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鸟类>正文

有什么办法不让鸟来做窝?那些把窝造成豆腐渣的鸟

人气:332 ℃/2024-07-25 17:12:53

随着人类的扩张和城市生态的改善,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开始进入城市圈,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繁衍生息,鸟类就是这其中的一支主力军。

与鸟类接触的机会增加后,人们惊喜地发现,原来鸟巢并不一定都是碗状,也不一定都是精装修,甚至有的鸟繁殖时连巢都懒得建

天生就不是筑巢的料

在上海,小区著名的“四大金刚”之一珠颈斑鸠 Spilopelia chinensis,因为“鸠占鹊巢”一词让人们对它产生了误解,觉得这是一种自己懒得动手,专横跋扈,连喜鹊的窝都敢强占的恶霸。但现实却恰恰相反,它只是一种性情温和,与世无争的鸽形目成员。

因为“心大”而被大家所熟知的珠颈斑鸠。图片:Mahbob Yusof / Wikimedia

因为惹不起喜鹊,珠颈斑鸠只能自己动手;一不留神,筑的巢又成了鸟圈热搜的“豆腐渣工程”。窗外的花盆、空调架、防护窗,这些别人眼中的高危地点都可能成为它们的筑巢地。只需衔来一些树枝、干草,稍稍拾掇拾掇,斑鸠妈妈就下蛋开孵了,蛋掉出鸟巢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

微博网友拍到的筑巢的珠颈斑鸠。

但斑鸠繁殖和适应力极强,在温暖地区全年都可交配繁殖,所以简陋的巢并没有对它们种群的持续壮大造成丝毫影响。

除了珠颈斑鸠,最近猛禽红隼 Falco tinnunculus 的巢同样引起了网友的注意,觉得这家伙相比斑鸠,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楼房外墙的凹槽处、几乎没有任何筑巢材料的情况下,就产了一窝蛋并带起了娃,简直就是毛坯房(用现在流行的说法是“叙利亚风格”)。

被鉴定为“比斑鸠还会凑合”的红隼……

究其原因,和红隼的习性有很大关系。包括红隼在内的许多隼亚科成员,都属于洞穴鸟类中典型的次级巢穴种(secondary cavity-nesting bird),即自己不挖巢,通常使用一个旧的、已经存在的巢穴。在野外它们会选择在山坡的岩石缝隙、土洞等地方,或占用其他鸟类的巢穴来进行繁殖;而在城市中,楼房外墙上这些可以遮风避雨的角落,就成了它们绝佳的选择。

相比红隼的毛坯房,下面这位就更省事了。

去夏威夷第一大城市檀香山游玩的话,大概率你会在城区看到一种雪白的鸟——白玄鸥 Gygis alba。这种颇有仙气的鸟(也被称为“angel tern”)是檀香山的市鸟,它们虽然广泛分布在太平洋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但在夏威夷的几个主要岛屿中,它们只在檀香山的城区和周边繁殖。

有的鸟表面仙气飘飘,私下里用的巢让你不忍直视。图片:Kydd Pollock / Wikimedia

这种鸟最大的特色是它们不筑巢,在树枝上找到一处凹陷或者分叉就能下蛋,而且一窝只产一枚蛋(多了也放不下咯)。

尽管白玄鸥会在蛋意外坠落后再补下一枚,但如此的心大再加上30~40天的较长孵化期,所以整体孵化率依然只有可怜的五成左右,而能成功长大的雏鸟只有大约1/3。

你看看这木板上的坑,是不是恰好可以放个蛋?图片:pixnio

世界上最大和最小的鸟巢

吉尼斯世界记录中最大的开放式鸟巢属于美国国鸟白头海雕 Haliaeetus leucocephalus,它们喜欢将巨型巢穴造在高高的树冠上。1963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记录到的一个长近3米,厚6米,总重超过2吨的鹰巢,是目前已知最大的单体开放式鸟巢。

白头海雕巢。图片:pikist

而世界上单个体量最大的鸟巢则属于澳大利亚的眼斑冢雉 Leipoa ocellata。它们会在地上挖一个深坑,然后寻找干草等植物进行填充,利用植物发酵产生的热量孵蛋。最后再在上面堆上厚厚一层沙子,以减缓热量散失。

整个巢穴的地下部分深约1米,地上部分高度可达近5米,宽度超过10米。据估算,建造这样一个巢穴所需使用的建材总重超过300吨

眼斑冢雉的巢。图片:Donald Hobern / flickr

世界上最小的鸟巢当属蜂鸟 Trochilidae 的巢——直径约2厘米,高2~3厘米,比一元硬币大不了多少。蜂鸟用植物纤维和蛛网等材质做好杯状巢后,还会在外面贴上地衣或苔藓。如果在野外不留意观察的话,很可能会把它错当成树枝上的一个小结突。

蜂鸟巢和牙签的大小对比。图片:FA Seidman / Wikimedia

巢怎么筑,考虑因素多

为什么在筑巢这种鸟生大事上,有些鸟会这么不走心?。

首先,筑巢真的费时费力。在过去,人们总认为鸟筑巢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认知更新,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鸟儿要完成一件精致的鸟巢是多么不易。

