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全世界最神奇的十个厕所 快看,极简中外厕所史亮瞎双眼
中国厕所极简史
在野蛮时代弱肉强食的自然处境中,人的感官装备很差,获取食物都是艰巨目标,至于排泄场所,那只能是大自然的广阔天地了,与动物无异。但是,一旦人类有了第一座厕所,则是社会文明的萌芽标志之一,也意味着社会的文明程度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
距今5000年的西安半坡村氏族部落遗址里发现的一个土坑,被视作中国厕所的起源。一直到先秦时代,当时的厕所依然很天然,如厕还具有相当危险性。《左传·成公十年》记载:“(晋侯)将食,张,如厕,陷而卒。”(晋景公刚要吃饭,突然觉得肚子涨,不舒服,先去上趟茅房。左右侍从久等,未见国君回来,分头去找,最后在茅房发现了他,原来掉进了粪坑里,死了。)诸侯国国君的专用厕所尚且如此,平民的可以想见。
厕所,古称为“溷”“圊”“轩”“毛司”“茅房”“茅厕”“茅坑”等。(为简便,文中统一用厕所称之)
秦汉时,厕所分蹲、坐两式,区分男女,并有隔断。汉代尤为重视隐私和使用的方便,并增添了通风设计。
徐州狮子山楚王陵的厕所
汉朝一般家庭的厕所,连着猪圈
《西京杂记》上说,汉朝宫廷用玉制成“虎子”,由皇帝的侍从人员拿着,以备皇上随时方便。这种“虎子”,就是后人称作便器、夜壶的专门卫生用具。“虎子”之名,颇有来历。相传西汉时“飞将军”李广射死卧虎,让人铸成虎形的铜质溺具,把小便解在里面,表示对猛虎的蔑视。
西晋的“虎子”
隋唐的“虎子”
(当着别人的面对着这样一个东西尿尿。压力有点大呀……)
唐朝专设“司厕”的官员。进入宋朝,汴梁等大都市的公厕已具行业性质,有专人管理。清嘉庆年间出现了收费公厕。
如厕的最后一道必要程序是清洁,如何操作?这又是一部多彩多姿的文化史。
人生最痛苦的事情之一,莫过于上厕所没带手纸。在没有纸的古代,先辈们怎么擦腚?用厕筹,长这样:
有关厕筹的记载最早出现在魏晋时期,在《资治通鉴》中有相应记载。俗名干屎橛,就是便便后用来刮腚的木条或竹条。无噪音,无污染,利用缝隙求发展。当然力道么,自己要掌控一下,否则后果你懂的。
当然喽,平时行走江湖,靠山的地方摘树叶,靠水地方捡卵石。有的贫苦人家,就准备一些瓦片、土坷垃放在茅房里,随时取用。
造纸术是在西汉年间发明的,到了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纸张的工艺才算成熟起来。但是当时纸张极其珍贵,舍不得用来擦屁屁。
最早有记载的用纸擦腚是从元朝开始的。据《元史》列传第三后妃二记载,“裕宗徽仁裕圣皇后”伯蓝也怯赤当太子妃的时候对婆婆“昭睿顺圣皇后”非常孝顺,她要在婆婆拭秽之前用自己的脸试试手纸的柔软度,真是贤德。
到了明清之际,用草纸擦屁股已经是一种习惯了(当然普通百姓不是啦),不过官方明文禁止用写字的纸张擦屁股,《惜字律》《惜字新编》《惜字征验录》《文昌帝君惜字律》《文昌惜字功过律》都是相关的一系列法律。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有段刘姥姥拉肚子的文字:“刘姥姥觉得腹内一阵乱响, 忙的拉着一个小丫头,要了两张纸就解衣。”
20世纪初,世道比较乱,纸张紧俏,不少人只好又用瓦片擦腚了。抗战时期,士兵便便时用的就是竹片和瓦片。有个趣闻说,国共内战中的淮海战役,国军一名高级将领化装成贫民出逃,就因为便便后用纸擦腚,发现后被俘。真是细节决定成败啊……
国外厕所极简史
古罗马时代的公厕宽广辽阔,上厕所根本不用排队。比如卡拉卡拉皇帝时期的一座公厕,就有着不可思议的1600个厕位。
图片来自南都周刊
