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缸内蛋白虫最有效的去除方法:鱼缸中神秘出现的蛋白虫
大家好,我是小罗,专注于观赏鱼饲养技术,欢迎关注。
曾有过好几位鱼友问我关于鱼缸中出现“蛋白虫”的问题,当时我对于这个也不是很了解,只知道对鱼没有什么危害。在查了一些文献和资料后,我觉得这次应该接近真相了,可以来写一写。
在饲养观赏鱼的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鱼缸中有时候会出现一些白色线状小虫,体长在1~2mm左右,这种小虫通体白色,因此鱼友们习惯称之为“蛋白虫”。
一、“蛋白虫”的真实姓名
所谓的“蛋白虫”只是鱼友们起得昵称,据研究表明,这种小虫是环节动物门水生寡毛纲,叫点缀顠体虫,又称红斑顠体虫。(顠,读piao第三声)。
相关文献记载,此小虫属于底栖性,有时候会进行短暂漂浮或者附着生活,可以附着在鱼缸中的任何地方,甚至是直接附着在鱼的身上。
二、“蛋白虫”是如何出现的?
自然界中,红斑顠体虫在富营养化的生活污水和池塘中经常见,在污水处理厂的污泥里也可见,是一种主要摄食水体中和污泥中的有机碎屑和细菌的杂食性小虫子。
“蛋白虫”在鱼缸中爆发,一般有两种原因:
(1)喂食活饵。在喂食如红虫、水蚯蚓等活饵的时候,没有做消毒处理,这些“蛋白虫”经常混杂在活饵当中。
(2)水体老化或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指的是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盐过多引起的水体污染现象,在鱼缸中多表现为硝酸盐浓度太高。出现这种情况时,“蛋白虫”会在鱼缸中快速无性繁殖而形成大量群体。
三、“蛋白虫”对鱼有没有危害?
通过实验表明,“蛋白虫”经常会附着在缸壁(裸缸),有些也会附着在鱼体表面,它们会吸附鱼体表面的黏液,可能会对鱼体产生一定的骚扰作用,不过没有明显的异常症状。
当“蛋白虫”大量滋生时,鱼体也没有什么明显的不良反应,但水体颜色老化严重。如果发现有蛋白虫,建议还是尽快处理,“蛋白虫”滋生太多影响美观,而且也有影响鱼呼吸的可能性。
不过,总体来说,蛋白虫对鱼类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危害,不必太担心。
四、如何解决“蛋白虫”?
根据“蛋白虫”的特性,我们有 3 种方法来预防和治理。
(1)可以通过换水或者添加微生物菌剂来改善水体富营养化的现象,抑制“蛋白虫”不断繁殖滋生。
(2)我们可以在喂食活饵前先做消毒处理,避免活饵携带“蛋白虫”,建议喂食高品质的全价人工饲料。
(3)可以减少喂食或者停止喂食,等鱼饿了就会捕食“蛋白虫”,对鱼毫无危害。
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些药物来处理“蛋白虫”,包括高锰酸钾和五水硫酸铜。
(4)高锰酸钾对于“蛋白虫”的刺激性很强,经过试验证明,用浓度为 2mg/L 的高锰酸钾溶液处理 1 小时,“蛋白虫”的虫体鞭毛脱落和虫体的迅速死亡,浓度大于 5mg/L 时,“蛋白虫”很快崩解。建议以 3mg/L 的浓度处理 1 小时。
(5)五水硫酸铜对“蛋白虫”的刺激更强,只需要浓度为 2mg/L 的五水硫酸铜溶液浸泡 1 小时,“蛋白虫”就无所遁形了。不过如果长时间与鱼接触,硫酸铜对鱼会有副作用,因此要在 2 小时内处理完,并且及时换水稀释水体中的铜离子。
以上 5 种处理“蛋白虫”的方法,其中第 3 种迫使鱼自己去捕食是最好的处理“蛋白虫”的方法。
最后总结一下:
在鱼缸中经常出现的所谓“蛋白虫”,其实叫红斑顠体虫,它可能是由活饵携带到鱼缸的,也可能是在水体富营养化的条件下滋生,并进行断裂式无性繁殖。
它对鱼体没有明显的危害,我们可以通过调理水质来抑制它不断繁殖,也可以用高锰酸钾或者五水硫酸铜溶液来杀灭它们,当然了,最好的方法是通过“饥饿法”让鱼自己去捕食。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希望看到这里的鱼友能有所收获,欢迎关注、评论、收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