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动物园4月9日开放吗?闭园前一天,我承包
两天前,大半个长江流域都在飘雪。
往南边儿一点。
在广州的我们,历经着如坐过山车一般的心情。
广州动物园,
也经历了闭园,又迅速开园的24小时。
刚好在闭园前一天。
我,一个人,三个多小时走到天黑……
沉浸式逛了一次动物园。
疫情下的动物们,和想象中的很不一样。
去之前,以为这个位于市中心,已经64岁的老牌园子,
度过了最安宁、最孤独的一个月。
心中也生了一些可笑的怜悯和共情。
实际上,没人的动物园,
有男低音河马仰天一声长嚎~
,时长00:11
有仙鹤湖里的朋友们,开始二重奏
,时长00:07
还有闻声而动的它们
疫情下的广州动物园,比以往要更“热闹”。
河马吃饱一声吼,
仙鹤湖里抖三抖。
横跨广州东西,地铁5号线从荔湾到黄埔,
穿过西关老城,途径城市腹地。
前有淘金路,后有珠江新城,动物园站就夹在这中间。
从地铁线路上看,这儿似乎,刚好连接着广州的新与旧。
冬天没想过去动物园。
可实在百无聊赖的时候,
这里,就是闹市中的“市外淘园”。
纯兄兄,赞25
去的那天,刚下过几场暴雨,天灰蒙蒙的,少了太多生气。
从动物园站出来,前无人,后也无人。
出口电梯也非常不合时宜的——
“duang~duang~duang~”了几声儿。
我迅速缩回脚步,又重新站了上去。
出口左转,就是动物园大门,俨然没有国庆来时的人山人海,
空旷得只有两三人排队核酸,
而隔壁正在切磋着羽毛球技艺两个奶奶,吸引了全部注意力。
现场买票通道关闭了,线上购票20元一张。
嗯,还是这么的实惠。
通过检票口相当顺畅,
因为目光所及,
只有我,安检员,和一只打盹儿的猫。
“人好少啊”“是啊,祝你游园愉快”
看着猫,我也一并挥了挥手,打了个招呼。
游历一个动物园,路线很重要。
因为那决定着,你会不会有耐心走下去。
我的耐心从到处找人的影子,
变成了等待一只“最帅的牛”,什么时候能走出棚子,和我说说话。
它叫羚牛,是我见到的第一个大家伙。
一动也不动,只在转身时,似“咩”又似“哞”了一声。
且当作是这只不丹国兽,对我这个不速之客的欢迎吧。
隔壁的羊们,显然活泼多了。
走起路来轻盈飞舞,还不时瞥过头来,看了几眼举着手机的我。
此刻,谁是谁的观众,还真不一定。
独享观赏位,
我渴望着能和这些大块头们有所交流。
可一头犀牛径直走过来时,我却本能地连连后退。
同样的场景,
后来又发生在另一对犀牛身上。
我为自己不小心打扰到它们进食,而感到抱歉,
也看着它们走进开满鲜花的房子里,而感到开心。
一个人彷佛承包着这诺大的园子。
万分孤寂的,是我。
沉醉其中的,也是我。
偶遇一个戴草帽的大叔,
举着长枪短炮,守在围栏前,又总算有了些安慰。
动物园的明星小熊猫,下午4点要进食。
意味着这是能看到这些小家伙们最呆萌的时刻。
我早早到场,蹲守了半个小时,
期间经历着几组家庭、几对情侣来来去去。
身后的动物园小卖部灯火通明,烤肠的香气吸引着一只猫来回踱步。
虽然没能看到集体狼吞虎咽的名场面,
可小熊猫们格外给面子。
或草地追逐,像个孩子一样淘气;
或挂在树上,不停地扒拉;
或漫步走上树桩,给了我一个独家定格。
不得不说,这些小可爱们俘获人心的本事,
那是每一步都踩在了人类的心巴上啊。
如果说没有人的动物园,才是真正的动物世界。
接下来仙鹤湖的各位,
看起来笨呆呆的河马,以及大狮子兄弟们,都功不可没。
火烈鸟一如既往保持着高贵典雅的姿态,
不论怎么拍都是一幅画。
没了太多相机和叽叽喳喳的人群,
它们反倒不那么“矜持”,聒噪地叫个不停。
聚在一起开大会?几个家庭吵大架?难道是有了什么情感纠葛?……
当我是个孤独的游客时,
免不了给这些会动的、有颜值的家伙们按上一些人类世界的剧情。
可也许,它们只是简单地,因快乐而高歌呢。
水中的天鹅和各种鸭子们,一个个化身民间歌唱家,
唱着K拉OK,开了一场没有报幕的动物音乐会。
女高音、男中音、低音们,此起彼伏。
仔细听,配合得还挺有默契。
路过河马的屋子,它正在水塘前吃着新鲜的草。
吃饱喝足,回到屋里后,冷不丁来了一声仰天长“嚎”。
旁边栅栏上的鸟,受到惊吓,纷纷起飞。
