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鱼类>正文

鲶鱼生活在哪些江河?看,有江猪子有十几头呢

人气:258 ℃/2024-05-08 13:05:51

“看,有江猪子!有十几头呢!”

在南京主城区的江段

不时跃出水面的长江江豚

成群结队

让众多市民兴奋不已

大饱眼福

常有家长带着孩子到鼓楼滨江看江豚

是的,“江猪子”回来了!

今年3月23日

就有人惊喜地发现了

“水中大熊猫”江豚成群而来

翻转跳跃、捕食嬉戏的身影

并拍摄了视频

“哎哟,快看,那是江豚呀!”

在武汉城区长江段

看到江豚现身捕食实属罕见

工作人员表示

长江“十年禁渔”以来

他们在同一水域

曾两次与江豚相遇

但还是第一次赶上

“水上大熊猫”成群出现

2021年5月10日,在湖北省宜昌市江边,长江江豚在水中嬉戏。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中科院院士曹文宣

作为长江十年禁渔的首倡者

也表示

长江“十年禁渔”以来

以鱼为食的江豚

频繁现身长江武汉江面

说明长江水生生态环境

正在持续变好

2021年5月11日,在湖北省宜昌市江边,长江江豚在水中嬉戏。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十年禁渔终于等来了它们#

这一话题冲上热搜

网友纷纷在评论区感慨

“哇,好感动!”

“微笑天使们回来了!”

“真是最美微笑!”

“给它们机会

也是给我们机会”

无独有偶

长江鲟也回来了!

9月23日

重庆一男子钓鱼时疑似钓到长江鲟

当事人称

昨天晚上去钓鱼时钓到了

当时以为是中华鲟

就将其放生了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鲟鱼专家组成员危起伟

通过照片、视频

确认该男子钓到的

的确是长江鲟

此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认定

长江鲟野外灭绝

为何长江鲟还会突然现身野外呢?

原来,这是人工放流的个体

危起伟说

从2007年人工放流开始

到2018年长江鲟遭到误捕的情况很多

在重庆市万州区长江中的三峡库区珍稀鱼类驯养基地,长江鲟人工繁育研究工作进展顺利。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江猪子”回来了

长江鲟回来了

水鸟们回来了

绿色回来了

“长江大保护”及其他生态保护动作的推进

给长江带来了积极的变化

长江大保护

2年前,长江白鲟的灭绝令网友痛心难过。

2019年9月中旬,国际组织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上海组织了专家组评估,评估结果为,中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长江白鲟灭绝。

楚天都市报报道截图

这是继白鱀豚(极危,CR,可能已灭绝)和长江鲥鱼被研究人员宣布功能性灭绝之后的又一坏消息。

研究者曾对整个长江鱼类进行调查,发现记录中,一些曾在长江生活的鱼类,约30%在近几年都没有再记录到——虽然不能证明这些物种已经消失,但至少说明它们的数量已经十分稀少。

人工饲养的最后一头白鱀豚“淇淇”,于2002年离世(来源:IUCN)

6300多公里的长江,串联11个省份,泽被南北两岸,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长江经济带,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保护好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不仅是为了保护环境和水生生物,也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更是守护好中华文明摇篮的必然要求。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定下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总基调,决定开始进行长江“十年禁渔”,实施科学管理、推动绿色航运。

一个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

2020年12月26日,历经三次审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于2021年3月1日正式实施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写入法律。我国首部流域法律的出台施行,为保护母亲河构建硬约束机制。

几天后,2021年1月1日零时,长江流域重点水域10年禁渔全面启动。

2021年1月1日起,长江“十年禁渔”正式开始(图片来源: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为全局计、为子孙谋。重点水域渔民全部退捕上岸,长江禁捕退捕攻坚战、持久战全面打响。

围绕中华民族母亲河,一场更为深刻的变革已经开启。

2016年1月5日,重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召开。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总书记强调。

2016年,《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纲要从规划背景、总体要求、大力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努力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保障措施等方面描绘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纲领性文件,纲要明确提出了: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首要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全局高度,以对子孙后代负责的历史担当,*********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2016年以来,他先后来到长江上游、中游、下游,三次召开座谈会,从“推动”到“深入推动”,再到“全面推动”,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把脉定向。

2018年4月26日,武汉。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召开。

*********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等关系”……

2018年4月26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2020年11月14日,南京。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召开。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总书记为新发展阶段的长江经济带发展指明方向。

2020年11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在江苏省南京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2022年6月8日,正在四川省考察调研的*********总书记再次来到长江岸边——四川省宜宾市三江口,了解长江流域生态修复保护情况。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一场场生态保护攻坚战接连打响,沿江省市发展理念深刻嬗变。

