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缺钙o型腿怎么办?宝宝O型腿是缺钙吗需要矫正吗
O型腿和X型腿是儿科保健医护人员最常见的肌肉骨骼解剖学变异之一,小儿骨科最常见的“疾病”。了解下肢的正常生理发育是区分生理力线与病理力线所必需的。
正常的生理力线
了解下肢的正常生理发育是区分生理变形与病理畸形所必需的。在7岁之前,下肢力线会经历一系列可预见的过程,先是膝内翻(O型腿),接着变为中立位,然后是膝外翻(X型腿),最后回到中立位。成人下肢的最终力线略呈外翻。其正常值范围很大。
出生时,正常力线呈内翻。
随着儿童开始站立和行走,内翻程度通常加大。在较小年龄开始行走的儿童,内翻力线程度可能更大。
18-24月龄时,力线应呈中立位。
24月龄后,力线应该逐渐变为外翻,直到4岁时外翻程度达到最大。
4岁后,外翻力线程度应该减轻,变为轻微外翻至中立位的成人生理力线。
7岁时,儿童通常已达到其略微外翻的成年下肢力线。
了解完这些,我们一起看一下关于宝宝O型腿最常见的几个问题:
O型腿是膝内翻吗?
O型腿,医学上称为“膝内翻”,因为是膝关节向内成角。以两下肢自然伸直或站立时,两足内踝能相碰而两膝不能靠拢,双下肢形成O型,患者股骨內髁间距(膝间距)增大,小腿向内偏斜。
宝宝O型腿,是缺钙吗?
O型腿分为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
§ 生理性膝内翻(O型腿)是最常见的儿童腿部扭转,继发于胎儿正常的宫内位置,孩子在宫内处于屈曲蜷缩位置,膝关节处于内翻位,所以生后头两年孩子仍处于膝内翻位置。生理性的膝内翻,孩子年龄通常小于2岁,膝间距通常小于6cm(一个拳头的距离),随着生长发育,其会逐渐正常。
§ 病理性O型腿:2岁之后的O型腿可能是病理性的。其原因包括代谢性骨病(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低磷酸酯酶症),生长不平衡(损伤,感染,肿瘤,Blount病),骨发育不良(侏儒症,干骺端发育不良),和先天性神经肌肉疾病。其特点为年龄大于2岁,膝间距大于6cm(一个拳头的距离)。不会自愈。
大多数的膝内翻都是生理性的,和缺钙没关系。但孩子患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导致的病理性膝内翻时,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导致钙在骨骼上沉积少所致。
宝宝有点O型腿
需要治疗吗?
生理性的无需治疗,病理性的医生会根据原发疾病对症对因处理,例如解决病因(佝偻病的补充维生素D,补钙)、使用支具、手术治疗等。
O型腿长大之后会有哪些危害?
对于一些相对严重O型腿,大家想的到都是长大之后会影响孩子的美观,特别是女孩子,穿紧身衣或裙子会非常明显,也有的因为腿型会影响从事一些工作,例如模特、公关、空姐、明星等,另外认为O型腿易发生中老年膝关节炎。
O型腿什么情况下
需要去医院检查治疗?
§ 孩子腿弯曲的非常厉害,两膝关节之间距离大于1个拳头或者6cm;
§ 只有一条腿弯曲,另一条腿正常;
§ O型腿在2岁后仍然存在或者加重;
§ 孩子除了膝内翻外,还诉说腿痛;
§ 孩子同时还有身材矮小。
O型腿该怎么矫正?
最要紧的是区别正常与病态,把潜在疾病找出来,针对个别疾病而及时治疗,因为生理性的无需治疗,病理性的医生会根据原发疾病对症对因处理。
如若发现小孩的O型腿是佝偻病引起的,必须验血、尿,判断究竟是钙质或维生素D缺乏症、遗传性低磷血症或肾性佝偻病,以针对个别疾病作适当的治疗。
若是钙质缺乏或是维生素D缺症,就应补充钙片及大量维生素D来治疗,同时饮食习惯也必须改变,譬如补充乳类制品,肉类、牛奶等含钙食物及其他副食品,多晒太阳,多作户外活动。特别是长期素食的母亲其母奶中钙质更是不够,尤其应补充。
若是遗传性低磷血症或肾性佝偻症,则可用新的维生素D3来治疗,后者当然同时也要治疗或控制他们的肾脏疾病。
O型腿需要带支具吗?
有些家长因为过度担心,硬要订做支架或矫正鞋,因为治疗上要呈现效果常需一二年以上,不仅小孩大人都受苦,小孩子也不能享受快乐的童年。
事实上,腿变直了,真是支架或矫正鞋的功劳吗?天晓得!许多小孩也不肯穿笨重的支架,父母的钱也就白花了。至于这些小孩是否需要补充钙片或其他营养品,因为这个病的原因并非缺钙,所以并无特殊效果,不过我们不反对给小孩子这些东西,至少它有益无害,只是不要寄希望太高就是了。
O型腿需要手术吗?
