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中学孩子沉迷电脑怎样引导,孩子沉溺于手机和电脑

人气:300 ℃/2023-12-30 16:11:15

调查显示,儿童使用手机越来越低龄化、高频率,0到10岁的儿童,智能手机使用率超过90%。

电脑和手机的发明者一定不曾预料到,这些初衷是为了人类沟通便捷和生活美好的发明,今天已经成为困扰家长们的“利剑”。

面对孩子沉溺于手机和电脑的问题,很多家长试图用“猫捉老鼠”模式来解决问题,即严格监督,厉声控制,但最终发现不仅没有效果,而且问题愈加严重。

那么,如何既规避“猫捉老鼠”模式,又能有效解决问题呢?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这本书不仅教给我们2个应对孩子沉溺游戏的好办法,还针对养育孩子过程中的其他常见问题,给出了实用可行的解决方案,帮助家长在学习、反思和尝试后,形成一套适用于自己孩子的独到育子体系,为我们开启了一次全新的养育孩子和修正自己的成长之旅。

作者尹建莉是一名有着多重身份的女性,妈妈、教师、作家、育儿专家、“尹建莉父母学堂”首席导师。她将自己养育女儿的亲身经历和教育理论相结合,穿透孩子的心理,一语道破家长与孩子相处的误区,给我们以启示和指南。

01. 不监督,才是最好的监督

一个幼儿园,一直因为家长接孩子迟到的问题而苦恼,放学了还得雇一些老师值班。这给幼儿园造成了财政上的负担,于是幼儿园决定采取罚款的措施,期望能减少迟到现象,结果,却发现迟到的家长更多了。

为什么呢?

因为之前家长迟到了觉得不好意思,耽误了老师的时间,增加了幼儿园的开支,愧疚的同时匆匆赶着去接孩子,但现在明令规定罚款了,以缴纳惩罚代替了心中的愧疚,于是反而放心大胆地迟到了。

当幼儿园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取消了罚款的规定,但迟到的现象依然没好转。

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你都罚过款了,已经把家长的观念扭转了,大家觉得,这件事本身就是一桩买卖,至于是收费还是免费,都是幼儿园的招数,迟到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

幼儿园罚款措施的建立与取消,以及随之导致的家长心态变化,本质上是一种“猫和老鼠”相处模式的映射,即,监督与被监督、惩罚与被惩罚。

对于孩子着迷手机和电脑的现象,尹建莉老师主张,一定不能运用“猫和老鼠”模式。

家长的要用“人性”来体恤孩子,而不是用“神性”来要求孩子。

重要的是,在孩子很想看电视的时候,就让他心安理得地去看,不要让他一边看一边有负疚感;

更重要的是,家长要懂得“身教”比“言传”更有效,自己尽量少看电视的同时,减少孩子成长环境中的诱惑。很难想象,一个整天捧着手机玩得不亦乐乎的家长,可以成功地劝说孩子不沉溺于此。

那么,会不会家长不监督了,孩子就会管不住自己,没完没了地玩手机和电脑呢?

一个妈妈,尝试用每天回家查看电表、推算电量的方式控制孩子玩电脑,但双方除了更频繁而游刃有余地玩着猫和老鼠的游戏外,没有其他收效。

孩子能否约束自己玩手机和电脑,不是家长数落和批评、强行关机,甚至呵斥和暴力能解决的,该看他还会一样去看,而且会想方设法欺瞒家长。

退一步讲,即使当时不看不玩了,如果他还在看与不看、玩与不玩之间纠结和犹豫,像过了河的老和尚对小和尚说的那样,“我放下了,你却一直没放下”,那会更严重地损伤孩子的自觉和自信。

据统计,长大后迷恋电视,打网游上瘾的孩子,大多在年幼时有过被强行制止接触电视电脑的经历。

家长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上不把这个问题人为严重化,不做猫,就会让孩子摒弃偷偷摸摸的感觉,想看就看一会儿,想玩就娱乐一会儿,懂得适度,而没有负罪感。

02. 不控制,孩子才能学会自控

尹建莉老师讲了女儿高中时的一段经历。女儿因为迷恋刚买的CD机,而一边学习一边听音乐,父母经历了心中着急、讲道理、忍不住又提醒、心中焦虑、自我安慰、忍住再次管孩子的冲动、最后选择相信孩子的自我约束力等一系列心理斗争和行为过程。

后来,女儿考上大学后回忆这件事,说一边学习一边听音乐会分心这件事她知道,但当时就是控制不了自己,后来到高三了,学习紧张了,不想分心了,她就自然不听了。

会不会我不提醒,孩子就不知道这是错的?

会不会我不控制,就耽误了孩子的成长?

从为人父母亲那一天开始,孩子的行为就每天都在考验着我们的心理,但我们迫切需要做的,不是控制孩子,而是要不断修正自己,修正自己的性格、心态、言行、夫妻关系,给孩子一个自由和谐的成长环境,而后,就可以用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会用自己的天性顺畅成长,自觉修缮自己的行为。

就像我们成人也知道垃圾食品不应该吃,但偶尔还是会放纵自己一次,孩子也一样,只要心理是健康的,给孩子一点儿时间,他们就会逐渐学会自控。

一如小宝宝到底什么时候需要断奶的问题,众说纷纭。

有的说:

当然应该早断,母乳也没有什么营养,不如直接喝奶粉了,还方便省事儿,而且母乳时间长了会产生恋母情结,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尤其男孩子;

有的说:

当然是越晚越好,再好的奶粉也比不上母乳,而且母乳时间长会让孩子更有安全感。

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身体发育阶段和成长特点,每个妈妈也都有自己的身体特质和哺乳规划,何时断奶,妈妈应该通过孩子的反馈来决定,而非人为强加干预。

如果孩子吃了母乳精神饱满,健康成长,那就意味着,他需要再吃一段母乳;如果孩子吃了母乳哭闹不停,而且数月体重不增长,那就意味着,孩子可以告别母乳了。

只要有爱,孩子并不会因为少吃了几天母乳就缺少安全感,反倒是可能妈妈一焦虑,母乳反倒不健康了。

那么,妈妈的不控制需要底线嘛?

只要不涉及道德问题,妈妈的不控制,甚至说是纵容,都可以没有底线。

我们可以看看那些优秀孩子的家长,和他们联系在一起的关键词往往都是尊重、欣赏、民主、心平气和,有着这样家长的孩子往往不仅懂事和优秀,最重要的是,他们既不缺失孩子的天性,又可以不纠结地实现自控,他们的身上,一定找不到那个写下万字长文讨伐父母的北大学子的影子。

作为家长,在面对孩子沉溺于手机和电脑的问题时,如果自己不做猫,也不逼迫孩子做老鼠,那么,就相当于找到了一把金钥匙,可以从容地面对和解决孩子遇到的层层壁垒,与孩子一路携手,共同成长。

搜索更多有关“中学孩子沉迷电脑怎样引导,孩子沉溺于手机和电脑”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