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猫效应怎么对待感情?你真的了解,弃猫效应吗
弃猫效应,指的是当把一只猫抛弃后,再捡回来,这样猫会特别乖巧,更听主人的话,因为它害怕再次被抛弃。事实真是如此吗?弃猫效应在情感中真的有用吗?
一、被抛弃再捡回来的猫真的更听话吗?
答案是:不。
美国林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兽医学行为医学教授丹尼尔·米尔斯(Daniel Mills) 所做的研究表明,猫与狗对人的依赖性不一样,猫被抛弃后没有分离焦虑的迹象。不会对旧主人更有情感,只是对旧有环境的留恋与新环境的暂时不适应。如果有一个陌生人收养了这只猫,对新主人的爱意很快把旧主人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猫研究专家西莉亚·哈登(Celia Haddon)在其猫的专著中指出:猫的安全感不依赖于人类本身,它们会自己寻求乐趣。
当然,这倒不是说我们不需要爱猫照顾猫。只是从情感的角度来说,猫并不像狗一样,对特定的人有特殊的专一性与依赖性。
所以,被抛弃的猫再捡回来,也许看起来好像更加小心奕奕(因为它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但改变不了猫的本性。
很多人觉得猫更乖了,只是对自己的行为愿意看到的一个结果。
二、在情感中使用“弃猫效应”的危害性。
很多人可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情感中(对爱人、对子女)有意无意地在使用“弃猫效应”。
比如对孩子说:“你再不好好学习,我就不要你了。”对丈夫说:“如果你再这样下去,我就要离婚了。”对女朋友说:“我们分手吧。”
在以上常见的例子中,父母并不会真的不要孩子了,妻子并不真心想离婚,而男朋友只是为了让女朋友担心分手而更听话、更顺服他。
有用吗?看起来表面上有点用处,其实危害与隐患很多:
1、造就不平等的情感个体。一方在掌控,另一方如果想维持情感,就必须妥协与迎合,时间一久,容易厌倦,难以坚持,因此会容易选择放弃。
2、对情感本身的怀疑。动不动就以分手、离婚、离开相威胁或试探,不容易让人深信情感的真诚与可靠,觉得对方并不珍视自己,对情感不珍惜。哪怕和好了,又会担心说不定哪一天又提出离开了,因此安全感低。
3、自我的丧失。如果自己能够做到一直迎合,那是以自我丧失为代价的。表现出来的那个自己,并不是真的自己,对方爱的是假的自己吗?这似乎是一个矛盾的难题。更重要的是,如果对方觉得没有自我,百依百顺,这种情感很难建立起价值感,也就收获不了尊重与真正的爱。
4、习惯后的麻木。如果经常使用“弃猫效应”,对方也就麻木了。因为识破了这只是一种吓唬手段,不必当真,或者因多次想像、体验过被放弃的后果,从而对“被抛弃”变得不敏感与可接受,容易弄假成真,再挽回就不容易了。
总之,在一段好的情感中,双方是平等的关系、自由的意境、愉悦的相处,且互相信任、有很强的安全感,可展现真实的自我。而如果经常使用“弃猫效应”来试图掌控与“训化”对方,并不会带来一个理想的结果。
推荐
宠物
- 1100斤黄金蟒 4米长黄金大蟒惊现郑州街头308
- 2全身严重皮肤病的狗狗被救后 竟然被家里的熊孩子误打误撞治好了177
- 3海贼王里的恶魔果实谁更厉害:3分钟带你了解海贼王的全部恶魔果实463
- 4神犬小七最近状况:神犬小七3持续深入分众市场292
- 5两个月的小猫可以吃鸡骨头吗?最好不要给它啃鸡骨头284
- 6宠物粮最忌讳什么味道的呢?宠物粮里面富含多种添加剂391
- 7哈士奇可以跟猫一起养吗?捡回来的小奶猫跟家中的哈士奇共同生活176
- 8清道夫最好的处理办法:你知道,清道夫为啥这么多人讨厌它吗207
- 9福州猫最多的猫咖:扫猫,点餐杭州首家猫咪服务员咖啡馆419
- 10狗狗背朝你趴下是什么意思?当狗狗见到你立刻趴下并低头是什么意思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