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合肥的野生动物,安徽合肥,动物故事

人气:456 ℃/2024-10-17 18:04:13

作者:束文杰

编者按 国有史,地有志,家有谱。方志绵延编修千年,全面并系统地记述地方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与现状,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瑰宝。了解一座城,当地方志特别是古旧版本值得深入阅览和解读,除了丰富的知识信息,其中不乏趣味性和新奇的事物。这一期,让我们了解一下合肥动物故事。

合肥曾经“虎出没”

看到小标题,有读者笑了,哪要“曾经”呀?现在大蜀山脚下的野生动物园内,老虎的声音还在此起彼伏呢。咱们今天说的,可不是关在笼子里、整天苦恼的“大猫”,而是活生生、一掌致命的野生虎!

西伯利亚虎(来源 | 图虫创意)

据嘉庆《合肥县志·祥异志》记载,“(清康熙)五十四年六月,大蜀山有虎至,白天伤人。”康熙五十四年,即1715年,距今三百多年。三年后,“五十七年(1718)闰八月,(合肥)南城外有虎至,连爪死一人、伤二人;东乡包城湾又爪死一妇人。”一百多年后,同治元年(1862)春,六十多公里外的庐江县爆发“饥、疫”,“豺虎入市,噬人”。

大蜀山(摄影 | 束文杰)

从大蜀山到“南城外”、“东乡包城湾”以及庐江的“市”,老虎已不只是维护自己的栖息地,而逐渐闯入人类社会,进行多次骚扰,甚至是觅食。

虎(来源 | 图虫创意)

飞蝗北来 民不聊生

老虎的出现是短暂的,在历代“祥异”记录中,“蝗蝻”的身影似乎更加频繁。“蝗”即蝗虫,也就是大家俗称的“蚂蚱”、“蚱蜢”或者“草蜢”,而“蝻”则指的是它的幼虫。老虎攻击人类,而蝗虫则喜欢人们赖以生存的稻谷,历代蝗灾屡有发生,百姓苦不堪言。

(来源 | 粮农组织/Sven Torfinn)

府县方志对蝗灾多有记载,光绪《庐州府志》记有37次,嘉庆《合肥县志》记有11次,光绪《庐江县志》记有17次,道光《巢县志》记有7次。又《合肥市志》引史料称,唐代以后蝗灾达26次之多。目前已知最早的记载,发生在东晋太兴二年(319)五月,“淮南、庐江诸郡,蝗食秋麦”。

(来源 | 美联社/BEN CURTIS)

蝗灾盛行之时,飞蝗自北而来“食稻过半”,致使田间“禾稼尽枯”,“野无遗草”,“民众饥荒”,随处可见“饿死之人”,蝗虫数量多至“塞路”,“遍地皆蝻,人不得行”,有时还伴随瘟疫并发。其影响范围,少则一两县,多至几省、数州。解放后,蝗虫逐渐被消灭。除了蝗虫,合肥地区还有螟虫、稻蓟马、稻叶蝉、稻苞虫、粘虫、麦蚜、麦圆蜘蛛等谷物害虫。

(来源 | 粮农组织/Isak Amin)

奇异动物 层出不穷

前不久,合肥政务区发现一只戴胜鸟,引发媒体争相报道。其实,古人在对珍贵动物的出现,特别是具有美好意义的物种,也会进行记述,录入方志之中。以嘉庆《庐州府志》和《合肥县志》为例,就有白鹿、白雀、白燕、白兔、白鼠、白鸦、赤鸟,等等。

白鹿仓(摄影 | 束文杰)

还有一些比较“特别”的动物和奇异现象。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庐江(郡)获龟二十枚,长尺有二寸,输太卜官”。东晋,“(大兴)四年(321),庐江县民何旭家忽闻地中有犬子声,掘之,得一母犬,青氂(牦)色,状甚羸(瘦),走入草中不知所在,视其处有二犬子,一雄一雌”。唐代,“(永泰八年,772年),合肥棠梨树上乌鹊同巢”。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八月,有青蛇出无为军廨(署),长数丈”。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七月,合肥县城内卫山樗树(即臭椿)上产一鸠,二首、二喙、二目。后大旱”;“咸丰四年(1854)六月,无为鞍子巷胡姓家雄鸡生卵,约长寸许,形如人指”;光绪六年(1880),“(巢县)夏阁镇南五里村得一鳖,约重六斤,高四寸许,背有覆釜形,乡人剖其背,中有小儿,形长二寸,生动宛然,踰(逾)时渐缩渐小,化水而没”。

白鹭戏水(摄影 | 张凌云)

当然,还包括了神话动物。北宋,“宣和三年(1121)五月,梁县民邢喜家,牛生麒麟”。明代,“洪武三十二年(1399)四月,舒城秦凤家产鸡雏,长颈方嘴高足,毛羽五彩,遍身如丹砂,一时传以为凤”。又据“旧志云”,清代,康熙三十二年(1693),“麒麟产于(合肥县)三河镇民家”,对此嘉庆志据“不著为何物所生,郑达所记又无”,作出了“此异似不足信”的结论。

小雏鸡(摄影 | 张凌云)