中世纪早期,欧洲的城镇规模还相当小,人们要么就在街头随地便溺,要么讲究一点的就用桶装起来,倒到街上或者河里去。
总体而言,修道院僧侣的生活比之中世纪的普通民众要文明和卫生得多。英国坎特伯雷的基督堂修道院早在12 世纪就拥有了一套完善的供水和排污系统,可以为集体厕所提供水流冲刷。
水厕的最大问题是选址难以把握。如果厕所修得离水太远,退潮的时候,没有足够的水把便便冲走,会堆积起来;如果修得离水太近,涨潮的时候,屁股享受到自动冲洗服务倒也罢了,就怕倒灌甚至连人带厕所一起被河水卷走。
把厕所修在足够高的桥梁上倒是可以避免这种危险,比如早期的伦敦桥,并不像现在两座高塔对峙,而是一座上面建满房屋的拥挤河上小镇。伦敦桥上居民也要解决个人问题,这里的公共厕所直接高空抛物落入泰晤士河,从桥下经过的船员要是敢四十五度角忧郁仰望伦敦的天空,十有八九会吃一嘴,所以有谚语说:“聪明人桥上过,笨蛋桥底过。”
不得不从桥底过的人唯一解气的时刻,就是上面的轰炸者不慎从茅坑掉进河里——从下图这张警告看来,这种惨案估计还时有发生!
比起拥有实用主义的优良传统的我国人民,古代的外国朋友在擦屁屁的办法上,表现得非常有想象力。
古罗马时代的人们使用一种叫做“tersorium”的玩意擦污秽。
柔软部分是由海绵动物制成的天然海绵。用完之后洗一下,后来人接着用。后来人接着用……
古希腊人拭秽使用鹅卵石,它们大都很轻薄,边缘很光滑,质感非常接近大理石。当考古学家在公元2世纪古希腊遗迹中发现这玩意的时候,他们以为这是一种用来下棋的棋子。但在进一步研究后,他们通过化学检测发现,这玩意上还沾着很多矿化的粑粑。
更厉害的来了!
中世纪法国皇宫用的是房顶上垂下来的粗麻绳,这绳子正好垂在蹲位的旁边。拉完屎后,就把绳子从两腿中间穿过,前面一手拉,后面一手拽,像拉大锯一样。而且,这根绳子是公用的。皇上用了皇后用,皇后用了大臣用……。
另外一些国家的脑回路也非常清奇,不做描述,上图,供大家想象。
15世纪以前,英国王室贵族们用这个:
它目前是英国人最喜欢吃的海产品之一
据《源氏物语》中记载,日本皇族是用这个:
蝉翅
要是在海上呢,一个月不擦屁股谁能忍?北欧的维京人,会用磨损了的船帆或是绳索浸水后擦屁股(和中世纪法国皇宫差不多嘛)。维京首领当然会区别对待了,他们用这个:
希望你以后还可以正视这道美食
同为海洋文明,波利尼西亚人就文明多了,人家会用敲碎了的椰子壳来擦腚。
最后的最后,如果你想拉大,却发现周围啥都没有……没事,至少你还有左手。当然,有点水就更好了,南亚民族至今都是这么干的。
中国古代厕所文艺掠影
历尽沧桑的厕所发展到今天,演绎出多彩多姿的厕所文化,令人惊叹不已。论此,没有一个国家比得上中国。
欧阳修介绍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方可心属思尔。”可见,欧阳修生前曾把厕所,当成孕育灵感、酝酿文思的最佳去处。
看几首写在厕所里的名联吧。
“跨马端裆,以为少林弟子;挤眉弄眼,疑是梨园老生。”一副对联,惟妙惟肖地勾出如厕者的姿态表情。
“有解未解,急忙东奔西走;方便已便,从容南来北往。”这是旅店里厕所的对联,也有侠客的洒脱意气。
“任凭皇亲贵族,也得宽衣解带;即便王侯将相,亦须弯腰屈膝。”如厕众生平等,这样的语句,想必是普通大众所为。
“蹲下且解腹中事,站起再存新华章。”如厕一趟,竟生出些气势来了,作者可能是书生。
……
厕所变迁的大事年表
公元前2500年,厕所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和苏格兰。
公元前2000年,冲水厕所在克里特得到使用。
公元500-1450年,出现了便壶和悬厕,冲水厕所消失。
15世纪,中国人制造最早的手纸。
16世纪,欧洲有钱人用书页作手纸,开始使用马桶。
1590年,英国人约翰·哈林顿勋爵发明了冲水马桶。
