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富起来?富的最快姿势
我认识的某位30出头大美人,最近宣布要辞职结婚了,她工作了十多年,各方面条件都不错,薪水在业内的单身女子界属于中上游的,原本说不婚的,突然间咋就变了呢。
再一看胖友圈,好家伙,婚后生活品质上了N个档次啊,以前都是丽江大理、新马泰海岛逛逛的。
现在嗖的一下,大溪地深潜、阿拉斯加海钓去了,若是单身的时候,还真一时半会儿实现不了,这么看来,辞职还挺值呐。
再看看身边的女朋友们,比我有钱的,或者说总资产超过我的,艾玛都是已婚,有的甚至是工作都没做几天,英年早婚,看来结婚还真是一种暴富方式呢。
老祖宗时代,婚姻就是一种财富同盟,那时候生产力低下,不找个人互相帮衬、取长补短,生存不下去,所谓男耕女织,也是一人种地搞吃的,一人织布做穿的,合作起来,大家伙才既有饭吃,又有衣服穿。
怕老来干不动了饿死,就生个孩子养老,生一个等于上一个保险,5男1女约等于五险一金,OK齐了。
到了现代,物质条件提升了,但夫妻组合还是比单打独斗容易富起来,因为结亲的时候,就把两家的资产给合并了一部分。
婚后买房子是刚需,生孩子是刚需,生了孩子四处跑,买车还是刚需,孩子大了换大房子还特么是刚需。
每一样都是刚需的结果就是,两口子会在不知不觉中积攒下很多财富,而对没有刚需这个紧箍咒的单身狗来说,一会包包一会演唱会的,辛苦赚的都被乱七八糟花掉了。
所以暴富的最快方式,就是找个对象,钱和爱是并行的,有对象就有财富,没对象就是穷狗,然后富得越富,穷得越穷,家庭压力大的,没准富出3代了,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最后没后代了。
想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我眼泪都快出来了,刚恢复好,就见一女同学在秀她的圣诞节礼物,驴牌的某包包,配的字是:
老公说,我想要什么他都会尽力满足……艾玛,吃的粮中粮,方为狗中狗,有人兜底可真好啊,羡慕。
没老公兜底,有老妈兜底也挺好的,娱圈纪委书记小葱同学也认栽还债了,投资人的本金外加12%,合计20个亿。
自己兜一部分,亲妈帮还一部分,掐指一算,这20个亿,按顶配的价格算,够他找500年嫩模的了,果然应了那句话“吃不穷、穿不穷,投资失败才叫穷”。
其实前两年这种兜底的投资合约挺多的,贾老板也兜了,后来兜不住,就下周不回国了,小葱的胎盘比较厚,爹妈双重保险杠,所以还完债,还能扬眉吐气好多年。
所以啊,有时候啃老也是一种激励,你不啃父母一把,都不知道他们到底有多少潜力。
小葱这次闯祸,让低调的王妈妈爆了光。
虽然国内媒体不咋报道,但王夫人林宁却被港圈称为“国内第一名媛”,和英国的查尔斯王子、威廉王子等名流均有来往。
娱乐圈的好友有刘嘉玲和赵薇,所以你看小葱怼天怼地怼空气,除了不怼杨幂,口下留情的就这俩女星。
小葱的幼年时期是在坡县跟着保姆长大的(思聪和宇晨:投胎和投机的迥异人生。),因为他的父母当时都在国内忙事业。
这个其实是误传,真相是王妈妈的确出身不俗,父亲参加过淮海战役,大校军衔,获得过“独立自由勋章”和“解放勋章”,和小葱的爷爷是菌队的旧相识。
王妈妈年轻时据说比葱爸爸还要风风火火,那时还是单位领导,去重庆出差,遇到了曾经的小王——现在的老王,两人感觉不错,几个月后就有了小小王。
结了婚之后也没有走相夫教子路线,而是也创业,鹅且做得风生水起。看到木,连王健林的老婆,都没放弃自己,那些嫁了人就不想奋斗的,你夜里是肿么睡得着的。
小聪妈妈危难之中救独子的举动告诉我们,虽然结婚能快速致富,万事有老公兜底,但是如果自己也有足够能力,那么不仅自己能给自己兜底,关键时刻,还能在老公见死不救时给儿子兜底。