由于年代久远,文字记述比较粗略,部分或许可以用变异、畸形等进行解释,然而绝大多数现象的形成原因已不得而知。今天读来,“奇怪的知识”增加了,旧方志的趣味性也得到了无限伸展。

合肥动物地名

当然,合肥也有不少动物元素的地名,这里有必要对其作一些介绍。

古九狮桥(来源 | 资料图片)

明代,合肥城有白鹤(左一厢)、车马(左二厢)二巷,“白鹤巷”即后来的白鹤观巷(今逍遥津路),“车马巷”已无考。清代,东门大街北有“蝴蝶巷”(旧云有两巷,误)、“白鹤观巷”,明教寺街南有“九狮桥”,县桥大街东有“凤凰桥巷”(通鼓楼巷),德胜门大街,北为“回龙桥”,街东有“回龙巷”(今回龙桥路)。

白鹤观巷(摄影 | 束文杰)

后来陆续出现的还有,后大街南“龙门巷”,东大街“北马道巷”、“南马道巷”,北大街“东马道巷”、“西马道巷”,德胜街东“小马场巷”,等等。一些小巷的俗称或别名亦与动物相关,比如怀德巷俗称“杀猪巷”,小史巷又名“小豕巷”等。又,威武门城楼名曰“五凤楼”。在这其中,马、龙、猪占比较大。中华民族的传统图腾“龙”不用多说,马是古代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在军事中亦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猪则是人们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

小香猪(来源 | 今日头条)

说到动物地名,城郊乡镇不可或缺。首先来说一说两个“金牛镇(乡)”。相传,从前大蜀山中藏有宝物,开山钥匙埋在城内三孝口红石的底下,有人听闻想要盗取。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盗宝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红石撬开,顺利拿到了钥匙,然后匆匆赶到大蜀山,将钥匙放在山上。刹那间,山中一声巨响,山门缓缓打开,万道霞光从山洞中向外喷射来,跑出来两条金光灿灿的牯牛,“哞哞”叫唤。盗宝人急忙要逮,两条牛受到惊吓,分别跑向西南深山和东南巢湖,不见了踪影。又一声巨响后,山门关闭,匆忙之中盗宝人将钥匙遗留在山洞中,从此再无第二人打开山门。后来,人们在山南馆北和三河镇南看到过金牛的身影,两地各以“金牛”命名,即今肥西县山南镇金牛社区(曾设金牛乡)和庐江县金牛镇。肥西金牛还有一说,古早时曾有一头金牛在此破土而出。

耕牛(摄影 | 张恣宽)

肥西金牛向东二十多公里,还有一个“防虎乡”。这里地处紫蓬山南麓,境内有座防虎山,相传曾有个兄弟俩常身披虎皮,假装老虎在此拦路抢劫,行人每次途径都要小心提防,久之延为地名,即今肥西县柿树岗乡防虎社区。古人云“左青龙、右白虎”,肥西防虎已上线,接着便是肥东的青龙、白龙了。

防虎街道(来源 | 微美肥西)

肥东县白龙镇,相传曾是古代官办牧马场。马群之中,曾有一匹良马——“白龙驹”,在其死后,主人不忍心剥食,便连皮埋葬在这里,此后世人皆称这里为白龙厂(场)。青龙厂社区,相传清代咸丰年间(1851—1861),张、管两家在此开设饭店,时称“张管店”。后来,南京马治台为避祸逃至褚圩,被褚老开(褚开泰)收留,马治台复职后,褚老开依附马治台,在张管店开设了牙行、烟叶、米行,并建造了南、东、北三个营寨,分兵把守。某日,乌云密布,天边升起龙旋风,寨中有人大呼:“不好啦,龙来了!”从此以后,人们为祭龙,改张管店名为青龙厂。明代,两地均列入合肥县二十一所马厂(场),时亦有黑龙、龙冈、龙安、龙胜等厂。

青龙厂褚老圩旧址(来源 | 资料图片)

关于合肥境内“龙”的地名,笔者在《 》一文中曾有详细阐述。

龙城遗址(摄影 | 束文杰)

结语

今年的新年祝福语,大家喜欢说上一句“实‘鼠’不易,‘牛’转乾坤”,将过去的“鼠”年以及迎来的“牛”年巧妙地点缀在成语之中,加上时事热点的契合,使之瞬间在网络上爆火。无论是传说故事,还是与之相关地名,都能反映出人类与其他动物,千百年来微妙的关系,用一句网络语言形容——“相爱相杀”。我们今天提倡的是“和谐共处”,正如西方一句名言“动物是另一种形态的人”,这颗蓝色的星球,需要我们人类,也需要包括动物在内的所有生物!

今日话题:你听说过哪些动物故事?


  • 作者:束文杰
  • 参考:粮农组织、美联社、中国方志网、《庐州府志》、《合肥市志》、《合肥老城志略》、《合肥县志》、《中国共产党肥东地方史》、微美肥西、《安徽省肥西县地名录》、肥东县人民政府、《巢县志》、《庐江县志》、《安徽省庐江县地名录》、往期文章等
  • 运营:束文杰
  • 编辑:束文杰
  • 制作:出外龙舒人融媒体工作室

▼ 欢迎读者粉丝加入头条圈子「庐州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更多话题交流和线上下活动等着你~

搜索更多有关“合肥的野生动物,安徽合肥,动物故事”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