1870年,英国人赫利尔发明了现代冲水马桶,美国人开始在建筑物里安装室内厕所。
1982年,节水马桶开始广泛使用。
21世纪的厕所文化
莫斯科的一些商人在公厕的墙上搞起广告栏,除了食品外几乎什么都可以登上厕所广告。
在法国,有些公厕的设备全部实现了自动化,想解手只要把硬币投进设在门上的投币孔里,门就会自动打开,人进去之后门便会自动反锁,厕所内随即有轻松音乐响起,用毕即自动冲水,喷水洗手和烘干全部是自动化的。不过如厕时你必须留意音乐,当音乐快播完时则表示用厕时间快到了,你得速战速决,否则时间一到门就会自动打开,让你尴尬一场。
在德国,高速公路旁也有一种自动厕所,如果你是第一次使用这种厕所,如厕完毕你肯定找不到冲水的开关,当你无可奈何地打开门时,一扭门栓,座便器突然轰轰作响冲起水来,让你如释重负。
日本的厕所无论在设计及设施上都具世界最高水平。他们的公厕总是建立在绿叶繁茂、苔藓遍地、空气清新的树丛之中。日本家庭厕所里趣味横生,有些人在厕所里摆设了书架,俨然是个小型阅览室。还有人在里头摆放自己珍藏的玩 具、饰品,如厕时可以细细把玩。
……
中国的厕所革命
根据世界厕所组织提供的数字统计,每人每天上厕所6~8次,一年约2500 次,一生约3年在厕所度过,女性还会更长。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城乡尤其是农村地区厕所简陋,粪水暴露、蚊蝇孳生,霍乱、痢疾等肠道传染病和血吸虫病等寄生虫病高发,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带来巨大灾难。
上世纪50年代,全国上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大力清理整治环境,建厕所、管粪便、除四害,这是具有我国特色的卫生创举,无害化的生态厕所在农村地区的推广,成为我国城乡环境卫生、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有效途径。
上世纪70年代,全国爱卫会全面组织开展了“两管五改”活动,突出了对人畜粪便的管理。80年代,又推动了改水、改厕、健康教育“三位一体”爱国卫生运动。90年代,又将农村改厕工作纳入《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在全国广大农村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厕所革命”。
“厕所革命”力求破解乡村环境治理的难题。厕所是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也是观念和意识的问题。卫生水平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水电的耗费,在改厕之前,大多数北方农村以收集式旱厕为主,卫生状况不达标。因此,很多地方也在探索推行符合当地环境的卫生厕所,比如山东的“三通沼气式”、河南“双瓮漏斗式”、辽宁的“四位一体六栅式”、宁夏的“双高式”、江苏的“三格式”厕所等。
2015年初,国家旅游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大行动”的工作部署,将厕所革命列入“旅游515”工程。“厕所革命”也是旅游行业的“一号工程”。
小康不小康,厕所是一桩。
2017年11月,*********总书记指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接下来,我们看看一个典型案例:厕所革命的介休故事。
