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鱼实验室运行标准:注射仪外斑马鱼实验还需什么
研究斑马鱼离不开显微镜和注射仪。
咱们先说说显微镜。你应该经常听说,斑马鱼是透明的。实际上在胚胎时期,几乎大部分的生命都是透明的,但要借助一个东西那就是光学显微镜。否则它的透明没什么大用。而且还要保障那斑马鱼是活的,因为要跟踪具体的病变情况,还得在活体上进行试验。
更多人接触到的都是物理的显微镜,但如果还想更加清晰地观察斑马鱼,还是要让斑马鱼呈现出数字化的影像。而数字化成像,离不开光。这时候就要考虑光毒性的问题。
空气污染了叫雾霾,水污染了叫污水,其实光也会存在一些毒性。之前有很多新闻会提到烤灯过久得了皮肤疾病的报道。另外,有些化合物或者药物,在无光下可能不起到作用,但在光照下反倒有毒了。瘙痒有时候都是轻的,重的就是各种过敏症状。所以在实验室利用光学进行斑马鱼成像,一定要考虑光毒性。还有就是成像速度也很重要,不能说成个像要半个小时一个小时,那会耽误了药效发挥的整个发展过程。实际上成像肯定是要求越短时间越好的,因为你不知道那个药效多久开始发挥。
另外给斑马鱼照相,并不可能像给人照相,可提供充沛的光线,让人摆出各种姿势,然后还能从各种角度拍摄。斑马鱼怎么会听人摆布,而且还得找好具体的部位。如果一次试验需要成百上千条斑马鱼图像,那就完蛋了。
斑马鱼是脊椎动物,跟鲤鱼是一个科,寿命为三到五年。
养斑马鱼,最重要的就是水。和一般养鱼不同,斑马鱼确实爱活,基本不死,当水质不合适时,斑马鱼会自动调节身体机能,来适应生存。但维持生命是有代价的,为了适应水质,斑马鱼会降低自身的能量消耗,这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比如体重减轻,生殖力降低等。如果正常养鱼,这些情况也许并不是很严重的问题,因为你一直都能看到它还活着,但对于实验室来说,质量不佳的斑马鱼会影响试验效果。
一般平常在业内会关注斑马鱼养殖用水的电导率,但这其实是一个误区。水的导电能力强弱其实不干斑马鱼啥事,水这块应该关注的是软硬度。但电导率是和软硬度相关的,一般来说,电导率低说明水中导电离子含量少,但也不是说电导率低就是好水。
如果你也在行内,一定会总听到500~550μs这个数字,这是一般公认的养斑马鱼的最合适的电导率,希望你以后不要被此误解,看到这个就反应到软硬度上就好。
如果是生活用水,电导率当然越低越好,因为那代表着水纯,也就是水质很好。那有朋友可能要问,如果是水质越好对斑马鱼越有利么?其实不然,因为斑马鱼需要水中含有一定的钙离子和镁离子,用来保持身体的渗透压平衡。
但是现在商业用的斑马鱼养殖设备一般都会用氯化钠来调节电导率,这就是误区导致的,人家斑马鱼不需要和电扯上关系,而是需要身体生长必须的各种微量元素。所以五哥建议,还不如把加药泵里的氯化钠换成什么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之类的,给鱼补一补。
当然这也只是五哥的一家之言,如果您有不同建议也可以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