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诗歌流派变化,借令落尽仍香雪且道开时是底花
引言
一种花卉,要想引起人的关注,博得众人的喜爱,不仅要有美妙的外观,还要有深邃的内涵。在赏花之风盛行的宋代,荼蘼花能够在百卉之中脱颖而出,成为诗人笔下争相吟咏的对象,除了其外在形貌所带来的舒适的审美观感,还因为它具有高洁不俗的品格韵调。
一、富有自然特质之美
刘宋时期,文人写物格外追求细致逼真,深入观察风物景色的情态,精心钻研花草树的形貌。《文心雕龙·物色》言:“吟咏所发,志惟深远;体物为妙,功在密附。”因此,讲究的语言要符合景物的面貌,体现景物的微妙。在宋代,诗人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写作传统,对风景的描绘更加细致生动。
摹物图貌是我国诗歌创作的传统,宋代诗人在写物的过程中十分注重描摹事物的外在形貌,力求细致巧妙,生动传神。荼蘼花型娇小,花相团簇,花白蔓翠,枝柔香清,这些出色的自然外观是激发人们观赏兴趣的重要因素,也是诗人吟咏描绘的要点。
宋代诗人以其丰富的审美经验和圆融的写作技法,对荼蘼花的外在形貌细细描摹,生动恰当地体现荼蘼花的自然特质之美。
二、饱含品格意蕴之美
所谓品格,是指人或物的品质和风格。花卉的品格,简称花格,将审美对象即花卉的某些特点与现实社会中的某些人们所赞同的某种品格、情操相联系,以此得出的反映花卉审美特性的风格韵味。人们的审美经验经过长久的积累、沉淀,对审美对象品韵的鉴定逐渐形成了特定的思维模式,在欣赏花卉时,自然而然地会将它们与特定的带有人性的品格相联系。
宋人偏爱品性高洁的花卉,对荼蘼花的淡雅之姿、清丽之貌大为赞赏,认为荼蘼花不争奇斗艳,是品质高雅且不随俗流的体现,又认为荼蘼花末后而开是出于不争春的谦逊低调和殿春、挽春的奉献精神。
荼蘼花素白,品韵不俗,引得东君欣赏,使其位居十客之中。“十客”一说,最早源自张敏叔的《花客诗》,《中吴纪闻》载张敏叔根据花卉的不同品韵列出花中十客:“牡丹为贵客,丁香为素客,兰为幽客,莲为净客,酴醿为雅客,桂为仙客,蔷薇为野客,茉莉为远客,芍药为近客。”
曾瑞伯取友于十花,作《十友调笑令》:“芳友兰也、清友梅也、奇友蜡梅也、殊友瑞香也、净友莲也、禅友檐卜也、佳友岩桂也、名友海棠也、韵友荼䕷也、仍友玉友来奉嘉宾酒也。”宋人将其追求风雅的审美倾向和情感志趣融入到对荼蘼花的歌咏中,深入挖掘荼蘼花在思想层面的审美理趣,将荼蘼花的品格意蕴加以开拓、丰富。
三、淡泊无争,守寂殿春
在宋代花卉比德思潮的影响下,诗人对书写荼蘼花的花格越来越重视,诗人以自身情志品鉴荼蘼花,将荼蘼花的审美特质引向精神层面的升华,以花品观照人品,以人格标榜花格。
荼蘼花开时,春色已暮,与其它万紫千红的春花相比,荼蘼花的外貌并不惊艳,但巧妙的是,荼蘼花总是踏着春之尾音翩然盛开,让人不得不在群芳萎落的萧瑟时节注意到它清丽的颜色和舒徐的姿态。
荼蘼花没有桃、李、牡丹那般绚烂的姿色,也并非最能代表春天的花卉,但它却是尽心竭力挽留春光的花卉。即使狂风肆虐,百卉摇落,荼蘼花也会留下缕缕清香延长春韵。
结语
如果说荼蘼花清丽素雅的自然形貌,是引起爱花的宋人观赏品玩的前提,那么淡泊不争、孤芳高洁等内在品韵,才是催动宋代诗人挖掘荼蘼花文化内涵的重要动力。因此,我们可以说,荼蘼花自身所具有的深厚的审美意蕴,是促进宋代荼蘼花诗歌盛行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沈约,《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