那么问题来了,有钱人靠钱来兜底,我们没钱人靠啥来兜呢?答:保险。
读者中不止一个人问过关于保险的事情,我们之前或多或少也写过。但实话说,我对商业保险这个东西,从一开始就没啥好感,这要从它在国内的起源说起。
国内最早的保险公司是光绪25年间,也就是1899年9月3号,设立的火险掮客公所,但发展的很不正规,想想也正常,庚子赔款都勒紧裤腰带了,别提民间保险了。
到了民国元年,也就是1912年,外国的保险公司,尤其是美国的,开始到上海发展业务,到1937年日本鬼子作妖之前的26年间,旧上海的保险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设立。
老外的保险公司,最开始都是委托当地的洋行来代理,设分支机构那是后来的事。
那时候的保险经纪人,不需要资格证书,也不签订合约,也不用交保证金,凡是能为他们拉来业务的都能当经纪人。
头衔还挺大的,什么业务主任,业务经理,甚至副总经理,有了空名,就可以领取津贴车马费、交际费等暗地里的佣金。
做的大的经纪,还会笼络若干小经纪人挂在自己名下,哪家公司给的佣金条件好,就帮哪家卖,今年帮这家卖,明年转身投奔对家那里了,反正一切以保险公司给予的待遇高低决定去向。
于是不少找不到工作的失业者or自由职业者,就操着保险跑街的名义混口饭吃,甚至还有小混混,一边收保护费,一边兼职卖保险的,你敢不买嘛?
这其中就不得不提到一位沪上名人李祖法,他是宁波“小港李家”的贵公子。他本人不出名,但前妻很有名,叫唐瑛,是和陆小曼齐名的旧上海著名交际花,有“南唐北陆”之称。
唐小姐用现在的话讲,是彼时的网红头部大V、带货女王。
名声打响之后,吃啥穿啥买了啥,只要一见报,上海滩小小姑娘太太都跟着模仿。
她也蛮有生意头脑的,和陆小曼合开了一家云裳服装公司做衣服卖,堪称网红打版鼻祖了。
李毕业于耶鲁大学,和唐结婚时,身份是友邦保险上海分公司的经理,你没看错,卖保险的可以是小混混,但引进保险公司业务的都是民国王思聪这样的人。
1937年两人性格不合离婚,李去了香港,唐瑛跟新欢去了美国,李在香江一站稳脚跟,就做了一件当时惊天动地的大事。
那就是设法找到他曾经埋起来的一大堆保单客户的合同一一找到他们的下落,然后做不同程度的理赔。
这个在当时真的是大工程,有的人已经战死,有的流亡北美欧洲,李忙活了好多年,终于把大半的人都给赔付了,这件事直接让他在保险界一战成名。
之后事业也发展的很顺,是前特首董建华家族的世交,董先生评价这人就四个字做人做事都“非常靠谱”。
有意思的是,唐瑛后来嫁的名门之后容显麟,也是做保险的,当时在友邦保险做部门经理,也算是前夫的下属。
唐小姐利用她的社会联系,帮丈夫成交了不少客户,容先生后来又跳槽到美亚保险做中国总代理,老两口在美利坚生活的衣食无忧。
#图右为“躺赢”#
洋洋洒洒绕这么一大圈,核心意思主要有俩:
1、商业保险是个舶来品,从西方传过来,可能很适合他们的国情,但未必适合我国的大部分人,不信你问问上海滩那些被小混混强行要求买保险的老实人。
2、商业保险从险种到业务人员,参差不齐,鱼龙混杂,普通人未必辨别的了,历史证明,最后真正从中受到益处的人是那是的权贵阶层有钱人,比如唐小姐的两位丈夫之流,而非穷人。
保险是穷人的奢侈品,长期投保容易影响生活。
首先,商业保险是会拒赔的,比如先天性的疾病、高危职业人群,换句话讲,不保那些“卖命”的人,把自己过好,比花钱买保险要有用的多。
其次它有赔付比例,赔付的并不是你的全部花费,有免赔额、有自费部分,说不定,到最后保费比拿到的赔付金额还要多。
因此,我的建议是,收入一般的普通家庭,最应该配置齐全的是,统一的社会保险,俗称社保。
前阵子某位朋友想挂靠交社保,她问能不能只交养老保险,不交医保,因为自己已经在邻居的推荐下,买了商业医疗保险,一年要交小1万呢。