游客在重庆广阳岛一期生态修复综合示范片区游玩(2020年10月18日摄)。

长江上游最大江心岛重庆广阳岛,曾经的房地产开发被叫停。如今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超过300万平方米,入选长江经济带第一批绿色发展示范区。

这是2018年4月30日拍摄的湖北宜昌田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拆除现场(无人机照片)。

长江中游湖北段,冒着黑烟的烟囱消失,采砂船、渔船难觅踪迹,很多岸线披上“绿装”。

长江下游江苏段,藻江河入江口旁,曾经的化工厂已拆除。为破解“化工围江”难题,常州市沿江1公里内31家化工生产企业全部签约关停。

铁腕治理,不留死角;绿色发展,不遗余力。

这是2020年11月13日拍摄的临江而立的江苏南通狼山景色(无人机照片)。

一番生态环境保护的转折性变化

100多年前,实业家张謇对家乡江苏南通五山地区的愿景是“花园及风景区”。但多年粗放发展,这片处于长江入海口的区域一度密布码头工厂,“滨江不见江,近水不亲水”。

时光流转,张謇的梦想终成现实。2016年以来,经过关停并转、生态修复,这里正蜕变为市民们引以为豪的生态绿色廊道。

从“生产锈带”到“生态绣带”,6年间,一个个美丽蜕变,在长江沿线竞相上演。

蜕变背后,是狠抓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动真碰硬,持续攻坚。

2020年12月16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全体会议,向沿江省市移交2020年新披露的169个生态环境突出问题。

2018年以来,相关部门连续3年以暗访形式拍摄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发现问题,推进整改。截至2020年底,2018年披露的163个问题完成整改153个,2019年披露的152个问题完成整改128个。沿江省市自查整改问题4137个。

长江镇江段,由于其豚类保护区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唯一一个没有被开辟为长江主航道的长江干流保护区。

2018年,暗访发现镇江市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违规建设影视实景园,违规开垦农业种植和渔业养殖……

问题披露后,当地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迅速拆除影视基地,退出农业生产、水产养殖活动……目前,区域植被覆盖率显著增加,保护区内江豚频现,7000多亩江滩湿地再现自然风貌。

问题整改是关键抓手,生态修复及污染治理则是长远之策。

沿江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化工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船舶污染治理和尾矿库污染治理……立足治本,一场场战役接连打响——

2016年以来,长江沿线累计关改搬转各类化工企业、“散乱污”企业超过11万家,退出和压减钢铁、造船、玻璃等行业过剩产能超过3亿吨,沿江一公里范围内落后化工产能全部淘汰。

长江干流沿线城市、县城集中式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累计建成6.62万公里污水管网;累计搬改关转化工企业8091家;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提高到75%以上;长江干流沿线码头实现船舶垃圾设施全覆盖,需治理的1641座尾矿库,已完成治理1431座……

还江于民,着力推进长江岸线清理整治——

长江干线1361座非法码头彻底整改,腾退岸线158公里,拆除各类建筑物约234万平方米,对整治后的1213万平方米长江岸线进行复绿……

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开展系统性保护修复——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实施濒危物种拯救行动计划……

2020年前11个月,长江经济带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86.6%,较2016年提高13.3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比例为0.4%,较2016年下降2.9个百分点。

江豚在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镇江阁外沿长江水域逐浪嬉戏(2020年8月3日摄)。

安徽马鞍山、铜陵,湖北武汉,江苏南京、扬州、南通、无锡……昔日几近绝迹的江豚,近年频频现身。

有“微笑天使”之称的长江江豚,是长江生态链的旗舰物种。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室主任张西斌说:“江豚数量增加,反映长江水生态环境明显好转。随着长江禁渔全面落地,江豚可捕食的鱼类资源更丰富了。”

一名工作人员在重庆市南岸区鸡冠石污水处理厂出水口比较污水和出水的不同水质(2018年7月28日摄)。

一场体制机制的深刻变革

重庆市永川区和江津区交界处的茨坝村,长江一级支流临江河碧波荡漾。很难想象,4年前这里曾是劣Ⅴ类水质的黑臭水体。

临江河发源于永川区,在江津区汇入长江。“茨坝监测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2019年我们获得江津区生态补偿金878.3万元。”永川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杨璐萤说。

2018年,按照“谁污染、谁补偿,谁保护、谁受益”的原则,重庆市对19条跨区县河流实施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跨区县河流从“各自管”变成“一家管”,上下游深度合作治污。

这是上海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一角(2017年2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这里曾经是钢渣回填滩和铁砂采砂场。

一系列制度设计向“深水区”发力,构筑沿江省市协同共抓大保护良性格局——

建立“负面清单指南 沿江11省市实施细则”的负面清单管理体系;实现长江经济带断面水质统一监测、统一发布、按月评价、按季预警;相关省份加快建立省际和省内横向生态补偿机制;长江上中下游分别建立区域性协商合作机制……

