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姐姐难产弟弟哭:妹妹竟与姐夫重组家庭

人气:118 ℃/2024-03-13 19:19:40

一位妈妈因难产去世,留下一双儿女。

妈妈的妹妹为了让外甥有完整的家庭,竟决定和姐夫重组家庭。

从此,外甥、外甥女改口叫她妈妈。

在她的精心呵护下,两个孩子的脸上也时常挂着笑容。

这则新闻一出,很多网友震惊了,纷纷表示“理解,但没必要”。

看似是一场伟大的母爱接力,但总觉得哪里不太对。

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方式有很多,为什么非得嫁给姐夫呢?

从妹妹的自述中,我们得知了背后的原因。

原来,她和姐姐十几岁时便没了父亲。

从小“生活在不完整的家庭”里的她,不希望 “两个孩子也有一个不完整的童年”。

而她这样做,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是对自己原生家庭的变相补偿

可以说,她此时此刻的选择,并不是为了拥抱明天,而是为了抚慰昨天。

01原生家庭不幸,困扰孩子的一生

想起,曾看到一位网友讲述自己的故事。

她在父母的打骂声中长大,永远是家里的出气筒。

为了让父母满意,她考了警校,却被爸爸评价“屁都不是”。

或许看着父母都能随便羞辱她,她的舅舅也会因一点小事指责自己。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她是被霸凌的对象,也是朋友面前最先妥协的人。

被自卑喂大,她习惯性忍让,甚至选择多做家务,只为了换取片刻的安宁。

想起《自我觉醒:给孩子最好的原生家庭》中的一段话:

人类心理的发展与身体的发展有一些差异,身体往往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愈渐成熟,但是心理的发展却可能因为受到某个创伤事件的阻碍而停滞下来。

即便孩子已经长大,即使他离开曾经的环境,换了社交圈,只要相似的场景再现,内心的创伤立刻就会被唤醒。

只要创伤未愈合,他依旧会复制童年时的情感、反应、行为。

因为那是他最熟悉的模式,哪怕伤痕累累,但却很难摆脱。

财经作家陈为曾在访谈中解释过:

一个人的人生,70%活在原生家庭的影响里,30%才能活出自我。

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参考家庭模式,写人生剧本的过程,五六岁之后,孩子的剧本大纲便已完成。

即便童年期、青年期也会有角色的修修补补,但“这个剧本会演一辈子”。

当然,也有部分活出自我的人。

他们在成长和学习中有幸觉察到角色的问题,有能力去改变和规划自己人生的“剧本”,不被固有模式影响,才能逐渐摆脱原生家庭的代际遗传。

02创伤不愈合,孩子人格病态发展

心理学家胡慎之说: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影响着孩子是否快乐,塑造着孩子对待世界的方式。

但这种塑造并非都是有益的,有些则是病态的。

电视剧《消失的孩子》中,许恩怀出生在一个冰冷的家庭。

父亲在情感上孤僻冷漠,母亲得不到丈夫爱的滋养,对女儿恩怀也毫无爱意。

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恩怀从小缺爱,虽内心极度渴望被爱,却延续了父母的冷漠与自私。

邻居夫妇看她可怜,邀请她和自家儿子一起学习、吃饭、旅游。

目睹着邻居一家其乐融融,恩怀却产生了取代他家儿子,将爱占为己有的想法。

原著中,恩怀为了自己能被成功收养,陷害父亲,设计邻居儿子失踪……不择手段。

形成病态人格的孩子,会有强烈的自我主导意识,凡事以主观臆想来驱动自己的行为,进而来反击不幸童年的困扰。

可怕的是,这些方式大多数偏激、片面、臆断、讨好,非但于事无补,甚至把自己的人生搞得一团糟。

《金牌调解》有这样一名女性,从小被父母打骂,17岁便被父母嫁出去。

她逃离第一段失败的婚姻,又遭遇第二任丈夫的不断出轨。

她哭过、闹过,甚至自残自杀过,却无力挽回爱情和婚姻。

现场观察员一语中的:从小没被尊重过,不知道用什么方式维护做人的尊严。

从心理动力学上说,每个孩子都在努力适应每种家庭环境。

有的孩子对不幸有了“适应性”,便渐渐形成不幸模式下的关系、行为、人格。

虽然经验未必正确,但这个模式至少是他熟悉的——哪怕是伤痛模式,适应之后也就习惯了。

03如何抵御不幸,父母要做三件事

1、父母要意识到,何为原生家庭不幸

一些父母以为离异、去世、单亲才算是原生家庭不幸,才会对孩子造成心理创伤。

但家庭的死气沉沉,长期争吵,窒息的控制欲、父母爱的缺失……不知不觉都会伤害到孩子。

就像《突围原生家庭》书中所言: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方式,将成为孩子所有人生关系的蓝图。

他们如何对待自己、朋友、伴侣都取决原生家庭的版本是什么。

父母只有意识到我们的行为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们才会在反思和修正中让孩子健康地成长。

2、父母的责任,把可干预的不幸风险降到最低

8岁的女儿任性、懒惰,父母察觉到问题后,承认自己的确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

在专家的指导下,他们陪着孩子玩游戏、一起买菜做饭、坐下来倾听孩子心声。

做完这些事,父母恍然大悟,原来陪伴、引导、语言方式……都能影响孩子性格发展。

孩子的状态是父母养育好坏的重要依据。

父母能将对孩子的伤害行为降到最低,就是在很好地履行父母责任。

除此之外,父母可以做些约定:不在孩子面前吵架,不相互诋毁,相互关心和赞美……

情感的温暖是预防创造的良药,唯有安全感才能让孩子一生安心。

3、当不幸发生时,父母的解决方案很重要

还记得前段时间,那个一脸治愈笑容的21岁外卖员单亲妈妈吗?

丈夫在女儿5、6个月时去世,婆婆拿走丈夫的赔偿金,并将她们母女两人赶出家门。

为了照顾孩子,她背着女儿送外卖,不逃避、不抱怨,眼睛始终亮晶晶,充满着不屈服的力量。

她拒绝了外界的帮助,坚信21岁吃点苦没什么,让孩子健康快乐就是幸福。

资深催眠心理咨询师黄仕明曾说:父母能为自己的创伤负责,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当不可预料的不幸发生时,父母的回应是积极、乐观、正向决定孩子对人生的判断。

对孩子而言,不幸中的万幸是父母对待苦难的决心。

父母唯有亲手了结不幸,孩子才能真正理解不幸。

04

谴责父母永远不是一个好的方式,所以我们更想去提醒父母:养育重担关乎孩子一生。

我们创造了孩子的生命,也在无形中更改着孩子的生命状态。

不夸张地说,父母主宰着孩子精神世界的生杀大权。

我们对孩子投以温暖,孩子的人生处处阳光普照。

我们对孩子投以冷漠,孩子的世界从此不见天日。

父母给孩子生命最初的感受,也是孩子对待社会、人际的感受。

这不是要求父母处处完美,而是即便我们不完美,也可以在觉醒中改写孩子的命运。

我们不妨时刻提醒自己,生命中所有重要的人、事、物都值得我们付诸努力。

无论关系、情感、孩子、自我……趁一切都来得及,放下昨天才能拥抱明天。

曾经的不幸才能变成当下的幸运。

唯有治愈我们自己内心的小孩,才能挽救我们的小孩。

-THE END-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作者:陶若素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洪恩所有,转载请留言。

搜索更多有关“姐姐难产弟弟哭:妹妹竟与姐夫重组家庭”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