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交配究竟有多难 大熊猫交配究竟有多难
国宝大熊猫
大熊猫的形象如今在全球各地都能看见,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已经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大熊猫从过去极危的状态逐渐恢复过来与我国的大熊猫保育工作离不开关系,我国不少科研人员为之付出的努力最终将这一特殊的物种从灭绝边缘拉了回来。
但需要明白的是,大熊猫在今天得到了人类的关照,但它仍然是一种脆弱的物种。
其持续的栖息地丧失和栖息地碎片化,以及在野外和圈养中的极低出生率使得大熊猫仍然没有脱离生存的险境。
早在中国西汉时期,大熊猫就已经成为了人工饲养物种。
大熊猫奇特的外观和憨态可掬的身形即使在古人看来也是十分珍奇,就连大作家司马相如也评价到,大熊猫是首都长安的珍奇动物园中最珍贵的动物。
不过野生大熊猫习性隐蔽,一般很难被人发现,过去人工饲养环境一直没有得到改善,并且难度大,大熊猫在历史上的记载仅在个别朝代中有确切记录。
大熊猫“巴斯”
直到20世纪50年代,大熊猫才再次出现在中国动物园中进行展出。
或许在大家的印象中,大熊猫成天就啃着竹子,似乎饲养成本并不高。
但实际上,大熊猫对生活环境和食物要求相当苛刻。大象的体型和它的食量相当,但与之相比,饲养大熊猫的成本是大象的5倍。
过去由于国内落后的管理以及对大熊猫的认识不够充分,因此人工饲养大熊猫存在很大的弊端和局限性。
早期对大熊猫的养育工作采取最多的办法就是直接从野外抓捕进行人工饲养,这也使得许多研究基地成为大熊猫的牢笼。
另外早期的研究工作也没有对大熊猫的食性进行细致研究,人们忽略了竹子对大熊猫的生理影响。
现代大熊猫繁育基地
再加上,早期国内还没有完全禁枪,这就导致大熊猫的栖息和生存受到很大挑战。
几乎自古以来,大熊猫就是不少偷猎者的偷盗对象,尤其是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期间,大熊猫遭受的偷猎尤为严重。
好在通过科研人员的努力,过去大熊猫在野外的数量从1985年的1114只增长至2004年的1596只。
到了2016年,随着大熊猫数量的不断增加,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已经将大熊猫从《红色名录》中的濒危调整为易危。
繁育工作有了成果
大熊猫养育工作为何困难
大熊猫即使在今天,仍然是野生动物保护和人工养育繁殖的一大难题,这与大熊猫的习性、生活状态,以及繁殖特点离不开关系。
从分布状态来看,大熊猫主要生活在秦岭竹林和四川丘陵一带,并且是独居动物。
每只大熊猫都有自己的活动范围,除了发情期期间大熊猫彼此会有交流,一年中的大部分状态都是老死不相往来。
亲密的交流在大熊猫中并不多
另外它们的性别也决定着活动范围,雌性较雄性的活动范围更大,雄性会有筑巢重叠。
但是雌性大熊猫不能接受与其他大熊猫有活动范围的重叠,这便使得大熊猫的活动有着天然的自发性影响。
大熊猫的交流主要通过发声和气味标记,比如蹭树或者喷尿。
大熊猫交流主要还是依靠嗅觉
由于大熊猫不会筑造永久性巢穴,因此到了冬天,它们便会移动到温度更高的地区。
大熊猫经历了几百万年的进化,已经从早期的杂食性进化为主草食性。
尽管它们的消化系统仍然保留了肉类消化功能,但是相比之下它们更倾向于吃竹子。
为了吃竹子,大熊猫的抓握能力更优秀
野生大熊猫除了竹子外还会吃昆虫、竹鼠、山羊等,科学家认为大熊猫在进化的过程中由于T1R1基因的失活,这便导致大熊猫对肉类的鲜味感知变得迟钝。
如此一来,即使一块美味的鲜肉摆在它们面前也很难打动它们。
但再怎么说,草食性很难给大熊猫带来营养补充,更别说竹子的营养和能量本身就不高。
T1R1基因受体
竹子的主要成分就是纤维素和木质素,为此大熊猫会在一天中的大部分时候进食竹子,其能量来源主要依靠竹子中的淀粉、半纤维素以及微量的蛋白质。
所以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大熊猫虽然吃竹子,但也不是什么竹子都可以。
