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死了之后为什么展昭退出朝廷?包拯临死前对展昭说一句话
一提起北宋“包青天” 包拯之名,简直就是正面无私、为民申冤的代言词。他刚正廉洁,断案如神,深受百姓尊敬爱戴,在民间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了不畏强权,坚持正义,也得罪了不少权贵和绿林贼匪,因此在查案中,时常遭遇刺客,而包拯每每都能逢凶化吉,除了他本人吉人天相外,还有武功高超的护卫展昭的一份功劳。
展昭有两大特点:一是天生神力,自幼习武,武功高强。二是为人谦虚、谨慎、正直,具有侠义心肠,因此颇为受人敬重。后来,江湖人称其为“南侠”。
包拯和展昭之间的关系,就如同狄仁杰和李元芳那般亲密无间。相传包拯还没有发迹时,进京去赶考,结果途中遭遇生死劫——被土匪抢劫,关键时刻,正好被路过的展昭撞见,于是拔刀相助,才使得他化险为夷。从此,包拯和展昭就成了莫逆之交。
结果,包拯顺利考中功名,受到了皇帝的亲昵,入仕为官。而包拯也没有忘了恩人展昭,把他昭推荐给了皇上。结果展昭摇身一变,成了御前带刀护卫,并特赐“御猫”称号,留开封府供职。
随后的事很简单,包公断案是神出鬼没,一生断案无数且从来没有冤假之案子,因此被称为“青天”。 据史书记载,包拯在入职为官后就不惧皇权,就拿在宋朝时期有名的“庆历新政”来说,当时的朝廷又分两个派系,一个是以范仲淹为主的新派,而另一个便是保守派。当时的包拯可能是看不惯范仲淹的某种措施,便面相圣上奏了其一本,正是因为此本导致了新派的利益遭受到了全所未有的威胁。就当保守派正暗自窃喜自己的阵营又加入一位战友的时,随后却因为包拯一个不同寻常的举动给惊呆了。按照常理来说,包拯在抨击了新派后应该是一种“间接”的“亮明身份”,承认了自己的派系,可他却在变法失败后,范仲淹墙倒众人推之际,突然上书建议保留其“选拔人才考试的建议”,一时间朝廷的新旧两派度炸了锅,纷纷表示看不清此人是敌是友。
包拯就是这样一个敢作敢为的人。但正直的包拯得罪的人没有一个连也有一个排了,难免会遭到小人的算计,而他的“保护神”就是展昭。展昭作为包拯的主力护卫,匡扶正义,辅佐包拯惩恶扬善,其侠义之名也是水涨船高。
在有关包青天的传说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宋仁宗赵祯出生时,被当时的刘德妃,后来的刘皇后、刘太后(历史上有名的真宗皇后刘峨,其实她并不坏,而且才能不输于武则天),以狸猫掉包。仁宗生母李宸妃因生下妖胎被废,在刘德妃的不断陷害下,又被真宗赐死,幸得人搭救,才逃出了宫。而刚出生的仁宗赵祯,被刘德妃交给宫女寇珠勒死。寇珠不忍,交给了太监陈琳偷送出宫,并交给了八贤王抚养。赵祯这才捡回了一条命,并在八王府长大。
真宗因为无子,就收养了八贤王的儿子为嗣子。八贤王趁机将真宗的亲生儿子赵祯还给了真宗。真宗去世后,仁宗继位。包拯在陈州放粮,偶遇流落民间的李宸妃,得知了真相。
包拯明镜高悬,设下计策,最终查明了真相。刘太后自尽,而李宸妃和仁宗母子相认,八贤王也成了护主有功的大功臣。
期间,展昭也是功不可没。
展昭跟随包拯的时候,年龄“不过三旬”,而当时包拯已经到了年迈之际,俩人虽然是上下级的关系,但是包拯却对他如兄弟一样,而展昭也对他非常体贴。
后来,包拯弥留之际,对展昭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所从事的职业基本都是与人交恶,我若在世你可平安,我西去后,你要尽早远离世事才可全身而退”。
展昭本无意于为官,完全是感动于包拯的正直无私,以及对自己的知遇之恩,才在包拯请求下,留了下来。包拯活着的时候,展昭是有靠山的,但是包拯一死,那些权贵肯定会兴风作浪,同时皇帝为了平息那些权贵的怒火,很可能要拉个替罪羊出来给大家泄愤,而展昭武功再好,也是凶多吉少的。
再说,包拯死后,他和公孙策等人根本无法在朝廷立足,甚至连自保都是一种奢侈。因此,包拯临死前才会要他赶紧隐退。
而展昭听了包拯的遗言后,他毅然辞官而去,从此浪迹天涯,不再过问世事,消失的无影无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