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金刚一到五擎天柱的变化原因:从动画到电影数字技术如何赋予
一、 引言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一个来自日本Takara(特佳丽)公司的变形汽车玩具创意被美国玩具业巨头孩之宝公司采纳并随之推出一系列新款变形玩具,并命名为"Transformer"。随后不久,这一系列变形玩具登录中国,被译名为"变形金刚"。这一命名注定了变形金刚在玩具业,动画业,漫画业,汽车制造业以及电影业今后几十年的传奇历史。
为了进一步俘获全世界小朋友和青少年的芳心,在同年,孩之宝公司与日本东映动画公司合作推出了被称为"G1"的《变形金刚》动画版,而变形金刚最早的世界观设定和第一批主要角色,如:擎天柱和威震天,就是从这时开始被创造出来的。随后推出的"G2"以及20年代推出的CG长篇动画《超能勇士》延续并改进了其世界观和故事情节。可以说,动画版《变形金刚》的诞生奠定了其庞大的粉丝基础以及后来真人版电影创作的可能。
2002年,孩之宝公司决定以《变形金刚》为元素拍摄一系列真人电影,抱有童心的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决定担任执行制片人后,孩之宝公司又找来了好莱坞的"霹雳贝贝"迈克尔贝执导。从最初火爆全球的变形机器人动画片到真人版电影的跨越就此展开,相比其他斥巨资的商业大片,仅有1.5亿十分保守投资额的变形金刚团队开始了其困难重重的拍摄过程。
经过五年艰苦的制作,《变形金刚》在2007年与观众首次见面,几乎如一颗定时******引爆了当时的电影市场,人们被栩栩如生的钢铁机器人和眼花缭乱的特效场面震惊,而一开始对于导演重新设计的充斥金属质感,机械结构复杂毫无美式漫画美感的变形金刚造型骂声一片的铁杆粉丝也转而激动不已。尖端的视觉特效运用,出色的模型搭建,复杂的变形细节设计,当然还有宏大的战争场面最终创造了变形金刚全球超过7亿美元的票房奇迹。该电影出色的角色设计同样给予如今以科幻、怪物为元素的电影启示,赋予这些没有生命的冰冷钢铁躯体生命力和真实人性是刺激观众感官,获得影片成功的关键所在。
二、从剧本开始
不同于系列动画的单薄的人物塑造,真人版的《变形金刚》电影在剧本的创作之初便开始了整个复杂世界观的搭建,包括塞伯坦星球与机器人的由来,正邪两派的混战,地球和外星人的渊源,以及角色本身的外观和情感刻画。为了使得虚构的科幻故事看似真实可信,对影片绝对主要角色——变形金刚的人物塑造便是当之无愧的重头戏。
在《变形金刚1》首映的发布会上,编剧亚力克斯·卡兹曼说道:"如果它(变形金刚)对你的童年有过意义,唤起过你情感的共鸣,那说明它是有意义的,我们把它作为目标。"在宏大的世界观和背景之下,能让观众身临其境的感受影片,唯有通过与鲜活生动的角色建立微妙的情感联系,才能捕捉到制作人隐藏在影片背后的奇思妙想。
(一) 角色设计与概念设计
电影的机器人艺术总监本·波克特从素描开始机器人的角色设计,他用很粗的线条来画出轮廓,他认为在设计角色时最重要的是让其有正确的特色,从角色的直观概念出发是刻画主要特征的第一步。
《变形金刚》电影的故事设定在现代的美国纽约,主线之一在高中生山姆·维特维奇和他人生的第一部车之间展开。山姆作为维特维奇家族的后代,继承了其祖父的重要遗物——标刻着火种源坐标的眼镜,这也是随后正邪两派为之交战的重要信号。山姆在试车的过程中无意中开启了隐匿在地球上的汽车人标志,由此我们首次看到了代表正义一方的"博派"汽车人——"大黄蜂"的登场。
《变形金刚》中的“大黄蜂”
作为整部电影中与男孩有充分情感联系的重要角色,大黄蜂的角色设定十分特定化,也具有丰富立体的人物性格。为了让老板卖车给山姆打碎所有的车玻璃,为讨好山姆喜欢的女孩播放歌曲渲染气氛,被山姆和女友嫌弃过于老旧后任性的化身为酷炫时尚的雪弗兰Camaro,这一系列孩子气任性的行为展现了大黄蜂顽皮可爱且忠心的角色特点。