在对于美洲燕 Petrochelidon pyrrhonota 的研究中,记录了美洲燕筑造一个600克的巢需要往返采集巢材1400次,消耗超过122千焦的能量。而在另一项针对斑姬鹟 Ficedula hypoleuca 的研究中,科学家通过人为干扰增加了鸟筑巢的能量消耗,结果鸟巢的大小出现了明显缩水;而在人为减少了筑巢的能量消耗后,亲鸟会花费更多时间在孵蛋上,而且喂食雏鸟的频率也增加了。

正在筑巢的美洲燕。图片:Ingrid Taylar / Wikimedia

据此可以推测,反复利用旧巢,偷取别人家巢材,甚至是霸占别人劳动成果的行为,很可能是为了减少筑巢造成的能量消耗,以便将更多能量投入到产蛋和育雏中去。

此外,鸟巢的品质和鸟本身的体质也有很大的关系。同种鸟通常体质越好、免疫力越强的个体,筑造的鸟巢质量越好。

最后,在筑巢位置的选择上,有些鸟会优先考虑来自捕食者的威胁。将巢筑在较高的位置或者是和更厉害的捕食者为邻,这些都是为了降低鸟蛋和雏鸟被捕食的风险——即使有时候这可能意味着需要面对大风、夜间低温等其他问题。没有百分百安心无忧的位置,鸟儿也会权衡利弊,有所取舍。

斑姬鹟巢内的雏鸟。图片:Axel Strauß / Wikimedia

有研究发现,与开放式鸟巢相比,洞穴巢穴具有被捕食风险低保温性好巢穴结构稳定性高等优点,往往使用这类鸟巢的鸟,每窝卵数量较多,雏鸟成活率也较高,巢穴被重复使用的几率也更高。

2009年,科学家在格林兰岛上找到一处矛隼 Falco rusticolus 的洞穴巢,通过对其中的鸟粪进行放射性碳素断代检测,确定了它距今已经有近2500年历史,而且依然在使用中。科学家在附近同时发现了另外三个超过1000年的鸟巢,其中一个里面还留有600多年前的鸟的羽毛。

崖壁上的矛隼巢穴。包括矛隼在内的许多猛禽都会反复使用同一个巢穴。图片: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

另类的筑巢材料

在筑巢材料上,鸟儿们也会有很多相对另类的选择。

生活在太平洋地区的蓝脚鲣鸟 Sula nebouxii,因为一双醒目的天蓝色大脚丫而闻名于世。但很少有人知道,它对鸟巢的品味也是业内罕有的独到。

蓝脚鲣鸟。在求偶时,雄鸟会反复跺脚,来向雌鸟炫耀自己的大脚。图片:Diego Delso / Wikimedia

蓝脚鲣鸟的巢并不复杂:找一块平地,然后刨一个小坑,工程就完成大半了。但为了能在岛上众多同类中找到自己的巢和雏鸟,就需要在“装潢”上体现出自己的特色,而它们的解决方案就是

它们会在巢中逗留一整天,以自己为轴心,旋转着向外拉屎,最终将鸟巢包围在一圈鸟屎中间。有了这么一个明显的标记,就再也不用担心走错门了。等鸟蛋孵化后,鲣鸟爸妈也只会给自己屎圈内的雏鸟喂食,大大提高了喂食效率,节省了不少找娃认娃的麻烦(想象下娃在一圈屎中出生和长大的感觉)。

正在屎圈里孵蛋的蓝脚鲣鸟。图片:DickClarkMises / Wikimedia

相比用鸟屎,回收人类丢弃的垃圾来作为筑巢材料就显得环保多了。由于天然筑巢材料的短缺以及对人工材料的逐步适应和亲睐,越来越多的垃圾出现在了鸟儿筑巢的建材清单上。

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当属纪录片中的常客园丁鸟 Ptilonorhynchidae。雄性园丁鸟在用树枝搭建完鸟巢(严格来说是求偶用的装饰物)主体结构后,会费尽心思地寻找色彩鲜亮的装饰物(尤其是蓝色的)。雄鸟无论是入室盗窃还是翻垃圾堆,都是为了将鸟巢装扮一新,帮助他吸引异性的目光,赢得交配权。

缎蓝园丁鸟 Ptilonorhynchus violaceus 的巢穴,可以看到其中有很多蓝色的塑料制品。图片:Joseph C Boone / Wikimedia

而在城市中相对常见的另一种猛禽,黑鸢 Milvus migrans,也常会收集塑料袋、废布料、废塑料等常见的生活垃圾,并用它们来筑巢。

不过它们可不是什么垃圾都会捡回来。科学家将各种颜色的废塑料提供给黑鸢选择,结果发现它们专挑白色或其他与环境有明显色差的塑料叼回巢穴,而无视那些透明和深色的垃圾。

进一步研究发现,和园丁鸟捡垃圾吸引异性不同,它们收集这些垃圾主要是为了凸显自己的社会地位,警示想来偷建材的同类。因此强势、壮年个体所筑的巢中往往含有大量的人类垃圾,而年轻或年迈个体的巢中垃圾就比较少,要“干净”许多。而坐拥垃圾堆的黑鸢宝宝通常会有更高的成活率。

巢中的黑鸢成鸟,可以看到巢中散落的人类垃圾。图片:J.M.Garg / Wikimedia

所以别再只是单纯地说鸟儿懒或者心大啦,那些看似简陋、粗糙的鸟巢,里面恰恰有它们生存智慧的体现。

本文来自果壳物种日历,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GuokrPac@guokr.com

搜索更多有关“有什么办法不让鸟来做窝?那些把窝造成豆腐渣的鸟”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