长江经济带是一个有机整体,共抓大保护,关键在一个“共”字。

长江上游,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共同出资两亿元设立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基金,共同守护这条有“美酒河”之誉的长江支流;

中游的江西、湖南、湖北三省签署协议,建立省际协商合作机制,合力抓好湖泊湿地管理保护、生态修复,留住长江生态之美,共同将长江中游建成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先行区;

下游长三角地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组建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在交通、能源、生态环保、信息化、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开展合作。各地责任担当在前,利益共享压队,长江干支流跨省份流域治理局面为之一变。

长江变得“热闹”了

近年来,随着长江流域重点水域正式进入十年禁渔期,越来越多的人发现,长江变得“热闹”了。

1986年开始就在长江和赤水河捕鱼的李庆余,2019年退捕上岸成为赤水河流域调查员。他说:“捕鱼的人少了,鱼儿又多了起来。”

在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农业农村局水产渔业站站长刘晓欢眼里,现在鱼越来越胆大,经常游到浅滩上来,有时还能在江上看到长江鲟一跃而起。

蔡正清、朱丽君夫妇曾以船为家,在资江上捕鱼为生,现在夫妇俩转为护鱼员。“早上鱼儿跳出水,江面跟开了锅似的,看得人高兴。”朱丽君说。

越来越多的“老朋友”不断回归。鄱阳湖近十年来首次发现大规模刀鱼群体;被称为“吉祥三宝”的桃花水母、白鹭、地衣开始在太湖流域重现……

三江源

2005年起,国家启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截至2015年,三江源各类草地产草量提高30%,土壤保持量增幅达32.5%,百万亩“黑土滩”治理区植被覆盖率由不到20%增至80%以上;水资源量增加近80亿立方米。

图源: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

2015年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应运而生。体制试点以来,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及恢复成效进一步显现,水源涵养量平均提高6%以上,草地覆盖率提高11%以上,产草量提高30%以上。

三峡库区

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重庆市近年来加快推动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建设。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紧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一体化规划、组团式发展、协同性建设,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目前,三峡库区长江干流水质总体稳定在2类,森林覆盖率达到54%以上。

图源:新华网

九曲荆江

长江荆江段(风云三号D星拍摄)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浅在荆江。全长347.2公里的荆江河段,占长江干线长度1/7,河道九曲回肠、滩多水浅,航道演变剧烈。

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腊林洲高滩守护工程。图源:新华网

江陵位于长江中游荆江河段,截至2021年1月底,江陵县已全面完成长江两岸造林1.75万亩绿化任务。其中:护堤地绿化345亩、长江外滩造林2045亩,蒙华铁路等四条通道绿化5280亩、工业园区12条道路绿化1059亩、沿岸农田林网2771亩、沿岸城镇村庄绿化6000亩。荆江大堤和长江沿岸经过全面造林植绿,基本建成结构稳定、连续完整的荆江大堤防护林带和长江沿岸护岸林带,极大修复和改善了长江沿岸林业生态环境。

洞庭湖

2017年以来,洞庭湖沿岸的岳阳关停长江沿线39个非法砂石码头、84个洞庭湖非法砂石堆场,港口码头复绿47.7万平方米。同时,关闭42个小散乱、环保不达标的生产性泊位,完成20个千吨级码头泊位的提质升级。

图源:新华网

截至2021年1月底,岳阳已累计清理欧美黑杨3万多亩,完成生态修复2.8万多亩,整治洲滩10处7300多亩和岸线3.4公里,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鄱阳湖

依托着鄱阳湖的生态保护与发展,江西省打造出一个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的经济特区,区域范围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和鄱阳湖全部湖体在内。

图源:新华网

好环境换来好发展

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

从“长江病了,而且病得不轻”到“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2021 年,长江流域水质优良国控断面比例为97.1%,干流水质连续两年全线达到Ⅱ类。

“砸笼换绿”“腾笼换鸟”“开笼引凤”……2020年前三季度,沿江11省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46.6%,占比继续提高,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协同发展“双赢”。

重庆市广阳岛

实践证明,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而是辩证统一。共抓大保护不但没有影响沿江省市发展速度,还有力提升了长江经济带对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

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而是不搞破坏性开发,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只有把绿色发展的底色铺好,才有今后发展的高歌猛进。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长江经济带,正在成为绿色发展的主战场。

万里长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一幅高质量发展的美丽新图景逐渐铺展。

燕子矶新城

依托这条“黄金水道”,长江经济带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长三角一体化“龙头”腾飞,长江中游城市群“龙身”支撑,成渝双城经济圈“龙尾”舞动,三大城市群协同发力、沿江省市联动发展、长江经济带联通“一带一路”……江海相连,激荡澎湃,汇入世界经济大潮。