不管是何种原因,若是腿弯得太厉害时,都应辅以特殊治疗,以免腿弯恶化。部分佝偻病治好而腿仍弯着,可以考虑以手术来矫正。要记住的是,手术前一定要先把疾病治好或控制住,否则手术后腿弯还是有可能会复发的。
布朗特氏病早期可用支架矫正,晚期则需开刀治疗。
若腿弯是因骨折、发炎或骨瘤而影响骨骺时,他们的治疗就不一样,必须针对个案而决定,其方法甚多。
总而言之,大部分腿弯是发育过程中,“正常范围”内也就是生理性的现象,不必做特殊治疗,随着成长自然就会好。韧带松弛者,一部分人仍留有某些程度的弯曲,但并无大碍。
生活中需要注意
哪些动作和姿势?
多数情况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宣教和解除家长顾虑家长来咨询的时候非常焦虑。
遇到这类情况,一般我都先询问家长宝宝平时的生长发育情况,如果基础的发育情况略微晚一点,那么他的腿型发育曲线可能也会相应慢一些,这个时候我都建议家长不要着急,通过门诊筛查排除神经发育、髋膝踝关节问题疾病后,治疗方式其实很简单,就是回家后自行对比观察。
那什么是对比观察?简单得说,就是拍照。
通过照片记录每个阶段宝宝的腿型,每个月对比,当发现在下肢生长发育情况与正常的动态变化相差很多时,需要引起重视,排查疾病,建立参考照片,每月记录。
关注宝宝成长发育的家长们,都建议定期拍照或者拍视频,记录宝宝的腿型、足型、走路、跑步姿态,如果出现了相关问题,也可以通过对比观察发现,同时要及时帮助孩子正“习惯性跪坐”,改为盘腿坐姿。
总结:
在7岁之前,下肢力线会经历一系列可预见的过程,从膝内翻(O型腿)变为膝外翻(X型腿)
1、多数幼儿的O型腿为生理性弯曲(膝内翻)。生理性膝内翻的典型特征包括见于0-2岁期间、双侧呈相对对称的变形、股骨和胫骨均弯曲、身材正常。
2、幼儿膝内翻的病理性原因可能包括Blount病、营养性佝偻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骨骼发育不良,以及继发于创伤、感染或肿瘤的不对称生长。
3、生理性膝内翻的自然病程为自发消退。生理性膝内翻儿童的处理应采取观察和使其父母放心。矫正器械(如,支具、夹板和足垫)治疗无效且不必要,还可能带来社会心理方面的负面后果。
4、病理性膝内翻的治疗取决于基础疾病。如果可以使用有效的内科治疗,应尽量充分利用内科治疗处理原发性疾病(如佝偻病)。手术治疗应该仅用于经过最优化内科治疗后仍有残余畸形的患者。
参考文献
1、Schoenecker PL, Rich MM, Gordon JE. The lower extremity. In: Lovell and Winter’s Pediatric Orthopaedics, 7th ed, Weinstein SL, Flynn JM (Eds), Wolters Kluwer Health, Philadelphia 2014. p.1261.
2、Dettling S, Weiner DS. Management of bow legs in children: A primary care protocol. J Fam Pract 2017; 66:E1.
3、Cheema JI, Grissom LE, Harcke HT. Radi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lower-extremity bowing in children. Radiographics 2003; 23:871.
4、Stans AA. Musculoskeletal infection. In: Lovell and Winter’s Pediatric Orthopaedics, 7th ed, Weinstein SL, Flynn JM (Eds), Wolters Kluwer Health, Philadelphia 2014. p.369.
推荐
- 1大体珍珠鸟对比普通珍珠鸟 福建永安发现内陆罕见的紫背椋鸟434
- 2自己做猫粮狗粮的方法:做猫粮狗粮没你想象得那么挣钱466
- 3十部撕心裂肺的电影系列:这八部电影想梦魇一样震撼160
- 4装修公认十大最佳主材排名,从业半辈子老师傅汇总455
- 5猫咪对狗子是真爱这一幕把人看呆,猫咪喝了狗狗的专属水322
- 6长期喝蜂蜜的好处和坏处有哪些?你对蜂蜜了解多少什么人不能喝蜂蜜452
- 7云斑白条天牛怎么养?松斑天牛吃什么叶子松斑天牛如何防治419
- 8想做和狗狗有关的工作,你家傻狗除了卖萌还能干什么295
- 96月17号三名航天员上天多少天,有一批作物种子乘着飞船上天啦323
- 10观赏鱼传染的病,同一鱼缸的观赏鱼哪些疾病会传染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