飞过了河马的小屋,朝着狮子屋的方向。
大明星阿杭的发型,不再是它的标志,
和老婆躺在青青草地贴贴,恩爱得羡煞旁人(我)。
邻居狮子,霸气雄风依旧,
但王者眼神里的落寞,也有些藏不住了。
天渐渐黑沉。
冷血动物们安静地躺在小小玻璃橱窗里,
冷漠无情地和任何时候都一样。
不论人的脸盘子凑得有多近。
这不是我第一次来广州动物园。
可不巧,
我看到了国庆假期时的人山人海,
也感受到了冬天来临前,
因为疫情几乎无人的另一面。
总结起来就是,
河马吃饱一声吼,仙鹤湖里抖三抖。
犀牛哥俩花下找,阿杭恩爱秀得好。
离开动物园时,
想到开始还担心没有人,它们会不会孤单。
多么可笑。
64岁的它老了,
也老得写满了故事。
广州动物园,从来不只是网红。
即便自助“理发狮”阿杭博人一笑,
即便20元就能在市中心看到熊猫、狮子、猩猩这样的“划算买卖”。
还有全国十佳动物园,国家4A景区等等。
撇开这些标签,它的“传奇”更值得说道。
1928年,开在中山四路的永汉公园,是广州历史上第一座动物园。
当时动物稀少,不过60多种,200多只,连孔雀都是稀罕动物。
后来经历变革、改名和搬迁,成为了今天的广州动物园。
60年,恍如隔世。
周边高楼起,地铁达。
动物园成为了广州城,一座被人们包围起来的动物城。
种类翻了6倍之多,数量高达25倍。
全国第一只繁育的亚洲象在这里出生;
2010年首次成功繁殖金刚鹦鹉。
对于广州人来说,
这座动物城是生命的礼物,也是生活里每一个幸福时刻的见证。
它是小时候第一次和爸爸妈妈一起看见大象的地方,
是每一次表现优秀得到的最大奖励,
是第一次约会的地方,
也是开心或不开心时,能得到安抚和能量的地方。
不久前,广州动物园面临过一次舆论风暴。
因为狮子无精打采,老虎有刻板印象,
猩猩似乎不太正常,羚羊好像太瘦了……
这流言一出,广州人先不淡定了。
实际上,这里的大部分动物都是从“马戏团”退休的。
带着一身伤,带着人类曾经对它们疯狂索取后的疤,来到广州动物园。
有了一个家,一个得以安享余生的养老院。
没有游客时,饲养员忙碌的身影更加能被看到。
他们开着大卡车,一趟一趟的运输食物。
他们蹲在草丛里,修剪枝叶,清理屋舍、喂食。
他们也要在天热的时候,
给猩猩煲一盅西瓜猪骨汤,补充营养又解暑,
会给每一只小熊猫起可爱的名字,希望大家能记住它们。
更费尽心思,把动物丰容做到最佳。
比如,小熊猫园子里,有它们爱的苹婆树,
有它们喜欢爬的树干搭建起来的游乐园;
大象馆,长颈鹿馆,羚羊馆……
都是动物们习惯的环境和风格。
每一次逛广州动物园,都会在心躁动不安时,找到片刻宁静。
这里没有动物表演,
在爱的包围下,每个动物都安逸的生活着。
以真实地状态面对人们,
就像能看到火烈鸟在岸上吵架,非洲犀牛淌过水泥坑,狮子秀恩爱,小熊猫卖萌,羚羊啪的一下掉了一颗颗屎……
不用对人类设防,乐园,才是那个乐园。
到今天,广州动物园已经64岁了。
老旧设备,留下了岁月的痕迹,
郁郁葱葱的树和青青草地,又彰显着它的生机和活力。
走到大象馆的时候,它们都回到屋子里。
我在长椅上,看到动物园最早的故事。
作为动物园收养的第一只大象,它叫“八宝”,也是广州动物园的标识。
1956年由印度总理所赠,后经周恩来总理转送给了动物园。
1962年,越南主席胡志明又送给了中国儿童一份礼物,20岁的雌性亚洲象“伊龙”。
后来“伊龙”和“八宝”组成一对明星夫妇。
生下了宝宝“宝龙”和“跃龙”,
开启了广州动物园繁衍亚洲象的篇章。
亦成为了往后几十年,一代代广州孩子们心中巨兽启蒙的开始。
身高超2米,体重快3吨,一天就能干掉600多斤食物,吼叫起来穿透整座动物园,可撒娇卖萌同样惹人爱……
大象成就了广州动物园的巨兽时代,
那些斑驳远去的童年记忆,那些治愈了人们的生命律动,
以及身处城市中心也能偷得半日闲,找回自然乐趣的时刻。
是过往的财富,更是当下的难得。
——
告别了让人焦虑的11月。
有空了,就去一次动物园吧。
见见阿杭,听听河马的低音炮,
见识一下火烈鸟的反差萌。
让摩天轮转起来,
让游乐园重新回到孩子们嬉笑欢闹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