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斗茶有哪些步骤?斗茶,你知道多少

人气:171 ℃/2024-01-10 08:28:55

斗茶,即比赛茶的好坏之意。斗茶,又叫“斗茗”、“茗战”;斗茶是古时有钱有闲文化的一种“雅玩”。斗茶始于唐朝,始创于的广东惠州,又一说为以贡茶闻名于世福建建州茶乡。斗茶是每年春季新茶制成后,茶农、茶人们比新茶优劣的一项茶事活动。一场斗茶比赛的胜败,犹如一场球赛的胜败,为众多茶农、茶人所关注。

斗茶始于唐而兴于宋。苏东坡就已有“岭外惟惠俗喜斗茶”的记述。此俗直至民国年间依然在惠城中盛行。斗茶是在品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宋代茶宴之风盛行,与最高统治者嗜茶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宋徽宗对茶颇有讲究,曾撰《大观茶论》二十篇,还亲自烹茶赐宴群臣,蔡京在《大清楼特宴记》、《保和殿曲宴记》、《延福宫曲宴记》中都有记载。如《延福宫曲宴记》写道:“宣和二年十二月癸己,召宰执亲王等曲宴于延福宫,上命近侍取茶具,亲手注汤击拂,少顷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淡月,顾诸臣日:此自布茶。饮毕皆顿首谢。”有了统治阶级的喜爱,将斗茶之风推向了顶峰。

斗茶茶品以“新”为贵,斗茶用水以“活”为上。胜负的标准,一斗汤色,二斗水痕。首先看茶汤色泽是否鲜白,纯白者为胜,青白、灰白、黄白为负。因为汤色是茶的采制技艺的反映。茶汤纯白,表明茶采时肥嫩,制作恰到好处;色偏青,说明蒸时火候不足;色泛灰,说明蒸时火候已过;色泛黄,说明采制不及时;色泛红,是烘焙过了火候。其次看汤花持续时间长短。宋代主要饮用团饼茶,饮用前先要将茶团茶饼碾碎成粉末。如果研碾细腻,点汤、击拂都恰到好处,汤花就匀细,可以紧咬盏沿,久聚不散;如果汤花泛起后很快消散,不能咬盏,盏画便露出水痕。所以水痕出现的早晚,就成为茶汤优劣的依据。斗茶以水痕早出与为负,晚出者为胜。

斗茶是一门综合艺术,不仅要茶新、水活,还要讲究用火、冲泡技巧等。温庭筠《采茶录》说:“茶须缓火炙,活火煎。活火谓炭火之有焰者。当使汤无妄沸,庶可养茶。始则鱼目散布,微微有声。中则四边泉涌,累累连珠。终由腾波鼓浪,水气全消,谓之老汤。三沸之法,非活火不能成也。”人们常说:水火不相容,但在茶文化中,水与火配合得却那样的默契、和谐和统一。蔡襄《茶录》将点茶技艺分为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燲盏、点茶等程序。即首先必须用微火将茶饼炙干,碾成粉末,再用绢罗筛过,茶粉越细越好,“罗细则茶浮.粗则沫浮”。候汤即掌握点茶用水的沸滚程度,是点茶成败优劣的关键。在点茶前,必须用沸水冲洗杯盏,“令热,冷则茶不浮”,叫做“燲盏”。正式点茶时,先将适量茶粉用沸水调和成膏,再添加沸水,边添边用茶匙击拂,使茶汤表面泛起一层浓厚的泡沫(即沫饽),能较长时间凝住在杯盏内壁不动,则为成功。宋代斗茶,除比试茶汤的色泽之外,还要比试沫饽的多少和停留在怀盏内壁时间的长短。而“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应当指出的是,点茶既以茶粉为原料,那么,人们在饮用时必然连茶粉带水一起喝下。这与今天的饮茶习惯是不同的。

斗茶也促进了饮茶方式的日益完善。为达到斗茶的最佳效果,宋代对茶具的选用更讲究。唐人推崇越窑青瓷茶碗,而宋人崇尚黑釉建茶盏,如斗茶盏(碗口内壁有水痕线)。由于黑釉建盏适宜斗茶,因此受到斗茶者的青睐。

源于唐末的斗茶,在北宋时期达到了顶峰,至南宋时期已渐衰微,历经元明之后终成一代绝响,但斗茶的风俗却在南宋开庆年间,漂洋过海传入了日本。日本茶道协会负责人森木司朗在其编着的《茶史漫话》一书中说:"是中国宋代的斗茶哺育了日本的茶道文化。"事实上,中国斗茶的实质精神其实并没有完全断绝,在当今各种名优茶品评比中,仍遗存有斗茶的痕迹和文化基因。悠扬丝竹,博袖轻舒,望色、闻香、沏茶、品茶……重古往今来道论,会天南地北茶人。当悠活、慢活、乐活的生活方式开始大面积流行,饮茶作为一种健康自然的象征、心灵与身体的双修,再一次成为主流社会所热衷倡导的生活状态。

几百年的光景流逝而过,斗茶所成的丹青水墨已散于轻扬的茶烟中,然而那些古人手中握过的茶碾,炉上暖过的急须,唇边触过的茶盏,仍旧安静的讲述着一段丰富而鼎盛的"茶生活".品茶是一种心境,在某个秋风乍起的午后,邀三五好友,倾谈,听曲,细细品味,那将是"洗尽古今人不倦,别有一番赏茶情".

搜索更多有关“斗茶有哪些步骤?斗茶,你知道多少”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