《变形金刚》电影中的"博派"机械角色相比其动画版,从外形来看,更加满足了成人的"汽车"情结,就如同年轻的山姆,拥有一辆车的梦想似乎流淌在他的血液之中。导演在选择变形前车型时也是煞费苦心,正义的汽车人来到地球时会选择变为民用车辆,因此选择了这些在当时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通用汽车品牌:大黄蜂、铁皮、救护车、爵士分别是雪佛兰Camaro、GMC4500、悍马H2和庞蒂亚克Solstice。这些车型在外观上圆滑、稳重、方正,代表了其实用性,对人类友好安全的特征。具有标志性的车型外观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影片中的角色定位以及角色的性格特征,例如前文提到的顽皮可爱的大黄蜂变身前是时尚小巧的跑车车型。
《变形金刚》中擎天柱概念图
另一方面,"狂派"的代表们便化身为更加具有破坏性的军用武器,如:坦克,战斗机,装甲车等,这类元素在战争场面可谓必不可少,对于男性观众也具有致命的吸引力。外观上更加趋于尖锐,粗犷,可怖的设计彰显出其战斗力也更胜一筹,与象征着和平正义的汽车人矛盾的激化形成电影的另一条主线。具体来说,象征邪恶的霸天虎一派采用了更多尖锐的三角元素的设计,例如头部的尖刺和牙齿的排列让人联想起恐怖的电锯和伤害甚至死亡等信息。
《变形金刚》中威震天概念图
变形金刚的变形过程是影片中最出彩的部分,也是在角色设计阶段最难突破的难题之一。他们抛弃了四四方方规则的机器人形状,而搭建了类似人形的机械形态,这使得每个变形金刚身上都有着数千个零件,而在从汽车变形为直立形态时每个零件都要被合理安置,并能做到逆向复原,这几乎完全转变到了生物工程领域。这样复杂且灵活的变化过程对于当时的动画技术来说是无疑个巨大的挑战,因此也成为资金投入最多的部分。制作团队采用了电脑动画预览技术来减少开支,在正式运用CG制作动画前,先在软件中模拟变形过程,不断重复调整直到得到预期的效果,完成一个变形金刚的建模和变形过程制作大约需要花费六个月的时间。想必擎天柱第一次从卡车形态"库库咔咔"变形为巨大机械人形的场景令无数影迷印象深刻,轮胎,车身,底盘,发动机变换位置巧妙的与其他零件咬合在一起形成擎天柱壮硕的腰身和强壮的四肢。最难能可贵的是,动画师将擎天柱面部表情用线条和钢板模拟了出来,创造性的展现出其眉毛和眼睑做出的各种表情,我们甚至可以看到擎天柱深蓝色眼球上的瞳孔和细小线条,这在拟人化角色和与主人公进行实时交流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因为在观众的印象中,只有人类才会进行细腻的面部甚至眼神交流。
《变形金刚》中擎天柱变形过程
电影中的角色设计在其充满魔幻性的背景故事下着重强调拟人性和真实感,概念设计的主要依据就是变形金刚的存在形态和流畅的变形过程。影片中展现出来的金属骨骼外露,结构完整的全机械外形配合上千个精巧的零件在一次次变形过程中精确移动,仿佛每个零件都是自成一体的小机器,全机械化的构造和复杂的控制系统在今天看来仍然十分震撼。
(二)与现实世界紧密结合
尽管影片充斥着现实魔幻主义元素,如:能量柱,宇宙大帝,古老符号,但影片的视角始终落在现代社会的大都市,故事也围绕一个普通的美国高中生展开,这就要求导演将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故事合情合理的展开。
