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该不该为了孩子放弃你的人生:为什么对孩子付出所有

人气:475 ℃/2024-07-19 15:24:17

当孩子从来只接受,而不付出,他就渐渐丧失了回应“爱”的能力。

每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背后,都有懂得引导付出的父母。

作者 | 麦芽妈

前两天,看到教育专家刘锁志老师讲的一个故事。

有一对夫妻,因为时间比较忙,一直把孩子交给长辈照顾。

爷爷对孙子特别关心,可谓付出了所有的爱。

孩子9岁那年,爷爷生病去世了。

孩子哭了半天,但转头也就忘了。一个星期之后,对这件伤心事就没什么印象了。

爸爸见状有点失望:爷爷对孩子那么好,结果孩子转头就不记得了。

这时候爸爸以为,孩子只是年纪还小,不懂感情。

没过多久,家里的一只小狗死了。

没想到的是,孩子为此哭了整整一个星期,半年之内只要有人提到小狗,孩子立马伤心落泪。

爸爸想不通了。

爷爷掏心掏肺地对孩子好,结果孩子对他的感情竟然还不如一只小狗。

看到这里,大概很多人都和这位爸爸有相同的感受:这孩子真是没良心。

然而事实却是,爷爷关心孩子,把所有好的都给他;

而当孙子想要把好东西也给爷爷的时候,爷爷却往往因为疼爱孙子而拒绝。

于是,孩子只能把这份被拒绝的“爱”给了小狗。

对孩子来说,一边是不断给予自己“爱”的爷爷,一边是自己不断付出“爱”的小狗,渐渐地,他潜意识里也就“爱”狗狗超过了亲人。

评论区有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

“人是不会记住翻山越岭来看你的人,人只会记住自己翻山越岭去见的人。”

生活中,有多少父母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再怎么对孩子掏心掏肺,孩子都没有感恩之心。

其实,孩子对父母感情凉薄,不是因为父母不够“爱”孩子,而恰恰是因为,你付出太多,而接受的太少。

付出太多

把孩子养成只会索取的“白眼狼”

动画片《巨婴》里,有一对无条件满足孩子的父母。

从小,孩子想要什么,只要喊一句“妈妈”,妈妈就会给他拿来。

孩子不需要学习、劳动,甚至不需要自己吃饭、自己刮胡子。

因为只要喊一句“妈妈”,妈妈就会替他办好。

当爸爸因为车祸意外去世时,孩子没有一点伤心,依旧只会看电视、打游戏。

这一次,妈妈没有钱再给他买想要的东西,最后,只能掏出血淋淋的肾脏给他。

孩子拿钱换了VR眼镜,沉迷娱乐,却不知一旁的母亲早已倒在血泊中、没了声息。

这讽刺的一幕戳中了现实中多少家庭的痛处:

父母付出一切,苟且前行,只为让孩子活得光鲜亮丽,但孩子最后却变成冷漠自私的“白眼狼”。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

“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还记得那位因为“生活费不足”咒骂亲生父亲的留学生吗?

一个普通家庭,倾尽财力精力送孩子出国留学。

父亲每个月1.3万的工资,就要给女儿1.1万,即使这样,女儿还要抱怨不够。

当父亲坦言压力大,让她节约一些、独立一点,他非但不体谅父亲难处,反而发文咒骂生父。

23岁,已是成年人的女儿,不仅没有独立意识,更是毫无感恩之心。

当她拿着父亲的血汗钱在外随意消费时,这位含辛茹苦的爸爸甚至要以白粥青菜才能度日。

所谓“升米恩,斗米仇”,不断地付出甚至牺牲,是换不来等价的情感回馈的,甚至还会把孩子养成仇人。

最好的感恩教育

是接受孩子的付出

前几天母亲节,浙江一位儿子问妈妈想要什么,妈妈说什么都不要。

于是儿子自作主张买了一袋子花来送给妈妈当礼物,没想到妈妈却指责他不实用,让他退掉。

儿子伤心落泪,令好多网友共情:多少父母,用指责和推却,让孩子的“爱”落了空。

这位妈妈说:

“妈妈知道你的心意,妈妈如果需要什么会跟你讲的。”

然而事实上,中国式的父母习惯了付出,却从来不会索取,甚至不肯接纳孩子给予的爱,直到让孩子变得再也不会付出。

小时候,孩子递来心爱的糖果,父母说,爸爸妈妈不需要,宝宝吃就好了。

长大后,孩子想帮忙扫个地、择个菜,父母说,这些你不用做,你好好读书就行了。

就像一位网友评论的那样:

“儿子以后再也不会给你买礼物了,真的,别等老了说儿子不孝顺就行。”

