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种动物都有一种特殊技能:许多动物的功能经人类研究始终无法达到
人是这个地球上最高级的智能生物了,机体的多数方面都比动物强,但那些被我们视为低等动物的某些功能,为什么甚至比人类还先进?这些功能人类之前也有吗,可现在为何又退化掉了?那些极少数具有这些超能力的人又是怎么回事?
人类是现在地球上绝对的统治者,人的机体经过千万年进化,已经非常科学合理,人的感官无论眼鼻口耳都十分发达。但有很多地球上的低等生物,它们虽然低等和落后,但在某些感官方面却远远超过人类。在自然界中,有些动物的超能力令人叹为观止,人类科学虽然发达,但自身永远不可能具备这种水平,除非借助机器。
在美国好莱坞电影《狂蟒之灾》中,那条亚马逊的巨大蟒蛇让人闻风丧胆,它好像无处不在,哪怕你躲在漆黑的角落仍然能被它抓到。以前科学家们以为蟒蛇的眼睛和猫等动物一样有着超强的夜视功能,其实正相反,蟒蛇是个瞎子。蟒蛇的视力非常差,比人类最严重的弱视还要差,别看它的那对眼睛又圆又大,瞪得你浑身发毛,那几乎就是个睁眼瞎。但蟒蛇在眼睛和鼻孔之间有一种能感受温度变化的器官,只要有物体能发出温度,蟒蛇就能立刻感觉到。这种器官在蟒蛇脑袋两侧各有一个,这样一来,蟒蛇就能准确地判断发出温度的物体在什么位置、距离多远,这比人类发明的温度探测仪还要先进。这种能力显然是致命的,只要你的身体散发温度,就不会逃过蟒蛇。它脑袋两侧的这种温度感官就是两个小坑,上面有薄膜盖着,原理有点像针孔照相机。温度发出的红外线打在薄膜上,再传到蟒蛇的神经中枢,从而转化成图像。
人的眼睛是个构造极为复杂的感光体,它能分辨出几千万种颜色,如果折合成数码相机的像素,一只眼睛接收到的图像大概有五亿像素。这应该算是够先进的了吧?但和某些动物或昆虫比,那就小巫见大巫了。人眼只能看到普通波长的颜色,而世界最小的鸟类——蜂鸟的眼睛却能看到人类视觉以外的光波。人眼借助紫外线仪看到的图像只有紫色,而在蜂鸟看来却是色彩斑斓,非常丰富。哈勃太空望远镜在外太空拍摄的照片都是紫外线图像,技术人员要对图像进行彩色化处理后才能看到颜色,但蜂鸟就不用了。这种比虫子大不了多少的鸟心脏每分钟能跳一千二百余次,飞行能力也极强,不但能上下飞和侧飞,还能倒着飞和悬浮,比现在的直升机先进得多。
对人类来说,辨别方向必须靠类似航标的东西,比如太阳星星的位置和灯塔,即使这样有时也会迷路。而大多数鸟类却能利用地球的磁场来准确导航,就算要飞行几千公里也不会找错方向,这比人们发明出来的GPs 卫星还要准确上百倍。可惜的是,科学家到现在也不知道鸟体内的什么器官是用来导航的,但在 2006 年 7 月,意大利生物学家卢米埃尔在一次科学交流大会上提出:“鸟类能将磁场发出的磁力线转换成带有颜色的光线,这种光线无处不在,一直覆盖在它们的视觉范围中,所以它们能依靠这种磁力光线来导航,从而进行准确无误的飞行。”他的观点很有新意,但仍然没有确切的证据。
人类的鼻子算是很灵敏的了,如果在一立方米空气中有万分之一毫克的人造麝香,人类也能闻出来。但人只能嗅出不到四千种气味,而众所周知狗嗅觉比人类还要高出一万倍,它们能在一立方米空气中分辨出亿分之一毫克的异味。很多狗能从几千公里外找回家,靠的就是主人在路上遗留下来的微弱气味。在 2009 年,德国生物学家发现犬类和人类体内都有一种叫“K-15”的基因,主管嗅觉,人类的嗅觉并没有退化,而是被该基因分泌的物质压制着,因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认为超强的嗅觉可有可无。如果把 K-15 基因去掉,人类的嗅觉立刻就能提高几千倍!
人的眼睛在白天看东西很容易,但在夜晚就不行了,如果周围环境毫无光线,人就和瞎子差不多。但所有的猫科动物却能在黑夜中行走自如,它们的眼睛在视网膜后面有个像镜子似的亮膜,被称为“脉络膜层”。这个膜层能折射投进视网膜内的光线,光线打在膜层上就会增强,相当于调大了亮度,这样一来,猫就能看清所有的东西。也正因为这个“脉络膜层”反射了光线,所以猫的眼睛在晚上会发光。科学家正在研究,希望能制造出人造膜层植进人的眼睛中,这样人类在晚上也能看得清清楚楚了。
生物学家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在海底有很多鱼都躲藏在沙土中,根本无法看到,但鲨鱼却总是能准确地找到这些躲起来的鱼。后来科学家们才知道,鲨鱼大脑内有一种特殊细胞,这些细胞对电场很敏感。肌肉收缩也会发出电场,就算躲在沙子底下的鱼肌肉也会微微动弹,只要一动就会产生电场。这种电场对其他动物来说几乎没有,但对鲨鱼已经足够了,它能立刻感受到这种电场,然后出击寻找。科学家们更发现,这种细胞人类也有,但在进化过程中,该种细胞已经改为主管大脑发育和面部特征了。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人类的祖先是生活在海里的,那时我们的祖先也有这种功能。
大多数的蛇类都会边游走边吐出那条分叉的舌头,让人看了就害怕,觉得蛇吐信肯定是在发怒。其实完全误会,蛇要是不吐舌头就什么也看不到,没错,它们是用舌头“看”东西的。蛇的舌头不是用来尝味道的,而是包着一层很薄的膜,这种膜能感受到空气中飘浮的各种微粒,这些微粒会被送到舌根部一个特殊的凹槽里,这个凹槽被科学家叫作“杰克逊器官”,专门用来把微粒的气味和温度信息转化成电子信号,大脑又会把这种电子信号转换成图像信号,从而判断出周围的物体的形状、距离和大小。
动物的这些神奇功能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科学家们会根据这些器官制造出各种仿生仪器,来填补人们感官的不足,在这一点上,我们还得谢谢那些动物。
推荐
- 1训狗要怎么训它才会听话?怎样训狗能让自己狗狗也像网红狗狗那样聪敏伶俐161
- 2猫咪为什么喜欢用爪子抓床单?网友哭了,抓破沙发抓坏窗帘428
- 3想见就见不需要任何理由:想去哪就能去想见谁就能见139
- 484消毒液不稀释消毒吸了会怎么样?用好84消毒液,别让消毒487
- 5猫咪有什么特征才算养得好?猫咪有这几种特点说明它是好猫172
- 6猫为什么晚上会陪主人上厕所?猫为什么喜欢跟主人上厕所125
- 7三花猫大部分白色会被欺负吗?听说三花猫乖巧听话试着养了424
- 8公认最好养的十种大狗:狗界,体臭扛把子的几种狗142
- 9猫的一生让人泪流满面视频:看哭3分钟看完猫咪的一生153
- 10客厅白墙上挂什么画最好?吉祥锦鲤图家居挂画的最佳选择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