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全世界动物图鉴识别 老猎人教你如何辨识动物足迹

人气:395 ℃/2023-12-23 14:30:37

以下图示的各类足迹,不包含遗留的皮屑,多数图为某类家族中的代表动物。

足迹图片左下角的“1”代表右前脚,“2”代表右后脚。

猫科动物

包括家猫和老虎,体型相差很大,但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生长在除澳大利亚和南极大陆之外的各大洲,但在任何地方分布都不多。它们习惯于夜间活动,躲避人类,颇有几分神秘色彩。在野生动物保护区内可能还会见到万兽之王--狮子,但很少见到猫科动物。它们全都是潜在的食物来源--但不可捕杀稀少的大型猫科动物。猫科动物的肉可能难以消化,要彻底煮熟。但小型猫科动物的鲜肉味道很不错,与兔肉差不多。它们的肌腱坚韧有力,是弓弦的好材料。

陷阱设置:强而有力的弹性陷阱平台或带诱饵套索。动物的内脏杂碎可以用作诱饵,其他的诱饵如动物血块或肉类也可用。猫科动物行动敏捷,很可能会跳出套索,要提前防止这一点。

足印:行走时脚趾着地,前四趾印大小相当,后一趾印稍大些。行走时脚爪缩回(猎豹例外)。粪便呈长条形,越靠近尖端越细,但通常它们会自觉地隐蔽好排出的粪便。尿味很浓、刺鼻。

猫科动物常见脚印

野狗类

狐狸与野狗分布范围很广,从沙漠不毛之地到严寒的北极地带都有分布。但在新西兰岛,马达加斯加以及其他一些岛屿上没有此类动物。狼,现今绝大多数生长在北美洲和中北亚的野外。

灵敏的嗅觉使得犬科动物极难被跟踪,但好奇心会趋使它们踏上陷阱。模仿四脚动物爬行可以吸引它们--也许认为是潜在的美味呢。在远东地区狗肉是美味佳肴,不过吃肉时需要用力咀嚼。处理肉类时要除去肛腺。

陷阱设置:对付狐狸要提供诱饵,设置套索陷阱。尽可能不要让它们嗅出人的气味。

踪迹:行走时四肢着地,前足每只有四趾,而且有四道爪痕--外侧两趾印小于内侧的。粪便为长条形,至尾端渐细,其中可能还有未被完全消化的食物残渣,如动物毛皮、碎骨或昆虫外骨骼等。狐狸的粪便臭味刺鼻--但在松软之地它们会主动用沙土掩盖。

熊类

生活于北美、北欧及亚洲部分地区的一种独居性猛兽,喜好多林地区(北极熊例外)。体形强健、奔跑迅猛的熊类可能会光顾你的露营地。大多数熊类都会爬树。熊要杀死一个人易如反掌,对它们要避而远之。如果设置陷阱可以捕捉它们,那将是营养富足的美食。但是依靠临时拼凑的简易武器就想捕猎它们是非常愚蠢的,只会带来一场悲剧。熊肉要彻底煮熟以防寄生虫。绝不要食用北极熊的肝脏--它含有足以致命的高浓度的维生素A。

陷阱设置:可选用落石式或弹性四脚套陷阱,但后者必须选用最牢靠的材料--熊能撕碎大多数常见的四脚套。必须尽可能置其于死地或者使之完全丧失反抗能力--否则受伤的熊将会对狩猎的人造成极大的威胁。

踪迹:熊掌留下的印迹长约30厘米,宽18厘米,前端有五爪,趾间靠近,爪印清晰。后足印后端渐细,易被误作人的脚印。熊几乎可以捕食一切动物,可以追捕猎物,将猎物撕成碎片,也可轻巧地踏翻蚁穴,寻找食物。

熊类脚印

水獭类

平时很难见到它们,也很少陷入陷阱。主要生活在水边或沿着河岸的洞穴里,好奇心很强,因此沿着河岸布置弹性四脚套索,并选用新鲜鱼类作诱饵可能会捉到它们。

踪迹:五趾着地,网状,近乎圆形,长7.5厘米,宽6厘米。在某些地方,常在岩石上,能很有规律地见到它们留下的细长条形粪便,略有鱼腥味。

黄鼠狼类

黄鼠狼、貂、白鼬以及臭鼬等都具有几分神秘色彩--但在北半球的偏远地区,它们很可能是荒野中求生者重要的食物来源。当心它们那锐利的牙齿。

陷阱设置:弹性四脚套索或落石式陷阱。放置一些诱饵,比如鸟蛋或动物内脏等。

踪迹:不明显,除非是在松软之地。五趾及五爪相互分得很开。趾上的毛发会带来污渍。跳跃式前行,使得前后脚印部分重叠。黄鼠狼的脚印在这一类动物中是最小的。

獾类

生长在北美洲、非洲、东欧至印度尼西亚一带。体型矮胖而粗壮,常在夜间活动。严冬时会冬眠。在它们经常活动的固定路线以及经常排泄之地设置陷阱。如果被陷阱夹住,被困的獾会变得异常凶猛,别轻易靠近。幼獾肉味与猪肉一样鲜美。

