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酮病咋治疗 奶牛卵巢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奶牛饲养中,卵巢类疾病较为常见,一旦患病会对奶牛的产奶量产生影响,甚至会影响产仔率。由于卵巢疾病种类较多,致病原因较为复杂,因此病情的诊断及治疗都较为困难。笔者将发病率较高的几种常见奶牛卵巢疾病进行了阐述,并分别进行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以期为奶牛养殖中卵巢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思路。
奶牛不孕是困扰奶牛养殖场的难题,不仅会影响奶牛的繁殖,还会给养殖场的经济效益产生不利影响。而生殖系统疾病则是引发奶牛不孕的主要因素,而其中卵巢疾病则是最主要的致病原因。
一、常见卵巢类疾病的病因分析
1、卵巢静止、萎缩及交替发育
奶牛饲养中,如奶牛所摄入的营养不足或过度劳累会导致其出现卵巢静止的现象,如挤奶量过多或遇到饲养环境突然转变,也易导致其此症疾。此外,如牛的年龄较大,卵巢会自然萎缩而导致不孕。如为处女牛出现卵巢静止现象,主要是因为其体内的促卵泡激素分泌量较少,致使其发情周期向后延迟等问题。
2、持久黄体
对处于排卵期的奶牛进行击打而使之遭受惊吓是导致此问题的主要原因,同时饲养方式的不合理以及饲料的变化等原因也会导致奶牛的促卵泡激素分泌量不足,进而影响其受孕效果。
3、卵巢囊肿
对奶牛供给的青饲料量不足,导致奶牛未摄入充足的维生素A或E,或是由于外界环境因素的刺激而导致母牛卵泡发育受到影响,致使其促黄体生成素分泌量过少而引发其卵巢出现囊肿。
二、卵巢类疾病的临床症状分析
1、卵巢静止、萎缩及交替发育的症状
出现卵巢静止时,可进行直肠检查,此时卵巢的尺寸及质地都未发生明显变化,有的母牛未出现卵泡发育现象或卵泡发育迟缓,发情现象不明显。如采用直肠检查时发现,卵泡质地变硬且有一定的弹性,卵泡厚度明显增强,但却未呈现出明显的波动现象,且卵泡逐步变化甚至会完全消失,此时可判定其属于卵巢萎缩。如检查时发现卵泡一侧不再发育,另一侧虽正常发育而形成新的卵泡,但未待卵泡发育完成便呈现出萎缩现象,此时即可判定其属于卵泡交替发育症状,这会导致奶牛发情不规律。
2、持久黄体的症状
患有此病后,母牛不再发情,在直肠检查过程中会发现母牛卵巢表面出现大小不一的黄体,呈突出状且质量变硬,一周左右再次进行检查可发现相同黄体依旧存在,可判断母牛患有持久黄体疾病。
3、卵巢囊肿的症状
通常成年奶牛此病较为多发,常见于产后一至三个月的高产母牛,如属于隐型发病,奶牛并不会出现明显的性行为,并且阴唇有肿胀现象,且会持续较长时间,阴道内呈明显的潮红现象,并伴有部分粘液,呈混浊样。通过直肠检查发现,病牛的单侧或双侧卵巢都会比正常偏厚,卵巢直径增加且出现轻微波动的囊肿泡。如属于显性发病,奶牛会呈现出较为激烈的性行为,阴唇肿胀十分明显,且会流出大量黏稠液体,且伴有哞叫。直肠检查发现,卵巢上出现多个波动较大的囊泡,尺寸明显大于正常卵泡,且卵巢壁肿大增厚。
三、常见卵巢类疾病的治疗措施
1、卵巢静止、萎缩及交替发育疾病的治疗
可应用温补类药物补充母牛的气血,使用参芪归地散效果较为理想,可将黄芪、山药、益母草多种中药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其中,将多种中药研磨成粉状后喂服给病牛,每天喂食一次,通常二至四天病情将可彻底治疗愈,如病情较重,再治疗一个疗程基本便可。中药治疗时,通常采用促卵泡素进行治疗,两日进行一次肌肉注射,注射二次左右即可治愈。
2、持久黄体病症的治疗
可选用舒肝活血的药物进行治疗。常以舒化淤散为主,取当归、白芍、甘草等多种中药研末至粉后,兑入水中喂食给病牛,每日喂服一次,通常三次为一个疗程。可交替使用前列腺素以及*********雌二醇两种药物进行治疗,采用肌肉注射即可,一天注射一样药品,注射一轮即可。
3、卵巢囊肿疾病的治疗
中药治疗主要是以活血通气为主,在大七汤药物中适量添加肉桂、藿香等多种药物,研磨至粉状后兑入水中喂服给病牛,每日喂服一次,通常以四次为宜。
可将黄酮药物中加入适量的维生素AD,比例为10:1或15:1,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连续注射4天,每日一次。
四、总结一下
奶牛患有卵巢类疾病后,通常会导致奶牛不孕或使其产奶量异常下降。在奶牛过程中要对卵巢疾病的症状进行仔细观察进而判断出其所属的具体的病症,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方法进行治疗,通常中药及西药疗法都可见成效,需确保用药对症并合理进行用药比例的控制,秉持早发现病情及早治疗的原则,才可降低养牛场的经济损失。
作者简介:尹殿文 兽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