在情节设计,故事展开方面,处处考虑到庞大的外星人与城市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与人类之间互动的真实性,将架空的世界观和真实社会有机融合起来。因此,外星人在地球上的活动都是遵从这一基本原则,《变形金刚1》中汽车人们刚降临地球时呈现为一个巨大的胚胎状生命体,犹如人类的胎儿一般,在没有变化成汽车形态之前躲躲藏藏寻找避难所的情态十分逼真。在擎天柱追问山姆眼镜下落时,开口说到易趣网,立刻让观众联想起自身生活,建立了真实感;随后,庞大的变形金刚们跟随山姆来到家中,为了不让其父母发现而小心翼翼的隐藏在庭院中,或贴在墙壁,或潜伏在树丛中的样子十分滑稽,最终"救护车"的庞大身躯不小心撞倒变电箱终于引起山姆父母的察觉不得已选择落荒而逃,一系列合理的行为发展很难让人想到出自这些外星生物。包括汽车人学习人类的语言系统,霸天虎一派会变身为音响,电脑屏幕等人类实用工具,都体现了角色在细节方面尽量缩小与真实人类社会间的差异,使得角色合理融入现实,真假难辨。
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需要将巨大的变形金刚和渺小人类之间的互动真实体现出来,这对演员的表演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拍摄现场,制作人员用相同尺寸的道具来代替影片中的真实角色,这样拍摄的画面兼顾了在后期制作中角色需要的大小,直接将制作好的动画置入周围环境中,起到很好的融合效果。制作全尺寸机器人用来和演员互动,让演员清楚的知道他们的"对手"会做什么样的动作。影片中古灵精怪的主人公和形态笨拙的变形金刚周旋时冲突感十足,其他人类第一次见到外星人惊恐害怕的情绪需要在拍摄时想象出真实的场景并沉浸其中自然表现,观众正是通过演员的视角满足其与外星人间接的情感交流,因此真情实感的表演是建立角色和观众联系的另一个重要桥梁。
在虚构的故事和真实的人类生活建立起有效联系能让观众切身体会到角色的真情实感,而非仅仅在感官上被数字技术支撑起来的特效画面轮番轰炸。纵观《变形金刚》的整个剧本设定,故事主线充斥着戏剧性和冲突感,为寻找"火种源"来到地球的变形金刚将地球平静的城市生活彻底打破,充满正义感的年轻人们承担起拯救世界的任务。导演将变形金刚和人类的近距离互动集中在了山姆和他的大黄蜂身上,通过青年人的视角可以体会到机器人的情感流露,拉近了距离感。在剧情走向上,除了"狂派""博派"之间的激烈混战,汽车人与人类间不同程度的矛盾和不断升级作为一条暗线推动着剧情的发展,而解决冲突的任务自然落到了普通人山姆身上。所有的续集都基于山姆的成长过程,让他不断置身于危险之中,在普通生活和成为英雄之间做选择。从离开家上大学,这是一段成年的过程,责任心的建立以及山姆决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段经历具有普遍性,因此对于观众来说,即使没有经历过也能明了。
三、角色性格的塑造
在《变形金刚》系列电影中,角色的性格设定与其外观设定是分不开的,外表庞大笨拙的外星机械体基于不同的角色定位也被赋予了全然不同的性格。从《变1》主要角色形成的分别代表正义邪恶的"博派"与"狂派"两方,到后来《变2》增加至四十多个角色,在故事结构越来越完整的同时,角色的性格刻画也越加丰富立体。
(一)"博派"与"狂派"的对决
《变1》中擎天柱曾向山姆用虚拟背景展示了塞伯坦星球的历史,并提到霸天虎一派的首领威震天出卖了自己而引发了内战,最终不服从威震天的势力均被消灭,为追踪在战争中遗失的火种源,威震天在地球的寻找过程中被冰封,随后偶然被山姆的曾祖父找到。在这里,威震天的出场让人颇感意外,影片中的"大反派"居然被秘密藏在美军第七区的基地中,并且编剧将整个现代文明社会的成果均设计在对威震天进行逆向工程之下,微晶片,雷射,汽车都是这样被发明出来,这里实在是一处"颠覆历史"的设定。
代表"狂派"的霸天虎和代表"博派"的汽车人为争夺火种源而引发了第一次交战,狂妄自私的威震天不惜牺牲人类和地球来拯救自己的家园,相反擎天柱为了毁灭火种源作出了牺牲自己的准备,交战中勇敢的"爵士"被威震天手撕的一幕令无数观众心碎。最终霸天虎被山姆手中的魔方插入身体而死亡,尸体也被沉入了深海。在影片中同样具有重要地位的霸天虎红蜘蛛是一个阴险狡猾的小人,他善于谄媚,觊觎威震天的领导地位,作为霸天虎团队中获取情报的重要角色,红蜘蛛被设计为灵活的F-22猛禽式喷气歼击机,并且拥有着不凡的战斗力。在影片中的几处关键节点中,红蜘蛛侦查到汽车人一行的踪迹推动了剧情的发展。还有伪装成收音机窃取情报的激光鸟,路障以及大力神等,霸天虎一派角色似乎更加善于伪装,喜欢进行暗中破坏并热衷于战争,有着鲜明的反派阵营特点。
