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嘴相思鸟冬天叫吗?红嘴相思鸟
红嘴相思鸟(学名:Leiothrix lutea):是鸟纲、画眉科的小型鸟类。体长13-16厘米。嘴赤红色,上体暗灰绿色、眼先、眼周淡黄色,耳羽浅灰色或橄榄灰色。两翅具黄色和红色翅斑,尾叉状、黑色,颏、喉黄色,胸橙黄色。
栖息于海拔1200-2800米的山地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竹林和林缘疏林灌丛地带。除繁殖期间成对或单独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3-5只或10余只的小群,有时亦与其他小鸟混群活动。主要以毛虫、甲虫、蚂蚁等昆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种子等植物性食物,偶尔也吃少量玉米等农作物。
红嘴相思鸟在中国分布较广,种群数量较丰富。该鸟羽色艳丽、鸣声婉转动听,是世界各地著名的笼养观赏鸟之一,也是中国传统的外贸出口鸟类。每年除大量捕捉供各动物园和个人饲养观赏外,还出口境外,致使种群数量显著减少,应控制捕猎,注意保护资源。列入CITES附录Ⅱ。
红嘴相思鸟的雄鸟额、头顶、枕和上背橄榄绿色沾黄,额和头顶前部稍浅淡,下背、腰和尾上覆羽暗灰橄榄绿色,最长的尾上覆羽具淡黄色端斑。尾呈叉状、辉黑色,外侧尾羽向外稍曲,中央尾羽暗灰橄榄绿色具金属蓝黑色端斑,外侧尾羽外翈和端斑金属蓝绿色,内翈基部暗灰橄榄绿色。
翅上覆羽亦大都暗橄榄绿色,飞羽黑褐色,向内渐深,呈辉黑色。初级飞羽外翈羽缘黄色,往内逐渐变为金黄色,从第三枚初级飞羽起,初级飞羽外翈基部朱红色,形成显著的朱红色翅斑;次级飞羽外翈辉黑色,基部橙黄色。眼先、眼周淡黄色、耳羽浅灰或橄榄灰色,颏和喉辉黄色,上胸橙红色,形成一显著的胸带,下胸、腹和尾下覆羽黄白色或乳黄色,腹中部较白,两胁橄榄绿灰色或浅黄灰色;翅下覆羽灰色,腋羽黄绿沾灰。
雌鸟和雄鸟大致相似,但翼斑朱红色为橙黄色所取代,眼先白色微沾黄色。虹膜暗褐色或淡红褐色、嘴赤红色,基部黑色,跗蹠和趾黄褐色。
红嘴相思鸟主要栖息于海拔1200-2800米的山地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竹林和林缘疏林灌丛地带,冬季多下到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山脚、平原与河谷地带,有时也进到村舍、庭院和农田附近的灌木丛中。
习性:除繁殖期间成对或单独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3-5只或10余只的小群,有时亦与其他小鸟混群活动。性大胆,不甚怕人,多在树上或林下灌木间穿梭、跳跃、飞来飞去,偶尔也到地上活动和觅食。善鸣叫,尤其繁殖期间鸣声响亮、婉转动听。
鸣叫:常站在灌木顶枝上高声鸣唱,并不断抖动着翅膀,其声似‘啼-啼-啼-’或‘古儿-古儿-古儿-’。雄鸟鸣唱时常扇动双翅,耸竖体羽,声脆响亮,多变悦耳,音似“微归—微归—微归—微微归”,“骨里—句,骨里—句”……雌鸟只能发出低沉单一的“吱吱”声。
食性:主要以毛虫、甲虫、蚂蚁等昆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种子等植物性食物,偶尔也吃少量玉米等农作物。
红嘴相思鸟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于林下或林缘灌木丛或竹丛中,巢多筑于灌木侧枝或小树枝杈上或竹枝上,距地高1-1.5米。呈深杯状,主要由苔藓、草茎、草叶、树叶、竹叶、树皮、草根等材料构成,内垫有细草茎、棕丝和须根。巢的大小为外径8-12.6厘米,内径5-8厘米,高6-8厘米,深5-6厘米。每窝产卵3-4枚,卵白色或绿白色、被有赭色或淡紫色斑点,尤以钝端较密集,卵的大小为20.2-24.3毫米×16.2-16.4毫米,重2.4-3.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