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为什么会恋母?为何家会伤人恋母精神分裂

人气:463 ℃/2025-03-27 21:32:11

有很多孩子,表面看起来拥有良好的家庭,尽责的母亲,高大的父亲。可是这些孩子会突然在成年后的一天,断绝和家里的联系,或者长时间和家庭保持非常淡漠的关系。这些人都被家所伤。

家是每个人心里最柔软的地方,怎么会伤人呢?

事实上,大量的问题孩子,大量会做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的孩子,追根溯源,都是在家里受到过伤害。

武志红老师的这一本《为何家会伤人》从夫妻关系、亲子分离、焦虑转移和中国式婚姻四个方面揭示了一些生活真相。这些真相就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我们却苦苦求索,求而不得。

本文将从,俄狄浦斯情结,精神分裂的产生,溺爱的心理机制这三个方面,一起拨开育儿的重重迷雾,找到快乐生活的真相。

01 恋母和恋父情结是怎么产生的

多年来,很多育儿书都在提倡夫妻关系优于亲子关系,为什么呢?

3-6岁是“俄狄浦斯期”,在这一阶段,男孩会出现恋母倾向且嫉妒父亲,女孩呢,会恋父。他们都渴望取代同性的父母而与异性的父母建立唯一的关系。

在这个阶段,如果父母本身的感情不好,有意无意地顺应了孩子和异性父母亲近的需求,比如一个妈妈和儿子建立了比丈夫更加亲密的关系,这个孩子就会发展出俄狄浦斯情结,也就是恋母情结。

会很依赖妈妈,并且对爸爸敬畏、疏远。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样的孩子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只结交异性而难以融入同性的圈子,对自己缺乏性别认同,甚至可能会发展成同性恋。

要顺利度过俄狄浦斯期,最关键的是要夫妻关系和谐平衡。

父母都爱孩子,但同时又彼此深深相爱,孩子就会明白,尽管妈妈很爱我,但父亲才是妈妈的伴侣,他只不过是个孩子。他就会安心做孩子,安心地享受父母的爱。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夫妻关系比亲子关系更重要。因为夫妻关系是亲子关系的前提,同时,父母的关系,也是孩子长大后和配偶相处的最初模板。

有一位妈妈特别讨厌自己的老公酗酒。有了孩子之后,她和孩子非常亲密,对自己的老公很疏远,并且不停地对孩子说老公的缺点,教育孩子长大后千万不要和爸爸一样去喝酒。

孩子也认同。可是长大后的一天,孩子突然就酗酒了。妈妈非常崩溃,这是家族诅咒吗?

其实这里的心理机制是,表面上孩子亲妈妈,潜意识中却非常渴望对爸爸的认同,而多年来他和爸爸关系疏远,酗酒是他知道的爸爸最明显的特点,所以他用这种方式表明,他还是爸爸的儿子。

妈妈的错误在于,放弃了和老公的关系修复,并且阻断了父亲和孩子的正常交往,扭曲事实。很多心理问题的出现,都是源于对事实的扭曲。

这个孩子首先要接受爸爸是酒鬼这个事实,然后爸爸很爱他。恢复和爸爸的正常交往,并且让他明白爸爸喝酒是爸爸的事情,和他没有关系。

孩子领悟到这一点后,就放下了对爸爸的模仿,不再喝酒了。

02 精神分裂是怎样产生的

对于一个人而言,最可怕的是,她最为重要的感受,却被周围的人否认,说你不应该这样,你应该是相反的样子。

比如一个小孩,在学校受到老师不公平地对待。回到家告诉父母,父母说,老师责骂你是为了教育你,是为你好。去问别人,别人也这么说。她在理智上可能会接受,好吧,老师是为了我好。可是内心的痛苦呢,只能深埋在心里,最终,她只能分裂。

也有的小孩,觉得学习很苦,可是父母说,你有什么好苦的,家里什么事情都不让你操心,什么家务都不用干,只要读书就行,你应该觉得很轻松。有的父母因为太过干涉孩子,孩子没有自己的空间,觉得很痛苦。父母会说,我牺牲了所有时间来陪你,我这么爱你,你不应该痛苦,应该开心才对。这样,孩子也会分裂。

《为何家会伤人》告诉我们,很多精神分裂的初期,就是这样开始的。一个人的感受被别人看到,至关重要。也许孩子的有些行为是错误的,但她的感受是真实的。

心理治疗最大的意义之一,就是来访者的感受被心理医生看到了。感受被看到,就是最好的治疗。

03 溺爱是一种自私的行为

我们对溺爱的惯常理解是,过度的爱。所以这个词带着点无私的味道,似乎可以看到一个为孩子倾尽全力的妈妈。

但是,《为何家会伤人》告诉我们,溺爱是一种懒惰、自私的行为,是对孩子成长的阻碍。

试想一下,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想拿一个十米外的球。妈妈懂得了她的意图,于是走过去,把球给了他。这种情况,偶尔一次,孩子可能会开心,但每次都这样,孩子一定会愤怒。

因为他失去了自由探索的机会,体会不到成就感,她还会觉得大人很强大,我很弱小,大人永远都会帮我解决问题。

溺爱就这样产生了。

受到溺爱的孩子,没有抗挫折能力,没有自信,容易对父母发脾气。

6岁的时候,大人替孩子穿衣服是很容易办到的事情,但是16岁,我们能替孩子学习吗,26岁,能替他找工作谈恋爱吗。

那时,孩子会怎样。会崩溃,会怨恨父母,很多家庭悲剧就是这样产生的。

正确的做法是,当一个幼儿想要一个球,父母在一旁观看,鼓励孩子自己去拿,摔倒了,安慰他,拿到了,和他分享快乐,夸奖他,你通过自己的努力,拿到了球。

当一个6岁的孩子化解挫折的难度,远胜于他16岁,26岁化解挫折时的难度,但是,一个6岁的孩子摔一跤带来的痛苦要远低于她16岁,26岁时找工作,谈恋爱时的痛苦。

舍不得孩子受苦的父母,其实是自己的问题。有些父母自己小时候很苦,有了孩子后,就拼命照顾孩子,看起来是不让孩子受苦,实际上是为了弥补自己童年的不足。

这是一种投射,父母把自己的内心投射到了孩子身上,而对孩子真实的成长需要视而不见。

所以父母需要觉察自己,停止不负责任的溺爱。要看到孩子的真实需要,帮助孩子实现她的需要,这才是真爱。

写在最后

我们都觉得自己尽心尽力,至少是个称职的父母。可是,不正确的爱往往铺成一条充满荆棘的路。如果我们没法看清真相,我们将带着我们的孩子一起沉沦。

所幸,总有这么一本书,能在充满忧患冲突的日常中,撕开一个口子,让阳光射进来。让我们顿悟,清醒,并且向着阳光,好好生长。

我是沐年,陪你读书。

搜索更多有关“为什么会恋母?为何家会伤人恋母精神分裂”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5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