扩展阅读

17家单位发文共抓长江保护修复工作(滑动查看)——

2022年9月19日下午,《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发布,《方案》由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17家单位联合印发,明确了到2025年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具体目标。

到2025年底 长江干流水质保持Ⅱ类

本次发布的《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涉及的范围包括长江经济带11省(市),以及长江干流、支流和湖泊所涉及的青海省、西藏自治区、甘肃省、陕西省、河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省区的相关县级行政区域。《方案》坚持了生态优先、统筹兼顾的原则,强调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尤其突出了精准、科学、依法治污。

在水质方面,《方案》明确,到2025年底,长江流域总体水质保持优良,干流水质保持在Ⅱ类,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要持续提升,重要河湖生态用水得到有效保障,水生态质量明显提升。

水质要变好,岸上的治理也很重要。到2025年底,长江经济带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要达到97%以上,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化肥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3%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85%以上,尾矿库环境风险隐患基本可控。

此外,到2025年底,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水生生物的完整性指数要持续提升。

2025年底地级以上城市消除生活污水直排

2018年,生态环境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八项主要任务直击长江水污染的要害,到2020年长江干流水质首次全线达到了Ⅱ类以上,长江的水环境得到了大幅改善。而此次印发的《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堪称长江水污染治理加强版,从多个方面继续深化对长江水环境的综合治理。

首先,《方案》将深入推进城镇污水垃圾的处理。将建立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清单,科学确定治理目标和实施方案。到2025年底,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其中长江三角洲区域要力争提前一年完成。

长江流域污水管网混接错接,老破旧的情况比较严重,《方案》将推进污水收集管网排查整治和更新改造。到2025年底,长江流域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解决市政污水管网混错接问题,基本消除生活污水直排,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提升至70%以上,或者比2020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到2025年底,沿江化工产业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和全面治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

在入河排污口整治方面,按照“一口一策”的原则,到2023年底,推动解决一批突出问题,到2025年底,基本完成整治,并建立排污口长效管理机制。

饮用水源地安全也是长江水环境治理的重头戏,与公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方案》将加快推进城市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立标与问题整治。到2024年底,长江经济带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完成定界立标,并推动太湖-太浦河等跨界水体联保共治,保障南水北调工程水源水质安全。

持续推动一系列长江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推进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是长江水生态系统修复的重头戏。有关部门将实施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和中华鲟等珍稀水生生物拯救行动计划,建立健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监测体系,尤其是推动国家重要江河湖库水生生物洄游通道的恢复,增强河流的连通性。到2025年底,长江水生生物资源监测网络体系较为健全,中华鲟、长江鲟和长江江豚等珍稀濒危物种保护项目顺利实施,长江生物完整性持续提升。

长江沿线林地、草地和岸线的修复也将加速。将开展上游高原湿地、中游低山丘陵湿地、下游冲积平原湿地的保护修复。推行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到2025年底,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7.5万公顷,完成石漠化土地治理面积100万公顷。在岸线整治修复方面,《方案》提出提高岸线利用效率,保护自然岸线,结合河道整治等工程推进实施河湖岸线修复,恢复河湖岸线生态功能。

此外,有关部门还将推进横断山区、长江上中游岩溶地区、大巴山、武陵山区、三峡库区、鄱阳湖洞庭湖等河湖湿地、大别山-黄山、长江三角洲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实施贵州武陵山区、安徽巢湖流域等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持续提升长江流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加强红线管理 提升水资源保障

长江流域水资源相对丰沛,但今年夏季极端高温造成的旱情,也敲响了长江流域节水的警钟。在此次印发的《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中,提升水资源保障占重要篇幅,加强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红线管理,保障基本生态流量,将成为未来长江保护的新课题。

《方案》明确了对长江流域用水总量和强度进行控制,健全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用水总量、用水强度控制指标体系,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加大缺水地区非常规水源利用力度。

《方案》将加强对小水电进行清理整改,保障河湖生态流量。到2025年底,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生态流量得到有力保障,重要湖泊生态水位得到有效维持。

此外,长江流域将加快形成绿色发展管控格局,优化调整具体水域功能定位及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

长江大保护,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长江经济带在探索高质量发展的路上,也不会一蹴而就。直面挑战,保护母亲河,中央和沿线省份决心如磐,步履铿锵。

人不负江河

江河定不负人

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

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

一张蓝图绘到底

一茬接着一茬干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

正奔涌向前

尽显生态绿色风采

同时托起长江经济带这艘巨轮

乘风破浪

驶向更美好的明天!

来源:共青团中央 综合自 新华社、中国环境、国家长江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中国气象局、国资小新、新华每日电讯、彭湃新闻、央视新闻客户端、中国改革报、网友评论等

搜索更多有关“鲶鱼生活在哪些江河?看,有江猪子有十几头呢”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