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猫贩子都明目张胆了吗?肆无忌惮的猫肉贩子已经触及了底线
苍穹之下,生灵正在被无声暗杀。
是伦理、商业、地域文化、文明进化过程中多重的结果。
动物身份的对倒与冲突。人类身份之间的撕扯和矛盾。
演化成了今天的悲剧。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吃过猫肉。
——猫咪知识局
1、越南,猫肉的“天堂”
提起东南亚,伴随而来的是一种“阴”和“柔”的文化氛围。
不论是“巫蛊之术”、以白龙王为首“命格测算”或是“人妖”文化,都或多或少的带有一丝诡异。
同时,吃猫肉的潮流似乎也就见怪不怪了。
尤其在越南,每年要吃掉400多万只猫,而且这个数值在不停地上涨,
在越南人眼里,猫是老虎的化身,因此猫也有“小老虎”之称。所以当地很多人认为,吃猫肉可以壮阳。
同时,越南人认为猫肉是一种极好的美味,光是烹调的方法就有30多种。尤其是很多旅游的城市,不仅仅当地人吃,而且外地来的游客也会纷纷尝一下。
当然,“以形补形”的理论没有科学依据,而且我相信,如果有一天传出喝x可以壮阳的话,公共卫生间的问题可以得到极大的改善。
而安全隐患也随之出现:
因为很多猫,尤其是流浪猫,每天吃野生动物甚至是垃圾堆里获取食物,身上带有大量寄生虫和病毒。越南每年都有不少人因为吃猫肉受感染而死亡。
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出现:
哪怕猫的繁殖速度很快,单以越南的国土面积来说,每年几百万只的流浪猫数量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猫的渠道在哪里?
显然,周边国家运过来,比如:我们国内。
2、广东,饕鬄的理由
国内的做法,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们搜索猫肉,现在依然可以出现各种做法:
中国还有一道关于猫的重口味菜与猴脑、三吱儿齐名,叫水煮活猫。
将猫以闷棍打懵后放入沸水中煮,这时候猫还没死——之所以如此,是传说这样的猫血气贯通,口感更好。
很难想象,如果食客们看到猫被杀的场景时,会不会咽下去。
2010年,国内出现了第一个吃猫肉的纪录片《三花》,纪录片中详细的说明了当前国内猫肉的产业链以及爱猫人士的困境。
高额的利润和市场的需求,导致猫贩子们动了歪心思。大街上的流浪猫数量根本不够,所以就潜入小区喂养的流浪猫或者直接进入家里面偷猫。
《三花》纪录片的开始,就是追赶偷运猫咪的卡车。
因为报警的原因,当地的派出所随后出警协调,但因为相关人员情绪激动,协调结果并不理想。
图中的猫咪很多脖子上都挂着项圈,而且毛色鲜亮柔顺,很明显是家养猫,也就是说这些猫的来历并不是流浪猫这么简单,很多都是偷回来的。
这些猫是被拦下来了,而更多的猫就没这么幸运了。
进入餐馆的那一刻起,它们的生命就此终结。
有的猫需要被做成活水煮猫,所以放在水池里泡着。
有的猫,被包在尼龙袋里面一脚一脚踩死。
还有的猫,是首先吓唬它们,他们认为猫精神处于极度紧张的时候,用刀背活活砸死,这样肉质“更加紧凑”,“更加鲜美”。
笼子中的猫正在被挨个戳死……
猫死后的尸体就被夹子随意夹到一旁。
当拍摄者暗访食客的时候,食客的一番言论依然让人咋舌不已。
记者问道:流浪猫体内的病毒非常多,难道就不担心非典重现么?
而在他们看来,有人卖自然他们就会去吃,而且吃得越稀奇,说明你越了不起,显然吃猫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谈资。
但是一个很奇怪的点是:受访者一直谈到教育的问题,说这一代人的理念就是有什么就吃什么,不会有乱七八糟的忌口。
而他们教育下一代的时候,又是另外一种说辞:
在教育小孩的时候,也是教育他们不要伤害小动物,伤害猫猫狗狗。
我们不能直接的打上“大型双标”的标签,但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他们内心是知道从善之心,并且教育子女的时候也是这么做的,但为什么他们自己没有践行?——因为口欲。
在纪录片后半部分,以猫皮为主题曝光了相关的产业,猫被偷去、抓去不仅仅是提供给餐馆,很多是直接将活猫给了皮革厂做衣服角料。
而剩下的猫肉直接被一些食品工厂收购,当做猪肉、鸡肉来制作火腿肠等一些列使用产品,甚至冒充羊肉、鸭肉出现在各大餐馆。
一定意义上,除了素食主义者以外,可能我们每个人都吃过猫肉……
3、 爱猫并不是无理取闹
很多时候,爱猫、乃至爱狗人士都会打上偏激“动保”的标签。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我们并不是无理取闹。
有很多人爱猫,爱狗。也有很多人讨厌猫、讨厌狗。这是人之常情,也是每个人的权力,我们并不能要求天下所有人的爱猫爱狗。
但,这并不是赞同或者漠视无故屠戮猫狗的理由。
猫狗作为伴生动物出现在人类身边,这是它们的身份。
而不论是猫还是狗(主要是狗)同时也作为肉类食品提供者的身份一直存在着。
随着社会的进步,如今两者的身份现在产生了冲突。
大吵大闹一番合适吗?不合适。“玉林狗肉节”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每年的狗肉的消耗量不降反增。
《三花》纪录片拍了十年了,猫肉的市场在曝光之后经历了短暂的冷却,反而暗流涌动,越来越火。
动物保护组织难能可贵,但能救得了这一车猫,却救不了更多被运往餐馆和皮革厂的猫。
但是!
小区内的流浪猫被别人饲养,同时绝育,属于公共财产,这凭什么被人偷了去?
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宠物,农村人自己肉都不舍得吃喂大的猫狗,被人偷去成了餐桌上的食物,这又算什么?
流浪猫狗身体内多少病菌,吃了会不会出现传染?下一个流行病毒的隐患会不会存在这里?
这次疫情还没有过去,难道又要酝酿新一个灾难么?
非典还没过去20年,冠状病毒再次袭来,猫肉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果子狸,没人敢说一定会发生,但也没人敢说不可能。
这些人压根没有认识清楚这种“饮食文化”背后蕴藏着危机,缺少对于生命的重视。
而社会上对于吃猫吃狗的现象缺少支持,根本上来说,因为这还是一个小众,吃猫的是小众,养猫的也是小众。
立法或者条例的前提是群众基础,只有引发的广泛的讨论,唤起群众的思考才能真正的出现有效的规则和秩序,而不是少数人的呐喊,这样的效果微乎其微。
请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的人看到生命凋零的残忍。
请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意识到这种饮食习惯背后的危机。
因为,对于现实的感知,是一切改变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