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不会因为你贫穷就离你而去:向一条流浪狗敞开怀抱吧
昨日到电影院去观看了《宠爱》,这次我特意选择了一个人看,而且是角落位置,为的是不让旁人看到泪流满面的我。
看完整部《宠爱》,6个小故事都很有特色,很有代表性,今天,我就单独说一下,巴顿和阿德(郭麒麟饰演)这部分的观影感受,为什么要说他们?因为其他5个故事,都是男女之间与宠物发生的故事,唯独阿德在剧中没有其他女生与他有感情线,所以就挑了这个故事(太任性了吧)。
在电影里,巴顿是一条流浪狗,而阿德是一名外卖小哥,它们是怎么发生故事的呢?
这是阿德第一天上班,要往某个小区送外卖,眼看快要迟到了,但是这个小区的楼栋指引可谓是非常不人性化,“错综复杂”已经不足以形容了。
没办法,阿德只有在小区里发足狂奔,拼命寻找目标楼栋。故事的另一主角,流浪狗巴顿,闻到了阿德手中食物的美味,竟然想出了一个怪点子:叼来一块香蕉皮,放于道路中间,于是阿德猜到香蕉皮应声摔倒,手中的一些食物也因为摔倒而掉落地上,然后被巴顿顺势叼走。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人怀疑流浪狗的智商是不是高得有点离谱了,其实城市里流浪狗正因为每天为了生存,早已磨练出一般宠物狗所不具备的经验和生存技能。而且为了电影效果,将流浪狗的智商美好提升也是理解的。
而阿德虽然跌倒,但是并无大碍,只是因为找不到目标楼栋而苦恼,他尝试过问路过的路人,然而还没开声对方就说“不知道”,这让阿德一愁莫展。就在这个时候,巴顿靠近了阿德,可能是因为吃了人家的外卖,想要回报帮助他,而事实上巴顿真的成功为阿德引路,把剩余的外卖顺利送到客户手中,打这以后,每当阿德送外卖到这个小区,巴顿都会帮阿德引路,而阿德也会带一些饭菜给巴顿,就这样,阿德跟巴顿开始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
我不想说这样的情节太牵强,“多送几次,还有哪条路不熟?!”,而我更愿意相信,阿德是因乐意和巴顿交朋友而让巴顿带路,而巴顿也因为能为人类服务而开心。为什么他们能走在一起?他们都是每天为生计而到处奔波跑动,只要停下来,生计或者就难以维持,都是因为在每天为生计盲目的奔波中找到一个可以互动倾诉的对象,而互相吸引,互相接近,互相倾诉,互相温暖。
余皑磊饰演的一名捉狗人,乍一看貌似是坏人,而事实上在初期的确是为了捕捉巴顿而引起了误会,让本来已经和阿德越来越接近的巴顿,变得不相信人类。而这个例子也恰好说明,某些有过惨痛经历流浪狗戒心可能很重,可能不怎么相信人类,但是内心依然渴望与人类交流互动。而如果在这个时刻,再遇到类似之前惨痛经历的情景,就会变得越来越难以接近。
后来,听说小区里要以残忍暴力的手段清理流浪狗,阿德向小区众人寻求了帮助,而在这个过程得知,巴顿其实原来并不是流浪狗,而是一名邮递员所饲养的狗,经常跟随主人派件,只是主人邮递员因病去世,它也就变成了流浪狗,而流浪过程中遭遇了不好的事情,所以变得难以接近。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它能顺利地帮助阿德在各楼栋间准确地穿梭引路。
后来,小区众人(其他5个故事的主角)合力帮助阿德救助巴顿,而阿德在最后一刻换上了原主人的邮政衣服,让巴顿感受到了那份熟悉的温暖,主动走向了阿德……
没有一条流浪狗想成为流浪狗,只是家庭变故使它们不得不流浪,我们作为旁观者,如果能伸出援手给它们一个温暖的家自然更好,要是不能,也请不要伤害它们。
阿德作为一个从来没有养过宠物的人,却在一条流浪狗身上感受到了与宠物互动的快乐,如果你也觉得孤独,试试向一条流浪狗敞开怀抱吧,它必将以它的全部去回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