为此大熊猫在进化的过程中降低了体表面积和新陈代谢以缓解热量摄入不足带来的问题,所以动物园中的大熊猫不是坐着啃竹子就是趴着晒太阳。
躺着吃最省事儿
由于人类活动带来的栖息地破坏,以及竹林的减少,因此大熊猫的生活环境才会遭到如此严重的影响。
从繁殖的角度来看,大熊猫发情率低,野外生活困难则又是另一大影响大熊猫繁衍的要素。
大熊猫的性成熟至少需要4年时间,生育年龄长达20岁,每年的3~5月为固定交配期。
此时的雄性会通过气味来寻找雌性的位置,但雌性大熊猫仍然会选择基因更佳的雄性。
雄性大熊猫在繁育期间为此还会与同类大打出手。
人工饲养情况下则避免了这种情况,并主要通过人工授精的方式进行保育工作。
成功受孕的大熊猫基本上每两年一胎,一次产下1~2只幼崽,但野外情况下通常只能存活一只。
野外大熊猫只要能够保证正常的生活和稳定的环境就可以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但问题在于,如今野生大熊猫数量稀少,人工繁育的大熊猫却有着诸多问题。
因此这便导致大熊猫再野化十分困难。
刚出生不久的熊猫幼崽
何谓国宝
大熊猫一旦脱离了野生环境会出现性情转变,准确地讲是交配欲望会严重降低。
本来在自然环境下,大熊猫的发情期就很短,通常只有一两天,但野生大熊猫的发情表现和繁殖行为比例却是100%。
相比之下,人工养殖的大熊猫只有26%。
甚至在经过多次饲养后,大熊猫会变得对交配不感兴趣,科研人员为此还专门给大熊猫播放教育影片来帮助它们建立正确的认知。
看完电影就该实践了
造成这种原因还有几个因素在于人们早期对大熊猫的认识不够清楚,野生大熊猫通常会在幼崽出生后的8~9个月断奶。
但早期人工饲养的情况下,幼崽刚过6个月便会强行断奶进行分居,为的是不影响雌性繁育下一代。
但这就导致大熊猫无法对自身的繁育有着清晰的认知,投放至野外的大熊猫可能会过早离开幼崽。
本来熊科动物在繁育后代时就会面临营养不足,竹子能够雌性带来的营养有限,为此雌性大熊猫会经常外出进食来满足刺激乳汁的分泌。
大熊猫会舔舐幼崽帮助活动
综合来讲,无法有效地自发性进行繁育,以及野外存活率低、发情期不明显,是大熊猫在今天无法得到有效繁殖的重要问题。
数量稀少是它成为国宝的一个原因,国宝的挑选还有着诸多考虑。
除了体现经济价值,大熊猫是中国独有物种,这一点也是极为重要的。
其次是能够体现本国文化特征,能够代表本国形象。
熊猫的形象和气质都很符合中国的内在
大熊猫的外观只有黑白两色,如同道家的阴阳图腾,同时道家作为中国本土宗教有着很深的影响力。
大熊猫极为对称的颜色分布体现了道家文化中的阴阳对立,相互共存的特点。
在古代,大熊猫的形象甚至被地方地区当作山神来供奉。
从儒家文化来看,大熊猫主要吃素,几乎没有攻击性,能够与其他物种和谐共处。
由此体现了含蓄内敛,不卑不亢。另外大熊猫的脾气温和,形象憨态可掬,这在大熊猫外交中尤为重要。
熊猫外交为中国多开启了新的外交手段
由大熊猫带来的流行元素和文化形象,大熊猫作为中国的代名词使得中国在世界的形象变得更具备亲和力,其文化意义远远高出了珍稀物种本身。
所以在今天,保护大熊猫,繁育大熊猫也成了国内众多动物科研工作者的重要内容,是当之无愧的国宝。
推荐
- 1人是咋样知道狗狗不能吃巧克力的 体型越小的狗越不能吃巧克力哦292
- 2在市场怎么挑选中华田园犬?普及中华田园犬的选品273
- 3最招人喜欢的宠物狗是哪种?除了第一名狗外其它6种表里不一325
- 4带鱼的皮越白营养价值越高吗?挑选,带鱼288
- 5新手养猫的8个注意事项你知道几个,盘点养猫时的5大,误区111
- 6家里的博美怕新来的小边牧:这就告诉你贾乃亮和范爷同款猫咪啥时出现在亚宠展上401
- 7早餐包子推荐自己制作:大叔家的早餐系列肉包子476
- 8猫咪可以长肉的主食冻干:猫咪配餐香香脆脆奶泡冻干277
- 9狗狗为啥总喜欢咬主人手玩:为什么狗狗总喜欢轻咬382
- 10水墨画怎么画动物简单又好看?一条精选,风靡全球的动物画谱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