晋中盆地偏南,有个介休市,介休市境内有座山,叫绵山,据说是春秋五霸晋文公的贤臣介子推拒绝接受分赏,被误烧死的地方。后世为了怀念介子推,有了清明节的前身寒食节,这也成为介休地名来源的说法之一。
这些年,介休市依托“我们的节日——清明节”品牌活动,围绕传统文化复兴和旅游产业振兴,主推绿色发展模式,成效显著。寻找生态文明和乡风文明带来的幸福感,成为介休农民追求的新时尚。
今年,一场从市区到景区的厕所革命,开始向村庄延伸。
方便问题不方便
“朵朵5岁前,我们都没让她去过家里的厕所,每次去厕所,都是让她方便在尿盆里,然后我们大人再清理。”介休市南街村的李玉梅追忆起孙女方便问题的不方便往事历历在目。
5年前,李玉梅家里的厕所是老式结构,两边是用砖砌的地面,中间是用水泥做的斜坡一直延伸到后面的一个大坑内,所有排泄物就这样暴露在外面。
朵朵刚满3岁的那年夏天,李玉梅试着带她去厕所,进去时,孩子一直紧紧地抓着她的手,不敢迈开腿,在她的多次鼓励下,孩子终于迈开小腿,就在准备跨过中间斜坡时,孩子脚一滑,踩在了厕槽的水泥面上。
“孩子吓得哇哇大哭,我的心也被揪在嗓子眼,这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咋给儿子儿媳交代啊。”李玉梅说。那次经历之后,李玉梅特意做了一个带把的木板堵住了中间的斜坡,将这一安全隐患“堵”上。大人们也不敢轻易让孩子学这个本领了,朵朵方便时再也没勇气去长这个本领了,一直使用便盆方便。
“孩子,你别笑,嫁娶时要买红色便盆,是村里自古留下的风俗习惯。”李玉梅说。
不是一个朵朵需要这样的本领才能长大。赵家堡村35岁的程晓俊也有自己的如厕经。程晓俊说:“家里的厕所就在家门口,是最老式的旱厕,用半人高的土墙围成圈,三米深的粪坑上盖两个石板,中间留条半米宽的缝隙。每次去厕所解大手,随着粪便入坑,溅起的粪水会溅到屁股上、衣服上、手上,所以,必须得控制好‘时速’和‘份量’,才能避免尴尬。”
程晓俊说,心里还有一个阴影。儿时的玩伴土黄狗,就是掉进厕所后没的。土黄狗没的那晚上,他伤心难受,在厕所边上一直不肯进家门,父母哄了很久,才作罢。到了夏天,蚊子苍蝇乱飞。因为厕所安全防护不足,导致孩子或老人溺厕的事件,时有耳闻。
“我家院子小,一下雨,茅坑的臭味就会翻上来,不关门满屋子都是臭味。弄得人一天没胃口。”西关村的一位王姓大娘说。
旱厕变成洗手间
“上级有号召,村民也拥护,村集体也有这个实力,所以,我们就先走了一步。”介休市宋古乡三道河村党支部书记温才说。
今年年初,介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的号召,专门成立了改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协调,根据不同的村庄情况,设计了三种标准化改厕方案。
介休市利用广播、新媒体、报纸、电视等方式刊播《致全市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制作了专题宣传片,让农民了解改厕的好处和政府的支持政策。
“消息传来,我就动了心思。我们村有地下管网,可以采用水冲式,价格大概是1000元左右。政府还会以先改后补的方式补贴一部分资金,我们老百姓的积极性当然就更高了。一个月时间,我们完成了全村585户的改厕工作,在全市的农村里率先用上了水冲式厕所。”温才说。
在污水处理管网覆盖不到的农村,介休市推广使用三格式和双瓮式卫生厕所,一家一个化粪池,在自家就可以将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改装完成后,每次冲厕仅用0.3升水,改厕的成本也在2000元以内。