《变形金刚》中的红蜘蛛
在后续的影片中,制作人员摒弃了加入更多角色的想法,而是深度开发一些个性更鲜明更有威胁性的角色。例如在《变3》中,导演用"升级版"的冲击波来代替前两部中的声波,他们设计了足有三层楼高的蛇形钻机,这一庞然大物从视觉上具有很强的冲击力,也有着更强的战斗力,可以将一栋摩天大楼拦腰锯断,真正代表了战争艺术。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设计是《变2》中的大力神这个角色,电影版的大力神由七个建造派的金刚进行合并,分别是银白色搅拌机(头部)、红色挖掘机(前胸)、黄色铲斗机(右臂)、浅褐色推土机(左腿)、黄色起重机(左臂)、绿色拖斗机(右腿)、红色超载机(后背),重量基本集中在上肢,因此电影版中的大力神基本只能爬行行走,面目十分狰狞可怕,巨大的吸盘能吞掉一切,破坏力极强。这一角色的设计及变形过程是《变2》中最复杂也是最震撼的部分,拥有比擎天柱多五倍的零件在变形过程中的展现也必须做到速度均匀,过程流畅,一些重大零件在复位过程中产生的金属碰撞声,以及大力神粗暴撕扯铰链的动作十分具有机械暴力感,令人过目不忘。
大力神角色设计概念图
数目上远不及霸天虎的汽车人一派除了新加入的部分成员:矮小灵活的双胞胎,负责发明武器的"科学家"千斤顶,还有机器人中的女性角色阿尔茜三姐妹为哈雷摩托的变体。其他的核心角色基本不变,除了在外形设计上稍有改进,例如在第二集的沙漠大战中,擎天柱装配了死去的"天火"的飞行器和装备,成为了有飞行能力的升级版擎天柱。作为另一主要角色的大黄蜂在第二集中也被改进了外形,将部分零件合并,形成更新奇,锐利的外观。总体上,"博派"的武器装备和战斗力相比"狂派"差很多,导演更加注重他们保护人类和地球的奉献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性格特征,这一点与"狂派"明显不同。
(二)主要人物——"擎天柱","大黄蜂","威震天"的人格化特征
"擎天柱"作为影片中优秀的译名之一,听来让人感到威猛高大,坚实可靠,作为影片中绝对的重量级角色,影片花费了最多笔墨来刻画其形象及性格。擎天柱首次登场的一幕就颇具领导风范,向山姆和女友道明了到地球的来意并介绍了塞伯坦星球的历史,观众们立刻明白了他肩负着拯救这个星球的使命。与威震天对地球的看法截然不同,擎天柱认为人类拥有自由生存的权利,因此他不惜牺牲自己来毁灭能量柱,此处表现了其渴望和平痛恨战争的思想,这也是影片要表现的精神。擎天柱身上另一处性格特征就是忠诚,对人类盟军的忠诚因此率领汽车人英勇战斗,尽管人类身上表现出的自私自大多次令其伤心;在者是对朋友的忠心,《变3》中在月球发现的御天敌是上一代的汽车人领袖,擎天柱为唤醒御天敌不惜使用了自己的能量源。总体来说,擎天柱这一角色的塑造比较成功,尽管战斗力不及敌人,但作为一个相当正面的角色,他富有正义感,谦虚而勇敢,面对人类的不信任感到失望,却为拯救山姆被威震天杀死,性格塑造丰富立体,是值得崇拜的完美英雄的化身。
《变形金刚》中的擎天柱形象
大黄蜂在影片前两部中担任山姆的"守护神",变身机器人后造型小巧可爱,是汽车人中个头较小的角色,但战斗起来毫不逊色。大黄蜂与山姆相处的过程是影片笑点密集出现的地方,例如大黄蜂想活跃山姆和女孩之间气氛自动播放音乐,还故意产生故障给他们制造相处的机会;捉弄车中的"第三者"向她脸上喷射液体,最后将其赶跑;山姆说自己将离开家上大学要将他留在家中时,大黄蜂喷泪的场景令人捧腹。大黄蜂的性格塑造像一个爱开玩笑顽皮的孩子,他是山姆忠心可靠的伙伴,在山姆遇到危险时总是挺身而出,他们之间有着紧密的情感联系。在《变3》中汽车人与霸天虎决战时,大黄蜂和其他汽车人不幸沦为俘虏,被敌人的枪抵住时,大黄蜂最后看向山姆的眼神似乎流露出了不舍之意,这一表情特写的设计非常打动人,让观众感受到山姆与大黄蜂之间无比真挚的友谊,尽管他们是人类和机器。在战争中毁坏的声音系统是这一角色一处别出心裁的设计,正因如此,大黄蜂不能向其他同伴一样模仿人类的语言,只能借助广播中的影视台词和一些意义不明的词汇来交流,这一点加强了影片的喜剧效果。
