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化石在什么时间出现的?远古发现丨化石为证大熊猫吃竹已有600万年
中美科学家通过研究早期大熊猫的“第六指”化石发现,大熊猫偏爱吃竹子的历史至少已有600万年。该成果于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科学报告》上。
与其他哺乳动物前肢有五根手指不同,大熊猫还有“第六指”,那就是在其手掌前端的一个增大的手腕部骨骼——“桡侧籽骨”。它就像一根多出来的“拇指”,让大熊猫的手掌得以形成对握、抓住竹子。
通过对云南昭通盆地水塘坝大熊猫祖先——“始熊猫”化石进行研究,古生物学家发现:距今600万至700万年前的始熊猫已具有“第六指”,而一直到现代,大熊猫的“第六指”并没有进一步增大。
云南昭通水塘坝大熊猫祖先的生态复原图。(Mauricio Antón绘,昭通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提供)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吉学平介绍,大熊猫是熊科中的特殊成员,已演变成一种专注的植食性动物。它们用牙齿撕裂竹竿时,紧紧抓住竹竿是“第六指”最主要的功能。
大熊猫抓握和咀嚼竹子。(Sharon Fisher摄,王晓鸣供图)
研究成果显示:大熊猫的“第六指”不像人类拇指能独立运动,它通过固定关节,与第一掌骨和舟月骨形成复合体,再与其他掌骨联动。虽然是被动抓握,但已足够为大熊猫提供吃竹子所需的抓握力。
“大熊猫并没有演化出一个更长的桡侧籽骨,而是始终保留着小而扁的简陋结构,就像专门为抓握竹子设计,以防止竹子从手中滑落。”吉学平说。
大熊猫(B, D, E)、原始熊类(A)和人类(C)手部的对比(王晓鸣 供图)
专家表示,增大的桡侧籽骨是大熊猫对吃竹子的适应性进化。而“第六指”之所以没有进一步伸长,是为兼顾抓握竹竿和承担体重的功能,避免过大的桡侧籽骨对行走造成干扰。“因此‘第六指’进化得不长不短,正合适。”吉学平说。
大熊猫(A, C)和云南昭通大熊猫化石(B, D)“第六指”的解剖结构。(王晓鸣 供图)
该研究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美国洛杉矶自然历史博物馆等共同完成。(记者岳冉冉)
推荐
宠物
- 1100斤黄金蟒 4米长黄金大蟒惊现郑州街头308
- 2全身严重皮肤病的狗狗被救后 竟然被家里的熊孩子误打误撞治好了177
- 3海贼王里的恶魔果实谁更厉害:3分钟带你了解海贼王的全部恶魔果实463
- 4神犬小七最近状况:神犬小七3持续深入分众市场292
- 5两个月的小猫可以吃鸡骨头吗?最好不要给它啃鸡骨头284
- 6宠物粮最忌讳什么味道的呢?宠物粮里面富含多种添加剂391
- 7哈士奇可以跟猫一起养吗?捡回来的小奶猫跟家中的哈士奇共同生活176
- 8清道夫最好的处理办法:你知道,清道夫为啥这么多人讨厌它吗207
- 9福州猫最多的猫咖:扫猫,点餐杭州首家猫咪服务员咖啡馆419
- 10狗狗背朝你趴下是什么意思?当狗狗见到你立刻趴下并低头是什么意思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