鸬鹚捕鱼为何被禁止 传承上千年的鸬鹚捕鱼为何被禁
驯养鸬鹚捕鱼原本是中国传承了上千年的独特捕鱼技术,古代南方不少渔夫都靠这些小鸟才能养家糊口,然而,现在社会发展之后,鸬鹚捕鱼却被下令禁止了。
有人说鸬鹚捕鱼污染环境,也有人说这种方法对鸬鹚太残忍,那么,究竟为什么要禁止驯养鸬鹚捕鱼呢?
从“诗”中走出的鸬鹚
唐代孙承恩的《观鸬鹚捕鱼二首》中,他描写了渔民在漓江上用竹筏和鸬鹚捕鱼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渔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
一叶波心棹小航,鸬鹚没水觅鱼忙。 舟人拍手相惊笑,衔得鱼来尺许长。
鸬鹚捕鱼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捕鱼方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记载。它曾经在中国的长江、黄河、珠江等地广泛流行,也传到了日本、朝鲜等国家。
许多古诗文中都有描写鸬鹚捕鱼的场景,如明代孙承恩的《观鸬鹚捕鱼二首》、唐代杜荀鹤的《鸬鹚》等。这些诗文中,有的赞美了鸬鹚的灵巧和忠诚,有的反映了渔民的艰辛和欢乐,有的抒发了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鸬鹚捕鱼这种传统的捕鱼方式逐渐衰落和消失。一方面是因为现代化的渔具和技术更加高效和便利,另一方面是因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水域资源减少和质量下降。
总之,驯养鸬鹚捕鱼本来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捕鱼方式,它不仅是渔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它面临着消亡或禁止的危机。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种变化呢?
或许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尊重不同的观点和选择,同时也要关注和保护我们共同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
“自然捕鱼法”为何被禁止
鸬鹚捕鱼,虽然称得上是一种水上艺术。它见证了中国人与水的亲密关系,也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但是,这种古老的技艺,却面临着消亡的危机。因为它不仅对水生态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也对人类健康带来了隐患。
首先,鸬鹚捕鱼是一种无差别的捕食方式,它不管鱼的大小、品种、价值,只要能吞下去的都不放过。这样就会导致水中的优良品种减少,甚至灭绝,影响水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鸬鹚捕鱼是一种污染性的捕食方式,它们在人为的干预下成群结队在水中排泄粪便,就像一团毒雾,污染水源,增加了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盐,促进了水华的发生,降低了水中的溶氧量,影响了水生物的生存。
同时,鸬鹚捕鱼是一种侵略性的捕食方式,它不顾法律规定,擅自进入自然保护区或禁渔区进行捕捞,破坏了珍稀水生物的栖息地,威胁了生物多样性。
最后,鸬鹚捕鱼是一种危险性的捕食方式,它不仅用于捕捞食用性的淡水鱼类,还用它们捕捞一些有毒有害的水生动物,如蛇头、泥鳅等,并将它们混杂在其他鱼类中出售给消费者,给人们带来食品安全的风险。
除了上述的因素外,鸬鹚捕鱼时,为了防止鸬鹚将捕获的鱼吃掉。渔民会采用限制食道的方法阻碍其进食。
在古代,这些限制会是植物编制的的项圈,但在近代以来,多用金属或塑料取代。这种项会对鸬鹚造成避免不了的损伤。
由于鸬鹚有一种捕鱼后需要上岸食用的习性,人们也利用这一点,捏住鸬鹚的脖子将捕获的渔获收入囊中。结束一天的捕鱼后,渔民才会将项圈打开,并奖励些小鱼用以果腹。
这种不人道的方式,将鸬鹚的灵性一点点消磨殆尽。
基于以上原因,我国政府从2003年开始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对鸬鹚捕鱼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和禁止。
同时,我国还建立了一些专门针对鸬鹚保护和利用的机构和项目。这些措施旨在通过科学研究、教育宣传、技术培训等方式,提高公众对于鸬鹚及其相关文化的认知。
