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前10最粘人的鹦鹉品种有哪些?这只濒危的鹦鹉依靠近亲繁殖消除不良基因
地处南半球的新西兰,由于千万年的岛屿隔离,远离大陆,孤悬海外,这片净土早在一千多年前毛利人登陆之前,还处于爬行动物和鸟类的天下,岛上没有哺乳动物。这里成为鸟类的天堂,有着很多奇特古怪的鸟类,比如曾经的世界上最大的鹰--新西兰鹰,曾经的世界上最大的鸟类--恐鸟等等,在人类踏足这片土地以来已经有将近一半的本土鸟类灭绝。
在新西兰还有世界上种类最多的不会飞的鸟类,比如奇异鸟,鸮鹦鹉,当然还包括已经灭绝的恐鸟。这些鸟类的祖先原本都会飞的,在千万年以前它们飞临新西兰岛,由于这里没有哺乳动物天敌,加上食物资源丰富,宛如世外桃源,它们便在这里安了家,久而久之,逐渐的褪去了翅膀,取而代之的是具有强壮的腿,便于在地面上奔跑。
世界上唯一不会飞的鹦鹉
鸮鹦鹉是新西兰特有的鸟类,也是世界上唯一不会飞的鹦鹉,它们有翅膀,但羽毛和其他会飞翔的鸟类不同,羽毛稀松,也没有控制飞翔能力的龙骨,所以肌肉不发达,因此不会飞翔。和新西兰其他的鸟类一样,长期在地面活动,具有强壮的腿部,利于地面快速奔跑。
新西兰大约在一千多年前毛利人登陆之后,带来了一些哺乳动物,如狗,猫等,这些动物被引入新西兰之后,对当地的一些不会飞的鸟类造成巨大的生态灾难。当然,造成新西兰本地诸多鸟类消失的加速剂还是作为后来入侵者的欧洲殖民者,他们来到新西兰之后,不仅大肆捕杀岛上的稀有鸟类,为了发展毛皮生意,还引入的小型的鼬科动物,白鼬。
新西兰岛上的鸟类天敌:白鼬
原本这些鸟类可以快乐地生活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里,随着这些凶猛的哺乳动物来到之后,它们的悲惨命运随即开始了。恐鸟在19世纪灭绝了,奇异鸟也一度到了快要被吃干净的地步。鸮鹦鹉也好不到哪里去,由人类登录之初的数十万只,到1995年,仅剩不到51只,其中50只分布在一个孤立的小岛上,这个岛上由于管控,没有哺乳动物的入侵,它们才幸免于难。截止到今天,这个小岛上的鸮鹦鹉种群已经上升到了200只左右。
什么是近亲繁殖
近亲繁殖,通俗点说就是亲缘关系较近的个体之间的繁殖。当物种的种群数量减少到一定的范围内时,相互之间的近亲繁殖将不可避免。一直以来,在很多的动物身上,近亲繁殖带来的恶果是显而易见的,优良基因流失,繁殖出来的后代,对环境适应能力弱,疾病增多,久而久之,这个种群将不可避免的灭绝。
比如我国大连蛇岛上的蛇岛蝮蛇,相对封闭的空间内,岛上的这些蝮蛇近亲繁殖现象也很严重,它们应对环境的能力变得很脆弱;我国引进的普氏野马,在引进前当初在欧美国家动物园里的400多只普氏野马都是他们在我国新疆地区和外蒙古荒原捕捉过去的幸存后代的后裔,由于长期圈养和近亲繁殖,这些普氏野马面临着抵抗力低下,疾病增多,寿命短的致命问题。
鸮鹦鹉近亲繁殖反而促进了基因的改良
可以说,关于近亲繁殖的影响几乎都是消极的。而最近,来自瑞典和新西兰的研究人员发表在《细胞基因组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表明,他们对现存孤立小岛上的鸮鹦鹉进行了基因测序,惊奇的发现,这种不会飞的鹦鹉经过万年的岛屿隔离和近亲繁殖,并没有积累有害的基因突变,反而慢慢的消除了这些潜在的危险基因。这个结果让科学家们感到极为震惊。
作为世界上最为濒危的鸟类之一,这样的消息对于鸮鹦鹉来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科学理论认为,在小种群中,有害突变可能会累积,从而导致生物灭绝的风险增加,这也是大多数灭绝生物经历的情况;但也有可能通过近亲繁殖暴露的有害基因变异通过自然选择从种群中消除,这一过程被称为清除,当然也是一个极为缓慢的过程,有可能经历数百代的时间。研究人员发现在鸮鹦鹉上的研究结果正符合这一可能性。
研究人员表示,针对这项研究结果的发现,可以用于保护和增加剩余的鸮鹦鹉种群,例如通过基因数据可以筛选出对后代最有帮助的育种个体。虽然目前来说,鸮鹦鹉仍然处于极度濒危的状态,但积极的一面让科学家对这个珍稀鸟类的复壮有了更多的信心。因为不仅是对鸮鹦鹉,还可以参照在其他濒危的物种身上,某些情况之下,即使孤立了数百代,小种群也有可能存活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的遗传缺陷会消失,高度的近亲繁殖可能并不一定意味着该物种会注定灭绝。
尾声
鸮鹦鹉虽然大部分的种群都在一个孤立的小岛上,但是在其他地方还存在一只独立的雄性个体。这只独立的个体很有可能带有有用的遗传多样性,是否会让它和岛上的个体进行繁育,这将是科学家接下来需要考虑的问题。因为科研人员也担忧,引入外部的遗传多样性会破坏原本的遗传结构,带来很多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