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孩子成材需要家长教育吗?驯养,不是驯化

人气:439 ℃/2024-05-19 04:54:07

朋友家养了一只体型巨大的哈士奇,单从外表来看,绝对能让人望而生畏。然而,今天相见的时候,他却告诉我说,他养的哈士奇特别害怕路过楼下的宠物医院,只要是路过那个地方的时候,就会想尽办法回头,拉都拉不住。有几次朋友不服气,强行抱着它往那边经过,结果哈士奇却是双腿打颤,连站都站不起来。如此丢脸的事情,直把当时在场的路人笑得前仰后合。

虽然朋友素知哈士奇胆小,但是胆小到这种程度,依然让他疑惑不已。每次说到这里的时候,朋友便会以哈士奇是狼族的近亲为由,将两者反复对比,相互印证,表达自己的疑惑和不解。每每听到这里,我就只能告诉他,这都是驯养以后的结果。

所谓驯养就是:饲养并使其顺服。一般来说,驯养是指对野生动物逐步家养的过程,比如哈士奇就是由狼驯养而成。

然而“驯养”这个词在经过不断的演变之后,如今它却是“老树开新花”,在教育领域延伸出了新的意义。

在教育中的“驯养”是一种与“放养”教育相对的教育方法,它是指不逾越理性规则,不超越发展规律,伴随着家长、学校对孩子勉励与教导而形成的一种科学的、严谨的教育方式。

其实,对于“驯养”的教育方法,在古代便已经不算少见,比如“孟母三迁”和“断杼教子”,便可以算是“驯养”教育的典型。然而即便有此典型的引导,但许多父母在“驯养”教育的方法上,却是生搬硬套走了一些弯路,偏离了自己的初衷。前些年流行的“虎狼式”教育,便是个最好的例子。

01.“驯养”不是驯化,照搬的做法只得其形不得其要。

“驯养”教育的重点在“驯”,关键在“养”;“驯”只是方法,是通过父母的引导、老师的教育,让孩子学会勤修身、严守礼、实做事的能力;“养”才是目的,是培养孩子明悟道理、敬畏规矩、积极向上的素质。然而若是不明白其中的道理,照抄照搬别人的经验和做法,就会把“驯养”教育变成了“驯化”行为,最终压抑孩子的天性,剥夺孩子的个性,让原本应该有意义的教育,成为了“只得其形、不得其要”的盲目行为。

由曹保平执导的电影《狗十三》,虽然被禁了五年,但甫一上映便引起了很多的父母的共鸣。电影通过讲述生活中的小事,刻画出一种父权独裁式的教育,父亲通过暴力或是诱惑,或是欺骗等方法,让孩子逐渐放弃了童真,进入了成年人的世界,用成年人惯用的思维来处理问题,来解决问题。电影中最让人记忆深刻的一个场景,是主角的奶奶和父亲为了体现自己的对孩子的关心,每天都为她准备了一杯牛奶,因为他们从别人那里得知“牛奶最有营养,对孩子最好”,但却从来没有认真了解过孩子的情况,至始至终都不知道自己朝夕相处的孩子对牛奶过敏的事实。

电影中所展现的事情看似不大,但对于孩子来说,却是让她完全感受不到父母长辈所谓的“爱”。其实,在现实之中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比如很多父母经常挂在嘴边的“我都是为了你好”一样,都是这种行为的最直接的表现。

所以,“驯养”教育看似很简单,好像只是自己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便能够占领道义的制高点来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一一去落实。殊不知,这种太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的武断做法,恰恰违背了教育的初衷,不但不能让孩子摆脱束缚,反倒会让孩子在父母的强压之下变得庸庸碌碌,缺乏应有的活力。

02.“驯养”不能粗暴,简单的方法只是治标不能治本。

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当他们面对一样新的事物时,总喜欢刨根问底,仿佛变成了《十万个为什么》一样。而在好奇心的影响之下,往往会让他们忍不住去尝试这种新鲜的事物,哪怕这样的事物并不符合父母长辈的预期。然而正是这样的原因,使得一部分父母将孩子这样的行为特点定性成了叛逆,把这引起行为当作孩子“不听话”的具体表现。为了纠正孩子的这些行为,他们都会想尽办法,甚至采取一些极端的方法。

海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牛海彬教授在《儿童的七种天性》一文中写道:“ 对儿童的必要关注是很容易被人们忽略的,真正地了解儿童需要我们非常费力的思考, 而真正的帮助儿童则更需要我们的耐心和努力。”

应该看到的是,利用“驯养”这种教育方式的时候,一定不能为了让孩子“听话”,而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匡正他们的行为,这样即便有效果,却也只是个“治标不治本”的结果。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天性个性,认真思考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尊重孩子成长的客观规律,以正确的方法、更大的耐心和不懈的努力引导孩子积极向上。

03.“驯养”不是攀比,错误的办法只能管当时不能管长远

在孩子的教育中,适当的引导和鼓励孩子,有利于他们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他们积极拼搏的行为习惯。然而在实际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家长、甚至是老师却把这个方法用偏了,他们把原本应该是引导和鼓励的行为,变成了利用孩子好胜之心,盲目地与他人进行攀比。

曾经有一个新闻报道,某中心小学的老师,为了引导孩子积极学习,同时对那些不努力学习、违反纪律的学生有所惩戒,于是便向班级的学生每人收取了100元的“保证金”。这些钱主要是用来奖励那些学习好又“听话”的学生,而对于那些调皮捣蛋“不听话”的学生,则要扣除一部分“保证金”作为罚款。暂且不论这样的做法是不是符合规定,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这种做法在短时间可能会起到一些效果,但长此以往必将让孩子们的认知发生偏差,从而丧失了“保证金”原本应该有的作用。

对于父母来说,采用“驯养”这种教育方法,就是为了让孩子在自己的监督和引导下,教育孩子学习文化知识、拓宽眼界视野,帮助他们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减少外界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影响,顺利地度过童年这个关键的时期。所以,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一定要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正确行动教育引导孩子,不能让他们在盲目攀比中迷失了目标和方向,最终失去了教育的意义。

其实,“驯养”教育的关键并不在于孩子,而在于父母本身。只有父母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时时以身作责,处处言传身教,事事模范带头,坚持以自身积极乐观的思想、温良谦逊的品行、坚忍不拔的作风影响和帮助孩子养成好思想、好品格、好习惯,才能让孩子不断成长进步,最终达到“驯养”的目的。

搜索更多有关“孩子成材需要家长教育吗?驯养,不是驯化”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