且不说五险能不能拆开来交,自己买了商业的保险,就不想要福利性质的社会保险,真不知道脑子里咋想的。
走南闯北,尤其是国外待久了的人就知道,我们的社保,尤其是医保真的算是走在前列的了,公立医院的大部分医生堪称业界良心了。
医保现在的覆盖范围很大,报销比例65%到90%不等,费用相对来说较低,无论是否有单位都可以购买,这属于全民福利性质的,而市面上大多数商业保险盈利性是第一位的,光这一条就已经秒杀了。
我以前是没这个体验,之前在英国的时候牙疼,去公立的社区诊所,先要预约,疼了快一周,好不容易约上了,只能见到护士,医生级别的还见不着。
开的方子是多喝冷水,额滴个神,疼得快打滚了,没办法去私立医院,见医生一面花了1500英镑,给了两个小药丸,听说拔牙之类的全套做完,要6000英镑,也就是5万多,吓得我瞬间不敢疼了,每天都在要钱还是要命中纠结。
几天后放假,滚回国,见到国产大夫时真的是跟见亲爹差不多,几百块全搞定了,从那以后我就小粉红附体,变得特别爱国,谁不服怼谁。
社保真的是穷人福利,有人计算过,长期来看,它相当于是一份年化5%的理财产品,我觉得这个数字差不多,因为坡县的社会福利体系——中央公积金长期年利率也是4%左右。
最主要的是,医保可以因为同一病症重复报销,而且是终身享用,比如说,这次你因为肝硬化住院报销了,下次再下次病犯了,还能继续报,一直到你挂掉为止。
很多商业保险是不可以这么操作的,同一个病可能只让你报一次。也有一部分保险可以允许多报几次,但额外条款很多,而且费用也很高,普通家庭未必承担的了。
这个具体在购买时,一定要看清条款,反复确认。因为大部分病人,都不是得很多种病,每个病只治一次那么简单,更多的是一个地方出问题了,反复治疗,这个真的只有社保才敢兜底,商业保险它得赔死。
12月份,我家里外公、舅舅、小姨妈都不同程度的生了病。
外公属于离休干部、舅舅是体制内、小姨是自营人员,分别涵盖了社保的三个体系,但听我妈说,社保给报销了大半部分,他们自己没花多少。
这让我彻底颠覆了以往的刻板印象,对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有了新的认知,听说现在医保卡里个人账户里闲置的钱,也可以购买商业医疗险了,魔都已经在试点了,相信以后我们的保障制度还会越来越好。
看那些移民国外的,生了大病跑回来治,就知道,其实留在国内的幸福感挺高的,身在福中要知福。
社保有一个问题,就是一旦人去世了,可能就什么都不剩下了,而有些商业保险还可以给你家人。
所以我的建议就是,钱紧的话就好好买社保,有多余的话,就再配一些重疾险、意外险之类的,毕竟飞来横祸挡不了,意外所带来的误工费、营养费等、超过医保的费用可以从这部分支取。
社会保险也好,商业保险也好,都是事后补救的一种方法,但我觉得最好的保险,是爱惜自己,少生毛病,防患于未然。
每年花个几百块,做个很全面的体检,把小毛病扼杀在萌芽中,远胜躺在医院里遭罪,到时候自己身心俱疲不说,还要被迫看病榻前的人情百态、各副嘴脸,想想就心头一颤。
就冲这点,亲们,从今晚开始,我们少熬夜呗。
——我是All Year的分割线——
昨儿上头出了一个取消大城市户口限制的公告,今天地产股就一片大涨。温州跟着就发布了条住房新政,优秀本科生买房打7折。
比较关心的是咋到本科生就截止了呢?硕士生能不能打骨折,博士生能不能白送?
年底这一政策直指房产市场,而我A的上市公司里,不少公司也忙着卖房保业绩,近期深圳的新房价格已经超过北京了,历史常识告诉我们,这不正常。
公开的数据里,有不少主营业务不是房地产的上市公司,参与投资了住宅项目,不是开发而是跟着炒房,推高房价,普通人怎么拼得过上市公司的财力呢?
把股民的钱拿去炒房,把商品房当股票一样再炒一遍,敢情我们韭菜就是双重兜底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