看,不乏与哥窑特征相符的黑胎开片,釉色从粉青到米白米黄的瓷片。当然,窑址也有白胎、不开片的、釉厚胎薄、釉色各异的瓷片,这也说明,同是一座龙窑,烧制的却是各类瓷器,有的甚至似官窑器物。
关于溪口是不是南宋哥窑产地,我仅谈谈基于个人的认知罢了,真正的定论,期待专业的考古发现。
四
到了龙泉,一定要去龙泉青瓷博物馆。这座坐落在城郊、造型独特、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青瓷博物馆,可能是观者寥寥无几,其开放时间也很怪,下午2:00才开门。走进主展区,顿感沐浴在青瓷的海洋世界了,这里按年代顺序,分门别类系统展示了青瓷整器、修复器和各类瓷片标本,用泥塑的方式展示了古人制瓷的全过程,用声光形式展示了古人“装窑、祭神、点火、加柴、出窑”等用龙窑烧制瓷器的全过程。博物馆还开辟了哥窑展示专区,系统展示了哥窑器物和瓷片,这一展区,应该是目前世界上对南宋哥窑最为系统、最为科学的诠释了。此外,博物馆还展示了当代著名制瓷大师的作品,这些作品,今天虽然是工艺品,不久之后,也将成为见证龙泉青瓷又一高峰、见证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文明的重要文物。
期间,我还有幸参观了龙泉著名收藏家、企业家吴子敬先生的展馆,吴先生专题收藏龙泉青瓷,藏品极为丰富。吴先生已在青瓷博物馆毗邻的地方建造了他的私人博物馆,这不但能向世人展示他的藏品,更能成为弘扬青瓷文化之重要贡献。
古玩艺术品拍卖图录,古玩艺术品前沿资讯
微信关注公众号“掌眼”进入平台了解更多古玩
关注有惊喜哦!!!
推荐
- 1欧洲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的形象:他却选择了埋头做铜匠411
- 2忠犬八公的故事催泪画面:在一起4年我却为你守墓11年308
- 3怎么区分毛尖茶品质?微观,茶知识你知道毛尖及毛尖的分类吗122
- 4断母乳最好最快的方法8个月断奶:断母乳你需要知道这几件事情450
- 5嘉陵110弯梁100公里油耗测试:别人都在造跨骑为何嘉陵执着于弯梁191
- 6养两个月左右的柯基需要注意什么?准备养柯基的攻略就在这了196
- 7新天龙玩后感 单手玩转竖版天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454
- 8狗狗的睡姿代表了什么?狗狗这些睡姿是爱主人的体现411
- 9如何正确抱猫全过程?你的抱猫方法正确吗原来要用这个姿势381
- 10猫真的能治百病吗?传言,猫可以治百病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