像是日本,将鸬鹚捕鱼这种农业行为上改编为表演艺术。每年夏天,在长良川等地,都会举行“ 鹈饲捕鱼法”(日语叫うかい)的表演,吸引众多游客观看。
还原鸬鹚的本来面目
当鸬鹚脱离人类的掌控时,它就宛如黑色的精灵。
它可以自由地在水中游弋,享受自然赐予的美味;它可以自在地在空中飞翔,展现自身优雅的姿态;它可以和谐地与同伴相处,分享生活中的欢乐和苦难;它可以忠诚地与伴侣相爱,共同抚育后代。
鸬鹚是一种大型的食鱼游禽,属于鲣鸟目鸬鹚科,有39种不同的物种。它们以吃鱼为生,有一个下喉囊,可以装食物或水。
它们的身体可以长到72-87厘米长,重量超过2千克,翅膀可以展开110-150厘米宽。它们的羽毛大多是黑色或暗色,有些种类有白色或五颜六色的条纹或领圈。
它们的喙很长很尖,呈锥形,向前突出,末端有尖钩,方便抓鱼。它们的脚长在身体后面,脚趾扁平,后脚趾很长,有全蹼。它们的眼睛颜色鲜艳,如绿色、橙色、等颜色。
鸬鹚是一种善于潜水和游泳的鸟类,可以在水中追踪和捕捉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它们在水中可以用脚蹼和翅膀划水,在清澈或浑浊的水域都能灵活地寻找猎物。
它们在捕猎时会用敏锐的听觉和视觉来定位猎物,并用嘴发出致命一击。它们捕到猎物后会浮出水面吞咽,或者将猎物带回巢穴分食。
鸬鹚与其他水鸟不同,由于他们需要长时间潜水捕鱼,而羽毛的防水“涂层”会增加他们的浮力,所以他们在进化过程中舍弃了羽毛的防水性。
它们在潜水后羽毛会湿透,所以需要在阳光下张开双翅晒干后才能飞翔。
鸬鹚在飞行时,头颈躯体舒展开来,脚收拢至腹部,呈一条直线。它们往往会在捕食时快速低空掠过水面以寻找猎物。捕鱼后鸬鹚往往会在岸上吞食,通过微扇翅膀加速羽毛的干燥,与其他水鸟不同,它永远自信而舒缓,无时无刻尽在体现这位顶尖捕食者的优雅与浪漫。
它广布于全世界的海洋和内陆水域,以温热带水域为多。它们可以栖息在海滨、岛屿、河流、湖泊、池塘、水库、河口及其沼泽地带等不同的环境中。它们通常成小群活动,有时也会形成大型的集群。
鸬鹚是一种季节性迁徙的鸟类,会根据气候和食物的变化而改变栖息地。它们在夏季会在北半球北部或南半球南部进行繁殖,在近水的岩崖或高树上筑巢产卵。
它们通常一对一地结成终生伴侣,并共同抚育后代,繁殖期大约为4-5个月,每窝产卵2-5枚,孵化期为28-30天,雏鸟出壳后约60天就能飞行。它们在冬季会向南或向北迁徙至温暖的水域越冬,有些物种甚至会跨越赤道。
结语
鸬鹚是一种容易受到人类影响和威胁的鸟类,它们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它们面临着许多自然和人为的因素,如捕猎、捕捞、栖息地破坏、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入侵物种等。这些因素导致了它们的数量减少和分布范围缩小,有些物种甚至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
例如,中国特有的白颈鸬鹚,由于过度捕捞和栖息地丧失,已经在野外绝迹,只剩下少数人工饲养的个体。另一个例子是日本特有的日本鸬鹚,由于水质恶化和食物减少,已经被列为濒危物种。
它们不仅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它们与人类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情感纽带,也有着独特的生态价值和科学意义。
总之,鸬鹚是一种美丽而神奇的水中精灵,它们见证了自然界的变迁和人类文明的发展。我们应该用心去观察、理解、欣赏和保护它们,让它们能够在这个多彩而多元的世界中继续飞翔。
参考资料:
鸬鹚(鲣鸟目鸬鹚属鸟类)_百度百科 (baidu.com)
鸬鹚 - 搜狗百科 (sogou.com)
鸬鹚-识典百科 (baike.com)
推荐
- 1卷发棒到底要不要买贵的:拒绝闲置,买卷发棒前你要知道的事197
- 2多猫家庭自制猫窝纸箱子 为什么猫喜欢纸箱变废为宝400
- 3狗狗拉肚子吃啥比较好:狗狗拉肚子是吃肉的原因252
- 4德国腊肠犬价格表 爱它乐日历-------腊肠犬255
- 5玉米淀粉价格何时止跌,最新玉米淀粉行情20230630玉米淀粉或稳定为主305
- 6什么狗能养20年?寿命,不超过10年的几种狗398
- 7短毛松狮聪明吗?霸气松狮示范弄狮 慢甩软蓬金毛234
- 8法斗和巴哥哪个更爱生气?巴哥,和法斗207
- 9农村自建房140平二层现代小别墅:二层380平米自建房别墅超级户型361
- 10养猫前必看之铲屎官劝退指南,铲屎官饲养宠物猫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