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常州美术馆摄影展:这些老常州人骨子里就有的

人气:263 ℃/2024-03-01 19:02:41

前段时间,

看到个段子,

直接把小布笑哭!

关于雍正和乾隆父子的审美,网友贴出↓

(乾隆:父皇…… 雍正:朕没有你这样的儿子!

不管争议与否,

乾隆和雍正时期的这些作品

可妥妥都是艺术啊!

“艺术,百度百科解释,是指凭借技巧、意愿、想像力、经验等综合人为因素的融合与平衡以创作隐含美学的器物、环境、影像、动作或声音的表达模式……

艺术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也可以提升审美。

在常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就有很多跟艺术相关的项目哦!

还不赶紧随小布一起

来接受下艺术的熏陶!

看看这些老常州人骨子里

就有的“艺术细胞”,

你有么?

焦尾琴

焦尾琴是一种古琴。

其中蔡邕的“焦尾琴”与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被人们誉为历史上最著名的“四大名琴”

蔡邕系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在朝廷为官时受到陷害后携妻女“亡命江海”。期间,一直隐居在溧阳观山一带。那张与他诗文一样流芳千古的焦尾琴也正是在溧阳制作而成。

溧阳观山

据传,蔡邕善弹琴。有一次路过溧阳观山,看见一人正拿青桐木当柴烧,于是连忙抽出木块,掸灭上面的火,仔细端详着烧焦的木头:“这块木头是做琴的好材料,烧掉实在可惜!”烧火的人笑道:“既然您这么喜欢,拿去好了。”

蔡邕

而这段被烧的青桐木所剩下的长度恰合琴身的需要,蔡邕精心制作了一张古琴,把烧焦的部分放在琴尾,并给这琴取了一个极为雅致的名字:“焦尾琴”

“焦尾琴故里”授牌

“焦尾琴的故事”在溧阳民间广泛流传。2009年,溧阳被正式宣布为中国四大古琴之一焦尾琴的故里,这也是中国古琴界的一件大事!

常州掐丝珐琅画

常州掐丝珐琅画是常州地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一个美术品种。为常州黄氏家族始创。自清咸丰9年(1859年)起,传承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

常州掐丝珐琅画画质精良,用料考究,雅俗共赏。而且由于其画面经彩嵌、上光、镀金多种特殊工艺的处理,具有明显的耐酸碱、永不变形、永不褪色的特点,受到海内外众多知名美术馆和收藏家的青睐和好评。

掐丝

应用传统工艺却能设计、制作出符合当代人审美情趣的装饰画,也是常州掐丝珐琅画的神奇之处。

掐丝珐琅画《吹箫女》

由于常州掐丝珐琅画创作、制作技艺过程复杂、精细,工艺要求高,为纯手工制作,且清苦、琐碎,故而,常州掐丝珐琅画创作、制作面临着严重的后继乏人的境况。

省级传人黄洪德

好在经过多方努力,目前,一个以培养、传承年轻传人为宗旨的常州掐丝珐琅画研究所已经组建,保护工作亦全面启动。

常州烙画

烙画又叫烫画,也叫“火针刺绣”,在竹木上用烙针、烙铁烫。据传,东汉帝刘秀在位时已将烙画封为贡品,可见已有近二千年的历史。

常州烙画的发展历史,与常州梳篦制作的烙花、烫花工艺有关。烫花型的篦梁、梳背上的龙凤花卉,或是仕女人物,均是用铁笔烫烙出来,其线条清晰流畅,整体画面古朴、高雅。

传人周兆荣作品《冲凉》

周兆荣正在创作

烙画定好题材后,首先挑选最能表现题材的烙画材料。材料有木、纸、竹、布、绢等。山水、花鸟、人物皆可烙制。

汪鹤鸣作品

宣纸画面古朴、典雅,酷似一幅古画。在三夹板上烙画,所作人物,性情跃然;所作花鸟鱼虫,趣态盎然;所作山水,生气勃然,意境清幽而深远。

毛怀青现场展示烙画

常州烙画代表性传承人有汪鹤鸣、毛怀青、周兆荣等。

除了“能弹会画”

这些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常州非遗名单里还有一些

特殊的艺术展现哦!

TA们与祭祀有关,

也展现了老一辈的精神寄托,

比如……

杨桥捻纸

杨桥捻纸艺术的生成、发展源于我国历史上的捻军,初时从事打富济贫等活动。采取行动前,会把打击对象捻成各种人物造型,并付之一炬,以表决心。

其中朱氏捻子后来来到武进南杨桥定居。并带来了捻纸制作技艺、工艺及一整套独特的祭祀仪式。

杨桥捻纸不仅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其造型夸张、色彩鲜明、构图饱满、古朴,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制作一件捻纸作品需要经过10余道工序。作品内容丰富,有生产习俗类、民间故事类、生活习俗等。

杨桥捻纸早先在丧葬习俗中应用,后用于庆典、祝寿、上梁、乔迁等喜庆活动。

杨桥老街

杨桥捻纸属朱氏家传,其代表性传承人朱琪自幼跟随祖母学艺,至今已有50多年历史。观赏过朱琪捻制的鸿篇巨制“清明上河图”,无不为之惊叹不已。

常州茶筵

茶筵,又称腊筵、腊祭。腊祭早在先秦以前便已存在。据考,常州茶筵兴于宋、盛于明清,是当时常州郡、州、府各县邑较为流行的在腊月举行的民间祭祀活动。

常州茶筵,程序井井有条,供上一道素汤,六书班便唱一回折子戏。每换盏退一回汤,乐队便演奏一支乐曲。在演绎过程中,一大批传统戏剧剧目和民乐曲得到了生动的传承和延续。

常州茶筵,是集民俗、民间文学、民间信仰、传统戏剧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娱神娱人的同时,催发人们追求和乐的精神世界,在充满幻想和寄托的民俗活动中,激发出满腔的生活热情。

祠山祭鼓

祠山祭鼓是流传于溧阳社渚一带的传统祭祀音乐,是多元文化的结晶。生成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

据考证,生于吴兴的张渤,幼年受大禹治水影响,成年后不惜变卖家产,资助江南百姓治水,后长眠于广德横山。唐、明以后,历代朝廷,对张渤屡加赠赐,封横山为祠山,张渤为大王、大帝。随着时日推移,张渤的形象逐步被神化。

祠山大帝:张渤塑像

溧阳河口百姓为表怀念和崇敬,建起“八村祠山庙”,并在明万历年间创立、形成了“祠山祭鼓”这一传统祭祀音乐形式。

祠山祭鼓整个演绎过程严谨而神圣,阵容壮观。演员们戴着檀香木刻制的面具和描金点银的头盔,上插雉翎,分插五色背旗,威风凛凛。

每年农历二月初八,祠山大帝生日,河口村人进行一年一度的“祠山祭鼓”展演。一时间,锣鼓喧天,鸣炮齐放。《雨夹雪》和《十里埋伏》的锣鼓音乐不绝于耳。

到这期为止,

小布跟大家话非遗

的专题就暂时告一段落啦!

平常也别忘记多关注

我们大常州的

文化和精神瑰宝哦!

【常州发布综合编辑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搜索更多有关“常州美术馆摄影展:这些老常州人骨子里就有的”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