趴在窗户向外看的大熊猫2000年:马路上被压扁的猫是什么形状
根据遗传学及考古学(其实是根据维基百科)分析,猫的驯化历史可以追溯至10000年前的肥沃月湾地区,而作为人类最早驯养的物种,现代狗的祖先约在11000年到16000年前开始被人类驯化。不知道是与此相关还是天性使然,猫对人类的态度不如狗那样亲密,它们的性格“看上去”似乎更加独立,即便偶尔犯蠢,但更多时候仍摆出一副高贵冷艳的姿态。
为维持与猫的基本关系,我在确认猫粮和水都准备齐全后,才决定出门看展。当到达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第一空间的时候,展厅里空无一人。此时距离展览开幕已经过去了近一个月,地面上为展览而新铺的沥青气味比马路上的更浓烈,其上陈列着由铜、不锈钢和铁等不同颜色的金属拼成形状、大小不一的图案,手法与赵赵之前创作的《沙漠》几乎别无二致。
“赵赵:弥留”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赵赵的这次展览“弥留”便是从一只猫开始讲起。2015年的一天,他发现沥青马路上一只猫的尸体,尸骨在被反复碾压后消失如细雨渗入厚棉布,仅留下一个抽象而模糊的图案。赵赵用粉笔描摹下这个残存的形状,不打算再作更多的情绪抒发。
在行色匆匆的马路上见到这些痕迹,我们的情绪总能迅速地由悲悯转向冷漠,然而如果将漫长生命中遇到的所有猫的尸体呈现在眼前——几千块材质、大小各异的碎片,组成20多只猫的图形,分布在展厅的不同位置——我们或许会有片刻的怀疑,我们是否也终将成为历史悲剧中“微不足道”的一个。
赵赵用粉笔描摹马路上猫的尸体
1982年出生于新疆的赵赵,以其大胆激进的艺术作品活跃于国内外艺术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次是,他曾带着100公里的电缆和一台冰箱,耗时23天,成功地将装满新疆啤酒的双开门冰箱在沙漠腹地通电;当这件作品被置于展厅中展览时,他没有多说一句话,但那些被整齐切割的电缆和冰箱却无不昭示着整个《塔克拉玛干计划》所有的细节。
2017年,当赵赵将一只生活在塔克拉玛干沙漠附近的双峰骆驼移入展厅,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塔克拉玛干计划》令人意想不到的“续集”,这只骆驼在充满现代气息的空间中生活了10天,成为展厅中的一个特殊景观。
赵赵《弥留》,铜、不锈钢、铁,尺寸可变,2018
作为对赵赵作品进行长期跟踪研究的策展人崔灿灿,在提到展览“弥留”时谈道,每一段遥远路程的铺设与征战,都似乎孕育着人类所歌颂的现代文明的革命。无论是遥远古代的“神迹”,还是现代的工业“奇迹”,都意味着人类整体文明的“胜出”。在这些公共和集体的胜出背后,无数的个体选择、遭遇、伤痛、牺牲,以及最终的记忆,都成为了集体的附带条件。虽然这个附带从不偶然。
死去的猫,成了这个附带的象征。那些曾经生动、差异的个体,在狂热的集体主义面前,在国家和民族的神话中,个体牺牲的显得微不足道。这个象征所指向的,不是挑战者的“神迹”,而是个体的卑微和绝望。悬殊的抗争,旁观的冷漠,没有未来的未来。这些熟悉的故事,像是在弥留之际,在意识和无意识的含混地带,心里清楚,却无法表达。
赵赵《弥留》,铜、不锈钢、铁,尺寸可变,2018
几乎是必然的,我想起自己曾经看到的猫的尸体,有的被我忽视,有的被我埋掉。面对那些造型各异的无辜牺牲品,多余的悲悯或许没有任何意义,但我们却始终无法不刻奇。
文 / 张朝贝
|| 弥留 ||
艺术家:赵赵
展期:2018年7月14日 – 8月23日
地点: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
#飞地策划整理,转载提前告知#
首发于飞地APP,更多内容请移步飞地APP
投稿邮箱:contribution@enclavelit.com
编辑:Diane、一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