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觉得很吓人的猫语 又有一种猫语被破译眨巴眼
猫不仅会用不同的叫声、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绪、需求等社交信号,也会用表情来“说话”。
最新的研究指出:缓慢地眨眼,可能是猫和人之间表达善意的一种方式——“猫的微笑”。当你对喵星人缓慢眨眼时,你会更容易获得猫的亲近,猫也会同样对你眨眼。
猫眨眼的过程丨参考文献[1]
该研究于10月5日发表在了《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上,由英国萨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Sussex)心理学院的卡伦·麦考姆(Karen McComb)教授等人进行。
《科学报告》是著名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出版集团旗下的一份综合性期刊。值得一提的是,指导本次实验的麦考姆教授也是一位铲屎官。
研究者设计了两个实验。
第一个实验招募了来自14个不同家庭的21只猫,最终有18组成功地完成了实验。实验猫中,雌性雄性基本对半,从半岁的小猫到16岁的”老猫家“都有。
实验在实验者的家中进行。实验者坐在实验猫面前1米的位置,朝猫缓慢地眨眼睛,二者面前各有一台摄像机记录实验全过程。实验结果显示,当实验者对着猫缓慢眨眼时,猫缓慢眨眼的次数也会增加;即使实验者是陌生人而非猫主人时,也是如此。
猫以缓慢眨眼回应实验者丨参考文献[1]
第二个实验招募了24只猫,最终也有18只猫完成了实验。比实验一更进一步的是,实验二中人除了向猫眨眼之外,还会伸出一只手,来看它是否愿意亲近人。
实验结果显示,当猫接受到缓慢眨眼的刺激后,会更愿意接近实验者伸出的手。鉴于动物主动接触的行为一般被认为代表愉悦的情绪,这可以解读为猫看到人冲它眨眼后,猫的心情也会更好。
实验二结果,受到缓慢眨眼刺激的猫会更愿意接近实验者丨参考文献[1]
综合两个结果,研究者认为:在人和猫的交流中,缓慢眨眼很可能是一种积极的沟通方式。此外,研究者还发现,雄猫比雌猫回应缓慢眨眼的概率要更高,并且有时候猫也会主动地发起缓慢眨眼的行为。
这一结果令指导该研究的卡伦·麦考姆教授很兴奋:“这是很多猫主人怀疑过的‘猫言猫语’。作为一个既研究动物行为又养猫的人,找到这一证据令人非常激动。这是对人猫交流中缓慢眨眼的首次实验研究。”
眯起眼睛的猫
猫是陪伴人类最悠久、最亲密的动物伙伴之一。现有证据证明,早在1万年前的近东,人类就开始了驯养猫的历史,此后,猫一直陪伴在人类左右。
虽然目前的研究普遍认为猫科动物的社会性明显低于犬科动物等其它动物,但家猫长时间在人类社会中生存,也拥有着较高的社会性和丰富的社交行为。
家猫的社交行为(误
目前,对于猫的心理学和行为学研究还不是非常广泛。此篇论文的第一作者 Tasmin Humphrey 博士称:“了解猫与人之间的积极交流方式可以增进公众对猫的了解,改善猫的福利,并让我们了解更多这个被研究不足的物种的社会认知能力。我们的发现可能会被用于评估各种环境下猫的福利,包括兽医的行为和庇护所。”
通讯作者卡伦·麦考姆教授表示:“你也可以在家里或者在路上尝试对猫缓慢眨眼睛,这是一个增进你和猫关系的好方法。就像微笑时一样放松地眯起眼睛看着它们,然后闭上眼睛几秒钟,你会发现它们会以同样的方式朝你回应,你们的交流也就此开始了。”
微博上网友们也纷纷分享了自己与猫进行眼神交流的故事。
@DAIDAIKSUMU :“我每次摸我家喵的之前,都会先对她缓慢眯眼。眯几秒钟,等喵也对你眯眼,就可以摸啦。”
@高KQ :“我和野猫交流也是这样的!它们就会慢慢靠近过来啦。”
@小赶小治:“我之前对着猫咪缓慢眨眼,居然有回应!又眨了一次,还回应!我欣喜若狂,上前要亲小猫咪,结果他一巴掌打我脸上。”
@看什么快鼓掌 :“武松:这招对老虎有用吗,我现在在景阳冈国家森林公园,刚喝完酒,等下就要去了,在线等,比较急。
参考文献
[1] Humphrey, T., Proops, L., Forman, J. et al. The role of cat eye narrowing movements in cat–human communication. Sci Rep 10, 16503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0-73426-0
[2] Feline friendly? How to build rap-paw with your cat. https://phys.org/news/2020-10-feline-friendly-rap-paw-cat.html
[3] 慢眨眼术:动物行为学家发现了与猫咪亲近的诀窍http://jandan.net/p/107866
[4] Merola I, Lazzaroni M, Marshall-Pescini S, Prato-Previde E. Social referencing and cat-human communication. Anim Cogn. 2015 May;18(3):639-48. doi: 10.1007/s10071-014-0832-2. Epub 2015 Jan 9. PMID: 25573289.
作者:江笑川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