5月11日,介休市组织各乡镇和重点村的负责人召开农村旱厕改造现场会,实地观摩了改厕后的宋古乡三道河村。“经常有前来参观学习的各个地方的老乡。每次我都告诉他们,改了好呀,既是政府发的福利,也是我们修的福气。”三道河村村民王霞梅高兴地说。
“村民朋友们,注意了,市里要给每家每户进行厕所改造,将旱厕改成水冲式厕所,以后,咱们家里的厕所,没有苍蝇,没有臭味,大家赶紧来报名吧!”5月13日上午9点,宋古乡东段屯村的广播里就传来了村委会主任张保俊的声音。
东段屯村由村委会负责统一施工、统一安装、统一装潢,尊重农民意愿,免费为村民改厕,卫生厕所覆盖1000户成为村委会给农民办的实事之一,群众积极性高涨,改厕进程快速。
“朵朵第一次去改造后的厕所那个高兴啊,大喊我再也不怕掉厕所啦。”南街村的李玉梅家变了样,旱厕改成了水冲式厕所。厕所里大理石地板砖铺了地面,白色的瓷砖装饰了墙面,中间安上了白色的蹲便,粪坑再也不是毫无遮挡地暴露了,那个陪伴朵朵童年的尿盆也光荣“退休”。
“13年3次改厕,我家的厕所终于和城里一样了,也叫洗手间了。”程晓俊彻底告别了如厕的尴尬,脸上洋溢出满满的自豪。
村里有了夜生活
每到傍晚,东段屯村街心公园上就会响起动听的音乐,村里的广场舞队会穿着整齐的服装出现在这里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东段屯村在建起4800平方米街心公园的同时,修建了大众食堂、群众活动阅览室、公厕等公共基础设施。村里的老人们坐在公园凉亭里观看表演,孩子们在公园的空地追逐嬉闹,夜里的东段屯村,有了城市才有的夜生活。
“现在出门锻炼、搞集体活动再也不用操心上厕所的事情了。公共厕所男女分开,也没了闯入异性的尴尬。”村民梁翠香说。
“我们很快就要搞美丽庭院评比了。”宋古乡组织委员王晓娟说。今年,介休市要完成50个乡镇政府所在村、城边村、城郊村新式厕所全覆盖的目标。
“厕所只是生活中的一个细节,但这个细节却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南庄村村民张克礼感慨地说。2011年,南庄村走上乡村旅游的道路,但是获得可观收入是改厕后的事情。
“以前村里环境没有这么好,游客一看以前的老式厕所,掉头就走。随着近些年的开发,村里环境越来越好,连厕所也一并改造了。现在村里变得越来越热闹,早年外出打工的村民也纷纷回乡,办起了农家乐,卖起了自家种的农产品,招待前来观光游玩的四方来客。”张克礼说。
村北的张尔华家是村里头牌的农家乐。2016年4月,张尔华率先在全村将旱厕改成了水冲式厕所,新改造的洗手间,分男女部分,里面的陈设一应俱全,干净整洁,墙上贴着瓷砖,看上去跟城里饭店的洗手间没有差别。
“经过改造,农家乐环境更干净了,游客翻倍的增,我的收入也多了。”张尔华高兴地说。
从小朵朵到张尔华,每一个介休农民都从厕所革命获得了幸福感。每一个村庄的点滴改善,都推动着介休的文明进步,每一个县域文明的进步,都是中国农村文明的进展。
本期编辑:uafhængige
特别提示:除了《厕所革命的介休故事》之外,本期部分采用的图片和一些文字资料来自网络和学术期刊,分别是:
王志轩:《厕筹杂考》,《华夏考古》 2010年第 1期.
周 星、周 超:《“厕所革命”在中国的缘起、现状与言说》,《中原文化研究》2018年第1期.
四海:《多姿多彩的厕所文化》,《世界文化》2003年第4期.
泥人:《有味道的厕所文化》,《文史博览》2013年第1期.
南都周刊微信公众号.
知乎作者,眠眠,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965214/answer/140453806
何烨:《提高生活品质先从“方便”开始》,《农民日报》2017年12月20日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