作为汽车人绝对强劲的敌人,"威震天"这个名字给人的感受是威力无穷,声势逼人,角色本身也是战斗力卓绝且狡猾邪恶。威震天的自大狂妄令人印象深刻,他渴望绝对的权利,想要霸占整个星球,可见其野心十足。不择手段的威震天甚至不惜和汽车人的上一代首领御天敌合作想要将塞伯坦星球传送到地球上,机体损伤的威震天不得不服从实力更强的御天敌的统治,却一直在伺机夺回权利,这一点被山姆的女友加以利用,在女友的挑唆之下,威震天在决战的重要关头从背后偷袭了御天敌,最终自己也被擎天柱干掉,可以说是威震天的狂妄自大葬送了自己的命运。作为最大的"反派"角色,威震天在许多方面表现出其残忍好战的特点,许多经典台词也突出了这一性格,例如威震天对山姆说:"给我'火种源',我可以把你当成宠物饶你一命。"
(三)配音赋予角色灵魂
电影版的《变形金刚》中许多角色仍采用了原版动画中的配音以表达敬意,这一方面是给予粉丝们的一份意外礼物,同时也因为这些声音在一定程度上定义了角色,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优秀的配音能让这些虚构角色在开口说话时毫无违和感,甚至能恰如其分地表达角色的思想感情,因为语言是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在建立角色真实感方面不可或缺。
擎天柱的配音来自优秀的配音演员彼得·加伦,他的声线浑厚沉稳,非常适合擎天柱这个角色形象,许多经典台词均来自他,"汽车人,变形,出发!","他们也有生存的权利"等等。另一位重要角色威震天的配音来自于雨果·维文,他的声音具有爆发性和震慑感,加上后期处理很好的表现了威震天的邪恶一面,导演迈克尔·贝甚至表示他想让威震天具有雨果的情态表情,可见只有对角色的理解绝对深入,才能够将自己置身其中,为角色"发声"。
电影中的其他角色性格特点各异,因而在选取配音时几乎要为角色量身定制,达到使角色深入人心的目的。出场仅仅两次的"爵士"是个敏捷型机器人,酷似"变形金刚版"的李小龙,他仅有的一句台词"这个地方看来挺有型"配合一记扫堂腿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铁皮是个脾气暴躁内心善良的武器专家,首次登场时用大炮指着山姆说道:"今天你感到好运降临了吗,小子?",是个爱开玩笑的武器专家;还有大黄蜂语意不清搞怪般的"广播腔"仿佛一个段子手;狡猾邪恶的红蜘蛛选取了声线尖锐刺耳的配音来突出他是个小人的形象。这些恰如其分的声音仿佛就是角色本身发出的一样,鲜明的展现了其思想和性格,也赋予了角色有血有肉的感情色彩。
除了为角色配音的优秀人声外,电影中无数的场景音效也提升了人们对于电影的感受。电影的声音特效团队大量收集声音素材来模拟现实中不存在的声音,如利用大象的声音来代替航空飞船坠地的声音。在制作摩天大楼倒塌的场景时,制作人员甚至用到了32000条淡出音,导致软件无法运行,只得求助于其开发人员。
四、真实感角色动作的技术分析
在电脑特效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优秀的科幻电影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经典虚拟角色,例如《魔戒》中的咕噜,《终结者》中的液态机器人,这些角色之所以深入人心,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拟人化的情态特征和逼真的动态让观众信以为真,仿佛它们是存在于现实中的生物体。在《变形金刚》系列电影中,角色的动作设计也恰恰是投入最多的部分。
