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石榴树的现代诗歌 昌黎葡萄沟里的童年歌谣
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 ,阿嫩阿嫩绿地刚发芽。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这首创作于1979年的台湾校园民谣《蜗牛与黄鹂鸟》,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对于歌词,小驴从小就有个疑问:葡萄不是藤本植物么,又是如何能长成木本植物的树呢?毕竟眼见为实,在遇到这颗葡萄树王之前,小驴是从未见过葡萄树的。
昌黎葡萄沟的这棵葡萄树王,约有135载的年岁。据这棵树的主人说,他家之所以能过上红火的日子,葡萄树王功不可没。每年国家将给予这棵树,20余万元的补贴。而这棵葡萄树王每年所需的养护费也由国家承担。人们常说,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却不知,一棵树也能成为金山银山。
主人家的小孙子在院子里玩耍。偶尔也会坐在树下发呆。对于主人家来说,除去在农家院里接待宾客。最为闲适快活的,莫过于在这葡萄树下的弄孙之乐了。
小宝贝还无法用语言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意思。毕竟距离他长大,还要早的很呢!就像蜗牛那样要沿着葡萄树一点一点往上爬。而我们这群外人却只能像黄鹂鸟一般“羡慕、嫉妒、恨”了。春去秋来,在葡萄树下成长的童年,总能有机会听到蜗牛与黄鹂鸟的对话。
一般来说,葡萄藤会在头30年间达到出产质量的高峰,之后质量会急剧下降。通常情况下,若是照料得当,葡萄藤的寿命可长达80年左右。135年的树龄,还能果实累累,着实是个奇迹。
葡萄树王自觉为这里的人们撑起了一把大伞。试想一下,当夏日太阳高悬的时候,葡萄树下聚集着南来北往的游客和左邻右舍的街坊。你大可随意窝在藤椅上,沏上一杯清茶,一边听着鸟语虫鸣,一边与亲戚朋友闲话家常。
这里不仅可以在葡萄树下回忆童年歌声里的蜗牛与黄鹂鸟,还能在葡萄沟的溪水中,光着脚丫,肆意撩拨着炎炎夏日里大自然赐予的清凉。
昌黎的葡萄沟比起新疆的葡萄沟毫不逊色。依山傍谷,屋前檐后,山溪西侧,坡上崖下,满山的葡萄。世代栽种培育葡萄,400多年来,从未断绝,大片大片的葡萄架,以致覆盖了整个山岩,形成一处葡萄沟。
昌黎葡萄沟如今共栽植葡萄品种百余种。沿着葡萄秧架组成的绵延不断的绿色长龙一路前行,便可遇见它们。葡萄沟中的街道也颇具特色,路名皆是取自沟内葡萄品种。昌黎的这处葡萄小镇,果然名不虚传。
葡萄树王在昌黎不仅仅是独一无二的传奇。葡萄沟里,百年树龄的葡萄树也要有五六棵。还有些人家的葡萄树,虽未及百年,但在夏日的庭院中撑起一把伞,还是没有问题的。
也许,你会说这葡萄树王与葡萄老藤毕竟稀少,若能遇上自是意外之喜。而这沟里怎能家家户户皆可享受葡萄绿荫的恩泽呢?
殊不知,没有树王的人家,虽与葡萄大伞无缘,却可以积少成多,搭建起一道道葡萄长廊。
即便是行走在沟旁的街道上,葡萄长廊都会一路伴你前行。在昌黎葡萄沟的路边,你我这般外来的过客,亦可独享一隅宁静的所在。
夏末秋初,有些成熟的葡萄早已下了架。随意走进几户人家,品尝各家各户的葡萄。若是觉得不错,可以带上几箱馈赠亲友。农家田园的收获,总是需要有人一同分享的。
昌黎葡萄沟里,不仅绿荫送爽、葡萄味美,其历史文化与民俗艺术也是可圈可点。沟中的赵家老宅,始建于清朝道光咸丰年间,距今约有150余年的历史。
四合院的前、中、后三道院落,中规中矩,是冀东地区保存相对完好的传统乡村民居。
屋内陈列展出着近现代村民的生活环境及家居陈设。
宅子里的每一个角落,总能有一处与你记忆中的心灵老家相契合。眼前的景象,仿佛回到了儿时的模样。
如果说,赵家老宅记录着昌黎葡萄沟的古朴。那么街道围墙上随意涂鸦的彩绘,则彰显着这里艺术及时尚气息。
屋舍俨然、荷叶田田、妇孺老幼、怡然自得。这是街道一旁葡萄架下的童话,也是葡萄沟里正在发生的故事。
艳丽且明亮的色块,抽象且简约的风格,绘画无一不在展现当地人的日常生活。有的是对生活琐碎的简单勾勒,有的是对美丽乡村的描绘诠释,更有对国泰民安的平凡期许。葡萄沟,充满儿时回忆的葡萄世界,令你我逃离都市,回归纯粹与质朴,守护心灵的家园。
@驴来驴去,哏都姑娘,历史系90后森女一枚,文化创意师、活动策划师。搜狐旅游金牌作者、乐途旅游专栏作家、遨游旅行家、驴妈妈旅游达人、途牛大玩家。完全算不上“旅行达人”,也并非“典型性”历史爱好者。微信关注驴来驴去的驴趣时光机,记得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