陷阱设置:选用夹腿套阱,诱饵可随意摆放。也可用落石式陷阱或诱饵绳套阱,但都必须布置得相当巧妙而且坚固结实。

踪迹:五趾,有清晰爪印。有时足印可能与小熊的相混淆。步长约50厘米。粪便类似狗粪,但地上会有浅挖的痕迹。地表被挖出的树根以及破坏的蚁穴可能会是獾类动物所为

鹿类/羚羊鹿类

生活在除澳洲大陆以外所有大陆的森林地带。鹿类有着敏锐的听觉和嗅觉,多数在黎明及傍晚时分外出活动。除非是在荒漠地区,否则绝不会在离水源很远的地方活动。鹿肉味美,还可熏烧后保存。鹿皮尤其珍贵,鹿角则是相当有用的工具。

鹿角可用来制作武器,抵挡其他大型猛兽的攻击,而且刺或戳时都很有威力。

陷阱设置:对付小型动物可用四脚套索陷阱或落石式陷阱,更大型的可用弹性陷阱、尖刀阱或落石式陷阱。诱饵可选用动物的内脏--好奇心会驱使它们上当。

踪迹:两个长方形的偶蹄印。驯鹿则是明显的圆形蹄。如图所示,上面部分是牡鹿前后蹄印,下面部分是驯鹿的前蹄印。注意驯鹿偶蹄中的肉爪。行走类动物前后蹄相互重叠,奔跑类前后蹄间常有间隔。排泄物呈长方体形到圆球形不等,通常成堆。在温带地区,到了冬季它们的粪便会更轻一些,富含更多的纤维质。幼树的茎上有它们留下的擦疤、啃咬留下的******等破损记号。

野猪类

野猪以及其他猪类的体形变化很大。多数皮肤上生有刺毛,但都有着猪的体形。长鼻,两颗獠牙或其他类型的大牙在嘴部两侧各一颗。它们以家庭为单位群居生活于森林地带--但非洲野疣猪例外,它们更喜欢待在大草原上。尽管野猪没有鹿那样警觉,可是仍难以接近猎捕,除非是在热天里它们躺下来避暑时你才可能有更多的机会。猪肉味道鲜美,冬季时节会含有大量脂肪,但肉必须充分煮熟,以防寄生虫。

陷阱设置:结实的弹性四脚套索、落石阱、尖刀阱,布置在猎物经常出没的必经之道上。猪的食性很杂,一切易得的食物都可用来作诱饵。

踪迹:偶蹄印,有点类似于鹿科动物。在松软之地,短边趾印与鹿类明显相区分。幼仔的点蹄更多。粪便经常不成形,但不会是细长条形,通常都很松软。乱糟糟的地面上有扒出的树根,泥泞之地有狭长形的动物打滚后留下的污渍,都说明了它们曾出没于此地。疣猪类有着很大、类似地洞的穴。

兔类

分布区域极为广泛,从寒冷的北极地带到热带沙漠和丛林中都有。兔子多数生活于地洞中,常常大群聚集,生活路线很有规律--这对设置陷阱很有利。幼兔在受到惊吓时常会静卧不动,甚至用手就可将它捡起。野灰兔一般不常生活于地洞中,行动路线也无规律。兔类粘液分泌机能衰竭会导致许多病兔不得不生活于地面上。

陷阱设置:简单的四脚套索陷阱即可,不过弹性陷阱会使猎物离开地面,减少被其他动物偷食的可能。

踪迹:有毛的脚掌即便在松软的地面也不会留下多少具体线索。但可以利用其后腿长、前腿短的特征加以辨认。野兔前脚五趾,但最内一趾短小,几乎不留趾印,后脚细长,只有四趾。奔跑时后脚印会落在前脚印之前。兔类的粪便很小、坚硬、圆粒状。被它们啃咬过的树皮上会留有两道明显的牙痕。兔子砰然坠落之声犹如有人在击打垫子。

★关注精彩渔猎,每天精彩不断★

搜索更多有关“全世界动物图鉴识别 老猎人教你如何辨识动物足迹”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