这些具有金属重量感的巨型机械在运动时自然会产生和人类不同的滞后感和重量感,因此要恰当的模拟这些巨大机器的运动过程以及它们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例如第一集中擎天柱首次现身,当他做出蹲下注视山姆这个动作时,渺小的人类和金刚出现在同一个镜头中,为表现出真实感,搞清楚人类和巨大的机械体之间的尺寸关系也非常的重要。导演迈克尔·贝说过,"我非常不喜欢完全借助于CG技术,因为那会使得动作很难融入,但这是一部完全实现幻想的电影。"
(一)基础模型的创建
模型的创建过程主要针对变形金刚变形前后两个阶段,在这个基础上在做出变形的动画过程。电影第一集中出共现了十二个变形金刚,其中擎天柱的模型搭建最为复杂,全身共有10108个部件,每一个零件都是用计算机软件手工制作出来的,可想而知其工作量的巨大。在之后的电影中增加了更多的角色,还有体积更为庞大的"超级机器人",例如大力神,他由七个工程车辆组成,全身拥有52632个完全独立的控制部件,制作难度倍增。因此对于变形金刚的模型搭建需要考虑整个变形过程,从汽车形态到人形机械的设计可行性,因为设计师需要考虑到每一个零件的移动和复原过程。
《变形金刚》制作花絮
从作为汽车人在地球上的变体——车辆的挑选开始,导演迈克尔·贝凭借自己的敏锐直觉筛选出最酷最合适的车型进行改造,比如大黄蜂的原形雪弗兰Camaro,铁皮的原形GMC的C4500商用皮卡车,以及爵士的原形新款庞蒂克都是深入人心的经典。还有一些为电影量身定制的改装车型,例如擎天柱是在旧卡车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挡泥板,车厢,保险杠和灯,最后喷漆画上火焰标志改造而成;"救护车"是在GMH2悍马基础上增加了改造的框架,重量级的保险杠等让它看起来更符合救护车的角色。通用汽车公司提供了许多车子的3D立体档案,因此制作团队利用这些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据将模型建造成真正的汽车。
制作部门拍摄了真实车辆的照片放入电脑中,按照真实比例制作每一个能够活动的零件。在前期角色设计稿的基础上,动画师用电脑还原出机器人的每个部件,如果一帧画面中同时存在三个机器人,那么这一帧 画面需要超过38个小时进行打造。同时一些虚构的场景也需要尽可能真实的还原,例如在第三集中汽车人登陆了月球,设计师们根据月球的实景照片做出尽量真实的模型,还原出基本样貌,甚至月球的尘埃在六分之一重力的地方会产生不同于地球的运动轨迹。
除了人形机器人,影片中还出现了类似动物的机械角色,这些角色在外形和动作上要能如实地还原其设想,给人以逼真的感觉。"钻机"是继大力神后最复杂的机器人,整体有三个足球场大,几万个独立运行的部件需要精细的还原出来。这个外形酷似蛇和章鱼的结合体,触角是最难打造的部分,因为光是基础模型的建立就消耗了计算机巨大内存,这之后还要做出让这些触角翻转,滚动的动画过程。
(二) 骨骼绑定
变成人形的变形金刚具有类似人类骨骼的结构,他们在塞伯坦星球能保持直立行走状态,有自己的内骨骼和内皮肤,是完全独立的生命个体。基于这样的设计,机器人骨骼的运动应该符合人类的运动过程,需要进行骨骼绑定的过程。
以擎天柱为例,首先建立基本的内骨骼机构,以腰部为中心上下进行扩展,基本仿照人体的结构,但要突出机器人上肢健壮的特点,因此肩部较宽,手臂较结实,以父子级链接成完整的整体结构。
其次,设置骨骼控制器,这一步操作是为了方便后期的动画人员操控身体的各个部件,一般设计师会用类似人体结构的曲线表示控制器达到易于辨认的目的。线圈控制器与骨骼相链接一般使用Maya动画模块constrain功能的点控制等方式。此阶段要注意控制器的中心点和骨骼是否相重合、是否删除了历史记录等问题。如果中心不重合,没有删除历史记录就会在后期动画中出现穿帮等问题。