高分韩剧《我亲爱的朋友们》中,年老孤独的喜慈奶奶,因为担心给儿子添麻烦,成为儿子的负担,生病也不愿意向他们求助。

哪怕病症已经严重到差点走失,她还是想赶走来照顾她的小儿子。

妈妈常常因病痛苦不已,而孩子也因为无法帮助妈妈而陷入深深的愧疚。

感恩的情感,其实并非是孩子指向父母的单箭头,需要亲子之间的双向奔赴。

只有孩子传递爱的路径不被堵塞,连接亲子感情的通道才能春暖花开、枝繁叶茂。

教育家魏书生在演讲中提到一件小事。

每次和儿子一起出门,一个包儿子抢过去拎着,两个包儿子一手一个。

有一次三个包,他说这回得给爸爸一个了吧。

没想到儿子说,不用,接着一手一个,背上背一个,三个包拿着就往前走了。

儿子从付出中获得了成就感,而他则坦然跟在后面,欣赏孩子的这份成熟。

看过一句话,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小口袋,放进去是满足感,拿出来才是爱和幸福感。

孩子付出的过程,就是体会和感悟爱的过程;父母接得住,孩子的爱才能不落空。

后退一步

给孩子承担和付出的机会

魏书生说:

“一个孩子从小一点都不知道心疼你,他怎么可能心疼更多的人?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他更不知道心疼了。

最后,你的孩子一辈子都不会有幸福感。

因为人的幸福感更多的是在心疼别人、关心别人,为别人做事中产生的,被惯着的孩子心里只装着自己,这是人活着最大的悲哀。”

一个人爱的能力,一定是在付出的时候建立的。

作为父母,我们不妨后退一步,给孩子创造付出的机会。

  • “懒”一点

记得之前微博热搜上,有个小男孩吐槽妈妈太“懒”。

放假了,妈妈睡到11点才被他喊醒,而自己和弟弟则早早就起来写作业、打扫卫生。

不仅如此,经常承担家务的他,做饭炒菜也不在话下。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只要妈妈够懒,孩子都是来报恩的。

“懒”又何尝不是一种教育的智慧?

一个家就像一个圆盘,父母填得太满,孩子就会没有了奉献的空间;父母收回手,孩子才能伸出手。

学会“偷懒”,孩子才有更进一步的机会,才能获得“爱”的能力。

  • “弱”一点

主持人王芳有次生病,住院治疗。

女儿来探望她时,并没有像她想象中的嘘寒问暖、瞻前顾后,而是在病房拿手机做自己的事情。

她才开始反思,自己作为妈妈,总是独自承担一切问题。

这份“强大”,让孩子觉得自己不需要照顾。

所以她就着这次生病,刻意向女儿示弱,她告诉孩子,自己生病会难受,手术会疼。

女儿才显露出爱妈妈的本质,主动给妈妈准备饭菜、扶妈妈下床,全身心照顾起妈妈。

教育家卢勤说:

“一个孩子被他人需要,才能感受到自己生命的价值。

一个孩子被父母需要,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的身体蕴藏着多么大的能量。”

父母太强大,孩子就失去了被需要的感受,也就没有了为父母付出的动力。

父母不需要强迫自己坚强,如实表达自己的需要,孩子自然会体恤你。

  • 学会索取

中国籍犹太妈妈沙拉·伊马斯,独自带着3个孩子,一度家境困顿,靠卖春卷为生。

最初,她像很多一心为孩子的妈妈一样,无论多苦多累,都甘之如饴。

每天摆摊、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包办一切家务,让孩子只好好学习就行。

直到有一天,三个孩子照旧坐等妈妈喊他们开饭,邻居的一番话骂醒了她:

“天下父母没有不爱孩子的,但是,爱孩子要有分寸,有原则,有方法。”

于是她开始让孩子一起卖春卷,设置值日表让孩子做家务,从享受者变成付出者。

在这样的教育下,三个孩子成为了亿万富翁和出色的外交官,成长得孝顺又优秀。

沙拉说:

“中国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不忍心让他们从小体验生活的艰难,也不懂得在适当时机向他们索要,因此最终导致子女们一辈子艰难,一辈子朝他们索要。”

让孩子承担家务,看似是父母的自私,却能让孩子从中树立独立意识、学会责任意识,感受到父母的辛劳,从而滋生爱的情感。

那些爱父母的孩子背后,都有懂得索爱的父母。

作家毕淑敏说:

“天下的父母,如果你爱孩子,一定要让他在力所能及的时候,开始爱你和周围的人。

这绝非成人的自私,而是为孩子一世着想的远见。”

一个爱父母、爱他人的孩子,才最终能内心充盈、获得幸福;自强独立,活得幸福。

而让孩子学会爱,则是为人父母的功课。

你退一步,孩子才能进一步;你学会接受,孩子才能懂得付出。

把对孩子的爱藏起50分,相信孩子反而会更爱你。

搜索更多有关“该不该为了孩子放弃你的人生:为什么对孩子付出所有”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