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苗发黄是咋回事啊,小麦出苗后发黄怎么回事
又是一年一度的小麦播种季节,每年小麦播种后都会出现出苗不齐、苗黄、枯死等一系列现象,即使农民朋友后期进行补苗,也会对产量造成一定影响,今天为大家说一下该如何防治。
一、小麦苗期叶片发黄、苗稀、死苗的原因
1、品种问题
小麦品种引起的发黄有2点,一是购买的种子不适合当地的种植条件,比如气候、温度等;第二种情况就是买到假种子了。
2、整地问题
小麦在播种前,整地没有整好,比如秸秆还田的地块,犁地和旋地不均匀,还有在播种后的镇压不实,导致小麦种子播在秸秆上面,根系扎不好,营养跟不上,导致发黄。
玉米秸秆还田,可以起到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作用,现在秸秆还田量大,耕层一般都不足20厘米,使田间部分小麦出苗后根系扎在疏松秸秆上,难以从土壤中吸收养分,造成麦苗发黄。因此提倡深耕深翻,每隔3年应深耕一次,深度达25厘米。此外,秸秆还田未补充氮肥也会引起麦苗发黄,施用秸秆腐熟剂的地块没有增施氮肥,易出现秸秆与麦苗争氮现象。
3、地下害虫
小麦种子播下去后,地下害虫如:金针虫、地老虎、蛴螬、蝼蛄等,对种子进行啃食破坏,导致要么不出苗,要么出苗后苗弱发黄,主要原因还是播种时没有拌种。
4、肥害
化肥引起的小麦发黄也有2种情况。一是用的化肥过多,烧着麦苗了;二是用的劣质化肥,比如缩二脲含量超标的肥料。
施肥不当引起的麦苗发黄。农家肥、豆饼等有机肥没有充分腐熟,种肥使用过多,施肥位置与种子太近,幼苗、种子易被烧伤,致使叶片或叶尖发黄。
5、病害
小麦的根腐病也会引起发黄的情况出现,这种很好判断,拔出发黄的麦株,看其根部是否腐烂,一般根腐病的表现症状之一就是腐烂,如果是,主要还是因为没有拌种引起的。
根腐病、纹枯病、土传花叶病等病害引起的麦苗发黄。小麦病虫害主要有纹枯病、全蚀病和根腐病三种。它们都是真菌病害,发生初期都能表现黄叶,但病斑发生的部位和病斑形状有所不同。纹枯病主要危害叶鞘;全蚀病主要危害茎基部和根部;根腐病只发生在根部。它们都是依靠土壤传播的病害。
6、缺素
缺素症引起的麦苗发黄。缺磷、缺氮、缺锰、缺钾均会导致小麦发黄。
缺氮型发黄小麦缺氮植株矮小细弱,分蘖少而弱,幼苗叶片进而发黄、叶尖枯萎,叶下部老叶发黄枯落。其原因一般是由于播种过早、砂性田、基肥施得不足而分蘖肥施得不及时,且用肥量少,最容易出现麦苗发黄。其补救办法是:如小麦苗期缺氮可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开春后缺氮发黄。可于返青期每亩追施尿素5公斤左右,起身或拔节期每亩再追施尿素12~15公斤。也可在麦苗见黄时,叶面喷肥,用2%浓度的尿素液喷肥2次,每次间隔7天左右。
缺磷型发黄小麦缺磷,次生根极少,分蘖少,叶色暗绿,叶尖黄,新叶蓝绿,叶尖紫红,如不及时补救,将导致穗小粒少,子粒不饱满,千粒重下降。麦苗缺磷,每亩可沟施过磷酸钙45~50公斤,也可叶面喷施补肥,每亩喷施3%过磷酸钙水溶液60公斤,间隔7~10天,连喷2~3次。
缺钾型发黄缺钾发黄的麦苗常先从老叶的尖端开始,然后沿着叶脉向下延伸,黄斑部分明显,呈镶嵌状发黄。黄叶下披,后期贴地,病苗茎秆细小而瘦弱,易早衰、易倒伏。缺钾麦田,可在小麦苗期,每亩沟施氯化钾或硫酸钾7.5~10公斤,也可每亩施草木灰30~50公斤;在小麦生长中后期,每亩叶面喷施10%草木灰浸出液,或0.2%~0.3%磷酸二氢钾水溶液60公斤,连喷2~3次,间隔期7~10天,防治效果十分显著。
7、药害
药害引起的麦苗发黄。1. 拌种量大,造成叶片黄死;2. 上茬作物除草剂残留,如农民在玉米上施用烟嘧磺隆类除草剂,即便正常用量的话,也要与后茬种植小麦间隔3个月以上,才能保证对小麦没有影响。
二、预防小麦苗期苗黄、苗稀、死苗的方法
1、正确选购品种
不要贪图便宜,也不要大规模种植新品种,最好是去老农资店里,购买那些已经推广成熟的品种。
2、整地
整地前对前茬作物秸秆进行粉碎处理,粉碎长度不超过5厘米,秸秆多的地方要及时散开,深翻后掩埋,然后旋耕整地、耙实土壤,结合整地施入适量氮肥,避免秸秆腐熟过程中与麦苗争氮。
3、排水保墒
注意清沟理墒,保证涝能排、渍能降。土壤湿度适宜时顺麦行中耕松土,增强土壤透气性,提高地温,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提高根系吸收能力。
4、做好病虫害防治
入冬后天气转冷,地下害虫危害减轻。防治地下害虫,播种前可采用药剂拌种、土壤处理方法,出苗后可药剂灌根或撒施毒土等。
防控小麦苗期病害,关键是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药剂处理,可通过种衣剂进行预防。
来源:龙池农资农技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