最后一个阶段是进行硬蒙皮设置,也就是将做好的模型与骨骼进行绑定。在进行这部操作前要搞清楚模型对应哪部分的骨骼,然后先选择模型再选择对应的骨骼,最后执行父子级命令操作。
骨骼绑定过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相当为建立好的模型按上了骨骼和关节可以让它自由活动,为接下来的动画过程做好准备。
(三) 变形动画
伴随着"奇奇咔库咔"的声响,想必变形金刚的变形过程是最让粉丝兴奋的桥段,因此变形动画制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影片的成功与否。 《变形金刚》系列电影共为我们呈现了两种主要的机器人变形过程,一种是前三集中作为完整机械体的机器人的两种形态变化,另一种是第四集中出现的"粒子化变形",这里将着重介绍第一种变形方式。
变形金刚的变形过程设计其实是和其概念设计同步进行的,因为机器人从人的形态变为汽车时是作为一套整体的系统,并非两个独立的形态依靠电脑进行过渡,这要求动画师精细的处置每一个零件,保证变形过程的自然。动画的实质就是在关键的时间点让角色做出相应的动作,这样的时间点越准确,角色的动作也就越逼真。
在创建好的模型基础上,动画师从电脑动画预览开始,探索角色应有的动作,例如头部如何运动,眼轴如何转动等等。他们制作了全尺寸的机器人遥控它们的运动过程,并将它们放在现场的灯光条件下帮助动画师搞清楚在真实的环境中这些机器人的运动会是什么样子。影片中的变形过程非常逼真,仿佛在真实的时间空间中发生着,因此每一个零件都不能消失,而是根据机器人的动作让重要的零件旋转平移,复原到相应的位置。在真实拍摄的镜头里,观众可以清楚的看到最终完成的每个变形细节,轮胎,前灯,发动机零件,齿轮的移动过程,真实的感受到整个过程。
《变形金刚》花絮
另一种"粒子化变形"比第一种更加复杂,由于变形金刚是由变形元素组成的,因此"人造金刚"会变成无数的变形元素方块或碎片以任意的曲线形态组合为另一种变形形态。这一效果采用了粒子模拟技术,经过多次形状测试,不断调整小碎片的节奏和波动效果,最终为我们呈现了一种更为复杂壮观的变形方式。
(四) 打斗动作模拟
电影中充斥着大量战争动作场面,巨大的外星机器人打斗带来了非常震撼的视觉体验。为了带来逼真的打斗过程,导演用特技演员打斗来编排打斗动作,并记录下这些动作而非使用动作捕捉技术,这帮助动画人员为不同角色建立动作并告诉他们自己希望如何处理这些战斗场景。
在机器人动作的研发阶段,制作人员采用了动画预览方式来测试机器人的运动过程,出于影片的需要,导演渴望创造出身手不凡,运动敏捷的机器人,因此他们发现机器人靠近镜头移动更快而在远处应该慢下来展现出他们的重量,这样可以带来更逼真的运动过程。由于每个角色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在动作设计时就要考虑到这一点,例如生性灵活调皮的"爵士"在出场时做出的杂耍动作,以及和威震天决斗时灵活地飞檐走壁也很好的刻画了人物性格;而作为领导者的擎天柱就要突出他沉稳勇猛的特征,他的个头也比其他汽车人要高大,因此运动起来会表现出重量感。
有了这些角色基本的动作后需要进行动作匹配的过程,制作人员需要用计算机重现真实的环境来还原机器人的运动路线,这需要匹配员在现场标记确切位置并测量距离,在后期的制作中才能知道角色具体的行动轨迹。
五、上色与渲染增强角色真实性
角色建模完成了基本的外形设计,为了更好的让角色融入环境,体现车辆的质感,上色和渲染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大黄蜂的亮黄,擎天柱身上的蓝红结合,这些经典的颜色同样赋予角色无穷的魅力,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 材质纹理
