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护士出征武汉一家人送行 出征武汉的上海27岁******师崩溃大哭
这两天
一张特殊的照片在网上刷屏
看哭了很多人
↓
近日在武汉同济医院,一名67岁的危重病人出现炎症风暴先兆,27岁的上海医师魏礼群在对他进行气管插管的时候,病人的病情急转直下,最终病逝。
魏礼群瞬间痛哭崩溃,迟迟无法释怀,同事们劝导也难以平抑悲伤和失败感。他说:病人身后可是一个家庭啊!
隔着玻璃,同事为他举着纸希望大家理解,纸上写着:
“对不起,他很难过
尽力了!!!”
魏礼群是上海华山医院第四批支援武汉医疗队队员,是一名******科医师。
前不久,新民晚报“申声传情”栏目还曾刊登他从武汉写给妻子的一封信,由演员陈龙献声朗读。
点击回顾——申声传情:“蒙大将军”陈龙朗读前线医生给爱人的家书
他在信中说到:
“直到登上去武汉的飞机前,我才跟你和父母说了这件事。你问我能不能不去,我说不能。你说,那就去吧,家里有我你放心。
有件事我没跟你们说,我们这次去的是ICU,接收的都是重症、危重症的病人。我们奔赴的是最危险的战场,我还是这个战场里的冲锋队员。
不知不觉外面的雪已经停了。是啊,这世间哪有不停的风雪。”
除了他之外,同济医院光谷院区还有5位来自上海的******科医务人员,他们分别是华山医院的罗猛强、洪姝、曹书梅,和瑞金医院的缪晟昊、谭永昶。
从左到右依次为华山医院******护士洪姝,******医师曹书梅、罗猛强、魏礼群。他们是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插管冲锋队”的部分成员。图片均来自上观新闻记者赖鑫琳
身为******医生
他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插管
然而,在隔离病房内
等待插管的都是新冠肺炎重症患者
新冠病毒传染性极强
而******医生需要将一根导管
从患者口腔插入声门
因此,他们成了离病毒最近的人
为了更好地帮助病患
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成立了一支“插管冲锋队”
队员两人一组
每组12小时待命
之所以要两两分组
之所以被称为“冲锋队”
是因为他们工作时身处险境
需要相互照应
谭永昶在为患者插管。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听到咝咝漏气声
感觉病毒要钻出来了
前些天,谭永昶值班时,接到病区通知:一个患者的气管导管部分脱落,需要重新插管。谭永昶知道,这次插管暴露风险极高。
从患者肺部、气管排出的气体携带大量分泌物释放到空气中,形成高密度气溶胶。进入房间危险重重。
插管冲锋队队员互相在对方防护服上写名字,准备进入隔离病房进行插管。
走进房间,谭永昶听到了咝咝的漏气声,气体从患者体内排向空气。谭永昶感觉弥漫的病毒要钻过头套、防护服、口罩,钻进他的口鼻。
凭着多年经验(事后他说“也是运气比较好”),他终于将导管插入声门。连上呼吸机,患者胸廓起伏了,氧饱和度逐渐回升:60%、65%、70%、75%,一直上升到99%。
“插管冲锋队”的成功记录又增加了1个,又有一名患者重获生机!
上海华山医院******医生曹书梅(左)、******护士洪姝(中)、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医生王晶晶组成的插管冲锋队。
冲锋队成立至今
已成功插管超过50次
大多数时候都很顺利
但还是会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
比如,这次病人病情急转直下,最终病逝
看到魏礼群如此自责
网友纷纷宽慰:
别难过了,保重自己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他已经尽力了!
人同此心,感同身受,医者仁心,当感怀铭记。
所有病患、所有医生都在奋力去拼一个“生”的可能!
祈愿疫情彻底结束的那一天,早日到来!
【小主综合编辑】
素材来源:上观新闻、澎湃新闻、新民晚报,如有冒犯,敬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