饱经战争的机器人在质地上有着一定程度磨损和褪色,真实的刻画这些角色需要体现出他们身上的伤口和划痕,在比例方面也需要尽可能还原。例如为了打造逼真的轮胎,制作人员拍摄了轮间距离的照片,使得制作的质感和真车一模一样,甚至最小的螺母也要尽可能的还原细节,这样在近距离观看这些车辆变形时,人们才会相信它们是真的部件。
为了体现不同阶段的机器人的质感,美术设计人员做了大量的材质纹理来表现机器人内部的磨损,表面的凹痕。在第四集中擎天柱身负重伤变为一辆破旧卡车,为了给新伤口做视效和动画,导演动用了60余人的团队负责面部表情和这些伤口效果的处理。在这一过程中明显的难点是,真正的汽车是抛光的,平滑无痕,所以要找到岁月和污垢的平衡加在机器人身上是一个难题。
除了在计算机中运用的特效手段,为拍摄《变形金刚》系列电影,导演将每辆主角车辆都定做了两台,为其喷上特制的喷漆,绘制花纹,这样真实拍摄的镜头和特效技术的结合运用使场景更加真实可信。
(二) 布光与光线追踪
布光和光线追踪是一种照亮物体的方式,在电影拍摄中是搭建场景的重要方面,合理的灯光搭建可以增加场景的真实感。
由于电影中存在许多金属物件,如车辆,武器,机器人的身体等,因此存在着大量的镜面反射。当一辆车出现在镜头里,我们会看到平的地方会有更多高光,突出的地方有更多亮点,因此当变形金刚出现在镜头中时一定不止有一处光源,制作人员需要让它们身体上的亮点看起来像是在现实中运动中的汽车部件反光一样。机器人身上的金属,玻璃以及涂漆的表面都处在一个反光的环境中,所以每个镜头都要拍摄真实的环境记录,然后再将灯光反射在机器人的身上。这样当机器人在运动时,环境光的反射,车前灯的发光,身体表面金属的反射会在其运动时产生许多的反光,这样最终的效果十分逼真。
(三)特效合成
影片的视效制作是由大名鼎鼎的工业光魔完成的,而迈克尔·贝是一个崇尚现场拍摄的导演,他喜欢尽量采用实地拍摄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的用电脑制作,他们的合作创造了许多震撼人心的场面。
在真实拍摄的场景基础上,需要进行许多次的后期合成,比如一些爆炸场面,需要先空出变形金刚的位置,再将模型置入场景中让它和环境融合,然后需要去除一些残骸,加上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的效果,最终进行合成。一些真实拍摄无法实现的场景还需要特效技术在后期进行修改,甚至需要替换掉原本的一些物体,创造出虚构的景象。
整个系列电影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特效部分自然是涉及到变形金刚的建模,变形和渲染过程,在现实的时间空间中创造出栩栩如生的虚构机器人角色且达到如此逼真的视觉效果是技术和艺术完美结合的结果。
六、总结
自《变形金刚》系列电影第一部上映至今已有十年的时间,电影中展现出的优秀视效场面至今看来仍然十分震撼,那些经典的机械角色给无数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擎天柱,大黄蜂,威震天这些名字依旧让人想起第一次看到这些庞大的机器人在眼前变身时的震撼感受。这些外表冰冷坚硬的钢铁之躯仿佛被赋予了情感而变得有血有肉,让观众不知不觉沉浸于这个虚构的世界被它们的真情实感所打动,并被这些角色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深深吸引,似乎它们真实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
也许这部电影的珍贵之处不仅在于创造了一个充满想象的科幻世界,也让富有童心,并被变形金刚的故事打动过的人有了回味美好记忆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